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44年時,清朝騎兵的真實戰鬥力怎麼樣?

呂噱浚


清朝八旗,一個牛錄實際戰兵最多隻有100人。清朝在入關之前是滿蒙八旗每二人披甲一,漢軍旗每五人披甲一。

紅牙喇就是棉甲兵,但也有白牙喇這種披三層甲的,像每個牛錄一百戰兵裡面就要有十個白牙喇、四十個紅牙喇,還有50個黑甲,這樣10個白甲屬於精銳騎兵,40個紅甲是普通騎兵,其他50個黑甲是步兵。

《內閣藏本滿文老檔》第5冊說:每牛錄百名披甲內,著以十人為白巴牙喇,著以四十甲作紅巴牙喇,黑營五十甲,攜炮十門、矛二十支,又二十人攜盾車二輛。

同時滿文老檔記載:著各固山三名遊擊,一遊擊在旗預備大炮。一位炮配馬二匹,交人(管)。從餘下人挑選可佩弓良人,佩弓。不能佩弓之人,倶令執三眼炮與鳥槍。

據史籍記載,入關前滿洲八旗共309個佐領,又半分佐領18個;蒙古佐領117個,又半分佐領5個;漢軍佐領157個,又半分佐領5個。八旗滿、蒙、漢佐領共583個,又半分佐領28個。

可以看到,到1644年,滿洲八旗真正的披甲為3.2萬人,其中騎兵1.6萬人。滿蒙漢八旗一共披甲6萬人,騎兵3萬人。這與,康熙時代,駐防北京和全國的八旗軍有戰馬86000匹,還是比較符合的。

要說是不是厲害,這些人滅亡了明朝,打敗李自成,張獻忠。打敗內外蒙古,擊敗準噶爾汗國,控制了青藏高原。舉一個例子,明末孫傳庭的精銳部隊,打農民軍幾乎是百戰百勝。非常悍勇。

但是遇到清軍的結果,孫傳庭說:敵(八旗軍)以數十騎浮渡,我兵數千皆走,如失魂魄,蹂踐死者甚眾。


深度軍事


其他答案都是錯誤的,滿族不是遊牧民族,滿族騎兵連漢族都不如,但是1644年,大清騎兵天下無敵。(叫大清不是吹捧,清朝國號是大清不是清,和唐宋明不一樣,大清是蒙古話daicing音譯,勇敢善戰的意思)

第一,先說八旗,其他答主都說的不對,解放後我國調集200多名懂滿語的專家根據《滿文老檔》理清過八旗歷史,(最閒整理的是民國1916年,但是真正出結果的是日本人,我國是78年才召集專家研究,經過半個多世紀,才造成了全國才有200多個懂滿文的)順便說一句,到今天,加上我全國懂滿文滿語的都不過百了,其實滿族以牛錄為基礎軍事和行政單位,多少人口多少牛錄,佟努爾哈赤(沒錯,努爾哈赤姓佟,明朝皇帝明成祖賜姓)以黑色旗幟在赫圖阿拉建立黑旗,當然這主要依靠他乾爹李成梁,乾哥李如松李如梅李如柏,李家是世代遼鎮總兵,明朝東北軍事力量全歸李家擁有,李家也是東北最大地主和最大商人,順便說一句,李家是朝鮮人,李家李如松李如梅都率兵抗日援朝過。

後來人多了,佟努爾哈赤他弟弟舒爾哈齊功勞又大,又建立了白旗,歸他弟弟,這就是黑白雙旗,他兄弟倆並稱貝勒,就是勃極烈,金朝女真的稱號,首領頭目的意思,完顏阿骨打就是勃極烈,就是貝勒,後來金國擊敗遼國,完顏阿骨打稱都勃極烈,他死後,繼承者稱都勃極烈,其他完顏阿骨打的兒子們叫勃極烈,八勃極烈開會決定金國的大決策,滿清的八貝勒議事就是源自於此,

再後來,人更多了,佟努爾哈赤大兒子鍺英立功也多了,又增加了紅旗黃旗,四旗

當然後來佟努爾哈赤因為弟弟兒子權力太大,都弄死了他倆。

1616年,佟努爾哈赤建立金國,稱“天授統御四方英明汗”(我翻譯不準確別見怪,日本人翻譯的更準確,天任撫育列國英明汗)就是天命汗,天命元年,這時候因為蒙古人和漢人覺得黑不吉利,把黑旗改為藍旗,後來又增加鑲藍旗鑲黃旗等等,八旗建立。當然後來正黃旗鑲黃旗又改了正白旗鑲白旗_努爾哈赤死的時候_八旗最強大的就是多鐸的白旗,是其他旗的兩三倍大,努爾哈赤要傳位給多鐸的。

每個牛錄中,最精銳的是白甲兵_一般一個牛錄十個左右_又叫巴牙喇,身批兩三層甲,其次是紅甲兵三十到五十之間,一層甲,這兩種人都是奴隸主,擁有土地和奴隸,_然後是黑甲兵,是平民或者包衣奴隸_數量不一,_還有無甲兵,基本都是奴隸,主要是輜重和輔助。

第二,為什麼要考慮漢人和蒙古人意見!?因為八旗當時漢人蒙古人加起來比滿族人多多了!

今天常說滿族八大姓_哈哈哈,八大姓中四個姓都是漢族鄂溫克族等外族姓!純滿族不好意思,當時都不過萬_,女真不滿萬嗎,

其實八旗中,漢族蒙古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錫伯族等朝鮮族加起來是滿族好幾倍,到1644年更是十倍以上,比如漢族在漢軍旗只是一部分_滿八旗漢族更多,漢軍旗主要是山東明軍(包括毛文龍部下)遼東明軍投降組成的_,早期漢人都是滿八旗的人,著名的李家佟家就是滿八旗。

第三,當時八旗中_火炮兵主要是漢族_火槍兵是朝鮮族和漢族,騎兵主要是蒙古族_重甲步兵才是滿族_

滿族最精銳的白甲兵,身披兩三層甲,你覺得騎兵能那麼穿嗎?那不是有病嗎?

滿族更不會騎射,精銳滿族士兵是騎馬到達陣前,下馬射箭,然後步行衝鋒,這在明朝記載中很多,是常識。

第四,八旗騎兵是無敵的,在1644年以前,八旗騎兵擊敗了蒙古人,征服草原,八旗騎兵進軍北京,擊敗關寧鐵騎和關內騎兵,無論你多少人,都是菜。

第五,為什麼厲害?一是蒙古人為主,天生騎馬射箭,馬也都是蒙古人養的,從還沒建國時就是蒙古人養,我姥爺家就是負責養馬的,正宗滿八旗正黃旗黃帶子,不用等選,出生就有俸祿,一直到清朝滅亡前只用供馬不交稅_多少萬畝良田礦山家裡的湖家裡的山林還有城裡的幾條商業街都不繳稅,二是裝備好_有先進火器和鎧甲,人人有甲,三是獎罰分明,當時蒙古和明朝朝鮮都做不到這仨點

補充解釋一下:有評論發了所謂滿文,你看看我的圖片中滿文,和你的完全不一樣,再解釋一下,滿文老檔中的滿文前期的都是老滿文,就是無圈點老滿文,請放心你絕對不會!





東北虎男323


非常強悍。

1644年的騎兵指的不管是滿洲八旗騎兵,還有更多數量的漢人軍隊,比如關寧軍。作為常年實戰的軍隊,無論是八旗還是關寧軍戰鬥力都非常可怕。

1、滿洲八旗

滿洲八旗自努爾哈赤創立以來,就一直活躍在對外戰爭的最前沿,因此戰鬥力相當強悍。

1635年,皇太極和漠南蒙古經過數十年戰爭,終於迫使漠南蒙古向後金臣服,至此後金和蒙古正式結成同盟。

後金和漠南蒙古結盟不僅使自己勢力範圍擴展到長城一線,更便於進攻明朝,更重要的是,皇太極得到了蒙古八旗的力量。

很多人容易將蒙古八旗理解為後金在蒙古人裡面又建立了八個旗,加上入關後的漢八旗,清朝一共有24個旗。其實這是不對的,蒙古八旗是在滿洲八旗的基礎上,加入了大量的蒙古人,也就是各旗吸納了大量的蒙古士兵,但統領仍然是女真人。入關後的漢八旗也是這樣,所以清朝一直是八個旗。

雖然旗的數量沒有變化,但是每個旗的戰鬥力卻是大大提升了。特別是加入蒙古士兵以後,這群以騎射起家的戰士讓八旗多了相當數量的優秀騎手。想想成吉思汗時代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騎兵,就能大概窺見八旗騎兵的可怕戰鬥力。

很多清史學家將此時的八旗稱作:“17世紀世界上最為強悍的騎兵力量”!雖然字裡行間充滿著諂媚,但是不可否認,這支軍隊的戰鬥力確實是相當強悍的。此時的明朝軍隊,在野戰中早已無法同清朝八旗抗衡。袁崇煥時代的關寧鐵騎還勉強可以一戰,袁崇煥死後,關寧鐵騎也基本歇菜。

正是這支軍隊,不斷消耗明軍的邊防力量,最終讓明朝北部邊防為之一空,最終徹底崩潰。

2、明朝降軍

1644年3月17日,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自縊,明朝滅亡。

此時的吳三桂,還在慢悠悠的勤王的路上。得知明朝滅亡,吳三桂立刻調轉馬頭返回山海關。

李自成旋即開始了對吳三桂的招安,但是和吳三桂最終鬧翻,李自成殺掉吳三桂全家,吳三桂憤而投降多爾袞。

吳三桂的到來讓清朝多了一支強大的力量。

看史書我們能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很多在明朝廢柴一樣的士兵,投降清軍之後立馬打了雞血,更換了一個人似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都是因為利益。在明朝,出征還需要自備乾糧路費,戰死了給個撫卹金了事。打贏了功勞都是當官的,輸了責任都是小兵的。時間長了,戰鬥力自然渣。

但是清朝不一樣,為了征服明朝,清朝敢於許諾,且許諾比明朝大很多倍的蛋糕,金銀財寶都是小兒科,加官進爵,成為清朝的股東才是正道,這讓投降過來的士兵看到了戰鬥下去的希望,所以個個戰鬥力飆升。

而關寧軍,在明朝時期,就是既得利益者。袁崇煥為了鼓勵他們殺敵,將打仗獲得的土地分為士兵,這樣關寧軍就有了其他部隊不具備的強悍戰鬥力。

清朝入關後,作為既得利益者的八旗紛紛退出一線,做起了養鳥賭博的生活,將追擊農民軍的任務交給明朝降軍完成,而由於利益給得到位,這些漢人降將特別賣力。作為典型代表,關寧軍的戰鬥力基本是可以與八旗匹敵的,此時自然也差不多。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入關後,也曾大量招降農民起義軍,但是清軍要求投降時必須剃髮,這讓農民起義軍無法接受,談判最終破裂。

其實明朝的戰鬥力並沒有那麼差!並不是清軍更強!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一起探討歷史!


靜夜史


在清軍一統天下之前,滿洲八旗的騎兵的威力,那是東亞第一,其彪悍程度可以說是“打敗天下無敵手”。早期滿洲八旗的騎兵戰鬥力高的原因也是很簡單:


第一是民風問題,因為建州女真是漁獵民族,這是要天天在叢林中奔跑,與猛獸搏鬥的民族,海西和野人女真都是遊牧民族,天生的馬背上的戰事,因為文化落後,這些八旗戰士除了摔個跤打個架也沒啥別的娛樂方式,再者因為生產力低下,很多生活物資要麼靠換,要麼靠搶,當然後者聽起來更省事,要想搶東西只要身強力壯就好了,因此在先天上滿八旗騎兵就比農耕文明的戰事有優勢。

第二是裝備問題,雖然人家窮,但是滿八旗的裝備也是很跟得上的。滿八旗的戰士基本個個都身穿棉鐵甲,棉甲防火器,鐵甲防刀箭,裝甲好了就能保證自己不會受傷。相比之下,因為軍政腐敗,明軍的盔甲就要殘次不堪了。



第三個是戰鬥意志,滿八旗騎兵的戰鬥意志很高,這也是決定最後戰鬥勝利的關鍵因素,因為窮就要搶,不搶自己也過不好,搶了就能奔小康,所以滿八旗騎兵打起仗來個個都是亡命徒,這是早期。後來清國在關外實力強大了之後,一些富裕的八旗子弟會以死戰不退為至高榮耀,就像日本武士一樣。相比之下,明軍最缺的就是戰鬥意志,一碰滿八旗瞬間就崩盤,倒是投降了清軍之後因為戰鬥意志提高,反倒賊拉拉能打。


1644年是八旗騎兵戰鬥力的一個轉折點,因為大多都是窮人,極其容易被關內的繁華世界所誘惑,有錢有地有女人又沒文化之後,思想也就墮落了,到了1662年之後,八旗也就當當親兵,主要戰鬥力就成了綠營了。


火器工坊


清朝騎兵絕對是中華地區最強大!

他們的核心滿洲八旗軍就不用說了,縱橫關外,就是明朝的遼東精銳,在野戰中與之對戰,往往數量佔優也不能敵。一般的明軍部隊與八旗野戰,基本上都是全軍覆沒。



而更可怕的是,當時清朝的騎兵,還不止八旗。清兵入關是滿漢蒙二十萬大軍,除了滿洲勁旅,還有兇悍的蒙古騎兵,以及大量前明降兵。

這些前明降兵,那都是身經百戰、久經沙場的明邊軍精華,和中原地區的闖軍、江南地區的南明軍,根本不是一個檔次。



舉個例子:在明朝末年,崇禎曾調部分關寧騎兵入關剿賊。當時曹文詔部一千多人,就常常追著闖軍幾萬騎兵打。也就是說,闖軍基本上都是靠人海戰術來抗擊明軍的。

闖軍的戰鬥力,連二線的明朝官軍都能輕易將他們虐出翔來。過去孫傳庭就是數千精銳,拉上地方駐軍拼湊個幾萬人,就能屢屢擊敗數十萬的闖軍。



而且,就是到了1644年,打了這麼多年仗,規模又相當龐大的闖軍,戰鬥力還是很感人!比如,寧武關之戰,幾十萬闖軍遇到周遇吉萬把孤軍,居然也能死了七萬多人。這樣的戰鬥力,遇到清軍基本上就是一場屠殺了!

然而,這些闖軍後來就成為南明主要的依靠力量了。換句話來說,南明原本的軍隊就更差了。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我們可以看看史可法守揚州!雖然他沒啥軍事才能,但是才一天功夫就被清軍破城,明軍這樣的戰力,也真的是呵呵了……



南明真正能夠與清軍打的,也就只有李定國部而已。但如果李定國的部隊在平原與清朝騎兵衝殺,那就難說了。


這些歷史要讀


其實八旗兵的戰鬥力真的不怎麼樣,只是他們遇見了被軍戶屯田制腐敗蠶食掉的明軍,僅僅一支關寧騎兵為全訓部隊,其他的皆為半訓部隊,甚至連半訓標準的十分之一標準都不及,軍戶屯田制在朱元璋時期因為有朱元璋的鐵腕手段沒有任何問題,但朱元璋死後,朱元璋甚至得意的說養百萬兵不費一顆糧,到明朝中後期,這個制度出現了異常嚴重的問題,士兵幾乎變成了,將領們的奴隸,主要的工作也變成了為將領們種田耕地,幾乎百分之90的時間都是用來種地的,在將領眼裡,糧食比什麼都重要,隨時向朝廷虛報各種數據,比如實際收成十萬斤,向朝廷報告的最多五千斤,山高皇帝遠,比如開荒的一萬畝只說開荒了兩千畝,然後自然災害,等各種理由,全部自己獨吞,並且形成可怕利益鏈條,全國都是這樣報的,今年這樣報,明年還可視情況報更少,如果今年多報了,明年也要漲,所以他們都少報,士兵們苦不堪言,只是耕種的奴隸,生活比囚徒還不如,將領們的小孩都可以隨時讓人士兵保持,以訓練為名屈辱體罰姿勢,抽打士兵屁,用於取樂,將領們經常讓家丁,叼難生病或則年老的士兵,以必須服從命令為理由,以訓練之名,各種侮辱,剋扣生病年老士兵的口糧,士兵活不下去就逃跑,逃跑的體弱多病的士兵數量越多,將領更高興,他們繼續向朝廷虛報空餉自己領,皇帝對下面的真實情況並不清楚,這樣一來各個軍事科目訓練幾乎成為擺設,甚至荒廢武備,甚至在明朝中後期,幾十個日本倭寇,就可以殺虐明鏡兩千裡,沿線三十萬明軍隊竟然無人敢戰,戚繼光抗擊倭寇,不得不重新招募大批新兵,重新訓練,明朝後期明軍變得更加戰五渣,幾乎無法在野戰中打敗遊牧民族軍隊,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的女真八旗兵隨時把數量龐大的明軍打的不要不要的,明軍內部甚至出現了什麼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戰,的可笑思想!如果這樣荒廢武備,思想被剝削,生命被剝削,到如此程度的軍隊還能贏那真是見鬼了,中後期的明軍早已不是,明初朱元璋,徐達,藍玉,帶領的,那支訓練到位,紀律嚴明,隨時團滅蒙古鐵騎,戰鬥力爆表的強大明軍了,軍隊至此,如果,朱元璋,徐達,常遇春,藍玉,湯和,等人泉下有知,會氣得活過來,試想霍去病,兩萬人馬,直接把遊牧民族,打成狗屎,帶領五萬人馬,直接把遊牧民族趕出漠北,逃向遙遠的西伯利亞,試想當年藍玉,用十萬明軍直接滅掉擁有26萬鐵騎的北元蒙古主力,活捉3000多蒙古貴族,堪稱蒙古人的靖康之恥,曹操幾萬人就橫掃漠北遊牧民族,今天蒙古地區,諸葛亮,以步兵為主體的蜀漢步兵隨時吊打各種蠻夷,明朝中後期的明軍,幾乎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經常被數量很少的遊牧民族軍隊,把數量龐大的明軍,向趕鴨子一樣趕走,猶如無人之境,後來甚至出現了,80萬明軍向南下的兩萬八旗兵投降的事件,還出現了,很多帶領十萬,或則,十多萬軍隊的將領,向數量很少的八旗兵投降的事件,如左良玉,劉則清,江北四鎮,都是投降將軍,還沒有看到敵人的影子就積極準備投降了,清軍的百分子96都由投降漢人軍隊組成,屠城都是漢人殺漢人,滿清只是命令下達者,看來曹操說的真對,驚弓之兵多也無用,兵貴精非多爾!其實真的並非八旗兵的戰鬥力有多麼的強大,只是他們遇見了,已經被腐蝕的不堪一擊的明軍,再加儒家的奴性,很容易,順勢而為,服從,屈服,溜鬚拍馬無腰桿,中庸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死,一旦燎原,很容易出現大規模,大片大片的投降,!其實八旗騎兵,與古代過去的遊牧民族兇悍騎兵相比,未見其長,只是他們遇見了對的時間和空間,曹操,諸葛亮,霍去病,衛青,李世民,朱元璋,徐達,藍玉,等人的軍隊都可以一對一的草原上野戰和遊牧民族士兵一對一的搏殺,如果勝利必須只能依靠城牆和計謀去獲取時,失敗只是時間問題,


有何可怕


滿人是漁獵民族出身,擅長步戰。以號稱滿洲第一勇士的鰲拜為例,最出彩的幾戰都是靠下馬步戰取勝。嚴格意義上講,滿清騎兵中真韃子除少部分精銳外基本都是騎馬步兵,真正的騎兵以蒙古輕騎和漢奸軍(如關寧軍)為主,戰鬥力一般。


沈淪


在當時亞洲排第一,在當時的世界上不入流,西方這時已經開始進入近代軍隊了,專業化,技術化,絕對的紀律性,就是排隊送死也不亂,騎兵訓練非常細化。這方面滿清差的太遠。與歷史上其他中國王朝開國鼎盛時間的騎兵比,也不佔優勢。


不寒而慄


一派胡言,告訴你,一牛錄是十三人的騎兵,我家宗譜裡記的很祥細。我家三個皇后,二十一個額父,我家譜書是六本書,不是一般滿人漢人一張紙。是槡蠶絲紡粗線織厚布與紙粘到一起的書皮,呈金黃色,這種書只有皇家有資格配用。


東來閣公爺


中國境內的民族兵種比較有特色。西部多出好使標槍的山地步兵,北方蒙古高原的民族善使騎射,西北剽竊中亞,東北擅長近戰。

滿洲兵就是典型的東北部軍事體系,別聽組訓說騎射云云,跟女真鮮卑一樣,騎射只是必備技能,真正讓八旗兵成名的是重步兵和重騎兵。趨於墮落的農耕民族軍隊最害怕其實就是這種類型的敵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