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1歲從高管離職,帶領老同事創業,8年擊敗前東家成行業第一

在蒙牛創始人牛根生的家門口有一副對聯“傳家有道惟存厚,處世無奇但率真”,橫批:家系國運”。正如這幅對聯一樣,牛根生是一位具有高度家國情懷的企業家、慈善家。他的前半生充滿坎坷,他在41歲離開伊利高管的職位,從頭開始艱苦創業,他的後半生心繫國家人民,捐出全部股份設立基金會,把全部精力放在慈善事業上。牛根生從企業家轉型慈善家,成為了一代商業傳奇。

他41歲從高管離職,帶領老同事創業,8年擊敗前東家成行業第一

41歲出走伊利

牛根生是苦出身,他出生時家裡非常困難,父母只能含淚把他寄養在一戶養牛的人家,換來50元維持生活,8歲起,牛根生就跟著養母掃大街。1983年,牛根生終於有機會進入一家奶食品廠開始工作,這家工廠正是伊利的前身。一開始,牛根生只是一個普通的洗瓶工人,但從小就過苦日子的牛根生很珍惜這次機會,他每天勤懇工作,任勞任怨,半年後,他被提拔為測瓶組的組長。走上管理崗位的牛根生依然刻苦工作,他經常提出些很有建設性的意見,很快就得到了伊利老闆鄭俊懷的賞識,並且得到了重用。

1996年,牛根生從咖啡中得到靈感,帶領團隊開發出一款苦咖啡雪糕,這款產品讓伊利成了當時的“冰淇淋大王”,苦咖啡雪糕的銷量創下了3個億的驚人紀錄。1998年,牛根生已經成為了伊利集團的副總裁,伊利百分之80的營業額來自於他掌管的事業部。然而“功高蓋主”已經成了牛根生在伊利生涯的隱藏危機。1998年11月,41歲的牛根生不得已離開了伊利,選擇重新開始。

他41歲從高管離職,帶領老同事創業,8年擊敗前東家成行業第一

財聚人散,財散人聚

1999年1月,牛根生在呼和浩特的一個不到60平米的房間內,開始了自己新一段的創業之路,這次,他為自己的公司起名為“蒙牛”。聽說牛根生開始創業,他的老部下老同事們紛紛來投奔他,竟然有百十號人!仗義的背後是牛根生的為人,以前單位給他發108萬的年終獎,牛根生轉手就分給大夥,單位獎勵他18萬,他拿這筆錢買了4輛麵包車跑運輸。

來的不僅是人,還有錢。憑著多年來為人大氣、仗義豪爽的好口碑,同事、親友甚至客戶都給他投資,助他東山再起。很快,新生的蒙牛就湊到了1000萬的啟動資金。牛根生的第一步,就是把800萬拿出來,搞產品的研發。

他41歲從高管離職,帶領老同事創業,8年擊敗前東家成行業第一

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在蒙牛創業的時候,奶製品市場的格局已經基本成型,同行們都知道牛根生是個不可小覷的人,所以都希望遏制蒙牛的發展。面對市場的排擠,牛根生選擇了忍氣吞聲。沒有奶源向他供奶,牛根生就湊出500萬,貸給5000家養牛戶,並且保證“虧了算我的,賺了算你的”。創業一年後,蒙牛日收奶量終於突破100噸,2006年,蒙牛簽約的養牛戶已經有5萬家,總計有100多萬頭奶牛,蒙牛成為了中國收奶量最大的奶製品企業。

好不容易有了產品,但是當時的蒙牛沒有任何市場,在內蒙,甚至整個北方市場都是伊利的天下,牛根生再次選擇了忍讓,他捨近求遠,帶著產品去深圳,用最辛苦最原始的地推打開了市場,到2001年,蒙牛的銷售額突破21億元,並且在以後的幾年保持了百分之40左右的高速增長。2007年,成立僅8年的蒙牛年銷售額突破200億,一舉成為國內乳製品行業的第一名。

他41歲從高管離職,帶領老同事創業,8年擊敗前東家成行業第一

反哺國家,熱心慈善

事業獲得成功後,牛根生卻選擇了急流勇退,轉而熱心做起慈善事業。2004年和2011年,牛根生先後辭掉蒙牛集團總裁職務和蒙牛董事會主席的職務。2004年蒙牛在港交所上市,牛根生個人持股百分之6.1,上市成功讓他一夜之間身價過億,然而他卻選擇捐出自己在蒙牛所持的所有股份,設立了“老牛基金會”,這些股份在後來的市值達到40億元。牛根生的老牛基金主要捐贈文化教育事業、環境保護事業、行業推動以及扶貧救災。比如,他捐贈300萬用於川西自然保護基金會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他先後向北京師範大學捐款300萬,捐贈1.4億建設盛樂實驗學校,在全國共計捐建20多所小學......

他41歲從高管離職,帶領老同事創業,8年擊敗前東家成行業第一

到2018年,老牛基金會已經做過231個公益項目,基本覆蓋了中國的所有省份,為公益事業總計支出了13.6億元,牛根生曾說,錢是一種神奇的東西,它既能讓人感動落淚,也能讓人反目成仇,一切都取決於你怎麼用它。牛根生從就業到創業,再到捐出自己的產業,他無疑是中國企業家中榜樣性的人物,他的創業史給人以啟迪,他的慈善經歷更加令人敬佩,“老牛”伏櫪,志在千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