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白孩子后便与家里断了联系,他怕回家说不清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大街小巷流行着一首歌,酒干淌卖无。而在云南有一个“白姑娘”,她的经历被冠以“红河版‘酒干倘卖无’。“白姑娘”是一个白化病患者,生下来后被家人遗弃,之后被一个以拾荒为生的老人捡到,从此爷孙俩开始了相依为命的艰难生涯。22岁时,白姑娘被查出患上肿瘤,无能为力的老人向社会求助,幸运的是白姑娘也找到了亲生父母。图为亲生母亲在医院照顾白姑娘。

22岁白姑娘这些年来一直和爷爷靠卖唱和拾荒为生。爷爷带着她走遍了红河州,这里的人们经常能看到一个全身雪白、头发黄黄的白姑娘拿着话筒在街边卖唱。偶尔还能看见,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和她在一起。如今,她病倒了,街头上再也见不到“白姑娘”的身影了,有人说已经有两个多月看不着他俩了。

这个就是和白姑娘相依为命,救了她性命的爷爷,爷爷78岁了。爷爷说,自己家里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当年55岁的他出来拾荒时,两个女儿成家了,还有儿子尚未成婚。由于年龄偏大又无技能,找不到啥工作于是就捡废品。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在车站捡废品,当捡到一个纸盒子时,感觉比平时重,他便打开看看,发现里面有一个“小白人”,全身雪白,刚出生不久还在熟睡。


据经验判定,这一定是个被遗弃的孩子。老人既然捡到了,总不能把纸盒拿走,把孩子留下吧。于是,他把孩子带了回去。买了奶粉、奶瓶、婴儿用的一些东西,当起了“爹”。孩子小,住在露天不是个事,可住旅社老板嫌吵。无奈,他带着孩子住废弃的窑洞、桥洞,每天背着孩子拾荒,并把酒精炉、奶粉、奶瓶和小茶壶一同背在身上,随时随地喂孩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爷爷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孩子拉扯大了。最终,他带着小孙女选择定居于个旧市鸡街镇,这里有南来北往的汽车、火车,拾荒、乞讨都方便。等到孩子九岁时,爷爷告诉了白姑娘的身世。图为爷爷求助社会后,镇民政部门伸出援手,鸡街医院收治了重病的白姑娘。

爷爷一直遗憾没能让孙女上学,可孙女没有户口上不了学。但让爷爷欣慰的是,白姑娘很聪明,能看着电视上的字幕认字。当白姑娘15岁时,她便不愿再拾荒为生,开始试着在街头卖唱。就在白姑娘20岁独自在街头卖唱时,有人觉得她和自己一个亲戚很像,没想到经过交流,白姑娘竟然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图为白姑娘病了无法卖唱了,二胡上面落满了灰尘。


这些年来,为了抚养白姑娘,爷爷付出了很多更背负着家人的埋怨。自从离开家,他就很少回去。捡到白姑娘后更是与家人断了联系,他担心带着一个白孩子回家,更说不清关系了,二来家人估计反对他带着这个孩子。

爷爷75岁时带着白姑娘回了一趟老家,这时候才知道老伴早就在十年前去世了。后来,也断断续续回过几次,可是儿女们比较冷淡,说话口气也不太好,很快就走了。对于这些,爷爷也表示理解,毕竟20年没管过家里。相比较而言,他更愿意和白姑娘待在一起,互相照顾能感受到亲人的温暖。图为白姑娘卖唱用的话筒。

和父母相认后,白姑娘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当时母亲生下她后,发现她全身雪白,老人觉得这孩子生下来就戴孝,会克长辈,不知道这是白化病的父母就把她遗弃在了车站。后来,父母也离异了,并各自成立了家庭。对于女儿,母亲也一直感觉愧疚。试图去找过,但早已不见了。


在家人帮助下,白姑娘办了身份证并有了户口,父母希望她跟着父亲生活,可是她放不下爷爷,但父母均表示无力赡养爷爷,于是白姑娘又回到了爷爷身边。可不久后,她病了,吃不下饭,就连爷爷买来的奶粉她喝了就吐。检查发现患上了恶性肿瘤,爷爷拿出积攒的4000元为她做了手术,可接下来的费用成了问题。于是爷爷想到了向社会求助。可是白姑娘的父亲坚决拒绝接受社会捐款。

原来,白姑娘的一些事情被报道后,她的亲生父母遭到了很多人的指责。并且父亲觉得这20多年来,女儿跟着爷爷没能接受教育,甚至怀疑女儿被利用来乞讨赚钱。舆论在发酵,误解在加深,白姑娘的父亲为了面子,甚至拒绝接受社会捐助。而爷爷觉得不接受捐助,白姑娘就没救了。经过做思想工作,面对社会的关注,白姑娘的生父接受了募捐并全力救治女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