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精準扶貧扶不起的人該怎麼辦?

悟空視點


手指有長短,人有聰明和愚笨,這些都是天生的,並不是隨便就能改變的。

農村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有的人天生就有缺陷,有的人沒有文化知識,由於各方面條件的限制,也沒有多少見識,所以在生活經濟條件上就比較差,這些情況下,對於扶貧就是一個難題。很多情況下一些扶貧人員通過資金來扶持,但是隻能解一時之困,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大部分貧困人口,可以通過一些扶貧項目傳授給他們一些致富的方法,這就是所謂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但是對於天生的一些特殊情況,就比較難了,那麼對於這種情況該如何辦呢?



1、思想工作,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有些扶貧幹部一年下來啥也不幹,就是和對象談心,並不是他們傻,而是他們找到了貧困人員的問題所在,比如思想頑固,眼界短,只有通過不斷的進行思想教育,讓他了解如何才能真正的實現自己的脫貧,如何才能長期的發展,如何能夠因地制宜等等問題,只有思想上通了,行動上才真正有動力。



2、如何切入,思想上通了,該從哪裡入手呢,我打個比方,比如養豬,養什麼樣的豬?養多少?在哪裡養?豬吃啥等等都是問題,這裡便是考驗我們解決問題的效率問題的時候了。只有考慮當事人的實際環境條件,個人的自覺程度等等,來確定這些問題,因為養豬還是你的扶貧對象在養,所以養出來是第一步,在這裡便要考慮怎麼成功,這裡就要牽扯到一些細節了,所以要讓扶貧對象參加一些輔導班、實地參觀考察、瞭解整個過程等等。



3、由少到多,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我們有時候由於上級考核的需要,草草了事,做一些表面文章,這對於下到基層扶貧的人員來講,有時候感覺有點自欺欺人的味道,但是真正實現一些貧困人員脫貧,對於我們從事扶貧的人來講,也許做一些實際有效的事,遠比做表面文章重要的多。這需要一定的毅力和獻身精神,如果真的能在一兩年內就改變他們多年來的貧困狀態,那就有點太浮躁了。必須慢慢來,讓他們在改變思想的情況下由少到多,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急不得,快不得,要把這件事作為一件事業來完成,我想我們的扶貧工作,一定會有所收穫,我們也一定會在農民心中有一席之地!


瓜農之友馬博士


有個親身經歷的事。之前單位對口扶貧西藏山南地區的一個縣,年底為了扶貧統一採購該縣的各種農產品,包括雞蛋、松茸之類,後來員工發現松茸是假的,紛紛吐槽。我找機會去那個縣問了一下,人家也很委屈:你們都來扶貧,都要採購,我們縣哪有這麼多東西賣,只能去外地採購,不小心買到了假貨,人家才真是受害者[呲牙]

出發點是好的,很感謝!多走點心,實事求是幹實事,從根源解決,扶不起的阿斗就不必太費心了!


卿城笑


現在,我們國家精準扶貧工作可以說真的是下了大力氣,對貧困戶的幫扶方式多種多樣。沒有技術給送技術,沒有生產物資給送化肥送豬羊,沒有脫貧信心就給鼓勵“扶志”……各個幫扶幹部為了貧困戶脫貧也是各顯神通,對貧困戶盡心盡力。

但是,在幫扶貧困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很多貧困戶等靠要思想太嚴重,不願脫貧,怎麼扶都扶不起來。因為他們覺得不幹活國家會來人幫助他們,自己也就是這個樣子了,咋樣都行。

其實,在農村,貧困戶扶不起來的情況有三種:

第一種是懶漢二流子。他們等靠要思想非常嚴重,根本就沒有致富的想法,安於現狀固步自封,動不動跟幫扶幹部要這要那,完全沒有脫貧致富的意願;

第二種是沒有脫貧信心的這類貧困戶。這些貧困戶沒有可行的致富項目,對市場也不瞭解,害怕一旦搞起了項目就會血本無歸(有的也是因為某些原因喪失了生活的信心);

第三種是沒有勞動能力的這類貧困戶。這種農村裡有很多,什麼五保戶,六七十歲的老人等等,他們根本就沒有脫貧致富的能力。

對於這些扶不起來的貧困戶,也是有相關的幫扶政策,幫助他們努力奮鬥,脫貧致富。

對於第一類和第二類扶不起來的貧困戶,一般會採用思想引導的方式幫助他們打開心中的鬱結,然後再結合“八個一批”相關政策幫助他們慢慢地樹立脫貧致富的信心,讓他們嚐到通過自己的勞動脫貧致富的甜頭;

對於第三類貧困戶,因為他們沒有勞動能力,一般都是列為兜底保障戶,通過政策補助補貼等方式對他們進行兜底,確保他們的政策性收入能超過貧困線標準。

國家對於貧困戶的幫扶政策真的非常多,雖然說不一定是真金白銀,但是技術服務、醫療報銷、教育扶貧等等都是非常有用的,貧困戶不能說沒有拿到現金就說人家對你沒有幫扶,學會了技術也一樣能脫貧致富!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這裡,歡迎關注【村官小焦】!!!


村官小焦


我聽說過這樣一家精準撫貧戶的故事。

本來農戶家也不算貧困,四個女兒出嫁,兒子也娶了媳婦,日子過得平平淡淡。天有不測風雲,婆媳寧是不和,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最後媳婦跑了,兒子也成了遊民,兩天在家十天在外。兩歲多點的孫子也的確難壞了老倆囗。

老爺子很有點意思,抓了幾百只小雞喂上,二十五六畝地半分也沒送人,全種著。

那時候澆水等一系列事情都有各組小隊長管著,老爺子喂大小雞一個也捨不得賣錢,三天兩天宰雞吃,剛開始是叫隊長去家喝小酒,慢慢殺雞請吃飯,逢節啥的還送隊長几只雞改善伙食。當然了,老爺子二十多畝地水費不用交,隊長喑地裡分灘到農戶頭上去了,天不知地不知。

每年老爺子都能領到上面補助下來不掏錢的化肥種地。

天上掉餡餅的事也輪到了他一

村上精準扶貧羊給了他五十隻(村上調來沒分派完),說是讓他代養,老爺子種那麼多地,哪有精力放羊,十天賣幾隻半月賣幾隻,三個月全賣完,村上領導接到舉報去收羊錢,跑三五回熟悉了這事也就不了了之。從此老爺子一家成了精準扶貧戶。他們家孫子從小學到中學啥啥全免費,一家人從不打工,日子也過得湊和。

如今沒有隊長職務了,老爺子也老了,地種成樹壓上草了,村上每年扶持他養羊,孫子出學去外面打工,兒子也找回了媳婦說是在市區租房過日子。今年精準扶貧戶修房子,老爺子新房還不住,在後院住著,三天兩頭找村幹部跑民政局,哭窮沒錢無力住新房,聽說上面領導很重視,專程來他家考察過幾次,說是解決暖氣裝修房子的事,大概也得三四萬元。

修房子國家已給他投資了四萬元。

這樣的精準扶貧戶我是可憐又可嘆。人活臉樹活皮,沒有能力也就算了,能耐倒不少用,村幹部應該組織他們去外面學習學習,聽聽六七十歲還在打工的老農民的生存法則,叫他們知道啥叫自利更生!


開心151933790


我反對扶貧要毎一個人脫貧,這是不客觀的,有些人本身就是扶不起來的阿斗,以為國家欠他的,扶貧幹部求著他才幹點正事。對扶貧對象扶不起怎麼辦?我的意見是:

一是劃線成低保。因為我們的責任,溫飽還是要解決他們,用低保制度保障。在海南黎族,扶貧資金給有些扶貧對象喝酒花了,買羊養,羊賣了,幫建房子,自己不幹活,懶得動。他自己覺得這樣的生活狀態很好,不需要你去改變。



二是送出去培訓。許多人沒出過大山深處,視野窄,環境造成他思想閉塞,沒有比較就沒有觸動。許多人習慣成自然了,必須通過改變生存環境來更新他們的理念、想法,走出家門,走進大世界看看。


三是改變下一代。扶不起的扶貧對象一時半會改變難,可以從他們的後代入手,強化孩子們的教育,通過子女反過來改變自己父母的習慣做法。許多事例表明,出門打工的子女由於環境改變,感受到了大千世界豐富多彩,而變得越來越追求美好生活,積極向上。

四是集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在弱化,要用親身經歷過的事實來感動、打動他們,用精準扶貧脫貧對象來言傳身教,他們之間的互動交流可能效果更好。



始寧郡主


問題:對於精準扶貧扶不起的人怎麼辦?

在農村的精準扶貧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總是多變的,因為每個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家庭情況不一樣,有的家庭雖然面臨貧困,但在黨和政府扶貧政策的幫扶下,在幫扶幹部的指導下,經過一到兩年的努力,可以改變現有的貧困面貌,比如在我們村,有一戶家庭因病致貧,但目前家裡還有勞動力,他們也非常勤奮,在外務工,這樣在醫療救助政策的幫扶下,即使下次再需要治療,最起碼費用比之前少很多,實現脫貧還是有希望的,可也有一些其他的情況出現,就是貧困戶自身脫貧動力不足,不願意積極行動起來,那麼面對這些扶不起的貧困戶又該怎麼辦呢?



在精準扶貧工作中,這類人叫幫扶幹部講來那就是既可憐又可恨的一群人,這裡扶不起的人不是指那些已經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因為那些喪失勞動能力的、家庭都無勞動能力的將來會有政策兜底,都是一些五保戶或者低保戶。這裡扶不起的人主要指自身具有勞動能力,而卻不主動作為,遊手好閒,靠在牆角曬太陽,坐等幫扶幹部送錢上門的一類人。


其實這樣的一類人在每個地方都有那麼幾個典型,並非普遍現象,農村大多數貧困戶還是非常質樸而且勤奮的,面對這樣扶不起的人在扶貧工作中是需要對他們進行扶志的,就是要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改變現有對生活的態度,有一個地方在這件事情上做的比較好,他們村上成立道德委員會,定期對村上的這類人與自立自強奮鬥的貧困戶展開評議,讓這些人在群眾中亮亮相,讓他們看看那些身體雖然有殘疾但都能夠積極發展產業來脫貧,而自己手腳健全卻無所事事,遊東家串西家的,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道德的,是全村人恥笑的,人都有個臉面,一旦這個過程中擊中了要害,那麼這些扶不起的人也是不服輸的,也會迎頭趕上。


因此,對於扶不起的人需要多交心,多做思想工作,多用身邊的比他還困難但能夠積極勞動的先進典型來激勵他,讓他知道自己的錯誤,進而迎頭趕上,實現脫貧。

我是【洞察三農萬象】頭條號作者、三農問答達人,我將以專業的精神專注的態度專講三農問題,為大家解疑答惑,歡迎大家的關注!


洞察三農萬象


這個問題真的是讓很多村幹部和幫扶工作隊感到頭疼,無從下手。


在我看來,有兩種人很難把他們從貧困中扶起來,而且,就是上級下來檢查時,問其對工作隊幫扶工作是否滿意時,答案永遠是否定的。

一、一部分人天生懶惰,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都不想幹,而不是幹不了。在他們看來,只要不讓我幹活並且能給點吃的,餓不死就行,你就是吐到臉上,我也不擦,讓太陽慢慢曬乾。

二、一部分人在老百姓看來純粹就是無賴,他們是大法不犯小法不斷。經常到村委或者鄉政府尋釁鬧事,平常百姓更不用說。今天進去(拘留所),不幾天就出來,反反覆覆,靠耍賴謀生,就像瘟疫一樣,誰都不敢惹,敬而遠之。



對於這種因懶惰、因無賴致貧的貧困戶,政府就是給再多的錢也不會把他們從貧困中扶起來。因為,再多的錢總是會花完的,花完後原窩照舊,繼續貧困。並且,這種做法也會把好人教壞!相信黨和政府下一步會對這兩種貧困戶採取措施的!


農村行家


扶貧和精準扶貧是國家對農村弱勢群體的一大創舉和發明,使大多困難戶等擺脫了貧困,走上了小康生活水平。

但有些就是扶不起的人怎麼辦?對此聊一下自己的看法,供參考。

首先,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扶貧也不例外。在貧困戶來說,經濟及技能身體素質等也是參差不齊。同一個村的兩三戶貧困戶,同等額得到扶貧金額,但過了一年時間來回訪檢評,效果也是高低不一。張三把資金用到果樹發展上,收益比較理想,還有剩餘再生產資金;李四是五保戶,年齡大,身體差,把資金用於日常開銷上,到頭來只能保障和解決溫飽問題。

可以說,精準扶貧,更是應因地因人制宜,才能達到比較好的目的。

其次,精準扶貧,更多的是看整體的效果。一個鄉鎮,一個縣的扶貧成果。而不是少數人的扶不起,而否定整體扶貧措施和項目的可行性和可續性。

相反的,整體扶貧措施及項目,整體效益不佳或出現殊多問題,有關部門必須檢討項目的過程,以利修正。

最後,精準扶貧,是國家在一定時期的惠民政策,扶貧大多群體生活水平上去了,扶貧就有了豐碩成果。

祝扶貧群體,早日脫貧。



金玉林桂之春


扶貧對象的多樣性,促使國家制定了豐富的精準扶貧政策,以適應複雜多變的扶貧形勢。對村有11項支持整村脫貧的“乾貨”,如路、水、電、房,產業培育等等,對戶有“兩不愁、三保障”、教育、醫療等措施支持貧困戶如期脫貧,做到了縱向到邊;對於不同類別的貧困戶,通過對象識別“六個精準”(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實施“五個一批”精準脫貧,既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做到了橫向到底。

如期實現脫貧和扶起來是兩個概念,所以,完全沒必要擔心脫不了,扶不起的問題。只是時間問題。



鄉野定西


現在國家對於被認定的農村貧困戶,都是有專門的人進行扶貧。以前對於貧困戶都是以發錢為主,不過很多農民由於文化關係,也沒有什麼致富的路子,給他們錢也不知道到底要如何才能夠脫貧,所以脫貧效果並不好。

如今國家推行精準扶貧,每一戶貧困戶都是因人而異,制定適合貧困戶脫貧方案,不再是搞一刀切,不再直接強制讓貧困戶統一種植或者養殖什麼了,可以說精準扶貧是一種巨大的進步。

對於精準扶貧扶不起的農民,要怎麼辦?還要不要繼續扶貧?

不過並不是說精準扶貧就可以扶得起來的,很多農民就由於自身好吃懶做,只知道要錢要物,自己卻是一點努力脫貧的精神都沒有,對於幫扶人員給的牛或者羊不好好養殖,造成還是長期貧困。

還有的貧困戶就是由於本身沒有勞動能力,所以無法靠著自身脫貧,心有餘而力不足。那麼對於這些精準扶貧卻扶不起來的農民,要怎麼辦呢,還要不要繼續扶貧呢?

其實還是要繼續扶貧的,畢竟這是國家給的任務,方法總比困難多。對於那些有強烈脫貧意願,只是自身沒有勞動能力的人,可以改變思路,多找找他們幹得了的活,總是可以想到辦法的。

而對於好吃懶做,就是不想努力,只願伸手要錢要物的貧困戶,也是需要轉變做法。首先不是解決他們物質上的貧困,而是解決他們思想上的貧困,畢竟他們認為貧困戶光榮,可以一直有國家養著的,就要從他們的思想上進行脫貧。

只要讓他們覺得貧困為恥,致富後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才可以讓他們有強烈脫貧的意願,這樣才能為後期的扶貧打下基礎,不然沒有解決貧困戶思想上的貧困,扶個十年八年都是很難有效果的,是硬扶都扶不起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