口蹄疫難治嗎?試下中藥的治療效果!

隨著這幾年豬口蹄疫病在豬場的流行,越來越多的養殖戶開始重視這個問題。

一、【豬口蹄疫的病因】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豬、牛、羊等偶蹄動物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也能感染人。

其主要特徵是在病畜的口腔、舌面、上下唇內面和蹄部、乳房發生水泡和爛斑。俗稱“蹄癀”。

本病大小豬均可感染,發病率高,傳播快,仔豬死亡率高。傳染性水泡病是由豬水泡病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

本病經消化道黏膜及損傷皮膚感染,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夏季、秋季多發,發病率較高,其特徵是在蹄部皮膚和口腔黏膜發生水泡。但並不感染牛、羊,只感染豬。

 二、【豬口蹄疫的症狀】

潛伏期一般為2-7天,病初體溫升高達40-41.5℃,精神不振,吃食減少或不食,主要表現在蹄冠、蹄叉、蹄踵等處出現紅熱斑塊,不久形成外部透明、內充滿淡灰色或微黃色液體、大小不等的水泡,水泡破後表面出血,形成紅色糜爛斑,此時病豬表現為行走困難、跛拐明顯、嚴重的不能站立,蹄部有繼發感染時,常引起蹄殼脫落,患肢不能著地。

病豬鼻盤、齒齦、舌顎和哺乳母豬的乳頭也可見到水泡和爛斑。仔豬感染後,很少見到水泡和爛斑,主要發生胃腸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死亡率達80%以上。水泡病潛伏期3-5天,有的時間更長些。

病初體溫升高到41-42℃,精神沉鬱,食慾減少,蹄冠、蹄叉、蹄底或副蹄出現一個或幾個黃豆至蠶豆大的水泡,水泡內充滿淡黃色液體,病豬表現疼痛、跛行,約經l-2天后,水泡破潰露出紅色的潰瘍面,此時體溫下降至正常。以後逐漸破潰的水泡脫落形成斑痕,若無感染,2周左右即可康復,個別病例鼻盤、口腔、舌面和乳頭等部位也常發生水泡。

豬口蹄疫和豬傳染性水泡病的治療方法基本相同。

處方一、用食醋洗患部後,用熟石膏粉、鍋底灰各半,加細鹽少許,撒在創面上,每日2次。

處方二、冰片、硼砂、黃連、兒茶各10克,共研為末,局部用消毒藥水洗滌後撒佈本藥。

處方三、青黛、明礬、黃連、地榆、冰片、黃柏、兒茶各10克,共研為末,局部用消毒藥水洗滌後撒佈本藥。

處方四、木焦油1份、凡士林1份,混勻塗擦蹄部創口。

處方五、黃柏60克、乾薑30克,煎湯待冷後洗傷口,對舌瘡爛者有效。

處方六、青黛3克,雄黃6克,冰片、枯礬各9克,硼砂15克,研末吹入口內,每日2次。

處方七、冰片15克、硼砂15克、芒硝18克,研末撒佈創口。

處方八、貫眾25克、山豆根25克、桔梗20克、赤芍15克、生地15克、花粉15克、大黃20克、荊芥15克、連翹20克、木通15克,共研為細末,開水沖泡或煎汁後加蜂蜜100克,灌服,每日l劑。

處方九、雙花50克、土大黃50克、山豆根50克、蟬蛻30克,水煎灌服,每日1劑。

處方十、貫眾、山豆根各16克,桔梗、大黃、連翹各13克,甘草、赤芍、生地、花粉、荊芥、木通各10克,共研細末,加蜂蜜120克、綠豆粉31克,開水衝,候溫灌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