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經濟與無錫哪個發展潛力大?

土土街


其實這是一個財經領域的問題,題主把標籤麻煩改一下,謝謝!

對比徐州和無錫兩個城市的發展潛力,其實只需要分析兩個數據:

1:城市金融本外貨幣(資金總量)

2:城市常住人口增量

首先,我們來看資金總量

由於2018年全年的城市資金總量還沒統計出來,我們對比2018年前三季度城市資金總量

北京:15.98萬億

上海:11.78萬億

深圳:7.23萬億

無錫:1.63萬億

徐州:0.72萬億

從資金增量來看,無錫1156億,徐州是744億,相差有400多億!

常住人口增量

無錫

常住人口:655萬

戶籍人口:493萬

人口增量:162萬

徐州

常住人口:876萬

戶籍人口:1041萬

人口增量:-165萬

可以發現,徐州的人口流失總量與無錫的人口增量只相差3萬。

綜上數據所述:

無錫已經是一個高度發達城市,人口淨流入達到了162萬,城市資金總量超過了大部分省會城市,人均GDP高達16萬。

徐州目前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因為人口流失巨大,達到了165萬,但是目前徐州正在打造淮海經濟區的核心城市,不過人口吸引力不足,顯然是徐州的一大“重病”,徐州要想在經濟上趕超蘇南的無錫、南通,就必須要人口吸引力上加足馬力,吸引人才來徐州發展,未來城市的競爭,就是兩個字:“搶人”!

所以總結兩個城市的發展潛力值,從目前來看,無錫更勝一籌!


蔣昊說經濟


徐州無錫都是江蘇省重要工業基地,不過側重點不同。徐州側重於重工業,而無錫側重於輕工業。兩地各有各的優缺點。


無錫是民國時期就是江蘇省(不算上海)甚至全國重要的工業新興城市,當時無錫的榮氏家族經營的麵粉紡織等輕工業就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比當時的南京常州蘇州都要發達,更別說蘇北徐州這樣當時工業幾乎為傳統作坊式的徐州了。建國後的無錫仍然長期處於江蘇省領先地位,只不過蘇州在近三十年左右工業上趕上並超越了無錫。至今為止無錫市的工業基礎都是江蘇省數一數二的。



但無錫市因為以前發展較為充分,近些年經濟增速有明顯增長遲緩的現象。其實這屬於正常的現象。西方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無一不經歷了從落後到經濟高速發展再到發展速度放緩的過程。現在我們不能直接拿GDP增長速度來看發展潛力大小,而應看增長的質量和程度。一窮二白隨便發展到什麼程度都很快。


徐州近些年發展速度快是實情,但應注意的是徐州以前基礎薄弱。目前徐州所處的發展階段不處於同一階段,自然無法評論孰優孰劣。
如果徐州能改變人口外流現象嚴重,增大本地就業機會,提高本地居民收入等幾個基本標準的話,徐州發展還是比較大的。無錫市目前所處的經濟穩定狀態如果能持續下去,並對外來人員有足夠吸引力讓他們留下了的話無錫發展潛力也是很大的。


東野洛


無錫GDP10511億,人口653萬;徐州GDP6600億,人口871萬。

兩個直觀的數字都可以想象到人均數據差距有多大,無錫人均GDP160412,全國排名第四,徐州人均75843,不足無錫的一半。

無錫位於長三角核心區域,徐州位於蘇北和魯西交界處。

長三角是全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區域,而蘇北是江蘇經濟滯後區,魯西是山東經濟滯後區,徐州位於這兩者之間,從地緣優勢來講遠遠不及長三角的無錫。

無錫鄰城蘇州、常州、南通,徐州鄰城宿遷、棗莊、連雲港。

城市群實力相差懸殊,在大區整體經濟引領大潮的今天,不僅自身實力很重要,鄰城實力也很重要,如今蘇錫常早已名聲大振,南通更是江蘇第四經濟強市。徐州雖然也是地級市中綜合實力的佼佼者,但隔壁的城市卻沒有一個經濟強市,這對徐州不僅沒有幫襯作用,甚至連經濟共振效果都難以產生。

無錫人均可支配收入42757元,徐州22348元。

無錫民富,收入水平全國前十,省內第3位,徐州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全國第104位,省內第11位。雖然徐州這幾年的進步也很快,但是依然沒能縮小與徐州的差距,畢竟基數擺在那裡,徐州2017年經濟增速8%,無錫7.4%,面對近4000億的差距,0.6的差值速度反而在眼睜睜的看著經濟總量差距在擴大。

綜上所述,徐州雖然綜合實力不亞於無錫,甚至於領先,但是由於經濟層面與無錫的差距巨大,且差距仍在擴大,這樣的形勢之下,徐州在潛力方面對無錫幾乎是沒有任何勝算,能夠在劣勢指標方面縮小差距就已經很不容易。徐州目前不需要把目標放在長三角,能夠進一步鞏固自身蘇北一哥的位置,並進階帶動周邊地區共同發展進步,才是徐州的切實目標。


城市發展報告


那肯定是徐州,作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徐州很快就會升級做淮海省會了,無錫雖然GDP看著高,但在上海南京的環繞之下,身旁還有常州蘇州這樣的強勁對手,有什麼潛力可言……

徐州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四通八達,周邊可以輻射到蘇魯皖豫四省,這個影響力大概也就上海去、北京比徐州強……再加上徐州如今已經通地鐵了,雖然無錫也有,但是別忘了,徐州是國務院認定的環淮海經濟區中心,將來很有可能就設省了,那徐州就是當之無愧的省會……


搬不動的小強


引領中國工業潮流是我們無錫人的使命!20世紀初無錫工業就很興旺,被稱為民族資本家的搖籃,80年代改革開放初,無錫開創了蘇南模式,造就了神州第一縣,無錫縣,現在的錫山區。前幾年無錫為了生態環境,為了優化產業,關閉了可以創造GDP5000億左右的產業,現在的無錫內地宜居城市排名第一,GDP步入萬億時代,人均更厲害,萬億俱樂部裡排全國第二,秒殺所有直轄市,所有省會城市,現在的無錫是物聯網的發源地核心地,互聯網產業[捂臉]你們懂得,

哈哈哈!無錫又一次引領我國工業潮流!

以後的距離只會越拉越遠

木有可比性


第七感萌主


本人徐州人,徐州什麼情況自己不清楚。咱能不吹牛逼不?說交通,現代發現,交通並不是很突出的優勢,簡單來說所有發徐州附近的快遞都是通過臨沂中轉後來徐州,為啥不就在徐州?說潛力,就跟一個成人跟小孩,你說誰潛力大?但是小孩一定就超越成人。再說基礎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徐州這兩年炒房特別兇,好多人,都說要去無錫發展,有多少無錫人來徐州發展?有人說要建立淮海省瞎扯淡,建省誰會割地給徐州?江蘇省?山東省?還是安徽省?省領導會願意砍自己的權?建立淮海經濟區房價漲的人才外流,再加上本來就是人口輸出城市,對於招商引資的力度並不如蘇南,浙江。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7280775


一張圖哦說明一切 GDP太虛 產品附加值太低了 稅收才是經濟的照妖鏡 還有人均可支配收入



錯覺43651000


拉倒吧。我經常去徐州和無錫,太瞭解這二個城市了。徐州三百年也趕不上無錫。徐州無論在基礎設施,還是在人才和軟件上,和無錫差十萬八千里。徐州人懶散小富即安,根本沒有一點創業精神,民營經濟落後,思想保守,城市建設和無錫也是差了十萬八千里。底下的縣,差了一光年都不止。


忉利天下歷劫


你要說潛力的話那還是徐州。別看現在無錫經濟比徐州多四千多億,但未來發展已經沒有多少優勢了。未來發展人口是決定性因素,無錫人口五百多萬,徐州戶籍人口一千多萬,常駐人口九百多萬,那徐州的優勢會越來越大。其次是面積徐州比無錫大很多,面積大小可是是否能發展成大城市一個重要的因素,面積小的無錫發展很有侷限性。還有一點比較重要的是,區域首位度,無錫是長三角重要的大城市,在區域內排在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甚至是寧波之後,地位不算高。那徐州就不一樣了,徐州是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區域首位度高,蘇魯豫皖地區中心城市,江蘇的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家是按照省會的標準建設徐州的,這個優勢其他地級市是沒法比的,無論國家還是省級政府都將政策傾斜都徐州。但客觀的說目前徐州跟無錫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一時半會還是很難超越的,但蘇南經濟整體發展乏力,增速跟蘇北相比還是低的。蘇北尤其是徐州在未來政策的扶持下以及人口交通區位的優勢未來還是很有希望的。


史蒂芬chow


樓主問的是兩個城市哪個發展潛力大,這就是說未來前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以後的事兒。


經濟發展要看區位優勢,綜合基礎。交通區位優勢上,徐州優於無錫,徐州是中國能排進前幾名的綜合交通樞紐,還是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錨點;綜合基礎上,徐州也不弱於無錫,徐州行政區域、常住人口數量都遠超無錫,這些是經濟發展的重大動力。



在經濟發展先機上,無錫先行一步,gdp數據2017年進入萬億級俱樂部,高出徐州約4000億;但在未來潛力上,徐州應占據後發優勢,2016年徐州gdp才5808億,2017年就達到6605億,。增長了約800億,進入萬億級俱樂部也就是三四年的事兒;而2018年的徐州更是加快了發展的腳步:全城挖地鐵、建高架、上項目、建高樓,也有了綜合保稅區,擁有4大經開區,有徐工為代表的重工業和以硅材料製造為代表的輕工業新經濟全面發力,國內近年起盛行“雄安之後看徐州”的說法,國外著名財經雜誌《巴倫週刊》也強烈建議投資者關注2030年就會躍居中國新的特大城市的徐州。




徐州的歷史較之無錫更為悠久,旅遊資源也較無錫為佳,未來會比無錫更為宜商宜居。看經濟發展趨勢格局要放大些,這樣看來,徐州發展潛力更大,超越無錫二十年內必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