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鍔前後有擁有幾個夫人,最終的結局是什麼?

心之所想看天下


孫中山一生娶過三個夫人,一個是原配盧慕貞,一個是妾室陳粹芬,一個則是“國母”宋慶齡,當然,還有一個日本少女大月薰。

蔣介石一生曾有過四個夫人,一個是原配毛福梅,一個是姚冶誠,一個是陳潔如,一個則是宋美齡。

黃興一生娶了兩位夫人,一個是廖淡如,一個是徐宗漢。

蔡鍔一生也只娶了兩位夫人,一個是劉俠貞,一個是潘惠英。

袁世凱一生娶妻與妾10人,段祺瑞妻妾7人,張作霖妻妾6人......

這麼一看,黃興和蔡鍔在當時的政要圈裡也算得上是“情界”的一股清流了。

不論是每日柴米油鹽的販夫走卒,或是滿懷理想的革命黨人,只要是人便得吃喝拉撒睡,只要是男人便離不開女人,即便局勢再如何緊張也少不了要從女人身上獲得靈魂與肉體的雙重慰藉。

一個真實的人不會只談理想,不談人性。

蔡鍔的第一位夫人——劉俠貞,他們是包辦婚姻,蔡鍔對她談不上有多少感情。

蔡鍔的父親蔡正陵是一個小生意人,遷居湖南洞口縣山門鎮後,結識了山門鎮的一個小財主劉輝閣。當時,蔡鍔只有7歲,聰敏伶俐,劉輝閣一見到他便心生喜意,後來更是讓他到劉家的私塾裡讀書。

所以,劉輝閣也算是蔡鍔人生中的一個貴人,因為劉輝閣的栽培,蔡鍔方得以在13歲時便中秀才,後於17歲時赴日留學,1904年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後回國,聽從父母的安排娶了劉輝閣的小侄女劉森英。

後來,蔡鍔為劉森英改名為劉俠貞。

蔡鍔與劉俠貞婚後生活雖然和睦,可是畢竟是包辦婚姻,所以他對她也沒多少情情愛愛的感情,這場婚姻對他來說,或許只是一場儀式。何況當時的蔡鍔也忙於自己的事業,所以也不怎麼顧得上劉俠貞,兩人也因此聚少離多,自然也沒有在婚後培養出深厚的感情。

劉俠貞為蔡鍔育有一女,在蔡鍔死後沒多久便攜女兒回了湖南老家,餘生沒有再嫁,後於1941年左右病逝。

蔡鍔的第二位夫人——潘惠英,一個讓蔡鍔顯露“俠骨柔情”的女人。

孫先生和將先生是一邊忙著革命,一邊沒有忘了撩妹談戀愛,蔡鍔卻不同,他忙得連談戀愛的時間也沒有。

蔡鍔在1911年到雲南領導了昆明起義,然後建立了雲南軍政府,他也因此成了雲南都督。

可是,蔡鍔一個堂堂的雲南都督,卻沒有一個女人在照料他的私生活,他不急,可是他的手下們卻替他著急了。既然蔡都督沒時間找女人談戀愛,只好讓忠心的手下們代勞——為他物色一個合適的女人了。

蔡都督的對象,當然又要長得標緻,又要賢惠。

於是,經過一番辛苦的物色,他們終於找到了一個又漂亮又善良賢惠的女人——潘惠英。

潘惠英的母親曾攜她與一弟一妹去四川潘廷權,誰料她的母親竟在途中病倒了,因為沒錢買藥買糧,為了讓母親喝上一口肉湯,她竟效仿古人割下了自己手臂上的一塊肉熬湯,然後餵給她的母親喝。不過,她的母親終究沒有撐下去。

她的母親病逝後,她的父親扶靈回了雲南老家,後定居於昆明。

這麼漂亮的一個孝女走進了蔡都督的世界,蔡都督對她很滿意,她一聽是蔡都督想要娶她,也很爽快地答應了。

1912年,蔡鍔與潘惠英結婚,潘惠英成了他的第二位夫人。

潘惠英雖然也不是蔡鍔自己結識然後處上的女人,可是感情卻很好,遠非劉俠貞可比。只有在潘惠英的身上,我們才看到了一個在民國舞臺上叱吒風雲的蔡將軍的柔情蜜意。

他在給她的家書中,寫了對她的思念與綿綿情意,如“別經三月,相年彌篤”,“昨接來書,慰我良多,借諗玉體清吉”,“賢妹及老三較前稍覺豐腴”。

後來,蔡鍔被袁世凱調到了北京。

袁世凱籌劃稱帝時,蔡鍔被袁派人秘密監視,為了迷惑袁世凱,蔡鍔開始出入於煙花柳巷——北京八大胡同,然後結識了小鳳仙。

於是,傳出了一段纏綿悱惻的悽美愛情故事。

不過,故事也只是故事而已,蔡鍔實際上與小鳳仙之間談不上什麼愛情,也許小鳳仙對他心生愛慕,可是他終究只是將他當成一個朋友,一個曾經幫助他逃離北京的朋友。

更殘酷的或許是,蔡將軍只是將她當成一個迷惑袁世凱的工具,讓袁世凱以為他沉迷於美色中不可自拔。當然,他應該或多或少對她有些歉意。

蔡鍔在離開北京後,沒有給小鳳仙寫過一封信,沒有給她發過一封電報。

所以,在蔡鍔短暫的一生中,他唯一所愛的或許只有潘惠英了,在他人生的最後一段時間裡,陪伴著他的也是潘惠英。

潘惠英為他生了兩兒一女,在蔡鍔病逝後,她辛辛苦苦地拉扯大了幾個孩子,和劉俠貞一樣,她的餘生也沒有另覓良人,終生守著她與他的感情和回憶,一直到死。

兩個女人,在同一個亂世裡,嫁給了同一個男人,又同時為了他熬盡了自己的餘生。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這世間諸事,唯情之一字最妙,也唯情之一字最苦。


吾與吾國


蔡鍔有兩位夫人,都是正兒八經明媒正娶的。大夫人叫劉俠貞,二夫人是潘惠英。潘惠英與蔡鍔的感情非常的好,而蔡鍔英年早逝,這兩位夫人,是在悲痛之中,度過餘生的。



蔡鍔與劉俠貞算是娃娃親,結婚之後,蔡鍔在外求學,劉俠貞一直在家中打理家事,照顧蔡鍔的母親。非常賢惠孝道。蔡鍔回國之後,正是國內軍閥四起,連年征戰時期。而蔡鍔又積極的參加倒袁活動,基本上是全國各地奔走。但是劉俠貞不想給丈夫增添麻煩,一心留在家中照顧老人。

她與蔡鍔結婚很多年,聚少離多,蔡鍔心中也常覺得對不起這位夫人。蔡鍔病逝以後,劉俠貞自然也是心中悲痛,連丈夫的最後一面都沒見到。而後劉俠貞為丈夫撫養孩子,孤獨終老。



潘惠英長得漂亮,但並不是想象中那種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大家閨秀。而是受過西方教育,思想開明的現代女性。與丈夫蔡鍔之間無話不談。蔡鍔也喜歡與她分享自己的想法,以及分析當下的時事。在國破山河的年代,兩人心中同樣為自己的國家危亡而擔憂。

得知蔡鍔病重,潘惠英陪蔡鍔共赴日本求醫,可是最後蔡鍔還是病逝了。這對知己鴛鴦就這樣陰陽兩隔。當時的潘惠英只有20歲出頭,由於內心對丈夫去世的無比悲痛,竟為蔡鍔守寡一生。



有人說,那不還有一個小鳳仙那嗎?我認為小鳳仙算是一個美好的插曲。蔡鍔為了避免袁世凱的猜疑,利用“八大胡同”的小鳳仙打掩護,但沒想到最後竟然成為一段佳話,成了讓人羨慕的一段愛情故事。


雜七雜八的事


“吾妹產後體態如何?乳兒壯健否?甚念,極盼常寄信來,以慰懸念。 ”


很難想象,上述這段話竟出自“鐵血將軍”蔡鍔之口。

這段文字裡的“吾妹”顯然不是小鳳仙,因為小鳳仙一生無所出,實際上,此處蔡鍔聲聲柔情喚著的“吾妹”不是別人,正是他的二夫人潘蕙英。

既是二夫人,必然還有大夫人。所以此處,部分答案便已呼之欲出了:蔡鍔一生共有2位夫人。
蔡鍔全家福

蔡鍔的大夫人劉俠貞和二夫人潘蕙英皆出自名門,且都才貌雙全,她們還都與蔡鍔情深意篤。

那麼,既然蔡鍔有如此兩位佳人相伴為何還會與姿色平庸的青樓女子小鳳仙有一段情呢?事情還得從民國二年說起。

1913年10月,應袁世凱之盛情邀請,蔡鍔攜妻子老小北上。袁世凱原說是讓蔡鍔參與全國建設,但等他們到了北京之後,蔡鍔才發現袁世凱不僅未給他實權,還生生將他軟禁了起來。

此時的蔡鍔並沒有發現袁世凱的野心,並且認為他是一個有著宏圖大志的人。令蔡鍔失望的是,現實馬上就給他一記響亮的巴掌。

1915年5月底,袁世凱單方面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此舉深深傷害了全國人民的情緒,也使得蔡鍔對袁世凱失望之極。最要命的是,袁世凱竟然還要稱帝。這是逆時代而行啊!

從這時候起,蔡鍔便下決心離開北京、擺脫這個是非之地;同時籌劃著如何反抗袁世凱。

然而蔡鍔深切地感覺到,不論自己身處如何危險,也決不能拖累家人。否則即便自己逃離北京,他在內心深處也絕不會饒恕自己。也因此,對於蔡鍔來說,如何讓家人離京,才是重中之重。

籌劃很久後,蔡鍔終於在袁世凱左右手楊度帶自己逛八大胡同之際想到了絕佳對策。

這以後不久的一天,蔡鍔和二夫人潘蕙英突然激烈地爭吵了起來。爭吵的原因自然是蔡鍔另有新歡了,而這個新歡自然是煙花柳巷的小鳳仙。

二人吵到最後,向來溫順的潘蕙英不僅砸壞了家裡的古董。竟然還掄圓了胳膊,往蔡鍔的臉上重重地呼了三個巴掌。這三巴掌,簡直把蔡鍔給打懵逼了。

同樣懵逼的,還有袁世凱派去監視蔡鍔的兩個“保鏢”。

得知蔡鍔家中發生矛盾之後,兩個保鏢立馬向袁世凱彙報此事。在袁世凱看來,蔡鍔與家人素來關係融洽,怎麼會突然打起來呢?

而且,捱打的還是蔡鍔將軍!要知道,蔡鍔馳騁沙場,從來只有別人捱打的份兒,這種屈辱袁世凱是無法想象的。

密探還告訴袁世凱,在爭吵過程中,蔡鍔不止一次說要休了潘蕙英,潘蕙英也表示無法與這個男人在一起生活。

面對這種情況,袁世凱經歷了短暫的懵逼之後,趕緊充當和事佬,親自派大員出面勸阻二人以和為貴。

二人隔閡已深,又豈是袁世凱大員們的一番勸阻可以撫平?儘管他們說盡了好話,蔡鍔依舊有事沒事兒的往小鳳仙那裡跑。是可忍孰不可忍,作為蔡鍔結髮妻子劉俠貞也覺得蔡鍔做的實在過分。於是,劉俠貞與潘蕙英聯合向她們的婆婆告狀,請求她老人家做主。

潘蕙英

蔡母得知此事之後,也是敦敦教導蔡鍔做人要知足,不能三心二意。蔡鍔並未將母親的話放在心裡,該幹嘛照樣幹嘛,見此,蔡母大怒!

蔡母拄著柺杖顫巍巍地指著蔡鍔罵道:你這個不肖子,忤逆啊!好,好,好,你愛怎樣怎樣,老身明早就回湖南老家,再也不理你這逆子!

隨即,蔡母竟真的開始收拾起了行李,而一旁的蔡鍔氣鼓鼓地端坐著,

袁世凱驚聞此事,心中雖然有疑詐,可畢竟是人家的家務事,自己也不好多管。

他從蔡鍔近期的表現來看,此人沉迷酒色早已是廢人一個,只將他留在京城即可,諒他的妻子老小回去,也翻不起多大浪。


於是,蔡鍔一家老小出京城時,袁世凱並未出面阻止。

如此一來,在捱了三巴掌之後,蔡鍔終於成功上演一出苦肉計,將自己的家人悉數送離了京師。

之後,蔡鍔依舊常常跑到八大胡同,去和他的 “知音”小鳳仙敘舊。在外人看來,他二人似乎真的如膠似漆,蔡鍔似乎也真的非她不娶。

可是,這一切都是表面夫妻,蔡鍔從來沒有對小鳳仙有過情愫。小鳳仙不過是蔡鍔掩人耳目的跳板,這一切早在蔡鍔與潘蕙英爭吵時,已經註定了的。

《松坡先生事略》記載:

“一日晚間,蔡鍔在小鳳仙處請客,正當遊客滿座、狂歌暢飲之際,蔡鍔即赴崇文門車站,乘火車離開天津,當時無一人知者。”

如此看來,蔡鍔私自離開天津一事,包括小鳳仙在內的絕大多數人,蔡鍔都未曾說起。

這麼重要的事情都不曾向小鳳仙說,還算什麼紅顏知己、算什麼知音難覓?可笑的是,在蔡鍔走後,小鳳仙還痴痴的等著她的如意郎君能夠踏著七彩祥雲來娶她。殊不知,此一別,即是永別。

在梁啟超、蔣百里等人的協助下,蔡鍔離開北方是非之地之後,輾轉來到雲南,開始了新的討袁戰爭。這一場戰爭開始之後,蔡鍔和家人便是聚少離多,直到病逝在日本。

蔡鍔之死,對於他的兩個妻子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尤其是他的結髮妻子劉俠貞。劉俠貞雖然是蔡鍔的結髮妻子,二人在結婚之後,卻是聚少離多。以至於蔡鍔身死之時,劉俠貞都不曾見過他一面。

蔡鍔死後,劉俠貞一直照顧著老人孩子,為他守著這個已經破碎的家。

蔡鍔生前,劉俠貞更像是一位賢內助,有她在,家便是安全的;有她在,自己無需分心內務。比之於劉俠貞,蔡鍔的第二任妻子潘蕙英則更像是蔡鍔的一位知己。
楊度與蔡鍔


潘蕙英少年時期便接受女子私塾,長大之後,更是到西方進行了深造。相對於保守的劉俠貞,潘蕙英更加溫柔賢淑、達理通透。

他二人一見面,便有了相見恨晚之感。繁忙的戰事已經使得蔡鍔疲憊不堪,他也只能在潘蕙英這裡,才能尋得一絲慰藉。

然而,這終究是一對苦命鴛鴦,自1911年結婚至1916年蔡鍔去世,潘蕙英並沒有享受過幾天愛情。

最悲劇在於,蔡鍔去世時,潘蕙英才21歲,這樣一個如花似玉的年紀,她卻終身未再嫁。

潘蕙英之所以肯為蔡鍔守寡,全是因為兩人都對彼此用情至深。

也正因此,蔡鍔以“護國討袁”之名揮師北上時,唯一放心不下的,也是這位小他十多歲的妻子。為此,蔡鍔在戰爭前線,多次擠出時間,為他的這位妻子寫出書信,而對於潘蕙英的稱呼,更是甜蜜蜜的“吾妹”、“賢妹”。

在給潘蕙英的信中,蔡鍔曾如此寫道:

“別經三月,想念彌篤。餘於疆場中,萬事蝟集,無暇致書通問,日來稍安閒,茲特以書告…”

如此情意綿綿的信箋,這哪裡像一名戰場殺敵的將軍?分明就是一位兒女私情的小男人嘛,張口一個吾妹,閉口一個賢妹,三軍將士若是看到如此統領,會不會丟盔而逃?

或許正是蔡鍔的情深,才讓潘蕙英為蔡鍔終生未再嫁吧。蔡鍔死後,潘蕙英一直幫蔡鍔撫養著兩個兒子和女兒,期間,她一度靠教書養活一家子。

蔡鍔一生雖只短短30載,卻能有如此痴情的兩位佳人相伴,真真值當。自古美人愛英雄,大抵如此!


記者李滿


蔡鍔將軍共擁兩位夫人,分別是劉俠貞和潘惠英。

原配劉俠貞原名劉新英,她是替姐姐出嫁。劉家原為當地望族,而蔡鍔家比較貧瘠。據悉蔡鍔4歲時,被劉家看中,欲招為乘龍快婿,但劉新英尚在襁褓之中,為此將劉新英的姐姐許配,並留蔡鍔在家中念私塾。

劉新英姐姐叫劉長姑,比蔡鍔大7歲。蔡劉兩家門不當戶不對,劉長姑對父輩的選擇很不滿意,無奈是家中安排。蔡鍔日後去日本留學,一直遵守婚約。1904年,蔡鍔回國後,劉長姑已經29歲,保守思想使她誓死抗嫁。其妹劉新英則一直看不慣姐姐的門戶之見,為此在出嫁之日,她扮作姐姐嫁給蔡鍔。蔡鍔知曉後,認為她既俠且貞,改名劉俠貞。劉俠貞為蔡鍔生有長女蔡菊蓮。

1912年,蔡鍔娶潘惠英,潘惠英生二子一女。

反袁護國時期,劉俠貞侍奉母親王太夫人並摯帶著菊蓮、端生姐弟由北京返回孃家居住。蔡鍔逝世後,母女同王太夫人住長沙小天鵝湖邸宅。俠貞隨女以終。潘惠英以教書為生,直到終老。


五味社


蔡鍔有兩位夫人,原配夫人劉新英和二夫人潘慧英。她們都出自名門,才貌雙全,都與蔡鍔情深意篤。但是,蔡鍔與小鳳仙的故事曲折傳奇,數次被搬上電影銀幕,至今被人津津樂道。

一、情緣背景:蔡鍔與袁世凱

那麼,蔡鍔為何與姿色平庸的青樓女子小鳳仙有一段情呢?

時光倒流,回溯到清朝末年,山河破碎,帝國主義虎視鷹瞵。袁世凱當上總統後,顧盼自雄,自以為是天運所選的人物,隨心所欲想改變歷史進程,他企圖恢復帝制,建立袁氏天下。

蔡鍔被任命為雲南都督時,年僅29歲。他集政權和兵權一身,開發實業、興辦教育、培訓新軍,使雲南呈現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

蔡鍔在雲南做的風生水起,這使得袁世凱心存顧忌。他認為蔡鍔是他恢復帝制的潛在威脅,但又對雲南鞭長莫及。於是,1913年10月,給雲南的蔡鍔一紙調令,讓他來北京委以高官。這樣明升暗調實際上等於革了蔡鍔的軍權。

袁世凱對來北京的蔡鍔表面上呵護有加,實際上軟禁起來,連行動都受限,到哪都有密探如影相隨。蔡鍔呢,離開雲南的大本營,如同虎落平陽、龍游淺灘。一時無計可施。

二、八大胡同和雲吉班:

八大胡同是當年北京著名的煙花柳巷,雲吉班是檔次較高的妓院。晚清和民國初年,官員狎妓納妾是不被禁止的,而且,還曾是中國名士的經典做派,並不違反道德。所以,八大胡同一直是風化業者集聚之地,更是許多官宦權貴、文人墨客的聚會之所。

三、蔡鍔初識小鳳仙:

一次,蔡鍔隨袁世凱二公子袁克文來到八大胡同雲吉班,偶遇小鳳仙。其實,在蔡鍔之前,小鳳仙相貌才藝普通,並不出名。但她原本也是忠良之後,父親是清朝武官。因捲入戊戌變法而家破人亡,跌落風塵。但她不凡的出身及博覽群書使她與別的風塵女子氣質不同。

初次見面後,蔡鍔對小鳳仙印象深刻,之後頻頻出入雲吉班。對她禮遇有加,經常為她帶來詩書,並與小鳳仙朝夕相處,給她講解國家大事。併為她寫一首詩:“不信美人終薄命,由來俠女出風塵”。美女愛英雄。小鳳仙也漸漸認識到年輕帥氣的蔡鍔是不可多得的將才,開始傾心愛慕。

其實,這時候的蔡鍔是有家室的。原配夫人劉新英和二夫人潘慧英,並且也已經算兒女成群了。在受命來北京時是帶著家眷的。老母親、二位夫人和孩子們安排在北京西城區棉花衚衕66號。

四、蔡鍔和小鳳仙成雙入對:

蔡鍔雖然穿梭於煙花柳巷,實際上並沒有忘記國家大事。可是袁世凱的軟禁束縛了他的手腳,一家老小又讓他投鼠忌器,不敢公然對抗。與小鳳仙接觸後,一直鬱悶的蔡將軍有了對付袁世凱的主意,一場聲情並茂的好戲開始了。

自此之後,蔡鍔和小鳳仙成雙入對,頻頻出入各種社交場所。甚至當時軍機大臣陳世昌壽辰這樣隆重的場合,兩人都攜手參加。柔情蜜意的風頭差點蓋過當天的壽星。

一時間兩人的風流韻事成為街談巷議的話題。剛開始,袁世凱並不相信蔡鍔是酒色之徒,增多了密探,加緊監視。甚至派人化妝成盜匪,到蔡鍔家裡翻箱倒櫃、以探虛實,結果一無所獲。袁世凱開始半信半疑:難道是英雄難過美人關,看來蔡將軍已經被小鳳仙迷得神魂顛倒了。

五、蔡將軍家後院起火:

漸漸地,蔡鍔開始連家也不回,與小鳳仙同居在雲吉班。過起了夜夜笙歌、天天美女的醉生夢死、花天酒地的生活。

家裡的後院終於起火了,蔡鍔的夫人們從勸誡、指責、到哭鬧也無法阻止蔡鍔在小鳳仙的香閣中流連忘返。甚至蔡鍔還惱羞成怒,對劉夫人拳腳相加。忍無可忍的劉夫人到袁世凱那裡哭訴。袁世凱心裡很不屑:男子漢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連家都管不好,鬧得雞飛狗跳的,成不了大器。大大鬆懈了對蔡鍔的戒心。

六、蔡鍔與夫人們離婚

蔡鍔與夫人們的矛盾逐漸到了無法調和的地步。他們走上了離婚法庭。蔡將軍淨身出戶,夫人和孩子們回到了湖南孃家。蔡鍔的老母親也恨鐵不成鋼,堅決站在兒媳這一邊,並說,嚴冬將至,北方天氣太冷,她老人家要跟著一起回。北京只剩下蔡鍔孤家寡人。但蔡鍔毫不在乎,離婚第二天,蔡鍔和小鳳仙的蜜照就上了報紙頭條。

按說,以袁世凱的老練應該能察覺點蹊蹺。男人,尤其是位高權重的男人更加重視子嗣,拋妻很多,棄子卻少。但此時的袁世凱正在緊鑼密鼓籌劃自己復辟帝制的大業,無暇分心去考慮蔡鍔的家事。自己忙國家大事忙的經天緯地,蔡將軍卻沉溺於兒女私情,這人算是廢了。不過,廢的好!

七、蔡鍔離開北京:

袁世凱稱帝的日子迫在眉睫,家裡已無後顧之憂,蔡鍔必須儘快回到雲南自己的勢力範圍,才可對抗袁世凱。怎樣才能不露蛛絲馬跡地離開呢?

1915年11月11日,袁世凱稱帝的前夕,是雲吉班老闆的生日。當時京城妓院的老闆個個都是黑白通吃的大人物,那些政界商界的要員自然會來捧場。蔡鍔當然也要來。正午時分,應酬完畢的蔡鍔來到小鳳仙的房間。把衣帽掛好,懷錶放在桌上,拉開窗簾,兩人背對著窗戶喝酒。這一切都是計劃好的。拉開窗簾和掛好衣帽是為了讓外面的密探可洞觀室內,放鬆警惕;懷錶是用來掐算時間的,開往天津的火車就要啟程。

這是蔡鍔與小鳳仙的最後一面。17歲的小鳳仙淚如雨下。蔡鍔也難捨難分,奈何身已許國,難再許卿。

時間到了,蔡鍔假裝去廁所,離開酒桌。衣帽和手錶都在,密探們誤以為蔡鍔很快會回來,但是蔡鍔已經取道天津去了日本。蔡鍔到了日本,立即拍電報向袁世凱請假醫病,蔡鍔也確實一直都有喉疾。

至此,袁世凱如夢初醒,雖恨得咬牙切齒卻無可奈何。暗中急電陸宗輿,相機刺殺蔡鍔。可惜,當陸宗輿接到命令時,蔡鍔已經到了香港。虎賁密林、龍歸滄海。袁世凱已經控制不了蔡鍔了。

蔡鍔到香港後,繞道越南,進入雲南。此時,蔡鍔33歲,年輕有為。

八、蔡鍔發起護國運動: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宣佈接受帝位,取消中華民國。

1915年12月25日,蔡鍔發佈討袁檄文,成功掀起了如火如荼的護國運動。

1916年3月22日,只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恢復中華民國。袁世凱一生嚴謹,晚年稱帝是一敗筆,3個月後,憂憤交加的袁世凱在絕望中死去。

九、萍水姻緣終一夢:

可嘆的是:天妒英才,同年9月,蔡鍔喉癌病發,去日本醫治無效,11月病逝於日本福岡。年僅34歲。

1917年4月12日,蔡鍔魂歸故里,北洋政府在長沙嶽麓山為他舉行國葬。蔡鍔是民國曆史上的“國葬第一人”。

在公祭現場上,有一位身穿黑紗的悲痛女子送來輓聯。其中一幅是:

萬里南天鵬翼,直上扶搖,那堪憂患餘生,萍水姻緣終一夢;

幾年北地胭脂,自悲淪落,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

這位黑衣女子就是小鳳仙。蔡鍔葬禮後,小鳳仙就銷聲匿跡,不知所蹤。

十、桃花顏色亦千秋:

其實,“不知所蹤”是一廂情願的文人們為小鳳仙設計的最悽美的結局,配得上英雄美人的故事。但實際上,蔡鍔病逝後,小鳳仙兩次嫁人,1951年,當保姆難以維持生計的小鳳仙求助於梅蘭芳。梅蘭芳為她在省政府幼兒園找到工作。76歲病逝家中。

在我看來,小鳳仙不論原來和後來生活如何,她在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里,得到了蔡將軍的愛慕。不但為他紅袖添香,還助他遠走高飛,已註定名垂青史。正如輓聯中寫到的:雖然“萍水姻緣終一夢”,但是“桃花顏色亦千秋”。

用接地氣的話來說就是:如果說蔡鍔是袁世凱的掘墓人,那麼小鳳仙為他掘了至關重要的一鏟子。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蔡鍔,是個“偉男子”,辛亥革命時,在雲南帶領新軍起義;袁世凱復闢時,又打響了護國反袁的第一槍。他是那個時代人人稱頌的蔡將軍,也是各派爭相招攬的對象。

蔡鍔短暫的一生,娶過兩位夫人,有過一位紅顏知己,在蔡鍔死後,這三位的結局怎樣了呢?

蔡鍔原配劉氏是“代姐出嫁”,生一女,隨女而終

(蔡鍔劇照)

蔡鍔早早定了一門娃娃親,女方比蔡鍔大7歲。都說女大三,抱金磚,這是妥妥的兩塊金磚了。蔡鍔聰明,學習好,中過秀才,在1899年17歲時,去了日本留學。1904年,蔡鍔從日本回了家,並且計劃遵照婚約結婚成家。

此時的蔡鍔22歲,英軍瀟灑,儀表堂堂;而婚約對象劉長姑已經是29歲了,可以說年近30。蔡鍔是個講信用的人,既然別人未嫁,自己理當娶了。但劉長姑卻死活不嫁了,可能是“自卑”的心理在起作用吧!這可怎麼辦?

此時劉長姑的妹妹劉俠貞勇敢地站了出來:“我來嫁吧!”說完這話,臉變得紅撲撲的。劉老爺子一看,這個二女兒也19歲了,剛好般配,於是,就走了一處“代姐出嫁”的故事。

蔡鍔實在沒功夫計較是姐姐還是妹妹,既然進了門了,就是他的妻子。劉俠貞為蔡鍔生了一個女兒,叫蔡菊蓮。

1916年,蔡鍔死後,劉俠貞帶著女兒回了孃家,一生未嫁。嫁了蔡鍔那等英雄,一般的人可能也就看不上眼了。後來女兒嫁了人後,劉俠貞隨女兒一同生活,直到病逝。

蔡鍔第二個夫人是潘惠英,和蔡鍔感情很好,教書為生,孤獨終老

潘惠英,是蔡鍔的第二個夫人,是和蔡鍔共同語言最多,蔡鍔最為看重的妻子。他們兩之間,又像情侶,又像朋友,又像兄妹,總之,兩人關係非常親密,無話不談。

蔡鍔和潘惠英可以說是,郎才女貌,情投意合,每每在關鍵階段都有潘惠英地相伴。

潘惠英受過西式高等教育,知書達理,善解人意,和蔡鍔一起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在蔡鍔去世後,潘惠英將蔡鍔的一縷頭髮加入自己的髮髻中,以示永不相忘。

潘惠英20多歲就開始守寡了,其後養育子女,再往後主要以“教書育人”為主,直到終老。和蔡鍔在一起的日子,是潘惠英一生最美好的回憶。

後來,蔡鍔的兒子將父親蔡鍔寫給母親的九封家書,贈給了國家博物館收藏。我們可以看看其中一部分內容:

致潘蕙英書 (一九一六年一月二十七日)
蕙英賢妹青睞:別後苦相憶,想同之也。十六號啟行,按站北進,沿途俱安適。所部各隊均恪守紀律,士氣尤為奮厲。廿五抵黔境之箐(qìng)頭鋪,預計一星期內可抵畢節,兩星期內可入川境與敵人接觸矣............

看出來了嗎?表達了深沉的思念。再看看另外一封:

致潘蕙英書 (一九一六年三月二十五日)
別經三月,相念彌篤。餘於疆場中萬事蝟集,無暇致書通問。日來稍安閒,茲特以書告:我軍入川以來,以攻則捷,以守則固,雖逆軍兵力較我為倍,亦能出奇制勝.......

其它書信內容就不一一呈現了,僅僅從這兩封書信可以看出,蔡鍔對潘惠英的深情和思念。

可惜,本是郎才女貌、情投意合的夫妻,誰曾想,招天妒,蔡郎走了黃泉路。

蔡鍔和小鳳仙,不得不說的故事

蔡鍔和小鳳仙,有著一段傳唱很廣的故事,是段傳奇,讓無數人豔羨不已。

初識小鳳仙時,蔡鍔當時被袁世凱放到了京城做官,因為蔡鍔像一條龍,又像一條虎,威力巨大,放在身邊才是最安全的。

蔡鍔在袁世凱眼皮子底下幹活,非常不自由,關鍵是他已有了反袁之心,時刻準備高舉反袁大旗,但困在京中,如何實現大業?

為了麻痺袁世凱,蔡鍔開始浪蕩於煙花之地,活躍在八大胡同之間。當碰到小鳳仙時,兩人有了些火花,蔡鍔為小鳳仙沉迷不已,小鳳仙對蔡鍔愛得死去活來。當這些信息傳到袁世凱耳朵裡時,袁世凱笑了,想不到高估了蔡松坡,於是逐漸打消了警惕。

在袁世凱大意的時候,蔡鍔在小鳳仙的幫助下,演了一出苦肉計,矇蔽了袁世凱的眼睛,就此逃離了北京,去了日本。接著,從日本到臺灣,經香港,到越南,再回到雲南。其後,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護國反袁行動。

護國行動剛告一段落,蔡鍔因為病重,遠赴日本看病。但,蔡鍔的病實在嚴重,最後在1916年11月8日,在日本福岡醫院病逝,享年34歲。

而小鳳仙,從此失魂落魄,直到遇到那個像蔡鍔的東北軍梁姓旅長,才嫁了。二人生活多年,可惜無兒無女。沒有子女為紐帶的婚姻,註定不牢靠,和梁旅長終究還是分了手。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小鳳仙再次嫁人,這次嫁的人是個鍋爐工,叫李振海,大她五歲。可是倒黴悲催地,沒多長時間,老李也走了閻王殿。小鳳仙帶著老李十幾歲的女兒一起生活。

但沒有工作,沒有其它生活來源,日子太難過了。1951年,小鳳仙遇到了梅蘭芳,在梅蘭芳的幫助下,申請到了在瀋陽市幼兒園的工作。

沒想到,過了一年,小鳳仙得了老年痴呆症,1954年病逝,享年54歲。

蔡鍔二個老婆,孤獨終老;一個紅顏,中年離世。

蔡鍔不長的人生,除了所立的功勳之外,能有這三位傾心相愛,此生沒有虛度。


藍風破曉


蔡鍔是近代傑出的軍事家,儘管只活了三十四年,但是卻做了兩個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一是在辛亥期間,領導了雲南地區的反清武裝起義,二是在袁世凱稱帝期間,發起並領導了反袁護國戰爭。這兩件事情足以使蔡鍔彪炳史冊。但是我們在讚歎蔡鍔將軍功業的時候,往往還對他的私生活十分感興趣,比如他和小鳳仙的愛情。

蔡鍔生於1882年,祖籍湖南省邵陽縣,後隨父親遷居到武岡縣。蔡鍔一生共有兩位夫人,原配夫人是劉新英,湖南武岡縣人,進門之後蔡鍔為其改名劉俠貞,蔡鍔與劉新英生育長女蔡菊蓮。二夫人名叫潘慧英,曾接受過西式高等教育,生二子一女:長子蔡端生、次子蔡永寧(族譜名蔡澤珂),女蔡淑蓮;潘夫人二十幾歲便守寡,直到終老,後以教書為生。


老照片


一提起蔡鍔將軍,我們總能想到他和小鳳仙的“愛情”實現了他老師梁啟超交給他的抗袁事業。福垊把愛情加了個引號,因為他和小鳳仙的愛情乃是真正的逢場作戲,只是為了事業。自然而然,小鳳仙其實並不是他的妻妾。蔡將軍有兩位夫人,正妻改變了蔡鍔的命運,平妻是蔡將軍的最愛。

最讓福垊驚歎的是他的兩名夫人的名字裡都有一個“英”字,而蔡鍔將軍更是一名大英雄,故而福垊尊稱其為三英。古有三英戰呂布,近有三英伐老袁,可以說蔡鍔將軍的事業,有小鳳仙的功勞,也有他兩位夫人的功勞。

以妹代姐出嫁的娃娃親——正妻劉森英

據蔡鍔將軍家譜記載:劉森英生於光緒十一年(乙酉年)九月十六日酉時生。福垊給您轉換成公曆,也就是1885年10月13日17點到19點出生,屬相猴。森英為其閨名,其學名為新英,乃湖南武岡山門(洞口縣)太學生(國子監學生)劉藜閣的次女,其實蔡鍔將軍的夫人原本為劉藜閣的長女的。這要從蔡鍔將軍幼時說起。


蔡鍔將軍的父親蔡政(字正陵)以買豆腐為生,蔡正陵走街串巷帶著小蔡鍔賣豆腐時遇到了大地主劉輝閣。劉輝閣看到小蔡鍔驚為天人,欲將愛女許給他,定為娃娃親。但劉輝閣的千金此刻尚在襁褓之中,於是跟高材生哥哥劉藜閣一商量,就將劉藜閣的長女劉長姑許配給了小蔡鍔。而劉長姑比蔡鍔大7歲,劉家決定全力培養蔡鍔。學霸蔡鍔如虎添翼,還留學日本。1904年12月,他學成歸來後,已是22歲的熱血青年了。27歲的“剩女”劉長姑,受門戶年齡之見,她堅決反對姐弟戀。但婚約不能失信於人,劉長姑的妹妹愛慕海歸學霸蔡鍔,也就代姐出嫁了。蔡鍔驚歎劉新英“既俠又貞”的性情,遂為她改名為劉俠貞。

婚後兩人育有三女,長女名喚蔡菊蓮,次女名喚蔡福蓮(夭折),四女未取名(不滿一週歲夭折)。蔡鍔在廣西任職,將母親妻女接到廣西。後來又調任雲南,在雲南蔡鍔將軍成為了朱老總的上司和老師。蔡鍔的母親年齡大了,不願意離開家鄉,也就沒有去雲南。蔡鍔後來在雲南收穫了愛情,這次沒加引號,這個愛情就是平妻,我們後面再講。劉俠貞為了照顧婆婆,夫妻兩人只能天各一方。

後來蔡鍔將軍進京,好言相勸,一家人再次團聚。一家八口人就住在棉花衚衕66號,1915年在劉夫人離開前夕,一家人在北京拍攝了全家福(不知為何蔡鍔將軍的母親王在秀太夫人為什麼沒有合影)。為了反袁,他一方面將母親妻女送回家鄉,一方面跟小鳳仙唱雙簧忽悠老袁。此後,夫妻兩人再未相見,為彌補愛妻的喪女之痛,蔡鍔將軍將其平妻的兒子蔡端生交給劉夫人撫養。福垊費勁心思沒能查到劉夫人晚年情況,包括去世時間,有的答友的答案是1941年左右。還請知道詳情的朋友,評論裡提供信息。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平妻潘蕙英

據蔡鍔將軍家譜記載:潘蕙英生於光緒二十年(甲午年)十二月十八日午時出生,也就是公元1895年1月13日11點到13點出生,屬相馬。按照農曆生日,她比蔡鍔整整小了一輪。經福垊查證,網上流傳的潘惠英、潘慧英均為潘蕙英的誤寫。不少人都認為蔡鍔將軍的紅顏知己是小鳳仙,其實他同小鳳仙的“愛情”完全出於迷惑袁世凱的需要。蔡鍔將軍的紅顏知己就是他的平妻潘蕙英,潘蕙英不僅和蔡鍔同一個屬相,而且兩人都是學霸,算得上學貫中西,只是潘蕙英沒有留過洋而已。

潘蕙英還是一名白富美,她出身於昆明望族。1911年,蔡鍔將軍應雲貴總督李經羲的邀請,由桂入滇。望族大小姐潘蕙英因緣巧合結識了蔡鍔將軍,她一見傾心,就嫁給了他。關於他們結婚的日期有三種說法:一種是1911年10月、一種是1912年年初(溥儀退位不久就結婚,雙喜臨門)、一種是1912年夏天。兩人婚後非常幸福,形影不離,就是蔡鍔治病期間,有孕在身的她也要服侍蔡鍔起居。

因為蔡鍔將軍公務奔波,擔心對胎兒不理,兩人不得天各一方。他們就飛鴿傳書,不管軍務在忙,蔡鍔將軍也要抽出時間經常給她寫信,有時一天能寫兩封信。在信中蔡鍔訴說思念還有對愛人乃至妻兒母親的關心。因為勞頓,蔡鍔將軍罹患喉結核(一說喉癌),非常痛苦。潘蕙英陪同丈夫赴日看病,1916年11月8日,病逝於日本福岡醫科大學醫院。潘蕙英為他守寡,於1956年病逝。


福垊


蔡鍔一生做了三件事,愛了三個女人。

三件事分別是:自立軍起義,辛亥革命,護國運動。

1,自立軍起義。

1900年,蔡鍔18歲,參加了湖南人唐才常組織的自立軍起義。當時湖廣總督張之洞約定東南互保,自立軍遭到鎮壓而失敗。

當然自立軍失敗還有一個原因是康有為貪汙了華僑捐款,導致自立軍沒有錢買軍火武器。

2,辛亥革命。

自立軍起義失敗後,蔡鍔到日本讀了陸軍士官學校,後來回國參與雲南新軍建設,成為雲南新軍的主要締造者。

辛亥革命,蔡鍔率領雲南講武堂學生起義響應,建立了雲南軍政府,是辛亥革命的中堅力量。

3,護國運動。

辛亥革命後,蔡鍔入京,受到袁世凱的百般拉攏。二次革命時,蔡鍔並不贊成孫中山的行為,孫中山果然失敗。

蔡鍔沒想到的是,袁世凱在專制的路上越走越遠,甚至要稱帝。蔡鍔輾轉回到雲南,組織護國運動,成為再造共和的功臣。

蔡鍔的三個女人是劉新英,潘蕙英,小鳳仙,分別代表了三個時期的蔡鍔。

1,劉新英。

劉新英是湖南人,應該是蔡鍔回國參與自立軍起義前後娶的,原先定親的是劉新英的姐姐,機緣巧合娶了劉新英。蔡鍔原名艮寅,自立軍起義失敗後改名“鍔”表達了蔡鍔反清革命的決心,同時,蔡鍔還給劉新英改名劉俠貞,可見二人還是有真情的。

2,潘惠英。

蔡鍔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回國後,受聘在雲南組建新軍,期間娶了小他12歲的潘惠英。潘惠英接受過西式教育,和蔡鍔比較有共同語言。國家博物館收藏的9封蔡鍔寫給潘惠英的書信,能看到蔡鍔對潘惠英的真摯情感。蔡鍔英年早逝,潘惠英22歲就守寡了,一生沒有再嫁,教書度日。

3,小鳳仙。

小鳳仙原名朱筱鳳,是河南的滿族人,因與蔡鍔的戀情成為京城名妓。蔡鍔被袁世凱監視,小鳳仙成了最好的擋箭牌。蔡鍔假意和小鳳仙卿卿我我,卻找準機會離開北京到雲南發動了護國運動。小鳳仙幫助蔡鍔擺脫袁世凱的控制,也算是護國運動的一個功臣吧

小鳳仙后來嫁了兩次,一次嫁給了東北軍的旅長,第二次嫁給了一個鍋爐工人,能過上普通人的生活,也是福氣。


歷史知事


因為電影《知音》的放映,“護國大將軍”蔡鍔與多才多藝的小鳳仙,為了討伐袁世凱,發生的悲壯纏綿的故事,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那麼,蔡鍔真正的夫人是誰呢?她們都有什麼樣的結局呢?

(蔡鍔舊照)

蔡鍔有兩位夫人,一個叫劉俠貞,一個叫潘慧英。

一、妹替姐嫁的劉俠貞。

劉俠貞原名劉新英,是湖南山門鎮大地主劉輝閣的侄女。

蔡鍔家是走街串巷的小商販,在蔡鍔7歲時,家人在山門鎮一帶做小本生意認識了劉輝閣。

劉輝閣初見蔡鍔,便覺得他將來必是人中之龍,於是主動承擔了蔡鍔的生活費及食宿問題,讓他在家裡的私塾上學,並和蔡鍔父親定下娃娃親,把年長蔡鍔7歲的長女劉長姑許配給了蔡鍔。

1904年,蔡鍔從日本留學歸來省親,同時準備迎娶劉長姑。無奈劉長姑認為蔡鍔家是小商小販,死活不願下嫁。劉輝閣拗不過劉長姑,於是把求助的眼光望向侄女劉新英。

劉新英比蔡鍔小3歲,由於從小喪母,受後母虐待,劉輝閣見她可憐,便把她帶在身邊撫養,對她亦視如己出,非常疼愛。

劉新英見此,主動表示,願意替劉長姑出嫁。於是在雙方父母的祝福中,劉新英坐著大紅花轎嫁給了蔡鍔。

民國時期,但凡有文化的男子,在娶妻後都會給妻子改名字,蔡鍔也不例外。他感嘆劉新英替姐出嫁的俠義之行,於是把劉新英的名字改為“劉俠貞”。

(劉俠貞舊照)

婚後不久,蔡鍔眼見清政府腐朽不堪,時代正處於大變革時期,他一心想在軍事上有所建樹,盡其努力,希望能實現國富兵強的願望。所以他輾轉於湖南、廣西和雲南等地,創建新軍,並指揮練兵。

期間,蔡鍔也曾將母親和劉俠貞接到他工作的城市中生活,但由於工作不穩定,不久便又把她們送回了湖南。

直到1913年,蔡鍔被調任北京後,劉俠貞才又攜婆婆入京與他團圓。

然而也只過了一年多,由於袁世凱想做皇帝,不但搞軍事獨裁還籌劃著復辟帝制,蔡鍔決定以武力護國反袁。當然,先要安頓好家人才能大施拳腳,所以他再次讓劉俠貞攜母親及孩子們回了湖南。

此一別,直到蔡鍔去世,劉俠貞都再未見過他了。

劉俠貞是個很傳統的女人,她自嫁給蔡鍔以來,便細心照料著公公婆婆的生活,並安心撫養著女兒蔡菊蓮。

二、相濡以沫的潘慧英。

潘慧英出生於雲南士紳家族。由於家中開明,她從小便被送進學校接受教育,後來又學習了西方文化及禮儀等。她不但有學識,還生得容貌俏麗,因此追求她的人很多。

1911年,蔡鍔出任雲南都督時,在一次聚會上認識了氣質出眾的潘慧英。

(潘慧英舊照)

當時,潘慧英被一身戎裝的蔡鍔吸引,經過幾次攀談,雙方都將對方引為知己。

蔡鍔並不隱藏自己是個有婦之夫,潘慧英由於受過西方教育,對此亦不看重。二人戀愛不久,蔡鍔便備了簡單的婚宴,迎娶了第二任夫人潘慧英。

婚後,蔡鍔除了工作,便窩居在家中與潘慧英相伴。

潘慧英雖說出身於士紳家族,但她毫無嬌氣小姐的做派。她樸素低調,府中連個操持家務的僕人也沒有要,家務事都是一力行之。就算偶爾蔡鍔請人來家中吃飯,亦是她親自掌廚。

蔡鍔對潘慧英亦是感情深厚,就算分別,也常常給她寫信。在信中不僅傾訴思念之情,還常常對時事大發感慨。

比如護國討袁時,他就曾在信中對潘慧英說:“餘素抱以身許國之心,此次尤為決心,萬一為敵賊暗算,或戰死疆場,決無所悔。但自度生平無剛愎暴厲之行,而袁氏有惡貫滿盈之象,天果相中國,其必以福國者而佑餘也。”

一方面,蔡鍔為救國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另一方面又在信中直言袁世凱罪大惡極。這已不是夫妻之言,而是同志之意了。

可見,在蔡鍔心中,潘慧英懂他,他才習慣性的向潘慧英傾訴革命路上的坎坷。

在蔡鍔短暫的生命中,潘慧英是陪伴在他身邊時間最長的人。不論他是南征北戰,還是輾轉國內外就醫,潘慧英哪怕是在孕中,亦執意相伴左右。

1916年11月,喉癌晚期的蔡鍔病逝於日本福岡。

英年早逝的蔡鍔生前一心革命,根本沒想過要存點家業。所以待他去世後,年僅21歲的潘慧英便以教書為生,一生再未嫁人。

(參考史料:《將軍行——蔡鍔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