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50多公里尋找莒縣歷史上的“老牛頭”,找到後大失所望


10天時間跑遍莒縣20多個鄉鎮的山河水渠,行程3000多公里,拍攝了100多個點4200多幅照片,圓滿地完成了人文與古建築拍攝任務。

拍攝人文與古建築是一項耗時費力的工作,不僅僅是對準指定的景物按一個快門而已,而是一項有一定難度的尋找與探索的過程,同時還要有一種不怕困難,敢於挑戰的勇氣。

在拍攝過程中,為了按時完成拍攝計劃,每天要平均完成2個鄉鎮的拍攝點,因為莒縣古建築歷史悠久,是一個有著歷史文化底蘊的縣,歷史遺蹟和古建築遍佈全縣20多個鄉鎮。

這次拍攝的古建築主要包括古城遺蹟、寺廟、祠堂、民居、墓葬、牌坊、老宅、石井、灌渠、揚水站等,有些由於年代久遠,歷史遺蹟蕩然無存,只能採訪、問詢附近年齡較大的老人。

每天早晨7點從日照出發,經過1個半到兩個小時的車程到達拍攝點,根據資料上所敘述的方位,與司機一起爬山涉水、走村串戶,查找、核對拍攝目標。

有時我們走到一個村裡,好長時間看不到一個人,好不容易見到一個年齡大的,問話他又聽不清,只好到下一個點再問,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問到一個知道大體方位的人。

由於資料上的名稱與當地的叫法不同,有時也增加了尋找的難度。在一次尋找韓家村甬道這個拍攝點時,由於這個甬道比較小,長寬3米見方,高不到1米,在一個河道的樹林裡,很難被發現。

由於河道沿路窄,車開不進去,我們只好步行2、3公里走到拍攝點,到達拍攝點附近卻又看不見,由於地處偏僻河道,終於盼來了一位過路人,親自帶領我找到了那個地方。

為了拍攝一個景點往往跑五、六十公里,問詢十幾個人,多數回答不知道或沒聽說過。在拍攝老牛頭揚水站這個點時,文字資料只有幾十個字,無鄉鎮村落,導航地圖上也查不到。

據介紹,這個老牛頭揚水站以青峰嶺水庫為水源,1978年5月建成,設計灌溉面積6000畝,配水泵4臺,揚程2級54米,我們猜想,這可能是個不小的揚水站。

為此,我們圍繞青峰嶺水庫走了兩個鄉鎮十幾個村莊,詢問了十幾位上了年紀的人,查找了5處地點皆因不對,有的線路我們來回走了6趟,坑坑窪窪的土路路面,還有的是斷頭路,顛簸得厲害。

我們沒有放棄,沿著青峰嶺水庫邊繼續前行了5公里,終於找到了這個位於莫莊北嶺的老牛頭揚水站地點。

好不容易一下午跑了50多公里,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讓我們大失所望,哪裡還有什麼揚水站,是在遺址上搭建的一個像看瓜的棚子。

司機告訴我,這個地方為什麼叫老牛頭呢,看導航上的地圖像個老牛頭,還有牛角,我們猜想當時的設計者可能是根據地形而起的名字,這可能是當初的名字,而今揚水站早已拆除,僅能看到地基上的幾塊石頭。

在我們採訪的十多天時間裡,所到之處的人們非常熱情。不管我們在村莊、荒嶺、河道,人們熱心地給我們介紹所要去的地方,有的主動給我們帶路,雖然我不知道他們叫什麼名字,但從心裡感謝他們,沒有這些好心人的幫助,我不可能這麼順利地完成拍攝任務。

圖說古往今來,影攝歷史印跡,分享旅行見聞;中攝影像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抄襲必究。#青雲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