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靜系終扳倒董事會,這次徽商銀行能如願上A股嗎?

徽商銀行“中靜系”與董事會不和的早已不是秘密。而其赴A股之路也是一波三折。“中靜系”掌門人高央更是直言,董事長換掉就會重啟A股IPO。從2017年12月被“中靜系”彈劾數年的原徽商銀行董事長李宏鳴出走,再到2019年1月徽商銀行董事會成員大換血。擋在徽商銀行A股IPO面前的“障礙”似乎在一點一點的被清除。那麼這次,徽商銀行能順利登陸A股嗎?

想實現“A+H”股上市的銀行不少,但似徽商銀行搬H股上市6年A股IPO還杳無音信的並不多見。不過,隨著“中靜系”與董事會的內鬥止戈,擋在徽商銀行A股IPO之路的最大障礙似乎已經消除。

2019年1月,徽商銀行董事會的大換血,再加上2017年12月,被“中靜系”彈劾數年的徽商銀行董事長李宏鳴離任,似乎又讓徽商銀行A股IPO看到了曙光。

中靜系終扳倒董事會,這次徽商銀行能如願上A股嗎?


而作為徽商銀行的最大股東,“中靜系”的資本動作也備受投資者關注,但由於中靜系大部分現金流以債務性資金為主,也讓外界對“中靜系”股東資格的合規性產生質疑。而其高額債務性資金也讓徽商銀行A股IPO變得更為迫切。

雖然最大的攔路虎已“剷除”,但是徽商銀行想實現A股IPO之路,似乎還不是那麼簡單。

//

“中精系”與董事會內鬥已久

//

2019年1月3日,徽商銀行公告顯示,包括張仁付、朱宜存、吳天、錢東昇、王文金、戴培昆、殷劍峰、胡駿及劉志強等九位新董事在內的任職資格獲核准。這也意味著,徽商銀行曾超期服役的第三屆董事會正式落下帷幕。

據瞭解,這次董事會大換血可以稱之為“中靜系”實質性的勝利。徽商銀行早在2015年就已經在A股排隊。

然而,徽商銀行最大股東“中靜系”卻與董事會分歧眾多,徽商銀行A股IPO曾兩次中止審查。這兩大勢力的水火不容也成為擋在徽商銀行A股IPO之路的最大障礙。

公開資料顯示,“中靜系”與董事會的矛盾早在2007年就初見端倪。2007年,“中靜系”與杉杉集團共同重組中靜四海實業有限公司,並受讓合計 1.41億股徽商銀行股權。2008年,徽商銀行進行了規模高達50億股的增資擴股計劃,而中靜四海也藉機以低於市場價7成的價格入股3億股。“中靜系”作為民資身份,同有國企背景的股東一起撿了這麼大個便宜,也讓市場質疑“中靜系”造成了國有資產的流失。

而此後,“中靜系”也多次和徽商銀行董事會發生衝突。而2017年徽商銀行的利潤分配方案更是將矛盾升級,2017年,中靜集團董事長高央接受採訪時更是直言,與徽商銀行董事長李宏鳴存在分歧。

以李宏鳴為首的徽商銀行董事會曾提出的2017年利潤分配預案。2017年徽商銀行擬採用股票股利與現金股利相結合的股利分配方案,為每10股送1股(含稅)加每10股派人民幣0.25元(含稅),共計送紅股約11.05億股,派發現金約為2.76億元。

然而,這份議案雖得到出席股東80%的贊成票通過,但卻遭到“中靜”的反對。“中靜系給出的理由則是2013年以來,徽商銀行淨利潤水平逐年提升明顯,減少現金分紅會打擊投資者信心,影響徽商銀行下一步的補充資本,甚至影響日後的A股上市。

而董事會對此做出回應,該議案考慮到了全體股東的利益和公司運營的需要,且由於外源性資本補充不足,徽商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下降至8.48%,已逼近監管紅線。

同時,“中靜系”更是質疑董事會,認為2017年資產規模特別是風險資產的大幅擴張,與銀監會趨嚴的風險防控要求不相符。

值得注意的事,每次“中靜系”與董事會的交鋒,比如2015年是否在境外非公開發行優先股議案和2016年股利議案,都以“中靜系”的敗落收場。

//

民資逐利,看重分紅?

//

而作為徽商銀行的第一大股東,“中靜系”的資本動作也備受關注。從徽商銀行H股上市到2016年,“中靜系”通過中靜新華(香港)和Wealth Honest以二級市場收購和場外市場收購方式不斷增持徽商銀行H股,累計數量達89741.4萬股。“中靜系”也由此成為了徽商銀行的第一大股東。

2016年4月末,“中靜系”通過中靜新華(香港)增持2818.4萬股H股,合計持股比例升至9.89%。同年5月12日,“中靜系“再次通過Wealth Honest以場外收購方式購入4億股H股,合計持股比例上升至13.99%。

對於2017年的利潤分配預案,其實“中靜系”也有自己的打算。對於2017年利潤分配預案的不滿,“中靜系”提出了現金股利分配總額為36.71億元的利潤分配方案,其中包括2016年度需補分的現金股利13.87億元,以及2017年度現金股利22.84億元。

相比原董事會提出的方案,該方案僅獲出席股東17.7%的投票贊成。但是該方案若通過,現金分紅的最大受益方則為“中靜系”,而“中靜系”如此迫切的想要現金分紅,似乎昭示其現金流狀況。

經市場測算,自徽商銀行自港股上市以來,“中靜系”已耗資逾30億港元增持,而中靜系的現金流一大部分來源為股權質押。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中靜新華、中靜四海持有的6 .49億股徽商銀行內資股中,已有5 .4億股被質押,合計獲得16.3億元融資。而Wealth Honest則以H股作為質押,取得國泰君安10億元的融資額度,用以增持徽商銀行H股。

對徽商銀行控制權的“豪奪”,無疑讓“中靜系”也有點吃不消,中靜新華在公司債的募集書中更是直白提到,債務性融資短板需彌補。而其現金流存在大量債務性資金,也讓外界對“中靜系”股東資格的合規性產生質疑。

因此,徽商銀行能夠上A股IPO也成了“中靜系”所希望的最好結果。

//

想A股上市,還需解決內疾

//

“中靜系”最大的對手看似“被剷除”了,2019年1月董事會換屆,徽商銀行A股IPO之路似重新回覆。然而,這次徽商銀行能順順利利的登上A股嗎?

由於“中靜系”對徽商銀行控制權的不斷爭奪,迫使該行H股公眾持股量減少至19.94%,低於香港聯交所規定的25%紅線。而這也將徽商銀行置於港股退市的風險中。對此,徽商銀行表示,將盡快與主要股東聯繫並建議其減持其所持股份。此外,在充分考慮市場情況和周詳計劃的基礎上,擇機進行H股配售。

鍾愛A股,與徽商銀行的資本金承壓也有一定關係。數據顯示,其資本充足率一直處於下滑狀態。

2018年中報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上半年,該行的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97%、9.41%、8.51%。截至2018年9月末,徽商銀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進一步下滑至11.52%、9.05%、8.18%。

2016年底徽商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2.99%,同比下滑0.26個百分點;2017年底,這一數據再度下降至12.19%,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則降至8.48%。

而在2017年,中靜集團董事長高央拒絕在徽商銀行申報材料上簽字,並表示公司治理上問題未整改也未披露。2017年2月,徽商銀行終止IPO審查。其後,確有數十張罰單揭露徽商銀行相關問題,涉及貸款資金違規操作,無真實貿易背景票據業務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