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遼寧地區又進入水稻育苗期了,今年會旱嗎?淡水充足嗎?

神農之聲


水稻種植故名思義,需要充足水源,水稻產區一般都有江、河、湖泊、水庫,沒有充足水源,北方乾旱少雨的地方是無法種植水稻的。遼寧省境內有遼河,應該可以種植水稻。

現在正是早稻育秧階段,農民開始浸種催芽了。但遼寧適不適合種植早稻呢?水稻適合生長溫度在25°C——35°C之間,遼寧省一個月之後,氣溫能不能達到25°C呢?我不是東北人,很難做出肯定回答。

水稻早稻育秧,南方現在農民已經在平整苗床了,水稻開始浸種催芽了。浸種最好用25%多菌靈、咪鮮腰800倍——1000倍液浸泡8小時——24小時,撈出來不能用清水沖洗,直接堆放在催芽床進行催芽,用麻袋覆蓋嚴實,每隔3小時——4小時用40°C溫熱水澆一遍,每天早、中、晚各翻動水稻種子一次,讓水稻種子均勻受熱發芽。

早稻種子發芽2cm,根3cm就可以播種到育秧田塊,用小拱棚覆蓋。每天中午11:00時抽水灌溉,下午14:00放幹秧田裡水。秧苗泛青之後,中午時段適當打開小拱棚,每天逐漸延長打開小拱棚時間,最後,撤掉小拱棚。

秧苗30日齡就可以栽插到大田,水稻田要反覆耕、耙、耘耖2次,每畝追施氮磷鉀複合肥15公斤、過磷酸鈣15公斤,氯化鉀5公斤做底肥,栽插7天后追施第一遍肥,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縮短緩苗期,讓水稻儘快恢復生長,水稻開始分蘗後,追施第二遍肥,每畝施用尿素10公斤,促進水稻分蘗,水稻封行前,再追施第三遍肥,每畝施用尿素15公斤。早稻在南方一般不用“曬田”,也不用打藥。只需要水肥管理到位。

對於今年旱澇和天氣趨勢,我不是氣象專家,相信大多數三農創作者也不是氣象學者。不過從中央氣象臺首席氣象專家分析,赤道南太平洋水溫異常偏高,今年可能是“厄爾尼諾”現象年份,南方進入伏季可以有乾旱少雨的現象,但東北地區進入伏季可能是暴雨天氣居多,淡水倒是不缺,有可能發生洪澇災害。

我們當地東臨長江,北靠皖河,西有水庫,無論乾旱還是多雨,都能灌能排,旱澇保收。做為遼寧省,只要有江、河、湖泊、水庫,就有充足水源供水稻灌溉,種植水稻還是要靠近水源地。

今年北方雨水較多,適合種植水稻,但遼寧現在就開育秧了,確實我有疑問,難道東北寒地能種植早稻?東北地區我們都知道只有一季水稻,病蟲害較少,使用農藥也少,所以水稻價格很高,大米也是優質大米。今年北方水稻可能不缺水!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評論留言。】


長江老農


只能作一個分析,18年伏季雨水不多,而且去年伏旱嚴重,水庫儲水肯定不足,去冬今春不光遼寧,遼河發源地吉林也少雨雪,由其遼寧去秋至今未有。有效雨雪,上述情況19年水稻區水情肯定不樂觀,能有頭茬插秧水,可能就不錯了,以後就得看天老爺開恩了。

也許不對。瞎分析,可能水源充足,實際情況還應權威部門給個回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