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鷹墜落》中如果美軍不採用添油戰術(不過分看中傷員),是不是就不會陷入那樣苦戰?

全面戰爭評說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黑鷹墜落的主要原因是,低估了任務的難度。

當時艾迪德的所謂黑人民兵,說白了就是操起一支AK的老百姓。

這種武裝力量和美國特種部隊對抗,當然是不可能取勝的。

所以美軍過於輕敵,抓捕艾迪德僅僅使用了悍馬和普通卡車,並沒有使用任何裝甲車或者坦克。

如果當時有裝甲車或者坦克,哪怕有幾輛坦克,情況就會完全不同。

同時,美軍空中也沒有什麼力量,只有黑鷹直升機和小鳥。而黑鷹直升機根本沒有裝甲防禦,即便被大口徑機槍射中也是很危險的。

如果能夠調動空軍戰機,或者炮艇機,就會有根本性不同。

此次美軍準備打了就走,艾迪德的民兵可以迅速出動的一多千人。

而美軍也有200多人,基本都是精銳的三角洲和遊騎兵。

雙方實力,並沒有那麼誇張。

然而,誰知道艾迪德迅速煽動整個摩加迪沙的黑人,都來打美軍。

黑人是以部族為單位,不管什麼仁義道德,也不管艾迪德做過什麼。誰敢抓他們部族領袖,他們就和誰拼命。

後來估計,和美軍作戰的黑人民兵高達6000人,也就是美軍的30倍。

美軍又沒有重武器,被割裂在4個點,哪裡能夠突圍出去?

不過,美軍此次表現還是不錯的。

100多人固守4個狙擊點,擋住了6000多黑人民兵的猛攻。

整個戰役,美軍死19人,被俘1人,傷70餘人,兩架直升機被擊落,3架被擊傷,數輛卡車和“悍馬”車被擊毀。

但艾迪德的民兵被打死的就超過1000人。

雙方傷亡比率還是極大的。

這裡多說一點,

美軍這次不是自己胡來,是執行聯合國的命令。

軍閥法拉赫·艾迪德伏擊了聯合國維和部隊的巴基斯坦部隊,殺死24名巴基斯坦士兵,又將他們分屍。

在艾迪德伏擊了巴基斯坦部隊後,聯合國授權維和部隊要不惜一切手段抓捕到幕後者。

而駐索馬里的美軍也遭到兩次伏擊,所以才執行聯合國的命令。


薩沙


美軍連續,持續的犯錯,才造成苦戰。

首先,美軍指揮官手上又兩支力量,他們風格各異。一支是三角洲部隊,一支是遊騎兵。

三角洲的作戰風格是零失誤,零傷亡。

而遊騎兵作戰風格是勇敢戰鬥,不懼死亡。(教條之一,戰士之間不能站的太近,免得被敵人一槍打死倆。)順便提一下,《拯救大兵瑞恩》開場,在奧馬哈搶到碉堡打開通道的就是遊騎兵,一個連只剩下十幾個人。

每一支部隊都有自己的風格,強行捏合起來,並不會一加一等於二,特別是這兩支部隊,為什麼一定要混合行動,這真是個謎。

美軍的計劃也非常繁瑣,即:三角洲戰士乘坐小鳥直升機在屋頂機降,控制敵人。遊騎兵一分為二,一部分在屋子的四周索降,控制四周的形式,抵擋追兵。剩下的遊騎兵開著悍馬來接他們回基地。看到這三組人分別離開,只怕就是個悲劇了。

美軍在伊拉克部署了數百架黑鷹,僅僅墜毀五架,所以指揮官過於相信黑鷹直升機,居然讓運輸機擔當火力掩護的任務。美軍指揮官沒有做失敗推演和預案,而本人又沒有臨機處置的能力,呆呆地發佈著不可能的任務,那就是不停催促車隊要快一點。

車隊應該在城外不遠處建立臨時醫療點和補給點,不用來回往返送傷員和取得彈藥。而在道路被堵住的時候,應該放棄悍馬上面那一把12.7的機槍,整個班下車戰鬥前進。

第一次黑鷹被擊落的時候,所有黑鷹應該升高,停止擔任火力支援任務。

已經抓到俘虜的三角洲和遊騎兵,應該固守待援,到了晚上,不管是小鳥或者是悍馬,都可以輕鬆運走他們。

可憐的指揮官,背書上的位吧。一旦事情沒有按照他設想發展,他就完全沒有辦法了。就像是為了搶救一個已經摔到半空中的盤子,手忙腳亂的打翻整個桌子,摔碎所有盤子。


李勉9


添油戰術是迫不得已的,不得已而為之的,被動採取的措施。試想一下,索馬里民兵能打得過全副武裝的美軍嗎?

事情經過大致是這樣的,美軍奉命聯合國為索馬里難民護送糧食,結果被大軍閥頭子艾迪德搶了,美軍要逮捕艾迪德,誰知大軍閥艾迪德用計,召集部落長老開會,美軍不知是計,抓錯了人。然後大軍閥頭子發槍給民兵,召集民兵攻擊美軍,導致美軍陷入重圍,為了營救傷員和被俘人員,不得不添人營救。題主意思是不看重傷員,不用添油戰術,那傷員和被俘怎麼處理呢?

這不是好戰術,用重兵力策應突圍才是好方法,主要還是美軍輕敵了,低估對手了,太依耐特種兵了。如果加派82空降師和101空中突擊師和特種兵一起執行任務,讓82空降師和101空中突擊師佔領突圍要道,擊退民兵就不會這個結果。








一顆小白楊188818128


黑鷹墜落中如果不過分看重傷員,這是不符合美國人的軍事原則的,同時也是不符合國際戰爭規範的。

20世紀初在西方發達國家,在戰爭中提出一種新的作戰理論,叫致傷不至死理論,所有的武器研製都是沿著這個方向去發展的,武器的最大效能不是將人打死,而是將人致傷,增加戰場容量,擴大後勤軍需規模,將更多的人拖入戰爭泥海。

在外部宣傳上,擴大戰傷比利,以此來形成輿論威壓,通過民情民意來扭轉戰場戰爭局勢,改變決策者的決策意圖和方向,以此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從黑鷹墜落這部電影的本意來看,美國所崇尚的人權,自由和珍愛生命,這都是西方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所鼓吹的人道主義,這是他們征戰世界的有力武器和最好的打點,同時他通過黑鷹墜落這部電影,向全世界開始標榜自己正義的形象,這是符合美國侵略其他國家的政治意圖,從阿富汗戰爭,利比亞戰爭,他們的藉口都是恐怖主義,恐怖主義的本質就是滅絕人性對平民的屠殺,對生命的踐踏,美國的形象就是打倒一切不公正的人權,來拯救全世界在苦難中的人民,因此在黑鷹墜落中,他們不可能放棄傷員,如果放棄傷員,他們會在全世界失掉民心,這部電影不會被美國當局審批通過,我們這些老百姓是看不到的。

綜上所述,黑鷹墜落其實是一部帶有很濃重政治色彩的片子,裡面重要的價值觀就是美國人向全世界推行的價值觀,20世紀末21世紀初在西方盛行的一種普世的世界觀,是基於這種理論下形成的,針對的是東方的社會主義國家和東歐所有的獨裁的國家。


西域都護者


那老美能用什麼戰法?老美那一次在索馬里折戟主要原因並非戰術或者戰鬥力不足,而是準備不完善(由於很多士兵都把這個行動當短時間的臨時任務,所以大部分士兵都只攜帶了一個基數的彈藥,水和食物都沒有準備)和輕敵

以黑鷹墜落中的表現來看,美國人這一次採用的是經典的蛙跳戰術,利用自己單兵作戰能力強和空中支援以及機動能力強的優勢,爭取在對方沒有反應過來組織起有效的反擊之前完成任務,在利用自己的機動能力快速撤退。

這個戰術表面上看沒有什麼大問題,執行起來也不難,畢竟美國人在越南一直使用這種戰術,再加上美軍單兵作戰能力強和強大的通訊能力的支持,可以說是爐火純青。

那麼為什麼美軍還是沒有達到預期的目地呢?裝備沒問題,單兵作戰沒問題,情報也沒有問題,那麼出問題的多半是指揮官了。

這次行動美軍指揮官有兩個重大失誤,

一是輕敵,索馬里民兵戰鬥力弱沒錯,短時間他們組織不起有效的反抗也沒錯,但是這並不表示不會遇到反擊。黑鷹墜落中第一架黑影被擊落就是錯誤的估計的索馬里民兵的反應能力,雖然索馬里人短時間不能組織起大規模的反擊,但是零星的反抗從美軍行動開始就有了,只要被拖進持久戰和消耗戰,美軍怎麼打都是虧。雖然這些零星的反擊在美軍指揮官哪裡只能算是小問題,可是誰也沒想到就是這種小問題給自己釀成了大患。而對這些的輕視起源就是美軍指揮官的自信和輕敵。

第二個就是應變,第一架黑鷹被擊落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增加增援力量或者尋求重武器的幫助,畢竟當救援隊抵達墜落點的時候肯定有更多的反擊部隊在等待,所以不論美國人是否看中傷員都不應該使用幾個人幾個人去這種添油戰術來打,就和我們玩遊戲對於打不過的敵人不能一個一個去送那樣。要麼不打,要打就好幾個人一塊上,爭取在最短的時間打垮對方。而美軍指揮官選的方法確是讓第二架黑鷹帶著幾個人去救,而且還沒有其他的支援。直到晚上才派出小鳥提供空中火力壓制並且向隔壁的隊友尋求坦克和裝甲車的支援。


寫遊戲同人的小阿


黑鷹墜落中,美軍犯的最大錯誤是準備不足,而且輕敵。

對於抓捕行動來說,要麼時間極快,通過空中運走;要麼動用裝甲力量,強行開闢撤離通道;要麼將特種部隊喬裝進入城市,通過安全屋和民用車輛轉運。

美軍選擇了最壞最繁瑣的方式,而且軍官在黑鷹被擊落後的應變實在有失水準。

而且,添油戰術是兵家大忌,如果用這種打法,只能慘敗。應該果斷集中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