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到白孩子後便與家裡斷了聯繫,他怕回家說不清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大街小巷流行著一首歌,酒幹淌賣無。而在雲南有一個“白姑娘”,她的經歷被冠以“紅河版‘酒幹倘賣無’。“白姑娘”是一個白化病患者,生下來後被家人遺棄,之後被一個以拾荒為生的老人撿到,從此爺孫倆開始了相依為命的艱難生涯。22歲時,白姑娘被查出患上腫瘤,無能為力的老人向社會求助,幸運的是白姑娘也找到了親生父母。圖為親生母親在醫院照顧白姑娘。

22歲白姑娘這些年來一直和爺爺靠賣唱和拾荒為生。爺爺帶著她走遍了紅河州,這裡的人們經常能看到一個全身雪白、頭髮黃黃的白姑娘拿著話筒在街邊賣唱。偶爾還能看見,一個白鬍子老爺爺和她在一起。如今,她病倒了,街頭上再也見不到“白姑娘”的身影了,有人說已經有兩個多月看不著他倆了。

這個就是和白姑娘相依為命,救了她性命的爺爺,爺爺78歲了。爺爺說,自己家裡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當年55歲的他出來拾荒時,兩個女兒成家了,還有兒子尚未成婚。由於年齡偏大又無技能,找不到啥工作於是就撿廢品。一天,他像往常一樣在車站撿廢品,當撿到一個紙盒子時,感覺比平時重,他便打開看看,發現裡面有一個“小白人”,全身雪白,剛出生不久還在熟睡。


據經驗判定,這一定是個被遺棄的孩子。老人既然撿到了,總不能把紙盒拿走,把孩子留下吧。於是,他把孩子帶了回去。買了奶粉、奶瓶、嬰兒用的一些東西,當起了“爹”。孩子小,住在露天不是個事,可住旅社老闆嫌吵。無奈,他帶著孩子住廢棄的窯洞、橋洞,每天揹著孩子拾荒,並把酒精爐、奶粉、奶瓶和小茶壺一同背在身上,隨時隨地喂孩子。

日子一天天過去,爺爺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孩子拉扯大了。最終,他帶著小孫女選擇定居於箇舊市雞街鎮,這裡有南來北往的汽車、火車,拾荒、乞討都方便。等到孩子九歲時,爺爺告訴了白姑娘的身世。圖為爺爺求助社會後,鎮民政部門伸出援手,雞街醫院收治了重病的白姑娘。

爺爺一直遺憾沒能讓孫女上學,可孫女沒有戶口上不了學。但讓爺爺欣慰的是,白姑娘很聰明,能看著電視上的字幕認字。當白姑娘15歲時,她便不願再拾荒為生,開始試著在街頭賣唱。就在白姑娘20歲獨自在街頭賣唱時,有人覺得她和自己一個親戚很像,沒想到經過交流,白姑娘竟然找到了自己的親生父母。圖為白姑娘病了無法賣唱了,二胡上面落滿了灰塵。


這些年來,為了撫養白姑娘,爺爺付出了很多更揹負著家人的埋怨。自從離開家,他就很少回去。撿到白姑娘後更是與家人斷了聯繫,他擔心帶著一個白孩子回家,更說不清關係了,二來家人估計反對他帶著這個孩子。

爺爺75歲時帶著白姑娘回了一趟老家,這時候才知道老伴早就在十年前去世了。後來,也斷斷續續回過幾次,可是兒女們比較冷淡,說話口氣也不太好,很快就走了。對於這些,爺爺也表示理解,畢竟20年沒管過家裡。相比較而言,他更願意和白姑娘待在一起,互相照顧能感受到親人的溫暖。圖為白姑娘賣唱用的話筒。

和父母相認後,白姑娘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當時母親生下她後,發現她全身雪白,老人覺得這孩子生下來就戴孝,會克長輩,不知道這是白化病的父母就把她遺棄在了車站。後來,父母也離異了,並各自成立了家庭。對於女兒,母親也一直感覺愧疚。試圖去找過,但早已不見了。


在家人幫助下,白姑娘辦了身份證並有了戶口,父母希望她跟著父親生活,可是她放不下爺爺,但父母均表示無力贍養爺爺,於是白姑娘又回到了爺爺身邊。可不久後,她病了,吃不下飯,就連爺爺買來的奶粉她喝了就吐。檢查發現患上了惡性腫瘤,爺爺拿出積攢的4000元為她做了手術,可接下來的費用成了問題。於是爺爺想到了向社會求助。可是白姑娘的父親堅決拒絕接受社會捐款。

原來,白姑娘的一些事情被報道後,她的親生父母遭到了很多人的指責。並且父親覺得這20多年來,女兒跟著爺爺沒能接受教育,甚至懷疑女兒被利用來乞討賺錢。輿論在發酵,誤解在加深,白姑娘的父親為了面子,甚至拒絕接受社會捐助。而爺爺覺得不接受捐助,白姑娘就沒救了。經過做思想工作,面對社會的關注,白姑娘的生父接受了募捐並全力救治女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