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年收入18萬的大型國企崗位和年收入60萬的民企崗位相比,你會選哪個?為什麼?

皆有可能894


年入18萬的國企,怎麼也得中層以上領導了吧。不過,18萬和60萬相比,當然是選擇年入60萬的民企了。

國企年入18萬,收入已經很高了,普通國企的職工有幾個能到18萬的,年收入達到18萬的怎麼也得中層以上領導了吧。最近回答過很多職業和收入對比的問題,但都相差不大,最多的也就差個幾千塊錢,你這個倒好,直接差了幾十萬。所以說,如果讓我選擇,當然是選擇年入60萬的民企了,畢竟差距太大了。

年入60萬的民企,各項待遇應該也不會很差,至少五險一金是有的吧,也就是說,國企有的待遇,民企應該都會有,並且不一定比國企待遇低。如果年入18萬的話,除了北上廣深這樣的特大城市,在全國其他任何城市應該生活的都很不錯。但是如果在北上廣深生活的話,壓力還是有的。比如,北京住房均價都達到6萬多一平米了,想買個像樣點的房子,怎麼也得大幾百萬以上了,如果買一個五六百萬的房子,首付就得二百萬吧,你年入18萬,何時才能掙夠首付款。所以說這時候就顯示出民企高收入的優勢了,年入60萬的話,三到五年肯定就夠首付款了,你說哪個的優勢更大?

職業對比很正常,工資對比也很正常,但是這種差距懸殊的對比就沒有必要了,畢竟經濟基礎決定一切!


中省直遴選


和你一模一樣的經歷,金融,34了。我在前年離開工作近10年的某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去了一家股東以民營資本為主的基金公司。老實說,當時是有點猶豫,但出去後才發現簡直是人生的第二春!收入翻了三四倍不說,脫離了旱澇保收,忙而又不知所以然的體制,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那一個叫爽。

當然,還是得看每個人的情況、際遇、核心競爭力,我瞭解到有些同事出去之後是後悔的(P2P、第三方理財、互聯網金融、幣圈、小貸公司慎重)。



護國侍衛007


國企年薪18萬,私企年薪60萬,相差三倍左右,實事求是的說,差距不是很大,也就是說私企待遇還沒有高到讓你義無反顧離開國企的地步!因為兩邊誘惑力都不小,很容易陷入布里丹選擇效應。

我的觀點,如果離開國企的話,收入應該高5-6倍左右,這樣才值得冒一冒風險。如果你要從國企辭職,一定要慎重考慮一下以下四個問題。

第一,對私企的風險性認識充分嗎?私企員工流動性比較大,這是共識!你對這個企業瞭解多少,對私企老闆瞭解多少,對企業的文化了解多少,對該企業員工流動性瞭解多少。很多私企老闆,挖你的時候是個寶,挖過去之後就是根草。而且,私企是靠業績說話的,如果半年不出業績,不用老闆給你甩臉子,你自己就沒臉待下去了。這些你都考慮過嗎?

第二,你對自己的能力瞭解多少?一旦在這個企業待不住,你還能不能找到一個年薪五六十萬的工作。年薪五六十萬,對個人能力要求是比較高的。你在國企工作期間,有什麼可以讓別人仰視的知識沉澱,有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你的知識和能力別人可替代性有多大,這些你考慮了嗎?如果只是在國企當過中層領導,沒有系統的知識儲備,應該慎重選擇!

第三,客觀的說,國企年薪18萬不低了。這個工資水平,在任何一個二三線城市,都是高薪階層。而且,你已經人到中年,再混個幾年,就可以想辦法內退。如果現在從國企辭職,相當於離開了風雨無憂的安樂窩,對外面的風雨你準備好了嗎?我是從國企辭職出來的,實話告訴你,外面的世界遠沒有你們想得那麼精彩,更多的是無奈!

第四,一定要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知。在國企的時候,經常會有一些人慫恿你,來我的公司吧,給你一個副總,年薪60萬!別人可以這麼說,你千萬不要那麼信!特別是一些私企老闆的話,那不是尊重你,而是奉承你背後的平臺罷了。如果真要離開國企,首先要問一問自己:離開平臺後,自己還能剩下多少價值。剔除平臺背書的價值才是自己的真正價值啊!

如果以上四點,你從來沒有考慮過,或者是雖然考慮過,但是沒有確定的信心,那麼我建議你還是老老實實在國企待著吧!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了!

1.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和點贊一下,謝謝

2.如果喜歡職場和管理知識,關注本號閱讀相關文章!


管理那點事


我是一名具有18年經驗的HR總監,請關注我,為你解答職場困惑。

1、個人會選擇民企崗位。人到中年,就先按照男性40歲計算,可以再工作20年;那在大型國企崗位的收入為360萬,民企崗位收入為1200萬,差別3倍多。國企到60歲只能退休,而在民企還可以繼續幹下去,收入或許更多。年薪18萬的國企崗位,應該中層偏上的管理崗位,或許有一些灰色收入,但整體上還沒有民企的收入高。

2、人到中年,無論在國企還是民企,都應該企業的中堅力量,責任都比較大,工作的壓力也都會大。像這樣的崗位,五險一金都會繳納且基礎不會低。退休享受的養老待遇,民企應該比國企的高,因為工資高,繳費基數高,能領取的養老金也會高。相比較而言,民企的壓力會一些,同時年收入會因銷售業績的高低而有所不同。

3、其次人到中年後,上有老,下有老,家庭經濟負擔會加重,諸如子女教育(高考、大學)、父母養老等事情會多一些。國企的年收入可能保障不了家庭的正常生活。民企的年收入完全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工作變動或跳槽,就不得不考慮家庭經濟因素的制約。

若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及點贊、轉發。你的認可是我最大的動力和支持!謝謝!若對我的回答有其他意見或建議,請在評論區留言,歡迎溝通交流!再次感謝!


願你好2018


我現在國外的外企工作,以前被一傢俬企以高薪聘請過去。加入之前,什麼都可以答應你;加入之後你什麼都不是,必須按照公司的要求來。老闆對下面員工張口就罵,開會時滿嘴髒話,提出一些管理上的改進方案,他會不屑一顧,讓你來是聽我的,不是我聽你的[捂臉]。對他必須言聽計從,那種霸道簡直無法溝通。後來直接辭職,來到了國外。再後來有人給我介紹私企的職位,我會婉轉拒絕,暫不考慮。

我說的情況絕對不是個例,在中國的私企裡面一種普遍現象。中國的私企都是那些企業創立者在摸爬滾打中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在創業之初,因為規模小,人員少,再加老闆親力親為,所以很容易發展起來。可一旦企業形成規模,那麼在管理上就要求比較高,很多私企業主還是按照創業那一套來管理企業,所以導致企業遇到發展瓶頸。這時私企業主為了企業的發展,也想求變創新,但因為自身能力問題,就想從外面聘請職業經理人來幫助企業創新發展。

正如我前面提到那樣,請你之前,把你當神仙,希望你手指一點,企業立馬可以成為世界500強。可是當你提出你的建議和想法時,他又猶豫了。因為他們已形成思維定勢,就是相信自己經驗肯定比相信你剛加入的外來人多,再加上企業原來的老員工的不配合,你會發覺私企原來這麼複雜,私企原來這麼難懂。在這裡只有老闆是說一不二的,其他人都是打工的。你會發現老闆希望你能帶來是靈丹妙藥,吃一顆就病癒了,而不是要幫他動手術,哪怕一點點小手術,他也會感覺痛然後開始懷疑你的水平。

所以我感覺國內的私企業主和外來聘請的所謂高管之間,就像是男女戀愛和結婚的感覺。戀愛期間那真的是甜言蜜語,花言巧語想著來哄女方開心;一旦結婚了,男方再也沒戀愛期間那麼殷勤和浪漫了,如果女方能儘快生兒子,或許能受寵,如果不能儘快生孩子或生女兒,那麼就會慢慢失寵甚至離婚。其實,男方也知道,生不生或生男生女,男人佔很大的責任的,只不過他不願承認而已。😀

當然,那些上市或願意接受現代管理方式的私企,希望做大做強的私企,或有遠見和魄力的私企還是值得去嘗試的。畢竟,任何經歷都是人生的財富。


非洲雄鷹帶你看世界


見過許多國企跳到民企的人。一種是真有本事的能人,一種是自以為有本事、民企老闆開始也以為有本事的人,還有一種是國企有資源後來沒有資源的人。年齡上也有一個界限,要麼年富力強,要麼退休退職退二線再去民企的。所以,你要根據以上情況,判斷準確了,自己幾斤幾兩自己要清楚,有時候外人也是霧裡看花,民企老闆也有看走眼的時候,何況寫問答的呢?

舉個例子吧。我原來有一個朋友,大型國企幹到中層,有能力也有資源,民企老闆整天圍著轉, 捧得他不知天高地厚了。結果提拔副總沒有成功,大怒,還掀了辦公桌。有老闆就安慰他,不行就去我那裡幹個副總,年薪100萬。這位中層年薪20萬,當然灰色收入不少。這個朋友也是想給上級甩臉子,辭職去了民企。民企老闆開始也以為他能幹,結果乾了不到兩年,業績實在做不上去,原來的人脈和資源也調動不了,老闆一看他沒有利用價值了就勸退他了。他想回國企不可能,也覺得沒臉,後來不知道到哪裡去了。

選哪個職位並不重要,關鍵你要知道自己是否能掙60萬或60萬年薪的能力,也就是說到哪個民企你都值這個價。千萬不要有國企光環效應,以為在國企幹到中層,指揮個一兩千人,就覺得到民企那還不是小菜一碟。許多國企中層都有這個自我認知偏差,完全拿民企那些土包子來比。特別是特大國企的中層,根本不把小民企老闆放在眼裡的。結果自己一下海,就被海水嗆了。國企的運作環境與民企的運作環境完全不一樣,國企中層有時候考慮不到這一點。

國企18萬,民企60萬,絕對值是3倍,誘惑是挺大的。國企中層要求的綜合素質也高,什麼黨政工團、人文關懷、穩定宣傳都要管,感覺自己能力很全面了。駕馭一個小小的民企還不是跟玩一樣。再加上私企老闆求著他,天天恭維他,自我感覺已經飄了,恰恰沒有考慮到兩點:

第一點:你渾身的綜合能力,在國企行得通,但在民企就行不通。民企核心要求就是搞錢的能力,其他的能力都可以忽略。在國企,比如有些中層廠長,其實就是一個大車間主任,不需要闖市場,也不需要抗風險,許多政策都是上級定的。國企中層到了民企,才發現處處都要求人,事情比在國企難辦一百倍。

第二點:老闆誇你能幹,不一定代表你真能幹。許多老闆不是認為你有本事,而是認為你有資源有人脈有關係。比如,挖你來當副總,年薪一百萬,目的是讓你利用你的資源關係,低成本搞來一千萬的利潤。別忘了,你在國企中層的檯面上,你有權有勢,你離開之後,國企的人還買你的面子不?這是關鍵。你培養的兒子接班,有可能拿到資源。國企換了人,人家不一定尿你這個老領導呢。

綜上,從國企跳槽到民企,一般有兩種情況:第一種年輕有為、真有本事,到哪個民企也值年薪60萬以上,這個民企辭退我,別的民企還能找到年薪60萬的職位,就像職業經理人。第二種確實有長久的人脈,他跳槽到民企,能可以拿到國企更便宜的資源。第三種就是退二線了,拿著國企的保底待遇,去民企賺大錢去,反正有國企託底呢。


職場火鍋


如果是老魚肯定選60萬民企!

第一,有人給你開50萬以上的年薪,首先要恭喜你,證明你在所在的圈子裡是個小有名氣的人物了,而且人到中年,能力人脈各方面都是有的,已經到了人生的收穫期,說句不好聽的話就是到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境界了。

第二,60萬的年薪基本上可以撬動上千萬的消費了。上千萬的消費怎麼一個概念呢?簡單說就是車子房子都是第二套了。

最普通的是兩套房,內地城市可以考慮買一套小別墅了;車的話老婆開一個20萬的,自己可以買寶馬X5以上的。有很多連老婆也換第二個了,或者去找情人去了,這種人老魚嚴重鄙視,但是從側面證明了他們的財力和吸引力。

第三,如果你屬於文靜儒雅恬淡虛無類型的高人,那就好好工作五六年,買房買車以後攢300萬左右存款。這又是怎麼一個概念呢?

按照目前銀行大額存單的5%年化率,300萬存銀行每年有15萬的利益,每個月就是一萬多,正常的花費是足夠了,而且是保本的,也就是說45歲以前就可以提前退休了。

後半輩子再也不用看人臉,再也不用當孫子伺候人,剩下的就是陪著老婆孩子好好玩,不想幹什麼就不幹什麼。

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是錢多了還是好處多,開六十萬的民企都是華為,海爾級別的行業大牛,真的有機會趕緊去吧!

我是《財富與成功》主編老魚,探索財富秘密研究成功之道。喜歡的請點贊和關注,有話說請留言。歡迎!


人生智謀


如果是我,選哪個都行,畢竟這兩個選擇對於目前的我,除了待遇更好還有待遇更更好的。好了,玩笑少開,咱們認真聊一聊這事兒。

先擺明立場,如果讓我在年收入18萬的大型國企崗位和年收入60萬的民企崗位中做選擇的話,那麼我一定會選擇年收入18萬的大型國企崗位,為什麼呢?你想想如果真的有年收入60萬的民企崗位提供給你,那麼他往往是看中了你背後的平臺,再簡單點兒來說就是看中了你國企崗位當中的人脈和資源。可是當你離開之後,這些曾經你能調動的人脈,都會隨著你的而離開而遠離你,很簡單人走茶涼,尤其是在單位更是如此。

其次你要清楚,在私企如果給你提供60萬的薪酬,那麼你所能產生的價值至少要在600萬,問問自己你還會有那樣的能力麼?另外私企的工作強度你能夠受得了麼?還有民企隨時都可能有倒閉的風險,而你已經是人到中年,體力和精力都在走下坡路,未來的風險你能夠承擔的起麼?

最後我想說,如果你已經在國企達到年薪18萬的待遇了,那麼至少是一箇中層領導,那種權勢你捨得離開麼?不僅如此,國企表面上是年薪18萬,但是其他的福利還有很多,比如更加完善的醫療保障、住房保障等等,這些可都是一般民企所不可比擬的。學而優則仕,錢不如權是非常顯而易見的道理,難道這些還不足以讓你放棄60萬的民企崗位麼?


夜泊痕


稅後18萬,除去房貸,就算5萬,還有13萬,除去小孩學習補習興趣班,還剩10萬,去掉物業水電氣,還剩8萬,去掉油費、停車費、交通費,算6.5吧。去掉日常吃喝、剩3萬。這是在很拮据、基本開支的情況下,不算生病、社交開支。

無法給孩子好點的教育、每年出遊2-3次就別想了,另外二線城市跟著培訓機構學籃球一年花費都1萬+,英語2萬......

18萬經聽不經用的。國企加班也不少,國企老闆就不吼人、不罵人了?不一定吧。國企就不用業績能力了?一樣需要。

走與留,還是看個人吧。你積累了能力、知識,人到中年正是大展拳腳、為社會做貢獻的時候,樹挪死人挪活,去實現自身價值有什麼不好呢?如果是混日子到中年,沒什麼專業能力,還是不要隨便變動的好。


七八天外星


從我過往13年的職場經歷來看,我覺得中年選擇不在於薪資的高低,更多的是四個字:“價值曲線”。

中年的職業選擇,體力各方面無法和年輕人比拼,考慮更多的不再單純是金錢的追逐,更多的是職位本身的價值力增長。

那怎樣去做出選擇呢?我們可以就金融企業的職位來舉例說明。

1. 高增值類職位:金融企業高增值的職位類似分析類,風控類,營銷運營管理類。

特性:隨著年齡的增長,價值曲線等比例增長。

分析類:類似金融分析師職位,一般此類職位前期投資時間較長,需要專業的金融知識以及行業的趨勢思維,起初薪酬不高,但是價值隨著資歷等比例增長。

風控類:類似風控管理師職位,一般此類職位需要專業的風控管理能力,同時有敏銳的商業趨勢,起初薪酬不高,但是價值隨著資歷等比例增長。

營銷運營管理類:類似管理類崗位,一般此類崗位需要較強的抗壓能力和統籌管理能力,高效的談判能力,但是價值隨著資歷等比例增長。


2.低增值類職位:金融企業低增值的職位類似客服類,行政類等。

特性:隨著年齡的增長,價值曲線等比例遞減。

客服類:類似客服類崗位,一般此類職位前期門檻不高,需要高效溝通能力,起初薪酬不高,雖有增幅,但是價值隨著資歷等比例遞減

行政類:類似行政類崗位,一般此類崗位前期門檻不高,需要細心的特質,薪酬不高,雖有增幅,但是價值隨著資歷等比例遞減


所以,薪酬的高低不能只看數字的高低,也許18萬,未來升為100萬,但是60萬,未來會隨著身體素質的降低,會跌落至18萬,關鍵看未來你是否可以承受60萬,所付出的辛苦和艱辛。


最後,職海漫漫,希望你能做出自己最明智的決定,祝你好運!

作者簡介:趙默,公眾號:xinguanjiash,若悅諮詢創始人,前500強公司十年HRD,BCC職業規劃教練,資深職業瓶頸導師,NLP執行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用文字的力量幫助職場人士突破自我設限,成就職業巔峰。

歡迎私信給我留言你的職業困惑,或點贊,轉發,【關注我】 ,查閱更多的原創乾貨回答和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