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給孩子補課,為什麼孩子不聽?

201711111222


這個問題相信是很多寶媽寶爸的困擾!

我是一名珠心算老師,我的女兒也到了學習珠心算的年紀,可是我卻一直在說“我不教你”!因為在我們同事或者其他特長老師的口中經常說這樣一句話:老師教不了自己的孩子!也正是因為這句話,我遲遲沒有教我的女兒學習珠心算,我怕耽誤了她!

但是前一段時間由於之前膝蓋受傷,得了滑膜炎,不能走路,所以請假在家養腿,女兒看我天天在家,家裡還有一把算盤,她就天天的和我說:媽媽我要學珠心算,要像哥哥姐姐們那樣厲害!我被她磨得心煩,就開始教她,剛開始,我以為她也就是幾天的熱度,堅持不了幾天,可是半個月下來,她天天要求主動做題,主動學新知識!我也是非常驚訝的!

孩子這樣的表現,讓我非常吃驚,我就在想孩子和大家說的狀態並不一樣,這是為什麼呢?深思後得出以下結論:

1、家長本身的問題!作為特長老師我可以很自豪的說我對每一個孩子都充滿了耐心和愛心!但是對於自己的孩子耐心是極度缺乏的!養腿期間也是因為在家沒事,收起了脾氣,細心耐心的教學,她才會愛學,想學

2、孩子自己的問題!要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建立目標!沒有興趣沒有目標,我想無論如何孩子都不會聽話的學習


桐寶小日記


這個問題下面幾個答案分析得很全面了,我想大家其實最終想要的還是解決辦法,那麼回到最初——孩子為什麼這一科沒學好要補課,結合我自己的經驗分享一下心得吧:


我家兒子偏科——小學時不明顯,初中有了英語發現他文科實在不行,最極端時數理化前幾名,語文英語倒數幾名——鑑於姥姥姥爺以前都是數學老師管不了文科,於是媽媽負責他的語文;我妹讀過清華的國際MBA,英語屬於能直接看英文原著的水平,所以由小姨負責他的英語!我大學也是學的理工,工作後做IT的,不過一向喜歡古漢語,我一直以為語文這種東西是不用特意學的,母語嗎,天天說話,後來發現孩子語文成績很差——有一次我家兒子給我“委婉”地描述了一下他的語文成績,說的是“我這次語文考得比英語還差”,由此可見一斑了。


我當時冷眼旁觀了一下,發現孩子有個不好的習慣,就是從小跟著姥姥姥爺長大,姥姥姥爺退休了喜歡看電視,孩子也喜歡看電視——我小時候好歹不學習了還喜歡看小說的,可是我們那一牆書架上的書我家兒子基本連翻都不翻!不愛閱讀怎麼可能學好語文呢?我想也難怪孩子,我自己也習慣用手機看電子書,很少讀紙質書了!也沒做個好榜樣!不過孩子上了初中就把我們的舊手機給他用——當時我是用熊貓閱讀看電子書,於是我就教他怎麼找電子書,存成txt格式導到熊貓閱讀器裡去看!


孩子的學習力是大人無法想象的,後來他就開始瘋狂地去下載各種玄幻小說,什麼《斗羅大陸》《鬥破蒼穹》,反正那幾年他幾乎把唐家三少、江南那幾個有名的玄幻作家的幾乎所有小說都下載來看,內容我雖沒看過,可是一看文件大小就能算出來,每一部都是幾十萬上百萬字的大部頭,而他那幾年看了應該不下百部。


因為我有個基本的信念,語文英語這類,只要你肯閱讀,哪怕讀的書質量一般(他就愛看玄幻小說,文學名著他不愛看),總比不看強——閱讀可以促進人在頭腦中把文字轉化為畫面,比只看電視好得多;(二)是我本身偏愛古詩詞,兒子長這麼大我唯一陪他學習的就是他需要背一些古文古詩詞的時候,他就愛拎著課本來讓我給他看著,因為大部分文章我都熟悉,就經常跟他一起背;我給他買的《弟子規》《千字文》《龍文鞭影》《幼學瓊林》之類,他後來自己也不時翻一翻,說是用來找作文素材的;(三)大概就是我自己看書比較駁雜,有空時會跟他海聊,比如歐洲和中國面積差不多大,為什麼他們分成幾十個小國而我們中國始終大一統等等,還有各種有趣的文史典故也時不時給他說一些,兒子很喜歡跟我聊天。


現在說回他的語文成績,孩子中考考進了我們區三個市重點之一——我兒子據說中考時數理化成績加起來在區裡排名前幾位,可是語文英語都很一般,所以高一按成績他是在3班;到高二文理分科的時候,他就考進了2班;到高三又考進了小特班——小特班是由年級前20名組成的(升高三的成績佔60%,平時月考的成績佔40%)——也就是說他中考入學時年級第60名左右,到高三就考進了前20名——而他的語文成績在他們理特班居然成了前幾名,當然這也跟文科好的學生大都去了文科班有關吧,哈哈。


不過他的英語始終不行,雖然我妹也時不時給他補習一下;我妹是清華的IMBA,看英文原著/跟歐美教授直接英語交流的水平,可是教孩子畢竟缺乏系統化——所以兒子考進小特班時還是英語墊底,成績比班裡平均分低了近20分,以至於英語老師一下子記住了他——英語這麼差怎麼考進小特班的?於是英語老師就讓他做了英語課代表,還介紹了他們上一屆英語考了147分考進清華的一個師姐給他補習,我家兒子在老師和師姐的輔助下,現在開始努力學英語了,跟我說他高考時的目標是英語考130分。


綜上,家長給孩子補課,竊以為(1)知識的系統化,(2)情緒化孩子能否接受,(3)孩子為什麼學不好這一科——竊以為調動孩子自己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是最重要的,真想學了再去找方法,要不然家長辛苦準備,孩子心裡牴觸,那還是南轅北轍:)


月眉彎0829


《三字經》中有“子不教,父之過”,也就是說,孩子如果沒有教好,是父親的責任。但實際情況是,孩子往往不喜歡接受父親的教導,就是俗語裡面的“父不教子”的原因。為什麼呢?


因為許多家長要麼在孩子面前保持著一份威嚴,要麼是表現出來一種溺愛的態度。如果孩子在家長輔導的過程中,學不會或是不想學,家長要麼很難壓抑著生氣的情緒,大發雷霆;要麼是搖頭嘆息,自認無奈。

而帶著情緒化的教學和指導,很難會有好的效果。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家長慈愛有加,孩子就會在家長面前恃寵而驕;家長威嚴的,孩子就會戰戰兢兢。
這兩種情況下,孩子都不會學好的。這也許就是家長教不好自己孩子的原因。


古鼎烹茶


哈哈,這個問題很複雜,我是老師,具有天然優勢。站在老師的角度看,可否反過來看這個問題:老師的話為什麼學生都聽?

一、學習環境決定的。學校特有的學習氛圍,這是家庭沒有的,老師是學校的制度的執行者。班級“遊戲規則”的制定者,說裁判,還知識豐富(至少孩子是這麼看的,哈哈!)所以家長就是家長,不能替代孩子心目中老師的作用。

二、身份角色決定的。教師在教學中掌握各種教育的專業方法和手段,學生處在一個班集體當中,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大夥看見,誰都不想被老師批評。而恰恰老師手裡掌握著對學生該批評還是該表揚的“生殺大權”,他們時而表揚激勵,時而批評處罰,學生既愛老師又敬畏老師。而家長則不然!

三、心理距離決定的。家長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對爸爸媽媽的世界無比熟悉,沒有了神秘感,比如:爸爸媽媽平時表現出來的缺點,還有平時表現出來的問這也不懂問那也不明,淡化了孩子對家長的權威感!

大家看了,覺得有幾分道理?您也說說看!


師雲風馬牛


任何時候做決定之前都要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想想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到底是個什麼形象?

再來從幾點分析

一,也許在他看來老師的話更具有權威性而你沒有學校那種場域的權威。

二,也許家長自己也文化不高,孩子覺得瞧不上。這點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使他產生自信。

三,也許孩子覺得老師同學的關係阻力抑或家長太過嚴厲又或者平日裡總是愛比較嘮嘮叨叨,孩子不想聽。同歸都是各種關係的問題。

四,孩子根本不喜歡這麼學科或是因為別的原因學校社會關係環境的原因而厭棄。這點需要通過一些來提升孩子好奇心趣味性學習的引導,推薦公眾號 愛手工官網。

人是社會影響的,孩子也許不喜歡老師,那麼儘量選擇他喜歡的老師去上課。如果是不喜歡家長,從改善關係入手。

如果只是單純不愛學,那麼找到孩子愛學習的加以引導,發揮擅長的,不刻意強調不愛的學科,只是平日裡默默將他不愛的學科相關的內容融入在生活裡引發他的興趣和好奇,當有一天他問你的時候,告訴他,他所討厭的學科裡可以瞭解,轉變就開始了。


金魯米


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分析:

一、家長的角度

1.家長的能力

如果家長是老師或者輔導機構老師之類的,從事相關職業的,那給孩子補課是可行的,至於孩子為什麼不聽,那肯定是兩人之間溝通的問題。

如果在補課這件事,孩子是不聽你的,那就單獨的好好溝通。

如果平時孩子就不聽你的,那我認為你首要的問題是解決你們兩人之間的溝通問題。

假如家長本身能力有限,那幫助孩子補課,孩子不聽應該是正確的選擇。

2.家長的職責

老師有老師的責任,家長有家長的責任。

家長想越俎代庖,那就是跨越了邊界,孩子如果平時跟進有很好的相處,那還能聽得進去,但假如相處的不太好,那不聽也是自然的。

家長是出於好心,想讓孩子多學一點,但孩子內心是不認可的。

二、孩子的角度

1.孩子的認知

一般孩子認為學校是學習的地方,家庭是生活的地方,最多家裡是可以做作業的。

那孩子在學校的老師教育夠了,回到家,還要在聽另一位“老師”的教導,這樣家庭也變成了學校,孩子當然難以接受,也就會不聽你的了。

2.孩子的習慣

如果家長從孩子小就給孩子補課,那估計孩子習慣了,會聽你的。

但如果從小沒有這個習慣,家長突然的插入,自然會引起孩子的不適應,反抗不聽也是自然的。

三、綜合分析

即使是專業授課的家長,也不建議強加給孩子補課,最多能作出相關的指引,對有些難題可以做以解答。

那不專業的家長,可以尋找相關輔導機構,時下很流行的手機APP輔導,也有不少,可以引導孩子適量選擇。

家長要更多的培養孩子自己獨立解決功課問題的能力,相信這樣的孩子才能真正的成長。


我是小金豆,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相信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璀璨奪目的金子。關注點贊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與肯定,無比的感恩感謝。

金豆心語


中國古代也出現過這樣的很多的案例,即使自己是一個大文學家大家,但是對於孩子的教育卻不一定可以成功。



公孫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勢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則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則惡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

上面這一段話已經說的幾乎差不多的古文閱讀的話如果有困難,那麼我給翻譯一下,其實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些道理。



簡單的講就是言傳身教,不要求太高,不生氣。真實的翻譯在下面。

公孫丑說:“君子不親自教育自己的兒子,為什麼呢?”孟子說:“因為情理上行不通。(父親)教育(兒子)必然要用正確的道理;用正確的道理行不通,接著便會動怒。一動怒,就反而傷了感情了。(兒子會說:)‘你用正確的道理教育我,而你自己的做法就不正確。’這樣,父子之間就傷了感情。父子之間傷了感情,就壞事了。古時候相互交換兒子進行教育,父子之間不求全責備。相互求全責備,會使父子關係疏遠,父子疏遠,那就沒有比這更不幸的了。

西方人喜歡從心理學以及行為學方面來分析我們中國人就說了這麼一個簡單的關係,就是求全責備,造成了,家庭成員之間的互相反感。

僅僅是家庭成員在教育上的對待問題,也包含了家庭成員的所有事情的對待。


宜城老師


老師和父母應各司其職,誰也代替不了誰。孩子性格,品行的養成主要依賴父母,知識教授還是要靠老師。


先有蛋數學


易子而教有道理嗎?

在大多數人的眼中,父母可以說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的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也是第一任老師。然而,我們通常感覺到,自己的孩子總是不認真聽自己的,即使自己回到的比老師好,甚至自己的學識比老師還高,然而孩子還是不願意聽自己的,老師隨便說一句,都比自己管用。


我們從兩個方面分析,從教師的形象來看,教師始終是嚴肅,正確,教導的化身,他們的教育始終被孩子認為是最好的,值得聽的。

其次,孩子同輩群體上,整個孩子群體聽老師的,在這樣的一個氛圍中,孩子更加受到感染,願意聽從老師的。


最後,從家長自身來講,家長更是“自己人”的象徵,距孩子太近,缺乏威嚴,此威嚴不是狠勁,也不是指脾氣,更多的是指在傳授知識面前的威嚴形象。


影書共賞


主要問題就是和你關係太好了。他知道喜歡的事情,你會讓他做不喜歡的事情也可以很寬容。所以對你來說他不受教。

老師教為什麼聽呢?因為學校裡面有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應該設立一個獎罰制度。完成一個什麼或者完成幾個。給予一定的獎勵。沒有完成,拿走他一個玩具。

或者讓爸爸充當嚴肅的角色,這樣爸爸告訴他做的事情,他也會跟著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