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險到骨子裡的營銷手段

你相信嗎?一個你沒想要的商品,換個描述你就心甘情願掏錢,利用的就是我們每個人沒有意識到的決策陷阱。

不信嗎?看下面這個案例:

80年代初,雀巢咖啡進入中國時,銷量十分慘淡,因為中國人喜歡喝茶,沒有喝咖啡的習慣,說白了,咱就沒這需求。而且雀巢咖啡幾十塊一盒的價格,也讓窮的叮噹響的我們難以接受,那它怎麼打開的中國市場呢?

看到答案前,我想破頭都沒想到——把雀巢當成禮品銷售。

陰險到骨子裡的營銷手段

雀巢的營銷團隊發現,中國人熱衷於送禮,在禮物上尤其捨得花錢,因為這關乎他們的面子。而那時候,咖啡可是名副其實的“洋玩意兒”,把它作為禮品,正符合我們期待新奇和趣味的心理。而且,從日常飲品到禮物,我們對它價格的包容度,那是直線上升。當成飲料喝時,我們覺得它太貴,但是當做禮品時,我們卻唯恐它太便宜,這樣才能彰顯出送禮人的逼格和誠意。

陰險到骨子裡的營銷手段

於是,僅僅做了這個定位上的轉變,雀巢咖啡就成功打開了中國市場。

其實,這裡面運用的是心理賬戶的技巧。心理學家發現,我們會把錢各自歸類,在大腦裡建立各種各樣的賬戶,就像咖啡,自己買來喝,錢是從我們飲料的預算裡支出的,那一般人是不捨得多花的。而買來送人,那是從我們送禮的預算裡支出,這可接受範圍可就大多了。

看,雀巢只是簡單改變了下你的心理賬戶,就叮叮噹噹撬開了中國市場。是不是細思極恐?

再舉一個栗子:

在09年、聯通剛剛引入iPhone手機時,它推出了8種3G套餐,其中最高檔的套餐分別是286元/月,和386元/月。經過一段時間,聯通公司發現很少消費者選擇這兩個套餐,利潤率很低。你猜聯通用什麼辦法,促進這兩個套餐的銷售呢?

讓業務員著重推薦這個套餐?——NO!

增加營銷預算,多打廣告?——NO!

陰險到骨子裡的營銷手段

寫一個好文案,讓消費者意識到高檔套餐流量多,使用便捷?——NO!

他們用了更陰險的一個策略——它在原來8檔套餐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兩個更高檔的套餐,分別是586元/月和886元/月。當然,購買這兩個套餐的人很少,但推出這兩個高額套餐後,286元和386元/月套餐的銷售量卻大大提升了。是不是很神奇?

那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在我們偏好不確定的時候,往往更喜歡中間的選項,它讓我們感覺安全,不至於犯下嚴重的決策錯誤。所以價格最高的套餐並不是讓你購買的,而是讓你覺得接下來的套餐感知風險更低,從而促進中間檔位套餐的銷量。

是不是陰險到骨子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