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過程中應採取怎樣的教育方式?

艾華戀萌


初豫覺得必須因地制宜,因為每個家庭的環境不同,還有這個方式是不是這個父母能夠接受的。我們古代喜歡講中庸之道,我覺得過猶不及,其實都不好。

借我們的一位老師分享的經歷:我其實也沒有要跟孩子當朋友,我也沒有要跟孩子平起平坐,但是呢,我也不會做一個很權威的狀態,但是有一些東西,我自己的想法是說,在孩子成長,在塑形的過程當中,有些規矩是非對錯是一定要讓他們清楚,很明白。我看到好多個案,孩子在小的時候,他們就很相信西方那一套,所以我們要跟孩子當朋友,結果他在小時候沒有好好的,像我們種樹一樣,沒有好好的把他塑形剪枝,長大就變成我們沒有辦法去控制的結果的,這是我們東方人,傳統思想是這個樣子的。但是要不要到權威那個方面呢,我覺得就見仁見智。就像我早上的分享一樣,小時候小朋友如果感冒或者做什麼事情,父母就很擔心嘛,你不要那個那個那個,我寧願做的是一種體驗式的教導和學習,我讓這個孩子,你不要穿外套你就不要穿了,你就去感冒,你就去發燒,你就去咳嗽,然後你真的經歷過著一段,你真的知道感冒發燒咳嗽是痛苦的時候,你就自己會拿外套來穿了,你也不用我講。這個是比較ok的方法,我喜歡的是做中學,學中做,他自己體驗到的人生的挫折,那個才是他的,不是爸爸跟他講的,不是書本上的教導。因為我相信,沒有一個父母可以永遠陪伴小孩子長大,成家,立業。


初豫葡萄酒美學


孩子在教育的過程中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教育方式?這個問題要因人而異,男孩子和女孩子的教育方式不一樣,小孩子和大孩子的教育方式不一樣,性格內向的孩子和性格外向的孩子教育方式不一樣,當然作為一個媽媽,對於我們家的小孩子,我市採取以下三種方式進行教育。

第一,言傳身教,想讓一個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樣。相信大多數家長也都知道這個道理了,但是知道和做到還是有區別的。比方說我們家孩子,有一段時間非常沉迷於手機。不給玩手機就不吃飯了,手機上癮了。後來我就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平時沒有做好榜樣。有一次無意中聊天的時候我問他,你知道媽媽賺錢有多辛苦嗎?他竟然說媽媽賺錢不就是搶紅包嗎?可能是平常在他面前看手機的時間比較多,他竟然以為我的工作賺錢的方式就是在群裡面搶紅包,這種誤解給了我很大的刺激,以後在孩子面前我和老公就相互約定不能玩手機。和孩子相互約定了不能每天玩手機超過一個小時,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

第二,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大人覺得工作很辛苦,同樣小孩子也覺得學習很辛苦。要培養小孩子主動學習,愛好學習。我們家小孩子非常偏科,不喜歡數學,有一段時間數學成績下降非常厲害,甚至在學校裡把數學書都給弄丟了。後來我就索性開導她,帶她出去玩兒,告訴他數學的重要性,比方說買菜坐車掙錢玩手機,看電視,這些日常小事情都和數學是息息相關的,讓他對數學產生興趣,覺得他學的是一樣有用的東西。慢慢的他不那麼厭惡數學了。

第三,和孩子一起學習,大人每天上班,小孩子每天上學就像我家小孩子,每天也問我老師有沒有給我佈置作業,我就說有,然後每天下班之後我就和他一起完成作業。他在學校裡得了獎狀,回頭問我你有沒有得到獎狀,然後我也是以身作則,拿上我的榮譽證書給他看,告訴他我和他一起在努力。

以上三大點是我針對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的一點小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電工界扛把子


這個問題是一個大哉問,根據每個家庭狀況和孩子的性格不同,很難在如此短的回答講的完整,小的便在此拋磚引玉,談談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及互動關係。

1. 嬰兒時期(0~1歲)

>>即時回應孩子的需求

從兒童心理發展來看,嬰兒時期父母對孩童的行為會影響他們日後與他人互動的方式。例如,當孩子哭泣時,父母常常沒有去理會孩子,孩子在日後很難他人建立信任關係,其中包含父母。相反地,若父母能對孩子的行為即時做出反饋,那麼孩子便會傾向相信他人。

2. 幼兒時期(1歲~12歲)

>> 幫孩子分析現狀和解決方式,建立親子信賴關係,養成孩子獨立自主。

當孩子學會走路之後,活動範圍變大,心智上的發展也比嬰兒時期快了許多。此時期父母的角色不單只是一個保護者,而開始要協助孩子學習外界的知識,建立孩子未來一生的道德觀念、思考方式和生活習慣...等等。其中孩子會遇到一連串不能理解和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顯得親子間的信賴關係更加重要,唯有孩子信任父母時,才會即時的反應狀況,父母才能協助孩子解決問題。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父母必須在身旁守候,向孩子分析現狀,然後讓孩子自己先思考過將所想到的解決方式分享給父母,父母對孩子的解決方式和現況再頗析一次給孩子,並提供自己的解決方法,讓孩子自己做出抉擇。切記,此過程一定要保持理性溝通,不能謾罵。孩子是生來教的,不是生來罵的。

當每次孩子都能從父母那裡尋求到解決方法和適當的空間之後,孩子便開始習慣遇到事情尋找父母取得意見,而且學會自己判斷情況和獨立解決問題。如此,親子間的信任有了,孩子也學會獨立了。

3. 青少年時期(13~19歲)

>> 建立愛的表達方式、尊重孩子意見、適當的關心孩子、給予更多的私人空間

此時期孩子已經變得成熟,是個小大人了。同時也是最尷尬的階段,身份上還是個孩子,但心理卻逐漸變成大人,想要自己掌控更多的事情。此時,父母一定要適當的給孩子們金錢、空間和心理上的自由,讓他們學習如何當一個大人。

空間上最理想的狀況是能夠讓孩子有自己的一間房間,而且父母不要太常進去,讓孩子有個安全私密的空間,而且進去前一定要敲個門,給予孩子尊重,也讓他們學會尊重他人。


金錢上,零花錢不能給得太多,也不能完全不給。在德國,父母必須給孩子零花錢,而孩子有責任做家事,若是其中一方沒有履行責任,則可以到家庭法院控訴對方。但咱們是在亞洲,我們可以取其精神並修改成適合我們文化的方式。零花錢的份量大概是讓孩子能夠在下課時買個小點心、每個月能跟朋友出去看一場電影或逛一次街左右。若孩子想要更多的錢滿足其他需求,象是買手機、買件貴的衣服等等,父母必須讓孩子自己掙錢或是省錢,來滿足自己的慾望,象是幫孩子介紹環境安全的打工或考試獎學金等等。

心理上,父母不能「過度」干涉孩子的私事,象是該讀哪個專業、孩子應該跟誰交友、幫孩子找對象......等等。當父母發現孩子有了感情或是交友問題時,請不要當著孩子面前嫌棄他朋友,這不僅會造成孩子的不理解,還會讓孩子排斥父母往後給的意見。父母應該先觀察一段時間,並且邀請孩子的朋友到家裡來玩或是在外面旅遊,看看孩子與朋友之間的互動方式,事後再與孩子分析為什麼自己反對孩子與該朋友交往,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最後,孩子漸漸遠離父母,有了自己的交友圈,而且親子間的親密互動變成尷尬、彆扭的事情。此時期建立一個良好表達愛和關心的管道十分重要,可以是在冰箱貼個溝通紙條、晚餐一起吃飯聊天、每天出門必須擁抱一下......等等都是很好的方式。

祝大家都能夠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雨傘兒筆。


雨傘兒


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切身體會到教育孩子最基本的就是:尊重、愛、信任。

當然,愛和尊重,以及信任的方式還有千千萬萬種,只有爸爸媽媽最瞭解自己的孩子,只要用心,一定能夠發現怎樣的愛與信任才更適合我們的寶貝。

這世上有一種最常見的、最容易被視為負擔的愛:嘮叨。

儘管孩子已經長大,可是我們還是喜歡在孩子每一次出門前,都反覆的提醒:過馬路一定要看車啊、不要搶紅燈、記得多喝水……類似的關愛儘管是發自內心的,卻忽略了孩子已經長大,很多時候,儘管我們明明知道,孩子比我們還會遵守交通規則,紅燈時,即使一輛車都沒有,也會乖乖的等綠燈亮了才會通過,可是依然會在孩子出門的時候習慣性的叮囑幾句,其實,我們只是表達了一種關愛和擔憂,只是習慣了這樣的提醒方式而已。所以孩子也習慣性的自動屏蔽這種週而復始的嘮叨。因為在孩子眼裡,父母總是這樣沒完沒了的嘮叨,就是對自己的不信任。所以孩子根本對這樣的愛很不以為然。

我們在表達對孩子的關愛的時候,也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

這也是尊重孩子的一種方式。因為想要與孩子溝通順暢,首先就要尊重孩子,孩子才會打開心扉與你心與心的交流。其次就是要信任孩子,孩子小的時候,只要想自己獨立完成的事情,就一定要讓孩子去獨立嘗試,即使你知道孩子根本就無法完成這件事,也要讓孩子去嘗試一下,當然你可以在答應孩子的同時,可以提醒孩子應該注意些什麼等等。

不論孩子成功與否,都不壓盲目批評,而是幫助孩子一起探討失敗的原因,為了讓孩子成長的更快,最好是鍛鍊自己找原因,自己尋找解決方案,這樣孩子就會記憶猶新,下一次幾乎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所以,用我們的愛、信任和尊重換來的是孩子的自信和快樂。


fefe喆媽


家有12歲女兒,來回答一個問題絕對不是空穴來風。

1.言傳身教

這是最痛最真實的經驗之談。

之前以為給孩子講故事,看有教育意義的動畫片,她就能懂了。可是不然。

一次我情緒不好,跟父母鬧脾氣,幾天後,女兒跟我有情緒,我說,不可以不乖,乖孩子都是聽媽媽話的。哪知女兒來一句:上個周你還和外公吵架了。

我心裡一驚,可不是,當時女兒就在現場。她看到了我大聲吆喝了。馬上我道歉,給女兒說自己不好,很爸爸說那天我情緒壞極了。

女兒點頭原諒了我。之後我在教育她知錯能改,她就懂了。並且也注意不能在小孩子前發脾氣。

教給她千萬個書中的道理,不如生活裡真實地做給她看。“言傳身教”是古老的智慧,永不過時。

2.和孩子一起讀書

大家都知道讀書是好事。可不能買來一堆書,只讓孩子去讀,自己卻打遊戲,追網劇。

還是“言傳身教”的方法,一起讀書,孩子讀孩子的書,家長讀家長的書,孩子小的時候,哪怕是裝裝樣子,手裡也要捧本書給孩子看:你看,媽媽在讀書哪!

家長是複印的原件。你什麼樣子,孩子就是什麼樣子。


七徽九


關鍵是提高兒童自己學習能力,提高學習自覺性。


xnwulz


孩子生下來是要愛的,而不是受罪的。如果你堅信這個理念,才可以在愛的指引下尋找如何教育孩子方法。

若愛,卻無正確的教育的方法,愛會成為傷痛。過廣度的溺愛,其結果多是嬌兒逆子,害人害己。有些人說:我不慣孩子,孩子還是不聽話,這是為什麼?這就像大禹治水,靠堵是解決不了水患的,疏通才能引水為利。

愛孩子,就找適合孩子身心特點的方法去引導他/她。陪孩子唱歌,與孩子聊天,攜孩子散步,看孩子畫畫……在與孩子的朝夕相處中,觀察孩子的長處與短處,發展孩子的長項,培養孩子的自信,在他的困難之處幫他渡過臺階。在人生髮展的大格局上,為孩子做好規劃,尊重孩子的內心。不以其他孩子的長處來逼孩子跟隨,做好自己,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一片生天。

天下有不是的父母,把自己在社會上、生活中受到的壓力帶回家中,不加控制地發洩,卻以愛的名義,懲戒孩子,這種愛有時候很虐心。曾經有一個朋友,聽說孩子沒有寫作業後,讓孩子坐在摩托車後座上,然後他放開最大碼車速瘋狂地在路上飛馳,當時他就想,乾脆與孩子一起撞死算了。萬幸的是,悲劇沒有發生。後來與他聊天時提及此事,他還是淚流滿面。生活中的壓力常常會讓我們過度地焦慮,一點小事,都會讓我們覺得孩子的未來也像現在的自己一樣:沉重灰暗苦悶。在那個時刻,我們常常因愛生恨,折磨孩子,反而忘記了初心。

孩子生來是為了愛的,用良好的心態恰當的方法愛孩子,他/她將來才知道怎樣愛你,怎樣愛下一代。為人父母,須不斷學習教育的方法,才能對得起“父母”這個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