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埠村,曾出过号称“即墨城内于半街”的大财主

我们提供“最城阳”的资讯,赶紧关注一下吧

【城阳村落】|红埠村,曾出过号称“即墨城内于半街”的大财主

村庄概述

红埠村位于流亭街道办事处驻地北侧,东、西、北三面环河,南为丘陵,与仙家寨村接壤,北傍白沙河,与流亭隔河相望,东隔小水河故道与赵哥庄村相邻,西与青岛流亭国际机场毗连。村庄总面积2223亩,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济青高速公路、青银公路、重庆北路皆穿境而过;环胶州湾高速公路、204国道等重要干线在村周围纵横交错,形成快捷方便的交通网络,创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城阳村落】|红埠村,曾出过号称“即墨城内于半街”的大财主

村庄来历

相传明永乐三年(1405年),韩氏族由云南迁来立村。据清光绪年间本村私塾先生王敦连手抄本《挂漏集》记载:闻明初,生意人杨生在酒肆饮酒过量,行数里,身难动,遂吸烟一休,不觉睡去,火未熄,身边枯草因风而炽,命财危矣。然可喜者,该养之狗形影不离,狗视火起,将主人衔衣再三,终不醒。身边一湾狗入水,汲身湿往返塌火,夕至火熄,狗亦死矣。主人醒,见身边躺着淋漓水迹,狗毛具烬而死,遂恸哭难忍,将狗埋入高埠(现该村南埠),狗塔埠。1967年,嫌村名不雅,改为红埠,沿用至今。

主要姓氏

有王、于、高、夏、纪、孙、江、史、牛、刘、李、蓝、周、方、邵、尹、张、陈、栾、赵、綦、秦、许、郭、胡、庄、林、董、石、丛、臧、徐、崔、车、任、吕、侯、牟、戴、隋、芦、庞、荆等姓氏43个,王姓最多。

建置沿革

红埠村在明清时期属即墨县仁化乡。1898年沦为德国殖民地。1914年日本取而代之,属沧口警察支署。1922年属北洋政府胶澳商埠督办公署。1929年属青岛特别市李村区第二分驻所。1935年属青岛市乡区联合办事处夏庄区。1938年属青岛特别市公署仙家寨区。1942年属崂山办事处仙家寨区。1945年属崂山办事处夏庄区。1949-1951年属南海专区崂山行政办事处夏庄区。1951年4月属青岛市人民政府崂山办事处流亭区。1953年6月属青岛市崂山郊区流亭区。1956年7月属崂山郊区流亭乡。1958年9月属崂山郊区仙家寨公社。1961年10月属崂山县仙家寨公社。1984年4月属崂山县流亭镇。1988年11月属崂山区流亭镇。1994年6月属城阳区流亭镇。2001年6月属城阳区流亭街道。2004年6月,红埠村村委会改为红埠社区居委会。

于氏家族

红埠村建国前有一个即墨南乡的大宅门——于氏家族。第11世于兆滨在乾隆年间家有土地几千亩。其家族传至第15世于世桢,到清宣统二年(1910年),家族共有土地1428.55亩(市亩),住宅181间(现存2处),马车库2处,炮台2座,佃户330户。货栈在女姑山码头顺兴所1处,沧口码头成发所1处。当时,即墨县城主要大街两侧的商业房屋有一半是于氏家产,有“即墨城内于半街”之称,是即墨县第一财主。

【城阳村落】|红埠村,曾出过号称“即墨城内于半街”的大财主

图文无关

历史古迹

红埠村古迹较多,最出名的一座庙宇,始建于唐朝,庙名“古柏庵”,坐落在村西南流路北侧东面约2米处,坐北朝南。庙门以东是钟鼓楼,内吊铸铁大钟1口,约200公斤重。庙院内设殿堂两座,前后坐落。前殿中央神龛内正尊为南海大士,后面上首是送生爷爷,下首是送生娘娘,东西两侧共有护卫6名。后殿三殿堂高大雄伟,殿内神像三尊:中间释迦牟尼、东西分别是孔子、老子。三殿堂大殿上四个大字:尉退敬德。院后空地有参天古柏,胸径有一抱多粗,1938-1945年日伪时期被伐。古刹被毁于解放初期,后改建成小学。

其他的庙宇有“土地庙”、“三义堂”、“王氏家庙”等。在村东首,李塔路南侧有古槐树1棵,明朝栽植,距今500多年,至今枝叶茂盛,此树已列为青岛市古树行列,编号902号。村西南平安桥(南流路和赵红路交又处北侧),有清道光24年3月13日立的一座碑,碑高1.4米,宽0.45米,厚0.15米,碑文字保存完整、记载清楚。

文化教育

红埠村尊师重教历史悠久。1880年由于氏家族开办私塾房1处,招收“居仁堂”子女入学。1910年,在于氏祠堂开办私塾书房,供全村儿童上学,但入学率极低。1936年,由政府投资在古柏庵后大殿建起教室3间,设1-4年级。到1953年,由崂山郊区投资将原古柏庵拆除,改建新教室2个,共100平方米。1973—1985年先后投资9万元,建起新教室5个。到1989年,村投资40余万元,个人捐资62110元,在村东新建学校1处,占地27亩,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2003年赵哥庄村与红埠村合建“赵红路小学”。投资150万元使新建小学占地30亩,建筑总面积3600平方米,设施齐全,配套完善。该村幼儿园始建于1955年。1994年投资25万余元,建成占地800平方米的幼儿园,配套了各类设施,儿童入园率达100%,被评为青岛市一类幼儿园。

【城阳村落】|红埠村,曾出过号称“即墨城内于半街”的大财主

社会保障

村男年满55周岁和女年满50周岁的村民每人每年可享受村养老补助金。2002年,村为年满18周岁的村民都办理了一份保险。从1999年开始,村从幼儿园到中学学生的学杂费全部由村委会代交。

红埠村多年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1994年被青岛市政府授予文明村庄,1995-1996年被中共青岛市委授予红旗党总支、“五个好”党总支,1998年10月成立村级党委后,连续多年被授予农村红旗党委、区级文明村庄、市级文明村庄、市级文明村庄标兵等荣誉称号。

了解更多最好最新城阳资讯,敬请关注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