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方式的不同,涉及的工資薪金、勞務費,個人所得稅和社保費用分別怎麼處理?

順通財稅段賢明


在我們國家企業勞動用工方式只允許兩種,全日制用工和非全日制用工。


另外還有一種方式,就是企業可以購買勞務,對象是個人或者企業。

勞動用工的情況下,發放的報酬是工資薪金;勞務用工指的是勞務費。

勞務費和工資薪金所得的個人所得稅計算

從2019年起,國家實施了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改革。不僅將個人所得稅的起徵點由3500元上調至5000元,實施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還實行4合1的納稅新方式。就是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費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合併為綜合收入所得,一起徵繳個人所得稅。一般每年3月份到6月份,對上一年度的個人所得稅情況進行彙總清繳。

為了讓多數人少跑腿,不跑腿。國家實行的是預扣預繳制,個人所得稅彙總清繳時多退少補。預扣預繳是使用原先的扣繳方式不變。

比如勞務費就是一月一次性800元以內免稅,800~4000元是20%扣稅。

4000元以上再按照減除20%的成本費用後,再按照不超過2萬元的20%,2萬到5萬元的30%,5萬元以上的40%的比例扣稅。

扣除之後,如果我們年底沒有工資收入,實際上都是按綜合收入所得進行計稅的。

比如國家一年給予的免稅額度是6萬元,而我們2019年只有一個月一筆收入是6萬元,實際上相關發放單位需要代扣代繳17,000元的個人所得稅。等2020年彙總清繳的時候,這17,000元可以全部返還。

個人所得稅一項重要創新是專項附加扣除。

這也是國家稅務局根據每個人不同情況制定的更符合實際的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辦法。主要包括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繼續教、房租支出、貸款利息支出、贍養老人支出。一般人的起徵點實際上都能達到7000~8000元。

企業如何合理避免社會保險費?

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勞動員工都需要繳納社會五項保險。非全日制用工勞動者只需要強制繳納工傷保險,但是不能約定試用期,支付的工資按小時工資計算。

國家設定最低小時工資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非全日制用工勞動者需要承擔的基本養老保險等費用,以及相應的其他風險,標準會更高一些。

另外,社保繳費標準實際上是按照用人單位的上年度發放工資的月均值計算的,勞務費等收入不在工資總額裡體現。單純工資薪金額度作為社保繳費基數,並不能體現出職工真正收入的高低。

另外,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規定,職工福利費不用納入工資總額計算。如果是由稅務部門徵繳社會保險費的話,也不用來繳納社會保險。但是福利費的計算和發放不能以出勤為標準了,可以說是人頭費。這也是一種限制。

目前,國家要求各地不得擅自組織針對歷史欠費行為的集中清欠活動,但是勞動者維權勞動監察部門也會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處理。這樣就看企業和勞動者的關係了。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各地可以將職工養老保險繳費降低至16%。有效降低企業負擔,這樣也保證了企業可以有更充足的資金應對按照真實工資繳納社保的規定。

結論

目前,的社會保險費和個人所得稅徵繳都是以穩定為主,並不是像某些人宣傳的那麼可怕。實際上國家貫徹的方針是放水養魚,只要人民富了,國家才能更富強。


暖心人社


用工方式主要是全日制用工、非全日制用工和勞務三種,我們分別從社保、勞動報酬和個稅來說。

社保

  • 全日制員工:必須給員工足額繳納社保

  • 非全日制用戶:必須給員工繳納工傷保險

  • 勞務:無特殊要求

勞動報酬

  • 全日制員工:按月發放工資,工資標準不得低於地區最低月工資標準,需要支付加班費

  • 非全日制用戶:每15天發放工資,工資標準不得低於地區最低小時工資標準,無加班費一說

  • 勞務:無特殊要求

個人所得稅

新稅法實時後,均按照居民綜合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每個納稅年度有6萬元的免徵額,扣除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後的收入,應當按照如下標準繳納個人所得稅

取得多份收入的,需要合併計算個人所得稅。


以上,希望可以幫助到您。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歡迎隨時留言交流。

一切有關勞動者的大事小事,智詢師為您答疑解惑,防患於未然。

人力服務智詢師,期待您的關注和支持。


人力服務智詢師


(1)合同制用工,按照職工薪酬處理,個稅適用新稅率表,3%---45%,還可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社保依照工資核定基數後按照一定比例繳納。(2)派遣制用工,按照勞務費處理,個稅適用特定的稅率,最低是20%,發放同時先預扣個稅,到了年終,可以和工資薪金併入綜合所得,對於已預繳個稅,多退少補。社保由派遣單位負責繳納。


Celine225594673


工薪的處理(4筆會計分錄)

1、 計提工資

借:管理費用---工資 (管理人員、行政)

製造費用---工資 (車間管理人員)

生產成本---直接人工 (生產工人)

貸:應付職工薪酬

2、計提個人所得稅務 (公司欠稅局)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3、 支付社保費

借:管理費用---社保費 (公司支付部份)

應付職工薪酬 (個人支付部份)

貸:銀行存款

4、 支付工資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庫存現金/銀行存款

勞務費處理:

1.支付勞務費時

借:管理費用\\製造費用\\勞務成本等

貸:現金\\銀行存款\\應付帳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