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拋秧、機插以及手工載植,哪一個產量更高?

竹籬茆舍墨客


作為一個生活在水稻種植主產區的村裡人來說,種植水稻拋秧、機插和手工栽秧三種方式都嘗試過,可以說各有利弊,水稻的產量跟栽種方式有一定的關聯,但更多的還是田間管理上,影響水稻產量的因素包括稻田肥力、病蟲害、天氣、品種等,無論哪一個環節沒處理到位,都會影響種植水稻的產量。2019年水稻最低收購價依然保持2018年的水平,早秈稻1.2元/斤、中晚秈稻1.26元/斤、粳稻1.3元/斤,春耕在即,農民在選擇種植水稻時該考慮哪種方式呢?這的確是一個現實問題,下面微塵微視界對拋秧、機插和手工栽秧三種栽種方式分別介紹。



水稻拋秧

【優勢】

1、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栽秧效率。拋秧採取的是秧盤育苗,然後再拋在稻田中,這種方式比較好的是,人不用彎著腰去處理,直接站在田邊,把秧盤裡的秧苗拋在稻田裡,勞動強度得到很大的改善,腰痠背痛的情況少了,一個人可以在短時間內拋完,效率明顯提升。

2、起秧時不傷根,分櫱早而快。拋秧的秧苗是通過特殊的秧盤進行培育出來的,每一根秧苗都有土壤,起秧時不傷根,拋在稻田中,分櫱會比較早,而且比較快,有利於提升產量。

【劣勢】

1、拋秧密度難把握。拋秧是一個技術活,對操作者要求很高,如果經驗不足,很容易出現一個密集,一個稀疏的現象,一般離人近一點的地方均勻度較好,稻田中間位置往往不是密了就是稀了,相對來說種植密度難把握。。

2、後期田間雜草不太好處理。拋秧隨意性較大,均勻度沒那麼好,不會像手工栽秧或者機插那樣,秧苗間隙存在明顯的規律,拋秧秧苗的間隙可以說沒有規律可尋。一旦稻田中稗草比較多時,處理起來就有點麻煩了,人工拔草或者打藥腳不好放,得小心翼翼,處理起來比較耽誤事。



水稻機插

【優勢】

1、機械化種植,工作效率明顯提升。這種方式是目前用的比較多的,機械化水平比較高,省時省力,自家沒有此類機械時,可以租用,一個機械手一天可以栽秧一大片,以一抵十都不止,效率得到明顯提升,種植面積比較大的優先會使用這種方式。

2、種植密度分佈均勻。機插秧苗的好處還有一個就是種植密度分佈均勻,它不會像拋秧那樣隨意性強,合理的種植密度對提升產量有幫助,可以根據品種、稻田肥力等合理控制。

【劣勢】

1、存在漏插、漂秧等現象。機插秧苗雖然工作效率明顯提升,但也有它的弊端,機器畢竟是機器,一旦設定好了,它就會按照指令執行,在實際過程中也有失誤的地方,比如出現漏插、漂秧等現象。

2、易倒伏。這也是近年來很多種植戶總結出來的問題,有的稻田存在高低不均勻的情況,機插深度不一,有的比較淺,後期遇到不利天氣時,就容易出現易倒伏,水稻一旦出現倒伏,對產量影響很大。



手工栽秧

【優勢】

1、有利於選擇強壯苗。以前農村大部分都是以手工栽秧為主,有專門的秧田育秧,鄰里之間還會互相幫忙,有拔秧苗的,有栽秧的,人工栽的好處就是可以對秧苗進行選擇,選擇一些強壯苗,弱小苗可以捨棄。

2、可以控制栽秧深度。同一塊水稻田,在實際栽秧時會有高低不均的現象,有的地方稍微高點,栽秧時就可以不用栽那麼深,有的地方泥土少些,就需要適當的栽深點,讓秧苗在適當的深度範圍內,栽的太淺了容易漂秧或者後期易倒伏。

【劣勢】

1、勞動強度大,效率較低。手工栽秧現在越來越少了,主要是農村勞動力短缺,像以前農忙雙搶時,家裡水稻種的多的,還得請人幫忙,不然忙不過來,人工栽秧勞動強度比較大,一天忙下來腰痠背痛,一個人栽一畝就很不錯了,效率比較低。

2、對人工要求栽秧要求高。人工栽秧看似簡單,實際上要求比較高,速度是一方面,另外不能亂栽,得控制好間距,同時得栽正確,如果把秧苗彎折在裡面,容易影響秧苗長勢。

綜上所述,不同的方式種植水稻,都有各自的優、劣勢,栽種方式僅僅是影響產量的一小部分,不是決定性作用。在實際過程中,農民還會考慮勞動力、種植成本等問題,比如人工栽秧雖然不錯,但現實情況是,農村很多種糧的是老年人,勞動力跟不上,即使產量再高,也會顯得有點力不從心,所以得綜合判斷究竟選擇哪種方式。

以上為微塵微視界對水稻拋秧、機插、手工栽秧哪種產量高問題的理解,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多多指導交流。傳遞快樂,分享知識!感謝關注本頭條號“微塵微視界”,您的支持是我前進的動力。

微塵微視界


本人種地多年,種植品種,五常稻花香2號,其實在我父親那個年代種植水稻一般採用,拋秧種植,機器插秧,人工插秧,各有各的特點。

人工插秧、

我們五常,我家一般是人工插秧,為什麼人工插秧那,特點,人工插秧成活率高,能更高的掌握深淺,一般深入2~3釐米,緩苗快。人工插秧成本高一畝地300~400,一般熟地在300元,新改地在400元,一個人一天能插一畝地左右,產量,人工插秧產量高,每畝地在1200~1600斤。

機器插秧、

機器插秧,特點速度快,一般一臺機器需要兩個人操作,一個人駕駛插秧機,一個專門負責入秧苗,一般一臺機器一天能插十畝地,是人工的十倍。 雖然速度快,有利有弊,秧苗插的深,緩苗比較慢,一般要十天左右才能緩苗,畢竟是機器,邊邊角角還需要人工補苗,每畝地成本是150元。 產量沒有人工插秧高每畝地相差100~200斤左右。


人工拋秧、

拋秧,我們那現在很少拋秧種植水稻,在我父親那個年代都採用拋秧,成本低,一般地少自己家人就弄拉,每畝地一百元左右,一天一個人能拋兩畝地,拋秧種植水稻亂,不成趟,後期管理不方便,除草麻煩,我們這裡一般人工除草,好處 ,不傷害根部,產量 低每畝地1000~1300斤。 隨著農業得發展,現在很少有人拋秧種植拉。


新農人海龍


水稻的栽培方式對水稻產量的影響還是有限,無論是拋秧、機插、還是收工栽培。

現在的水稻種植已經不是追求產量了,對於種植戶來說穩產還是第一位的,天氣邊怪,農作物變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不管採用哪種方式的栽培最後的結果都是效益。

目前對於農村種植來說,增加最高的人力成本的上漲,人工和機插整體的費用都不小,已經是水稻種植過程中非常高的成本,種子、肥料、農藥等基礎生產資料都在上升。給種植成本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糧食價格暫時沒有下降,在2019年糧食價格水稻穩定在2018年的水平,中秈稻的收購價格已經是1.26元,相對2015年的1.38,基本上老百姓一畝田做少接近200元的利潤沒有了。對於種植來說,壓力就非常大了,這樣一來對於選擇栽培方式就異常的關鍵,不管是拋秧、機插、手工這都是廣大江漢平原老百姓的選擇,江漢平原現在60%以上的種植面積都選擇了水直播,這種方式特別的省人工。

對於水稻種植來說,栽培方式是非常重要的,這個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不管哪種方式,節本增效是關鍵的。對於水稻來說,產量的大致決定量是你田中的基本苗,水稻的千粒重這些因素,其次就是植保的問題,肥料供給的合理,農藥控制病蟲,水稻是否倒伏等等。

水稻是我們老百姓的口糧,中國的糧食一定要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裡,穩產增收才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


龍蝦說


問:水稻拋秧、機插以及手工載植,哪一個產量更高?

個人認為在相同的條件下,拋秧的產量最高,手工插秧次之,而機械插秧產量最低,為什麼呢?

水稻拋秧

1、水稻拋秧有很多好處,既能省種,也能省苗,而手工插秧則浪費秧苗想象嚴重。

2、水稻拋秧能大大節省勞動力,買一臺800左右的拋秧機,一次性解決拋秧問題。

3、水稻拋秧不傷根,不窩根,拋秧後,根部入土兩釐米左右,而且紮根更快,因為不傷苗,所以分株數也最多,在加上水稻拋秧比較均勻,所以水稻株數也稍微多一點,最終的結果導致水稻拋秧的產量更高。

人工插秧

我們家鄉屬於丘陵地帶,以人工插秧為主,我家從我小時候開始就一直在種田,所以我從小每年都會幫助父母插秧,深知人工插秧的具體細節。

人工插秧是最辛苦的,從開始拔苗,到挑擔子,冒著烈日彎腰插秧,速度慢不說,時間久了,腰痠背痛,有時候還會弄傷手指頭,而田裡有很多腳印,插秧遇到腳印的地方就可能導致窩根想象。

想我們這邊大部分農田只有幾分田的樣子,所以插秧機不好作業,請人插秧更加划不來,要200元一畝。

還有人工插秧會弄傷秧苗根部,所以導致紮根和返青時間稍慢,再加上人工插秧不均勻,不僅株數少,分出來的新株也同樣會少一些,所以導致產量比拋秧低。

機器插秧

機器插秧比較均勻,總的來說和手工插秧差不多,但是手工插秧更具有隨機性,可細可寬,在總株上會多餘機器插秧,因此機器插秧的產量會比手工插秧低,但是不會相差太多,請機器插秧一畝田也要150元左右,比手工插秧要便宜50,所以省出來來的錢完全可以抵消手工插秧的產量。


每日新況


筆者種植水稻38年。三種方法都嘗試過。願意與大家分享。

1、拋秧:

因為水稻的數個分櫱節位位於水稻基部,為未伸長節。所以栽植過深會影響水稻的分櫱。拋秧順應了水稻分櫱的這一生長規律。但是拋秧無法成壟,間距無法掌握,稀密不勻,而且立苗率低,這種形式現在已經基本被淘汰。有的地方改用擺苗栽培的方式。因為勞動強度大,而且易漂苗已經很少被採用。

2、人工插秧:

人工插秧的優點是,每穴的苗數均勻,插秧的深淺易於掌握。大小苗可以分地的高窪分配。株行距的大小沒有機械插秧精準。由於插秧有手窩,容易漂苗倒苗。由於費工費力,人均耕地較多的地區很難適時插完,縮短了水稻的有效分櫱期。

3、機械插秧:

優點是株行距均勻,插秧效率高,能夠縮短插秧期,做到適時插秧。缺點是,不能夠像人工插秧那樣將小苗插在高處,將高苗插在窪處。對機械整地的要求更嚴。

現在,在我們遼寧省盤錦地區95%以上用機械插秧。而且產量要比人工插秧高5%左右。

我們這裡屬於平原地區。土地平坦、規模連片,適合機械的耕作。其他地區的情況我不瞭解。


盤錦陽哥


這個問題還是我來回答吧,因為我們村就是種水稻為主的。

水稻種植有提問者說的三種方式,在我們這邊除了水稻拋秧沒有,其他兩種機插秧和手工插秧都很常見的。如果單純的這樣問,可見是對水稻的種植和產出不是很瞭解。為什麼呢?

因為水稻種植的產量和種植方式有關,另外還和品種有關。我們以前手工插秧的水稻,最常見的就是粳稻,這個是標準的二清米,產量在手插秧的時候就是每畝1000斤左右。

現在我們村最近幾年,都又重新從外面引進了一個懶人種植法,那就是種旱稻,不用拋秧,也不用機插秧。實際上這個品種的水稻不用育秧苗,直接把稻種播撒到大田地裡。

如果管理得當的話,每畝1300斤左右沒問題。但是如果說水稻拋秧和機插秧還有手工插秧相比較來說的話,產量還是手工。但是手工的成本高,效率低,總收入並不高。建議現在的機插秧,雖然單純的畝產量稍微低一點,有1200斤左右,但是投入成本低,效率高,產出效益也高。


鄉村九覺


因為我們就是種植水稻的 已經種植幾十年了,個人感覺還是栽植產量高,栽植的因為栽植前育苗也是關鍵 栽植的稻苗不需要太高,但根據當地溫度提前用大棚旱育稀植 就是要早育苗 育壯苗 力爭在苗床上就開始分櫱 這樣人工插秧後 會盡早緩苗或者不用緩苗直接生長。人工插秧讓稻苗請坐入泥中 不深插 不愛分櫱 也不能淺插 宜漂苗。分工栽植好處多 但就是費工 費時 效率低 不適合大面積地特多的區域。

機插效率高 但稻苗不能太矮 相對於人工插的分櫱慢一點 緩苗稍慢 但對於大面積的稻田 這是最好的選擇。

拋秧就是省事 但是雜亂 不適合人工除草等 均勻程度欠佳 後期秧苗管理有點費勁 。

總之地塊不太多 種植優質水稻的情況下,能忙過來的情況下 還是建議人工栽植。以上是個人見解 有不到之處 請見諒。











五常大米福聚源



這是水稻三大插秧方式,從理論上講拋秧是高產的,但是實際中還是機插最高,至於手工栽植,應該是價值最高,因為有機稻是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下面我們來分別講一下它們的原因:

為什麼說機插產量最高?因為機械插秧秧苗棵數最有保證,行距株距都是控制最嚴,農村有句老話,豐收之年,不收無苗之田,水稻要想高產,必須達到有效棵數。

機械插秧另一個高產要點就是,

可根據田地情況,調節秧苗的深淺,硬地不漂移秧,軟地插不深,它雖然達不到,拋秧那種淺度,但是比手插要淺很多,現在的機械都是靠彈力,把秧苗彈入泥中,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機插傷根,緩苗慢於拋秧。

機插還能控制秧苗的下苗量,多少全由農民決定,也能根據不同的水稻品種要求,插出不同的行距株距,以滿足水稻不同品種分櫱能力不同的缺點。

為什麼說拋秧理論上最高?因為拋秧有一個最大的優點,是機插手插比不了的,那就是淺,水稻插秧全靠淺字高產,淺就生根快,淺就分櫱多,淺就緩苗快,淺就長葉快,所有種水稻的農民插秧全部追求淺,淺是高產的前提。

拋秧完全滿足淺字,但是沒有滿足秧苗的有效棵數,再有在拋秧的時候,限制又太多,太大的風,拋不了,拋到哪裡,人只能控制大致方向,稀厚密度不均,不能達到理想的距離要求。



而手工栽植為什麼說它價值最高?因為未來高品質的水稻是農業的基礎,有機稻,無機稻,綠色,等等都是未來農民要走的方向,水稻的重金屬含量,會限制水稻的發展,重金屬含量高的,賣不動或著價格低,因為它對人體有害。

到那時機插就不如手插,機械在幹活的過程中難免漏油,這是機械的致命傷,漏油重金屬就有可能超標,所以高品質的水稻一定手插或拋秧的多。

無論是拋秧,機插


還是手插,哪一個都有不同的需求,在未來產量高的,不一定賣過產量低的,品質決定價格,價格決定一切。希望可以幫助到你,歡迎大家評論!🙏


田俊超白


在相同肥料,相同管理,相同下種量,相同品種的前提下,人工移植,拋秧,機插秧,三種只是插秧方式不同,追求效果一致的。

人工插秧,秧齡期一般28一30天,天氣適宜的話返青很快,插秧深度要合適。

拋秧,育秧期用育秧盤,增大了投資和勞力,要保證足夠秧苗,及時補苗。

機插秧,秧齡期20天,秧苗高度不能超過35釐米,避免斷苗,斷根。

其實三種成本投資都差不多。

插秧和直播相比會有什麼不同嗎?我們現在正在實驗,直播的話谷種要增大用量,有水直播和旱直播,有共同興趣的朋友可一起分享,因為我們農村現在要考慮省工,省人,還要穩產。


竹子藍天白雲


水稻的豐產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優良品種,水肥適宜的土壤,相應的田間管理,及病蟲害的防預等。

只說幾種插秧方式,決定產量,首先要考慮地塊的大小,水田平整到位。

人工插秧特點費時費工,對整地要求不是很嚴,小的地塊人工插秧較靈巧,不留死角。

拋秧栽植比人工插秧省工省時,可保證一定的種植密度,合理利用土地和光照,節省專用秧田。

機插的特點是,效率高,省工省旳,插秧均勻,密度穩定,易於管理。

所謂高產,就是低支出,高收入,同等條件下,哪個投入的工時成本越低,收入越高,哪種栽培就高產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