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新加坡船王?

書書64317022


新加坡船王張允中,榮登世界福布斯排行榜,成為年齡最大的億萬富豪!

作為太平船務的創始人,年過百歲的張允中依舊堅持來辦公室關心工作事務。“我不能呆在家裡。(我會)非常非常無聊”。也正是他這種勤勉的性格,鑄造了他傳奇的一生。

“新加坡船王”有多牛

航運界曾經有這樣的說法,中國改革開放前,只要遇到有運輸困難的貨物,或者航程複雜的業務,中方都會專門找太平船務合作,足可見這家新加坡航運公司在行業的實力與地位。

張允中創辦的太平船務是東南亞規模最大的私營船務公司。在全球運營50多條航線,有逾200多艘貨輪穿梭於全球500多個港口,張允中也因此贏得“新加坡船王”的美譽。

19歲下南洋,自言“我是中國人”

這位新加坡船王與中國有極深的淵源。1918年他出生在中國福建金門,從此這裡便成了一生的“鄉情”。

他的兒子張松聲回憶到“父親張允中是馬來西亞籍,新加坡的榮譽市民,但總說自己是中國人

,說起故鄉福建,臉上就顯得特別幸福。”

19歲之前,張允中在故鄉福建過著平靜又幸福的生活。

母親黃玉燕是秀才之女,父親張文夏是村長之子。是本地的書香門第大戶人家。小時候的張允中常常翻看外公收藏的古書,接觸到最初為人處事的道理。在廈門大同中學完成學業後,他返回家鄉金門私立金沙小學任教,教書育人。任教期間,他還購置籃球架,發展籃球運動。

金門老照片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張允中家鄉金門被日軍佔領。年輕的他,報考中國空軍飛行員,為家鄉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無奈報考後,軍隊遲遲沒有消息。19歲的他被迫和媽媽弟弟去南洋討生活,投靠3年前便來到新加坡做醫師的父親。

支援抗日遊擊遭逮捕,首次創業失敗

剛來到新加坡的他,在堂叔經營的出入口公司當學徒。

22歲時,張允中的媽媽給了他1500新元,讓他投靠在馬六甲的大舅,創立了做土產生意的培元公司。他和大舅開著機動船,經常往返於馬六甲和蘇門答臘島,來倒運買賣特產。也是因為這次創業,張允中開始經常接觸航運,為日後的事業打下基礎。

1941年,日軍也侵略了新馬地區,所有商業活動,幾度停頓。張允中的父親被日軍列為“愛國醫事人員”,不明不白地失蹤。後來打探消息才知道父親已被日軍屠殺。張允中也因接濟馬六甲抗日遊擊隊,而遭到日本憲兵逮捕。他被關在牢里長達9個月,受盡拷打,直到日本投降才獲得自由。

日軍侵略新馬地區

戰爭與時局動盪讓張允中的第一次創業無疾而終。培元公司倒閉,張允中決定回到新加坡重新謀求生路。

早就“死”過一次,活下來都是賺的

回到新加坡,張允中買了一艘二手帆船。在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兩地往返做貿易,他用新加坡的日用品等來交換印尼橡膠,再返回新加坡售賣。

由於當時印尼在爭取獨立,海上的船舶往來經常會被阻礙。有一次,他們竟然還遇到了海盜!張允中想要拼命保住貨物,卻眼睜睜地看到海盜開槍射中自己的老船長。

《商業週報》曾經這樣描述“金門幫”(金門籍做生意的移民)“他們這一生,早就'死'過一次,活下來都是賺的。他們比其他人更珍惜現在所有。他們雖然希望致富,做生意的手法,卻慢得像烏龜,十年、二十年的等待司空見慣。”

新加坡印尼貿易生意也因此被迫停止。這樣的挫折並沒有讓張允中氣餒,他做出了人生很重要的選擇——做船務

新加坡船王的誕生,經商不忘鄉情

在之前的貿易生意過程中,張允中意識到船務的重要性。

1948年,在朋友的推薦下,他加入了泰興源兄弟公司。泰興源最開始是做新加坡海運各地的土產買賣,後來乾脆改行做航運,成立了祺福船務。

張允中擔任總經理,這一做便是18年。最開始,祺福船務只是做代理業務,張允中率先提出要打破外國人的壟斷,華人自己購置船隻,還積極協助開闢了中國與中東國家的貨運航線。

1956年,張允中以祺福船務總經理的身份,參加了馬來西亞百人訪華團,並代表華商船運界與中國政府簽下運輸協議。

離職時,在張允中的協助打理下,祺福船務已經從1000美元的公司,變成了資產近億美元的公司,擁有37艘船隻。

49歲再創業,以中國為業務主方向

1967年,已經49歲的張允中做出了大膽的決定——再創業。

時逢新加坡獨立和英軍撤退,為了解決失業問題,當時的財政部召集船商,鼓勵他們成立船務公司,條件是船必須掛新加坡國旗、聘用一半的新加坡船員,以及有一半的船修理工作必須在新加坡進行。

年近半百的他和兩個弟弟以及好友投資600萬新幣,建立了太平船務公司,寓意“航海平安,生活太平”。

太平船務成立

張允中第一個決定就是繼續以中國業務為公司主要方向。儘管當時的中國正處於特殊時期,很多外企都退避三舍。張允中依舊堅持,不論局勢如何變化,太平船務在中國的業務從來沒有間斷

也正因張允和對中國業務的高度重視,改革開放前,中方但凡有運輸困難,合作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太平船務。

太平船務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以後,中國的對外貿易得到極大發展,這給太平船務帶來了巨大機遇。如今,太平船務在中國的業務已佔1/3,還有價值50億美元的80艘船在中國建造。

<strong>

歷經沉浮,張允中的智慧

從創業到發展成為行業巨頭。太平船務公司經歷了幾次大型危機。

公司成立不久,就碰上了第一個石油危機,蘇伊士運河關閉,很多船跑不了。過了幾年,又碰上了第二個石油危機,接著亞洲金融危機、沙斯疫情,以及金融風暴.......

一次次危機都被張允中以智慧化解。

他的兒子張松聲評價父親擁有“平衡”的智慧。張允中常說“當你在順境時不要太得意,在逆境時也不要太灰心。因為順境中有逆境,逆境中有順境。

在第三次中東戰爭時,蘇伊士運河關閉,很多船隻無法通行。張允中卻看到,競爭下降會導致運費漲高,認為其中大有商機。

2007年,航運發展蓬勃。張允中嗅到航業已順境數年,低潮快到的危機感。他及時阻止公司進一步買船擴大經營,2008年金融危機來臨時,公司的損失因此儘可能的降低。

年輕時吃了不少苦頭,慢慢學乖了,因為明白到事情不是百分百順利。”商海沉浮,張允中經常這樣教導繼承產業的兒子。

將產業交付兒子,自己依舊堅持上班

<strong>

去年的4月1日,張允中才正式退休,由79年便在公司低層做起的兒子張松聲繼承衣缽。

成功沒有什麼秘訣,靠的就是勤勞和節儉,關鍵還要有拼搏精神”,這位100歲的老人依舊每天正常上班和員工同工同飯。他經常告訴兒子,做生意做老闆最重要的是“以德服人”,並且讓兒子學習華文,將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企業核心精神。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位保駕護航一個世紀的老船長,他的鄉情與智慧鼓勵著年輕人們乘風破浪。

相關閱讀:

新加坡老人為什麼去做工?養老真有這麼難嗎?

一位老華人前輩眼中的新加坡

98歲老畫家,你憑什麼贏得了全新加坡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