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建民營養老院可行嗎?

魯北小肖


在農村建民營養老院可行嗎?

應該說是新生事物,剛開始的時候很難,頭三腳難踢,建民營養老院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在農村建民營養老院更不容易。最好是實行公辦民營養老院的模式,然後要解決掉農村老人不願意進駐養老院的問題,最後還是養老院經費來源的問題。


在農村,民營養老院的主要養老對象是誰?這個很重要,一般進駐農村養老院的,都是以下幾種農村老年人,一是特困供養戶,二是失能戶(失去勞動能力的農村老年人),三是半失能戶。這些農村老年人身上都有一個基本特徵,沒有過多的財產,沒有上交養老費的能力。但也不僅僅限於這三種人,也許會有子女供養的農村老年人進駐農村養老院。

老有所養,但對於目前的農村局勢來講,農村老齡化人口與日增多,不僅僅是指鰥寡孤獨老人,還包括子女在外面打工上班經商的老人,作為留守在家的弱勢群體,也需要有一個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居住環境,那就是進駐農村民營養老院,能夠和其他老年人在一起,不至於寂寞孤獨,大家聚在一起種種菜,下下棋什麼的,飲食起居又有專人照顧,不愁吃喝看病抓藥的,能讓在外的子女更安心掙錢。

國家目前是鼓勵支持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養老福利事業的,同時也會有各種獎勵補貼政策的傾斜。比如用“以獎代補”的形式給予農村民營養老院以支持,同時養老院中特困供養農村老年人,國家還有生活補助,按月發放,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民營養老院的運營人,還能得到國家給予的運營補貼,這次錢的數額不小,還是按照特困供養農村老年人的人頭每年發放。

因此來說,在農村建民營養老院還是有利可圖的,同時有作為公益事業,更能得到各種扶持政策的紅利。只要辦的好,積極吸納農村特困供養老年人和其他需要養老的農村老年人,就不會有不賺錢的問題。不過,在農村建民營養老院,還是需要一定的資質要求的,比如說運營人要向當地民政部門繳納一定數額(預計最低10萬)的保證金,然後獲得從業資格,這樣的話不至於為了騙取補貼,最後跑路,能夠給予農村特困供養老人一個安心養老的環境,能夠得到精心的護理和照顧。


舉個例子,身體不是太好的農村特困供養老人,散養在農村裡也需要國家給予生活補助,自己也照顧不好自己,如果進駐農村民營養老院,就能得到很專業的護理照料,集中供養的費用也會大大降低。專業的養老事業給專業的機構去做是最好的,但也要時刻監管,避免出現只收錢不管老人好歹的事情出現。

所以我認為,在農村建民營養老院還是有前景的,但也不是隨便就能搞好的,要有一定的膽識和資金,同時還要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做福利慈善事業,不是一時興起更不是為了騙取國家補貼。


農村老俗話


在農村建民營養老院可行嗎?

可行的,不過投資成本挺高的,因為在我們這邊農村鄉鎮上就有一家民辦養老院,其名字會不同於過去敬老院和養老院,而是叫“柴胡店鎮XXX老年服務中心”,不僅提供養老服務,也可以為城裡老人提供養生、康復、休閒、度假等一體候鳥式養生養老服務,不過,說到投資成本可能會嚇你一大跳,因為第一期投資就高達幾千萬,雖然面子只有60畝地大小,容納也只有500人左右,但卻是我們鎮上乃至縣城裡民營規模最大、標準最高、功能最齊全的綜合性老年服務中心,而且其宗旨也特別響亮到位:“吃得好、住的好、玩得好、心情好、花錢少”,以滿足老年人晚年鄉村養老的願望!



據瞭解,我們當地這家老年服務中心,是當地一位建材經銷商投資了2500萬元修建的,就是希望回報家鄉,幫助老年人解決養老問題,並得到了當地鎮政府的高度關注,在協調用地和上級財政補貼政策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由於是民辦養老服務中心,往往就會起點就會特別高,為此,該老年服務中心與北京知名養老服務中心進行合作,鎮上全部工作人員都由北京那邊直接培訓,使得養老服務更為專業化、現代化,基本上在服務理念和配套設施上可以與北京等大城市的老年人待遇是非常接近的!

而關於現在農村建設的一些老年人服務中心,也就是養老養生服務項目上,不僅要關注老年人的養老問題,還要關注老年人的養生健康問題,由於現在很多農村子女大多外出打工或進城生活,以至於農村一些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會極為不規律或無法正常照顧自身的日常生活,因而就會容易很早疾病纏身或衰老!而目前民辦的一些老年服務中心,則會在飲食、居住、休閒、康復等方面共同發力,以保障老年人會有一個美好的晚年生活!



例如在一家現代老年服務中心關於一位老人的日常標準作息,僅供參考:

早上:可以讓老人睡到7點左右,因為老年人大多會有“晚上睡不著,早上醒來早”的困擾,這時多睡一會兒其實也是一種保障睡眠質量的方式,並且起床後可以喝上一杯150~200毫升的溫開水,可促進血液循環、沖刷腸胃。然後起來吃份營養餐,一般會有包子、油條、燒餅、雞蛋、豆漿、水果、牛奶等。

上午:先是晨練,可以散步、太極拳等活動,然後9點左右喝杯開胃湯,促進腸胃消化,並且可以培養老年人的興趣愛好,避免孤獨寂寞,例如唱歌、畫畫、寫字、象棋、麻將等!



中午:午餐吃法一定得“雜”,蔬菜和肉類混搭,量可以不多,但種類需要豐富,吃飽後先喝杯水,然後會休息一會兒,但不宜過長,半小時左右即可,可以利於降血壓、護心臟、減少疲勞度、增強免疫力!

下午:在下午3點左右加一份營養餐,會預防老年人心腦血管等疾病,然後就是以休閒娛樂和鍛鍊活動為主。

晚上:對於老年人,晚上吃飯得清淡為主,也不能吃得太晚,會影響老人睡眠質量,一般下午5點半左右即可!最後就是對於老人的一些身體正常檢查記錄,例如血壓、心率等檢查。然後老人可以看會兒電視、手機、泡腳,最後就是調好室內溫度安排老人休息,時間最好是在10點左右!

不過,即便是在鄉鎮上開辦老年人服務中心,其收費可能也並不低,大概也得月花費2000~3000元左右吧,由於很多農村人老人還一時消費不起,很多都是城裡的老人去養生度假,或者是進城生活的一些農村人,因為平時工作比較忙,沒時間照顧老人,也可能會將農村父母送到老年服務中心護理!以後希望這類服務中心會越來越多,或者會給老人一些補貼,應該會逐漸降低農村老人的養老成本!以上僅為個人見解!


龍百曉生


農民建民營養老院這個是可以的,並且這個是國家政策所允許的,但是開民營養老院,他有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的要求,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辦,不是你隨隨便便都可以辦。


首先第1個他的主辦他必須要有從事過這些民營養老機構,或者在接受過民營養老護理這方面的工作經驗,這是第1個。


2,要有獨立的這種場地,能夠符合民營養老院床位的要求,比如說民營養老院規定,你這個地方,要求既要有生活起居的功能,也有衛生間的功能,也有娛樂室的功能,也有運動場的這種功能,還有健身的這個功能,還包括有醫療的這個功能。


這些都是要真金實銀的進行投入的,你如果沒有一定的資本,或者是你資本不夠,你要投入到這麼多相關性功能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不是你的菜。


第3點就是我們所談到的,還有專業的這種團隊,來進行經營。

你的這個院長的資歷夠不夠,這個護理員,有沒有這個護理資格證?沒有護理資格證,你這是個服務業,你想服務到什麼樣的水平,或者服務到什麼樣的水準,很難保證你的服務質量。


第4點就是當你的這種硬件條件,軟件的條件,你的資格,資歷,資金都到位了,都安排起來之後,你才要到,所在的社區村委會和民政局,去進行申請辦理民營養老院的這種資格,相關的備案登記制度。


民政局批准了之後,你就可以進行相關的就是招募人員啦,招募養老這些人員呢,就可以開展運營了。


這個民營機構,參與養老,還是最近這幾年提出來的,但這個行業的要求,一開始就對服務的這種品質,和這種服務的規範性,所以這一點很重要,再加上中國很多人對養老機構,它有一種牴觸的這種心理,所以要開好,可能還通過長時間的時間檢驗。

本文原創於《三農創業坑》,三農創業活下去,是第一位,活不下去,別談夢想和情懷了,

小故事,大教訓,少走彎路,不掉進坑裡,是我們的初衷。

親愛的三農回鄉創業的朋友們,是否能給你提供一些幫助,如果能給你一些幫助,給一個點贊吧,

如果覺得能夠幫助到身邊的朋友,就轉發給他哦,這也就是《三農創業坑》的最初出發點,本文章原創,請監督版權,謝謝!


三農創業坑


各鄉鎮都有公辦福利院,重點是安排無兒無女的老人,老光棍等,環境差,生活一般,有不盡人意的地方。而現在想進養老院的老人,大多是兒女外出打工,無暇顧及老人,想找一些條件稍好的養老機構去養老,但這樣的機構還沒有,公辦無能為力,民辦又後患無窮,現正處於兩難。

政府加大投入,吸引部分民間資金,建立公私合營式的養老機構,目的是行善,平價經營,讓窮人也能進得起,住得起,養得起。

單獨批准民營,會象民營醫院,民營墓地一樣,死賺錢,坑百姓。


頑皮的小老頭


這個事情有點複雜。

一,農村建養老院是利民之舉,現在農村65歲以上老人佔很大一部分,沒有勞動能力,幾乎無生活來源,而且常年幹農活,身體多病,家庭條件不好的根本無錢治療,因此養老院的壓力很大的。

二,農村年輕的都出去打工了,老人無人看護,在這一點農村養老院有很大市場,但是養老院收費是很大問題,收費高沒人去,收費低賠錢,不盈利民營養老院是開不下去的。

三,重要的就是萬一老人出現啥意外,這個會不會產生衝突,很難解決。


人民的衛士V


在農村建民營養老院可行嗎?

農村的養老選一般都是鄉鎮才有的,村屯這個級別的基本沒有敬老院,而且長這麼的那些敬老院大多是公立的,私立的敬老院很少的。像題主說的在農村建民營敬老院很難有業務的。



農村和城市還是有一些區別的,特別是養老方面,都是子女負責養老的,如果誰家老人去敬老院,子女會被別人笑話。會被人揹後戳脊梁骨,這家孩子不孝,老人都不伺候;

而且,農村一般都是男的務農、打工賺錢、維持生活,女人就是負責持家、照顧老人的。在農村,兒媳伺候老人是很正常也是很普遍的的情況,也算是傳統吧;

還有一點就是基本上農村人到了四十多歲的年紀很多都會回到農村生活,一方面是在外面打拼不動了。一方面也是孩子大部分都成家了,可以暫時的放鬆一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家裡還有老爹老媽需要孝敬,也是要回農村的。可能孩子在外面生活、工作,家裡還是需要有人照應的。

所以,對於在農村開辦敬老院,業務和效益不會太好的。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中的來說,中國現在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十分嚴峻。目前民營養老院開辦的也有很多。但最終大部分都因為資金鍊斷裂而放棄。主要原因是普通的養老院單間裡床位多,活動空間小。有些裝了空調為省電而不開,有些直接連空調都不裝。到了夏天老人在屋裡待著熱的難受。冬天暖氣熱度不夠,不開空調凍的受不了。一旦發生火災,老人行動遲緩,肯定會出重大事故。其次就是目前我國專業為老人服務的社工少,老人需要照顧的時候往往身邊沒有社工在,所以老人的感受會比在家裡更孤獨。再者就是老人的健康養護問題,目前來說,醫養結合的社區更受人們的青睞。身體有病的時候身邊就有醫護人員幫助康復護理。身體健康的老人可以在環境優雅的空間養生。而醫療這塊兒是民營養老院的短板,也是最耗費資金的,所以很多人轉向另外一個渠道。那就是保健養生加營養餐。雖說聽上去好像和醫養結合社區沒有什麼差別。但醫養結合社區首先得要有醫院,有資質。而保健養生責不需要只要聘請一些專家或者名大夫坐堂就可以。多數還是以按摩為主。在鄉村開一家民營養老院,一是要足夠的資金,二是有高端客戶的支持,三是有充實的養老活動內容。這樣才能長久生存下去。畢竟養老產業是個朝陽產業,中國人口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所以說在鄉下開一家民營養老院也是非常不錯的。


紫氣東昇69527243


看到題目,我想說:“養老院還是公立的好;醫院還是公立的好;幼兒園也是公立的好。”在農村,建民營養老院,我認為可行與否,關鍵看怎麼定位。至少對於農民來講,是沒有多大用處的,農民基本屬於田間養老型,說白了就是活到老、幹到老。況且,農民都有房子,幹嘛住你養老院呀。

當然,如果在農村建立民營養老院,把檔次提升,便可以吸納城市有錢的老年人前來養老,轉移城市老齡化的壓力,讓農村老年人更多。畢竟農村空氣好嘛,也是許多城裡人嚮往的養老聖地,以後農村養老院就更名叫做“農村養老度假基地,”有這樣高大上的名稱,肯定許多人都願意來。

言歸正傳,哪怕農民願意住養老院,但對於農民來講都是消費不起的,連自身溫飽都成問題,還談什麼養老呢?更何況民營性質的都是利益為上,和公立的比起來肯定相差一大截,就現在養老院的實際情況來看,公立養老院費用低但條件差,而民營養老院卻條件好,費用高。顯然不是針對農民而建的。


Power泡兒


在農村建民營養老院可行嗎?

就眼下的現實來分析,在農村建民營養老院,可能還不太現實。主要在於缺乏盈利之基礎,因為民營養老院,肯定是要賺錢的,不可能是純公益組織。

一方面農民經濟實力不夠強,收入相對較低,恐怕還沒有多少農民能夠出得起養老院的錢。

另一方面農村和城市的區別在於,鄰里、家族、親戚關係處於“熟悉”層次,而不是城裡小區對面不相識。大家雖然不在一個養老院裡,但相互之間可以鄰里守望,互相走動,相互幫襯,也是其樂融融,這也是為什麼有的農民在城裡住不慣,而一回到農村就神清氣爽。

但是,像日間照料中心那樣的養老機構,可能會有一些市場,因為其可提供一些公共服務、文化娛樂之類的項目,能夠滿足老人們的生活、精神需求。而且這樣的機構,收費也可能並不高。

不過,值得期待的是,未來養老事業大有可為,無論是社區,還是農村。我曾經拜訪過兩個社區的養老中心:一個社區操辦的,對於社區的老人提供近二十項免費服務,錢由社區來籌集,上級部門也撥一些資金,要想持久下去,還得看社區自身的造血功能。

再一個是民營養老院,也是辦在社區的,面向城市裡所有的老人,不侷限於本社區,收費分了幾等,根據服務的內容來確定,價格可不菲,一般的家庭可能承受不了。

我以為,將來養老事業可能有以下幾種形式,而且都應該給予支持和發展:一是公益性的,由村和社區來承辦,這需要村和社區有經濟實力,當然還有一些社會公益組織,也是可能的。二是營利性的,這主要是由民營企業來承辦。三是抱團性的,也就是由志同道合的老人朋友們共建共享,抱團養老。


碧翰烽


養老機構民營化,這將是一種趨勢。

此前的養老機構大多帶“官”字,具有社會福利性質。今後,這種福利性養老機構還需要存在。它主要是照顧兩頭。一頭是上層社會的老人,如高幹、社會名流等;另一頭是最底層的老人,如貧窮家庭的老人、無依靠的孤寡老人。

那麼中間層次的老人如何養老?目前這己成為一個社會難題。政府肯定是包辦不了的,沒那個能力,數量過大。由於少子化、老齡化和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遷,傳承了幾千年的家庭養老模式己經無法完全承繼。老人在農村,兒孫在城市,天一頭地一頭,家庭己裂,如何養老?

問題是存在的,那麼也一定會有解決的辦法。只是還需要一個過程。依目前的信息瞭解看,全國己有多種形式的養老模式和養老機構出現。有互助式的(老人照顧老人、互相幫助),有託管式的(有償把老人託付給親戚朋友照顧),有託兒所式的(像幼兒園一樣每天接送),有養老院模式的。這些基本上是民營的,實際上也只有民營才能解決為數眾多的老年人的養老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