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泡魚乾的吃法都有哪些?

明鏡髙懸187


歡迎關注「飯醉分子閆濤」,看我分享不一般的美食感悟!

在大電影《舌尖上的新年》中出現了一個叫“烏狼鯗”的美味食材,其實跟“雞泡魚乾”都同屬為河豚魚乾,只是在中國許多地方衍生出不一樣的名字罷了,比如潮汕地區便把它喚作“乖魚”。很多人聞河豚就色變,河豚魚以劇毒而聞名,但同時也因美味而聞名,所以才有了拼死吃河豚的說法。但是河豚幹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呢?

在流行河豚的地方,同樣流行吃河豚幹,其實這是一種古代先民的生活智慧。河豚的毒素大多數來自於神經毒素,在料理的時候就得把血液內臟去除乾淨,而在曬乾的過程中,也會有效地幫助分解降低毒素,所以一些有經驗的老漁民都不吃新鮮河豚,只吃河豚幹,為的就是以防萬一。

那乾巴巴的河豚魚乾,怎麼吃呢?我見過兩大流派的做法:一種是先用溫水泡發河豚魚乾,但注意泡發的時間不能太長,否則影響味道。泡好的魚乾徒手撕碎,用來爆炒芹菜、辣椒等等蔬菜,這是一道極佳的下飯送酒佳餚。

另一個流派就是用河豚魚乾來燉湯,常見的有燉豬蹄、燉牛肉丸等等,它的目的都是在於將河豚魚乾視作佐料使用,圖的就是那一口鮮美。

不過,我還見過一種最生猛的,也是最誇張的吃法。那是在汕頭的街頭,一大堆摳腳大叔席地而坐,寒冬臘月生著爐子,不斷的炙烤河豚幹,直到魚乾變得發黃疏鬆,再與羊肉燉成一鍋,美其名曰“魚羊鮮”。那味道真是膠質豐富,韻味悠長,吃得我回味連連,至今難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