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目前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在哪裡?

朱鳳奇


房價工資比太高是根本原因!請問無錫新區錫山區惠山區工廠的員工工資最低6000起步了嗎?工資沒翻倍,房價卻翻倍,明擺著攆人走,關鍵從北上廣深逃離的也不來無錫啊!還有常州,有願意大學一畢業就跑到無錫來,我要在無錫幹一片天地,大展宏圖的嘛?南京畢業生直接做高鐵去上海面試去上海或者去北京深圳天津廣州的人才市場找工作。連重慶成都都不去,長沙更不去。學點軟件的也去杭州了。最後最差也得南京。然後剩下的才…關鍵這幾年又用高房價低工資的標配嚇走各類人才!


高必玉太公諮詢收款碼


要說最大不足,就是規劃。如今無錫整個城市重心都去了太湖新城。打算在濱湖區打造一個新的城市。這也是沒辦法,市區一團糟。看看市中心的房子,都破成什麼樣了。無錫交通連蘇州一半都趕不上。拆遷陷入困境。如今拆遷到處都是釘子戶。為什麼?不公平。產業就是那些個尖端行業。什麼半導體,什麼物聯網,什麼智能製造,什麼智能物流中心。的確,這些都是未來高新技術產業,前途遠大,但這也消耗了一個城市的底蘊。就像十幾年前的光伏產業,無錫一旦失敗,損失了多少年?無錫就沒有什麼本地土生土長產業。基本全部被遺棄。梅村的二胡產業有多少人知道?盪口的印刷產業知道的人也不多。新安的太湖水產市場除了周邊2個鎮又有幾個人知道?以後一拆遷,全部都沒了。徹底消失。光伏的教訓還沒吸取。產業規劃不合理,城市規劃太落後。地鐵,高架等都不行。地鐵什麼時候通新區?更別說通江陰宜興。高架連一個環都沒有。人家上海都快十環了吧。無錫就那麼幾條高架,機場路,金城路,高浪路,就差不多了。


張更上


無錫的問題在於,招商引資力度太小,沒有新的外資內資進來,新區就一片死氣沉沉,人才就不會互相流動,人才不流動,整體薪資不會有提升。持續下去,人才都跑到北上廣,曾經看到一片文章,寫到安徽安慶,安慶每年高考錄取人數都是安徽全省第一,但畢業回鄉的不到20%。安慶一中的一位校長曾說:“一中每年都是把安慶的人才,一火車皮一火車皮的往外運!”。如果無錫不快速發展下去,就失去了活力,人才早晚被蘇州上海捲走,形成惡性循環。

溧陽,丹陽的招商引資力度都比無錫強大,揚州屬於旅遊城市,也在進行招商引資,帶入一批汽車零部件企業,據說政府給地給標準廠房,揚州大學給定向培養人才等一系列措施。上海已經非常強大,但還是在有規劃的招商引資,留下好的,剔除差的給別的城市。所以,招商引資,永遠是一個城市的基本,招商引資的能力,是一個政府的基本能力。

城市建設緩慢,某些地方連基本的維護保養都做不好,修條路陰井蓋都是坑,新源路從東到西,一路可以顛到火車站,這可是內環裡面的快速路。

這麼多年,修了一條內環,好多年前修內環,群眾說為啥要在惠山挖個洞,無錫小,沒必要。修好了幾年後,天天堵,又說內環修窄了。

說到底,經濟基礎決定,如果還不拼命發展,我說的不是努力,不是盡力,是拼命,如果不拼命,南通還差那麼一點點追上來後,無錫面子裡子都沒有。


或與非0663


最大的問題就是小家子氣。過去的半個世紀,無錫一直在解放環路里面拆拆建建,所謂螺獅殼裡做道場。2000年後,終於開始擴展城區,開發太湖廣場和蠡湖新城,伴隨著一片質疑聲,卻實打實的將城區範圍大大拓寬了。07年前後開始開發太湖新城惠山新城以及錫東新城,幸而有十年前打下的新城基礎,如今無錫在城市建設上不至於落後蘇州太多,原本無錫城建是超過蘇州的,後來卻是落後了一截,令人唏噓。然而卻還有一部分人為了個人私利反對發展新城,而且是不理智的反對,也就是但凡是對新城區域是利好的事情都反對,這在其他城市是不多見的,畢竟曾為縣城的無錫在格局上有他的侷限性。


考拉是隻樹袋熊


無錫經濟發展在地級市中是強者,但在轄區內,凝聚力往往受到質疑。其原因在於:縣域經濟強,而區域經濟偏弱。在城區經濟城市功能發展建設上,①生活性服務業發展還不錯,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後。②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行政推手超強,社會化市場著力不足。如何加強這方面工作?

1,城區規劃好城市功能,區段相對集聚。有同行業產業相對集聚,才有分工合作,功能細分,深化服務。要著力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園區和CBD中心建設。

2,對仍然包含在第二產業母體(企業)之中的第三產業,自我封閉的功能服務,要通過政策引導,力求社會化運作,規模化發展,才能快速推進城市功能建設,企業效率也會有一個提高。

3,根據無錫具有空鐵公水運交通樞紐中心特點,組建規模化的物流組織建構。在企業用工,用地成本上升階段,降低成本,一是智能製造替代勞動密集型製造,一是規模化社會化物流服務,降低物流成本。先進物流業不僅為製造企業提供以分秒計的準時,以點位計的到位服務,降企業庫存和運輸成本,而且隨物流產業規模擴張總量擴張,而宏觀上佔GDP比重能降10個百分點。中國2017年物流費用佔GDP比重近兩年已從18%降至14.6%,而美國是8%,日本11%,印度13%,巴西12%。所以中國物流業社會化規模化智能化發展仍有潛力可挖,無錫可否抓住機遇。

4,充分發揮已有和正在建設的城市功能,服務好轄區內製造企業的生產。加快經濟發展,要把新興產業產品推向市場。首先要把研發設計創新成果用之於身邊的企業生產,而且最好要能為轄區內企業,量身定做。比如為製造企業提供智能設備,比如為家裝企業提供智能家居方案。以此城市功能在服務周邊乃至於全國,步子會走得更穩。本地區域市場將更繁榮,市域二三產業將更協調更興旺。無錫市的產業轉型升級將會在春暖花開季節,芳華更豔。


天道即人


無錫最大的問題,或者說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主要還是人才的吸引力,集聚度還是不夠高。當然,無錫本身的體量也不大,面積僅有46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2萬,在所有目前GDP破萬億的14個城市中,人口最少,面積僅大於深圳,然而又沒有深圳的行政級別,政策優勢。但是拋開這些客觀條件,對比深圳,面積只有不到2000平方公里,跟無錫下轄的宜興差不多,但是GDP超過2萬億,經濟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10億以上。這就要求無錫在發展中要更加重視人才,吸引創新創業的優秀人才,湧現出一批具有高成長性的企業。體量不夠,創新來補!


深巷好酒35761522


談談個人對無錫城市的看法,無錫最大的問題1,吸引人才力度不夠大,主要原因來看待遇提升不上去,一個城市在如果沒有好的待遇,即使你生活在無錫,也可能選擇在上海或者杭州就業,城市發展一定要根據城市產業發展吸取人才,給高素質和綜合性的人才多些其他城市給予不了的優惠待遇。適當時候政府出點血也要把人先聚起來。

2,產業發展多而不精,沒有擰成一股繩的發展,尤其在互聯網行業興起這幾年,無錫的產業似乎被淹沒,雖然提出很多新的發展如物聯網等,但人民沒有切實感受到期強勢的發展動力和帶給民眾的獲得感。

3,城市管理有待提高,一個城市的市容市貌給到一個外來的人員第一印象,無錫市區小而不具備很強的特色,中心城市雜亂無章。尤其電動車和共享單車的擺放。火車站更是一個城市的門面,再看看火車站南廣場兩邊的建設,建議政府花大力氣整改。


笨仔遊世界


無錫作為一個在中國歷史上長期繁榮的城市,始終處於第一梯隊。歸根結底是重視教育、勤奮。基本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特色。在新一線城市中我們規模是最小的,面積、人口都處於末尾。天生的劣勢,逼著無錫向高科技、高精尖產業轉型升級。所以吸引高精尖人才落戶、培養本土高級人才成為未來發展重中之重,也是目前無錫的首要問題。畢竟離蘇州太近離上海也不遠,人才很多都被吸引過去了。可以看出無錫打造的是宜居城市,公園、道路、環境。。以此為吸引力希望吸引人才。但是人才對於生活的追求不僅僅是宜居,文化、人文環境、教育醫療質量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無錫應該加大醫療、教育投入。多創辦些學術型會議、活動。打造新城市文化名片。


雜家小記


無錫總體上還是一座讓人生活很舒服的城市。前些年拿過一次全國宜居城市,其中有個指標就是房價和收入比,13年之前的無錫是最好的時候,房價五六千,工資跟今天差不多,交通也沒有今天這麼擁堵。去哪都很方便,年輕人生活也很輕鬆,13年之前的時候,如果夫妻倆人都工作,基本上兩三年就能湊夠首付買房,再幹一年也能把車買上。那時候蘇州南京上海的房價都已經一兩萬一平,而無錫跟他們的工資差不多,世界500強的數量不比蘇州上海少,房價才五六千,可想而知為什麼會吧宜居城市的稱號給了無錫。



而今天,2019年,無錫的房價被炒起來了,濱湖區已經漲到2萬多,而工資跟前幾年並沒有增長多少,這樣的話,對人才的吸引力,肯定是不如以前的,那時候我幾個本來在南京工作的同學到無錫來玩了一趟,然後看到無錫的房價和工資收入,果斷的就離開南京來到無錫發展。還有我的切身感受就是這一兩年交通越來越擁堵,雖然城市的高架越建越多,但還是趕不上汽車增長的速度,早晚上下高峰的擁堵已經可以媲美北上廣。


舒展從容人生


不知道還要無錫怎麼樣才能讓噴子們住嘴。無錫地域狹小,人口也少,GDP過萬億全國第14位,人均全國第三。你非要拿無錫一個小地級市去和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比嗎?好像好多還不如無錫呢。每個城市總有某方面不足的。下屬兩個縣級市還都是省轄市,財政是要上交省裡再劃撥到下面,還天天喊不服。如果全國排最悲催城市,無錫絕對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