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虛弱患者應該怎麼選擇健脾的中成藥?專家為您詳細解答!

《素問·靈蘭秘典論》有云“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這句話的意思就說,脾胃是我們收納食物的器官,食物都是從它們那裡進出。中醫理論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如果先天之本不足,則可以用通過涵養後天之本來補救,以達到人體的動態平衡。所以,自中醫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坦發表《脾胃論》以來,中醫各家都比較關注脾胃在疾病轉化中的作用,其中著名的補中益氣丸就是李東坦所創,也為後世所沿用。

脾胃五行屬土,屬於中焦,主水谷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共同承擔著化生氣血的重任。中醫認為人體的氣血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的,因此又說脾胃是“後天之本”。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病人,他們洩瀉時輕時重、或時發時止,大便稀溏,色淡無臭味,夾有不消化食物殘渣,食後易瀉,吃多後見腹脹、大便多,平素食慾不振,面色萎黃,神疲倦怠,形體瘦弱等,其實這些都是脾胃虛弱的表現。而市面上有種類繁多的健脾中成藥,例如人參健脾丸、補中益氣丸、參苓白朮散等,我們應該怎麼去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健脾中成藥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常見健脾中成藥的差別:

脾胃虛弱患者應該怎麼選擇健脾的中成藥?專家為您詳細解答!

參苓白朮散

它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名方,稱之:“脾胃虛弱,飲食不進,多困少力,中滿痞噎,心鬆氣喘,嘔吐洩瀉,及傷寒咳嗽。此藥平和,久服養氣育神,醒脾悅色,順正辟邪。”它以著名的補氣方四君子湯(人參、茯苓,白朮、甘草)為基礎,加上山藥、白扁豆、蓮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組成,具有補脾胃,益肺氣的功效,一般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

脾胃虛弱患者應該怎麼選擇健脾的中成藥?專家為您詳細解答!

理中丸

它出自醫聖張仲景在《傷寒論》中的方劑,由黨參、土白朮、炙甘草、炮姜四味中藥組成,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減去了茯苓,而增加了炮姜,增強了溫中散寒的作用。因此,它具有溫中散寒,健胃的作用,一般用於脾胃虛寒,嘔吐洩瀉,胸滿腹痛,消化不良,在服藥期間應忌食生冷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

脾胃虛弱患者應該怎麼選擇健脾的中成藥?專家為您詳細解答!

歸脾丸

它出自《醫學六要·治法匯》卷七,也是以四君子湯為基礎,由黨參、白朮、茯苓、甘草、黃芪、當歸、遠志、酸棗仁、龍眼肉、木香、大棗組成,具有益氣健脾,養血安神的作用,用於心脾兩虛,氣短心悸,失眠多夢,頭昏頭暈,肢倦乏力,食慾不振,崩漏便血。

脾胃虛弱患者應該怎麼選擇健脾的中成藥?專家為您詳細解答!

補中益氣丸

它出自李東坦在《脾胃論》中的名方,由炙黃芪、黨參、炙甘草、炒白朮、當歸、升麻、柴胡、陳皮八味中藥組成,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減去了茯苓,加上了黃芪、當歸、升麻、柴胡、陳皮這五味藥,減少了利水滲溼的作用,加強了補氣、理氣、昇陽舉陷的作用。它具有補中益氣,昇陽舉陷的作用,一般用於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洩瀉、脫肛、陰挺,症見體倦乏力、食少腹脹、便溏久瀉、肛門下墜或脫肛、子宮脫垂。

脾胃虛弱患者應該怎麼選擇健脾的中成藥?專家為您詳細解答!

人參健脾丸

它由人參、白朮、茯苓、山藥、陳皮、當歸、黃芪、遠志、酸棗仁、木香、砂仁組成,具有健脾益氣,和胄止瀉的作用,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飲食不化、脘悶嘈雜、噁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

脾胃虛弱患者應該怎麼選擇健脾的中成藥?專家為您詳細解答!

開胃健脾丸

它由白朮、黨參、茯苓、木香、黃連、炒六神曲、陳皮、砂仁、炒麥芽、山楂、山藥、煨肉豆蔻、炙甘草十三味中藥組成,在補氣的基礎上增加了較多的健脾消食中藥,增強了消食的功效。它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用於脾胃虛弱、中氣不和所致的洩瀉、痞滿,症見食慾不振、噯氣吞酸、腹脹洩瀉r消化不良見上述證候者。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社.20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