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金公鏈通過技術測評,穩定TPS超16,000

中國軟件測評中心、賽迪(青島)區塊鏈研究院於近日聯合對GOS國金·中國公鏈(以下簡稱“國金公鏈”)進行了技術測評。測評結果顯示,國金公鏈整體技術架構表現突出,多項數據均達到全球領先水平,特別是公鏈網絡TPS穩定在16,000以上,代表了全球區塊鏈公鏈技術發展的領先水準。

國金公鏈是為專注服務於中國產業設計的生態級產業區塊鏈公鏈系統,是一套獨立的用於區塊鏈分佈式應用開發的底層區塊鏈操作系統。國金公鏈採用全新的體系架構,通過低延時高併發硬件加速技術在設計上實現高速率、穩定性、安全性及易用性,使系統在應用開發上更具創新性及高效性,完全能夠滿足現實世界的真實需求。

在技術體系的設計上,國金公鏈採用主鏈加側鏈分片技術,主鏈和側鏈產生區塊的時間都可以自由設置。主鏈主要採用加權PoW算法,對側鏈上所有交易進行最終確認,側鏈則可以根據應用場景靈活選擇共識算法。

智能合約是區塊鏈最重要的應用之一,區塊鏈智能合約的誕生使得越來越多的開發者能夠著眼於區塊鏈的應用邏輯和商業邏輯。國金公鏈支持以太坊虛擬機(evm)智能合約,也可以擴展支持更多其它類型的智能合約,用戶可以便捷地在國金公鏈上搭建屬於自己的智能合約。

國金公鏈節點可以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基礎上自由的創建和接入公鏈。公鏈將在25個不同地區設立根節點數據與算力中心,每個根節點獨立運行,交易數據互不干擾,每個根節點平均下設400個超級節點,為公鏈運營提供算力等資源支持。

在測試中,國金公鏈不僅展示了作為公鏈區塊鏈系統所具備的多項功能,還在性能上有更加突出的表現。測試中,國金公鏈佈置兩個集群,每個集群設置一個主鏈和256個分片側鏈,其中主鏈出塊時間設置為30秒,分片側鏈出塊時間設置為10秒,共識機制均採用PoW算法。在持續數天的測試過程中,整個公鏈網絡的TPS始終穩定在16,383附近。國金公鏈這一TPS表現,已經達到全球領先水平,在突破公鏈技術瓶頸方面邁出了一大步。

TPS(Transactions per Second)又稱“系統的吞吐量”,即系統每秒鐘能夠處理的業務數量。對於區塊鏈系統而言,TPS就是每秒鐘新產生的交易記錄,表示區塊鏈系統對交易的處理能力,是衡量區塊鏈系統性能的重要指標。當TPS較低時,容易形成網絡擁堵,限制交易數量,這會制約區塊鏈在高價值和高併發業務領域的應用。目前全球主流的公鏈系統在發展和應用中也一直在尋求突破。正如大家所知,比特幣網絡每秒大約只能進行7筆交易,以太坊每秒能夠進行20-30筆交易,而被稱為是區塊鏈3.0的EOS公鏈目前宣佈能夠達到的峰值為3996。公鏈系統技術性能的不足是影響區塊鏈產業應用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在真實的線上環境中,國金公鏈將會平衡網絡算力和節點同步,每個根節點下的400個超級節點產生512個分片,每個根節點TPS預計可以達到4萬。綜合25個交易獨立的根節點,整個公鏈網絡TPS可達100萬,真正實現百萬TPS。

經中國軟件測評中心及賽迪區塊鏈研究院技術測評認定,國金公鏈技術性能在提升區塊鏈產業應用能力和促進區塊鏈服務實體產業方面具有重大意義。國金公鏈在未來全球區塊鏈特別是公有鏈技術和產業競爭中,顯示出強大的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