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超日王號航母的戰鬥力比庫茲涅佐夫號和法國戴高樂號航母強嗎?

真是難起


送印度“超日王號”(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一個外號—嘴強王者!既然說到戰鬥力,那我們就來分門別類從排水量、艦載機、甲板佈局、起降方式、訓練水平多個方面來比較一下他們的核心參數。



排水量和甲板面積

一般排水量大意味著甲板面積也會更大,可以搭載的艦載機和武器就更多,航母戰鬥力也更強,單從這一點來看,超日王號居第二,滿載排水量排名依次為戴高樂4.25萬噸<超日王4.45萬噸<庫茲涅佐夫6.75萬噸,但是因為超日王號改造自蘇聯坑爹的基輔級載機巡洋艦,巨大的艦島幾乎就在甲板正中間,佔據了巨大的甲板空間,而戴高樂號使用外懸式艦島,佈局完勝,而庫茲涅佐夫雖然艦島也大,但是依靠巨大的排水量小勝,超日王號直接墊底,甲板面積庫茲涅佐夫14800平方米>戴高樂12000平方米>超日王號8000平方米。
(超日王號與遼寧艦甲板面積對比)

艦載機數量與質量

航母戰鬥力強不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所搭載的艦載機多不多,牛不牛。論艦載機數量庫茲涅佐夫以40架固定翼飛機居首,戴高樂30架為次,超日王26架再次墊底。而論艦載機的綜合實力,戴高樂搭載的陣風M由於脫胎於三代半陣風,無論是航電還是搭載的武器都是最強的,而其還可以搭載四架E2C固定翼預警機,又是一個重要加分項!
(戴高樂航母與陣風M艦載機)

而庫茲涅佐夫搭載的蘇33以33噸的最大起飛重量加航程優勢佔據第二,而庫茲涅佐夫另一款與超日王號同樣的米格29雖然都叫米格29,但是印度的是小白鼠款,俄羅斯的是成熟款,雖然都是小機體、小短腿,但是俄羅斯的無疑更強,印度米格29艦載機再次墊底。



起降方式和甲板佈局

超日王和庫茲涅佐夫都是用滑越甲板起飛加阻攔著艦方式,而戴高樂則使用的是更為先進的彈射起飛加阻攔著艦,無論是起飛效率還是艦載機的最大起飛重量,戴高樂都更勝一籌。而在甲板佈局上,戴高樂和庫茲涅佐夫都使用的是相互獨立的起飛與著艦跑道設計。


超日王號卻因為甲板面積和大艦島限制,只能採取相互交叉的X型佈局,飛行和降落區高度重合,不僅嚴重影響起降效率,還嚴重威脅起降安全,難怪米格29K動不動就出事,這也不能怪三哥,著實是這航母就不是幹大事的料。

從以上三點我們基本能得出結論,超日王號名字最霸氣,戰鬥力最渣,“嘴強王者”名至實歸!


軍史吐槽君


先說個大概。這三艘航母,現在兩個在修,印度沒有艦載機可用,真要比比戰力的話,法國的“戴高樂”還是不錯的,噸位與“超日王”號差不多,但使用的蒸汽彈射,“陣風”M艦載機比印俄米格-29K要好些,加之可以彈射固定翼預警機E-2C,所以“戴高樂”要比印俄的都好用,因為使用了不掙氣的核動力,開得只是慢一點罷了,印度的也不全乎呀,開得快了,鍋爐容易引起爆炸。印俄相比,“庫茲涅佐夫”號要強些,噸位要比“超日王”號大出兩萬噸,艦載機雖說是一樣,但印度的只是實驗型號,還不夠成熟,因此常常出事,一氣之下,表示要全部退役,退了沒用的,先就這麼著,將就先用著,奉勸印度不要太任性,自個也造不了不是?LCA“光輝”只是一個練手的小玩意,拉著兜個風什麼的,哄哄自個開心,就好。

●請不要養雞。練瑜珈沒事,現在既然沒事幹,把身體鍛鍊得棒棒的,2030年前接裝了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也好開出去練練。養雞不成,弄那麼拉圾,清個下水道麼的,麻煩著呢,上次修死了人,要牢記教訓才是。航母作為國之重器,印度當年花了23億美金,不能說不貴,沒仗打亦要準備戰鬥,軍人天生為打仗,除了打仗就是打仗,養雞算什麼,從來就沒有這樣乾的。世人皆講印度維護航母是有經驗的,三哥請注意保持自身形象。不管怎麼說,使用航母幾十年,現在搞成這樣,未免有點太不像話。琢磨好艦載機的事,看看還有誰家的能用,再買一點回來,至少就能滿足使用,航母沒了艦載機,是個什麼,一個空殼子罷了。所以印度的航母,也不要和什麼人去比,致於法俄,完全不在一個水平上。

●庫艦也有點小麻煩。俄羅斯沒錢,維護性太差,所以庫艦沒有使用多長時間,沒事總在船塢內待著,小修小補,開出去就出毛病,世人總見它冒著濃濃的黑煙,拋錨不多,小毛病不斷。航母重在維護,堂堂俄羅斯,居然養護一艘航母,有這麼費勁,也是讓人概嘆不已。艦載機混搭,蘇-33和米格-29K,應該說不錯的飛機,用得好,戰鬥力應該說並不低,2017年因為阻攔索斷裂,兩種飛機都失事,讓人痛心不已。今年在浮動式幹船塢修理,塔吊砸向甲板,老大一個洞,再無船塢可用,開到大連船廠來修。本來它與遼寧艦是兄弟,這次倒真是久別重逢,今後維護起來,倒是方便多了,彼此也可加強一些軍事交流和溝通。中俄關系發展得不算壞,二國是大國,也是鄰居,有一個穩定的關係,是兩國之福。

●戴高樂也是沒完沒了的修。因使用了太多新技術,戴艦入役後,總不見出門,沒事即呆在家裡,修個沒完,入役於2001年,已經宣佈要到2040年退役,現在已是半生時光,部署時間不足四分之一,只是滿足於不時之需而已。造沒造好,用也用不好,也許這就是戴高樂號航母的命吧。說起來有那麼多的高性能指標,是除了美國而外的第二條核動力的航母,使用的還是彈射器,艦載機“陣風”性能也不低,問題即出在艦體本身,怎麼著也不對付,弄得法國海軍很頭疼,發誓再建航母,絕不再使用核動力,此艦恰恰壞在要命的動力身上,成為世上想造航母的國家,一很好的反面教材。核動力說起來是無限動力,用不好,也是非常麻煩的,好在沒有在安全性出好問題,否則更是一件不得了的事。


魂舞大漠


超日王號艦島右側的空間屬於嚴重浪費。


這個印度的“超日王”號航母,還有一個名字叫“維克拉馬蒂亞”號,而當年它在前蘇聯海軍服役時則是基輔級的4號艦戈爾什科夫蘇聯海軍元帥號,在建造它的時候,那時的名字則為‘巴庫’號。

實際上基輔級航母如果與美國海軍的航母相比起來,並不算純粹的航母。因為它艦上裝了太多的自衛與攻擊武器系統。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根本沒有多餘經費來維持多艘航母艦隊的運行,因此在1994年該航母的鍋爐意外爆炸後,俄羅斯就開始為它尋找買家準備出售。當時正值印度需要航母,得雙方一拍即合,在1998年時俄羅斯決定把艘航母送給印度,但是改裝費用你印度得掏。結果這事把印度坑慘了,最終花費了23億美元,10年的時間才完成改裝。到2014年這艘超日王號航母才回到印度本土。

戴高樂號航母

不過不說,改進後的“超日王”號無論是戰力,還是艦載機出動能力都要比原來高出太多。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是如果說它的戰力與俄軍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與法國戴高樂號航母相比,還是要差不少的。雖然同為中型航母,超日王號要比庫艦噸位上少了1.4萬噸,但與戴高樂號相比噸位則差不多。

由於,早期設計的缺陷,超日王號飛的艦島位置無法再向右移動緊貼船舷,這導致相當一部門空間被浪費,這個地區無法停放艦載機也無法讓戰機通行,最終只裝了一座干擾彈發射裝置,而由於把原來艦艏的武器全部拆除騰出飛行甲板,導致整艘航母前部沒有自衛武器,一旦有迎面攻擊,基本只能看著,無還手之力。而庫艦與戴艦的前部防禦系統則部署很完善,戴高樂艦甚至藉著先進的三座標雷達與紫苑艦空導彈配合形成全方位防禦體系,這一點是超日王無法相比的。

在航母最重要的攻擊力量,艦載機方面。超日王號上的米格-29K艦載機與蘇-33與陣風艦載機相比,並沒有什麼優勢。至於艦載機數量上,庫艦不比超日王號。而戴高樂號的陣風與E-2C預警機配合的作戰也不是超日王號能比得了的。卡-31艦載預警直升機,再強也比不了E-2C~~~所以最重要的艦載機能力都不突出,其他性能就算再好,也不重要了~~~


陶德中士


不會的,超日王,也就是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戰鬥力是很差的,差到印度懷疑其戰鬥力是不可靠的。



和美國航母合練的超日王號。

第一個原因是這艘航母沒有舷外側升降機,其兩臺升降機全部是艦體內部的升降機,艦體內部升降機影響起降機的承載噸位和麵積,導致只能使用米格29這一級別飛機,另外影響機庫調動效率,佔據了寶貴的機庫空間,第三是影響飛機起降,在升降機運作時,飛機無法起降作業,這極大影響了甲板調度效率。



超日王的艦島位置是個大問題。

第二個不好的地方是沒有擋焰板,擋焰板的機構需要佔據一層甲板的高度,由於該艦是從起降垂直起降飛機的載機巡洋艦改造而來,所以原本就沒有留下擋焰板的空間,於是該艦在起飛戰機的時候,其甲板中部不能停放飛機,也不能執行多架飛機同時待命起飛,再加上兩個起飛點最終進入同一個起飛跑道,實際只有同時放出一架飛機的能力,加上糟糕的甲板調度,該艦使用艦載機效率並不高。

第三是因為該艦上層建築巨大,佔據了甲板大量空間,而且位於甲板偏中部位置,本來就是巡洋艦,改成航母也無奈只能這樣了,這個問題不但造成甲板調度麻煩,也對起降飛機很不利。特別是X型降落跑道要從巨大艦島一側飛到另一側,造成飛行員心理壓力較大。



超日王的兩條起飛跑道匯聚為一條。

回答者簡介:張浩,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載武器》雜誌評論員,在《兵器》、《艦載武器》等多家軍事期刊發表《現代山地戰怎麼打》、《共和國炮艇小傳》、《奪灘奇兵》等文章30餘篇,在海軍作戰理論和海上作戰武器裝備等領域有獨特見解,著有《預警機、電子戰機》一書,獲得軍迷群體一致好評。


海事先鋒


眾所周知,印度人十分重視自己國家的海軍建設,甚至頻頻從其他國家購買航空母艦來充實自己的艦隊,甚至試圖以國產的方式來獲得自己的核潛艇與航空母艦,不過潛艇在船臺上呆了將近三十年才緩慢下水,真正的加入現役部隊,而航母在船臺上呆的時間也差不多三十幾年,這無疑是浪費自己的造船資源,不過印度這個毛病改不了,畢竟印度這個民族就充滿著懶惰,

在印度人看來一切隨緣,沒有必要讓自己努力工作,印度人甚至覺得除了自己國家之外其他國家的工作氛圍太重,十分浪費生命,於是一直保持著自己這種不緊不慢的老年心態,似乎航空母艦就算不用自己來建造也會慢慢得自己完成,印度人從來不在乎這段時間,當年的阿瓊型主戰坦克也是設計了足足三十年才真正列裝給印度的部隊,裝備量十分的少,造價也十分高昂,更為可怕的是這種坦克基本已經落伍。

印度從俄羅斯採購來的超日王號航空母艦究竟戰鬥力如何呢?能不能打敗法國的戴高樂號航空母艦與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呢?其實這完全是無稽之談,超日王號作戰能力十分低下,真的在戰場上遇到了戴高樂號或者庫茲涅佐夫號基本就是被吊著打,沒有任何翻盤的機會,畢竟法國與俄羅斯航母戰鬥群體系較為完善,艦載機也比印度先進出無數倍,真的遇到了印度只有被吊打的分。


思遠軍事


(“巴庫”號載機巡洋艦)

這個印度的“超日王”號航母,是前蘇聯海軍的基輔級航母4號艦“戈爾什科夫蘇聯海軍元帥”號,後改名那時的名字則為‘巴庫’號。而基輔級航母並不是真正的常規航母。它只能起降雅克38垂直起降戰機,並且前甲板被設計成用來堆砌各種導彈,可以說原型只是一艘大型載機巡洋艦。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軍費短缺,根本沒用能力維持“巴庫”號的運行,在1998年時俄羅斯和印度達成協議,“巴庫號”免費送給印度,印度支付改裝費用將“巴庫”號改裝成類似“庫茲涅佐夫”號那樣的滑躍起降航母,併購買俄羅斯的米格29K作為艦載機。2014年完成改裝的“巴庫號”交付印度。

(改裝完畢的超日王號俯視圖)

超日王號的艦島位置因為早期設計缺陷而佔據了左側的大片甲板面積,完成戰機起飛著艦時危險大增。可以說超日王號就是一個小一號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兩者性能差距較大。而跟排水量差不多的戴高樂號比起來,超日王號沒有彈射器、預警機,戰鬥能力遠不如戴高樂號。艦體設計上,半路改裝出身的超日王號遠不如“庫茲涅佐夫”號和“戴高樂”號。

(米格29K艦載機)

而對航母戰力影響最大的艦載機方面,超日王號的米格29K由於滑躍起降,航程、載彈量大打折扣。並且超日王號的艦載機數量也沒有“庫茲涅佐夫”號和“戴高樂”號多。作戰性能上來講米格29K性能稍高於航電老舊的蘇33戰機,但是航程不如蘇33,而“庫茲涅佐夫”號的米格29KR是在米格29K的基礎上完善而來,可靠性更好。而跟“戴高樂”號的陣風M比起來,米格29KR性能差距較大,無論機動性還是起飛重量、多用途性能都是陣風M佔據絕對優勢。並且“庫茲涅佐夫”和“戴高樂”號航母服役多年,已經具備發揮100%完全的戰鬥力,而“超日王”號還處於訓練磨合階段,現在能發揮出多少戰鬥力還不得而知。


軍情解析


維克拉瑪蒂亞號也就比加富爾號強點。順便能把出雲甩出兩條街。

至於戰鬥力對比嗎,以下附上航母戰鬥力簡明對比公式。百試百靈。

  1. 同噸位下使用彈射器起飛的航空母艦強於使用滑躍起飛的航空母艦。比如說噸位差不多的遼寧號和中途島,不說了傷心

  2. 攔阻著陸的航空母艦強於垂直降落的航空母艦。原因攔阻著陸的航母能夠起降預警機。加油機,運輸機等

  3. 6萬噸以下。使用核動力的航空母艦戰鬥力弱於使用常規動力的航空母艦。比如說法蘭西之恥戴高樂。emmm也就是還有個彈射器能說道說道了,其他的全是缺點.....(核動力的功率密度並不佔優勢。比如說小鷹級航空母艦是常規動力,發動機,總功率28萬馬力,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是核動力航空母艦,但是他的嘴,發動機總功率只有26萬馬力。

  4. 8萬噸以上使用,核動力的航空母艦,強於使用常規動力的航空母艦。隨著邊際效應的增長核動力不需要添加額外的燃料的優點越發突出,同時壓水堆佔航母的重量比例,也是越來越低。所以優點越來越突出。


  5. 甲板越大的航空母艦,戰鬥力越強。這個就不用說了,畢竟航母就是個機場。機場越大可不是戰鬥力越強嗎?

使用現代化艦載戰鬥機的航空母艦,強於使用較老戰鬥機的航空母艦。(這就更好理解了,新飛機總比舊飛機強吧。

哦,對了,還有一條。使用滑躍起飛的航母強於,屁也沒有的航母。沒錯,說的就是出雲


然後。維克拉瑪蒂亞號使用滑躍起飛,攔阻著陸。

同樣是4萬噸級航空母艦的戴高樂號使用的彈射起飛。



所以,維克拉瑪蒂亞號要弱於戴高樂號

至於維克拉馬蒂亞號和庫茲涅佐夫號。

嗯這倆都是滑躍起飛攔阻著陸,然後庫茲涅佐夫,比維克拉瑪蒂亞號要重2萬噸。所以戰鬥力也很明顯,那就是不如庫茲涅佐夫


嘯鷹評


超日王號航母滿載排水量45000噸

戴高樂號滿載排水量42000噸

庫茲涅佐夫號滿載排水量60000噸

論噸位不如庫艦,戴高樂有彈射器和固定翼艦載機

而且超日王的原型基輔級是名副其實的載機巡洋艦,改裝為航母其實很勉強,佈局非常彆扭。

總得來說庫艦和超日王是一個技術路線,但更大更新設計更合理

戴高樂有彈射器和固定翼預警機,戰鬥機也比超日王強

綜合來看超日王是不如這兩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