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所有電動車都上牌,你贊成嗎?

幸福的孤塵\n


所有電動車都要求上牌,壹車熱評認為這是利大於弊的一件事情。2019年4月15日我國將強制執行全新的電動車生產和管理制度,對今後生產的電動自行車的標準為前後輪的中心距離不得超過1.25米;整體重量(含電瓶)不得超過55千克;最高時速不得超過25KM/H;功率不得超過400W;必須強制帶有腳踏板前行功能等等。


如果生產的電動車超出以上標準,將會被直接劃分到電動摩托車的範疇之內,屬於是機動車行列。這樣騎行者就需要考取相應駕照並給電動車上牌照。而電動車標準在國家新規範圍以內的,騎行者則可以不用考取相應駕照便可上路,但這類電動自行車是否需要上牌照則要看當地出臺怎樣的法規了。

但從去年開始,全國很多城市和地區已經開始執行電動車上牌制度,而且這項措施在今年勢必會得到全面的推廣。今後新購電瓶車想上路就得乖乖上牌,否則就將面臨相應處罰。


那麼問題就來了,這十幾年來我們都習慣了電動車無牌照便可自由出行,這突然要我們又是辦駕照又是給上牌照,雖然相關費用並不太高,但對很多家庭來說,讓其突然掏出350元去考駕照,再花100元上牌照(有的地方主動上牌是免費的),想必會有相當多的人在情緒上會有很大的牴觸。

其實壹車熱評覺得,翻來這十幾年電動車在我國城市鄉村裡的發展史,除了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充滿了一些血與淚的悲痛,而且現在對於電動車的管理已經到了不得不下重錘的地步。


亂停亂放、違章駕駛、胡亂穿行等等現象都已成為現在電動車的一種標籤,因電動車所引發的道路交通事故在這些年可謂是層出不窮,屢禁不止,給很多家庭帶來妻離子別,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傷痛。特別是一些電動車主肆意闖紅燈,亂過馬路的行為已經嚴重危及到很多車輛和行人的道路出行安全。

除了人的行為因素以外,這些年從事生產電動車的企業也是數不勝數,各類產品之間的質量差異、生產標準也非常大。電動車的速度越來越快,個頭越做越大,這些企業的生產行為都在打著國家規範的擦邊球,這也讓整個電動車行業的管理顯得混亂不堪。


“亂世需重典”,既然人的行為和企業的行為如此不自律,那國家只有強行出臺更嚴厲的政策來讓他們規範自己的行為。壹車熱評認為電動車的新政以及上牌政策不但對道路交通有利,也對每個人的安全出行有利,而且給電動車上的牌照的這些政策出臺的太晚了。

此外消費者今後購買的電動車能否能上牌照,還跟電動車企業是否擁有3C認證和電摩資質相關。因此消費者在購買時應儘量選擇擁有3C認證和電摩資質的品牌,避免無法上牌的風險。


壹車熱評


上牌可以,但不許收費。

現在的汽車上牌,根本就成了黑錢的手段,堅決反對搜刮民脂民膏的不要臉行為。

本來,汽車就會繳稅,購置稅,車船稅。然後上高速還有全世界最多的費用。這種情況下,車牌竟然還要收錢,上海這種地方甚至到了十萬級別。

老實說吧,有償服務也沒這麼貴,何況還是公共服務?


白完家


電動車上牌未嘗不可,別做成斂錢的藉口。

不反對電動車上牌,這樣便於管理,比老百姓買了車不讓上路好的多,總不能買了車在家供著吧?

有些事情看似好的,做著做著就變味。就像車輛年檢,看似為你的安全著想,那麼安檢合格了出了安全事故給負責嗎?讓大家都感覺是斂財。違章處罰,看似也是為了你的安全,同一地點同一位置都是因為同一條多次處罰而不通知車主也有點嫌疑。還有給特種車讓行闖紅燈,只有自己去消除違章也免罰,還要開證據,是不是有意?



回到電動車上牌,有關部門別趁機利用這點賺一把,可以適當收點牌照工本費,因為工作人員都是利用上班時間,拿著工資辦理的,只收工本費也是合理的。這樣才能證明給電動車上牌是為了安全,為了好管理,不是讓老百姓以為斂財而持懷疑態度不配合。

大家認為我說的有道理嗎?別以辦理牌照為藉口趁機斂財。


電動車動力工作室


對電動車上牌,我也算是喜憂參半吧,說不上贊不成,不過我可以說說自己兩種意見。

一、上牌有很多好處的,因為電動車太多的不守規則了,甚至惹出很多的大禍,所以應該上牌,不過以前為什麼不上牌,可能因為沒有利益吧,現在車多起來了,因為電動車發生的車禍越來越多,不得不處理了,所以才想起要民眾去上牌,當然,我自己有小車,也有電動車,我也是支持電動車可以上牌的,畢竟電動車上了牌,大家都必須去遵守規則,這錢是給得值的;

二、但上牌有個規則,是不是全國統一,上牌是不是隻為了錢,頭條新聞上已經出現有些車行用二維碼上牌,但很不正規,不禁讓人有些擔心,到底,這一兩百元的保險和上牌費是不是真的用到實處了,上牌的作用到底是不是跟以前的摩托車上牌一樣。這種規則到底會實行多久,會不會象摩托車一樣,車牌上了,用不了兩年,又出一個新規說電動車又禁了。

上牌不上牌,各有利弊吧,希望能做得更完善,避免了以前摩托車太氾濫造成的不便,又能解決民眾的需要,也能真正解決交通問題。


我自橫刀向天笑1992


這個我是贊成的。而且非常支持。自己也經常騎電動車出行,對於短途出行,電動車確實非常方便。但是在路上發現一個現象,有許多騎電動車的人不遵守交通規則,闖紅燈,逆向行駛,甚至在機動車道上也經常見到電動車的身影。這些人是真厲害啊!膽子真大!

由於電動車小巧靈活,一些人更是騎著電動車在馬路上如入無人之境,左穿右插!還有一種老年代步車,四輪帶駕駛室,這種車體型基本等同於一輛小轎車,佔用機動車道,卻絲毫不管路上的其他機動車,由於不怕罰款扣分,也是各種交通違規,這些行為帶來了極大的交通隱患!當然我們不否認有的人騎電動車出行還是非常遵守交通規則的,為這些國家點贊!



對於電動自行車,建議按照摩托車的標準上牌,未取得牌照的禁止上路!實行扣分機制!如果分扣完了當年禁止駕駛電動車,第二年可以重新上路。當然,電動自行車屬於非機動車,就不要實行摩托車汽車需要考駕照的那一套了!單獨一種記分機制就可以!但對於老年代步四輪電動汽車,這個要更嚴格的規範起來!個人覺得,其採用和汽車一樣的管理機制也不為過!


新視界縱覽


第一,目前這個發展趨勢,汽車已經不再是某某人遙不可及的需求品了,而且慢慢成為大部分家庭的一個主要代步工具,就大城市的汽車保有量,遠遠大於其生產需求,且現在應該大部分人能負擔得起一個轎車的首付的費用(還是看個人對車的需求大小),那麼量大了意味著必須要有系統的車牌管理系統進行管理,審核,做好不管是轎車還是兩輪,三輪的上牌,顯然就非常重要了。


第二,車多了交通壓力就大,堵車

大家懂得,可以參考春運和黃金週。而緩解這種情況我們有些城市根據號牌就實行了限行政策,也有城市純電動車是綠牌不限行的哈。一定程度上主動降低了車流量,也從側面降低可能因為車多而發生的交通事故。而假如說發生了交通事故,也因為有了牌照號,方便了交警快速確認車主信息,不管是轎車還是兩、三輪車,處理事故。

所以呢,覺得覺得支持電動車上牌


庸人自擾94113


感謝提問!我是知識問答百科,我來為您回答這個問題:

這個措施,小編舉雙手加雙腳贊成,因為現在電動車的違章成本實在是太低了,不知道一二線城市是怎麼樣的措施,小編這三線小城市基本上就是交警偶爾出來抓一次逆行和後座帶人。其他基本不會查。



眾所周知,部分電瓶車在路上安全意識較差,明明電瓶車上有轉向燈,拐彎基本不打,甚至還有的連頭都不回完全不觀察直接轉,讓後面的來車措手不及,電瓶車沒有保險,出了事故無論是否是主要責任,基本都屬於弱勢群體,撞了你機動車,你等著賠吧。



前兩天自駕去青島玩,看到一位大媽,帶著孫子騎電瓶車,直接走機動車道,最關鍵的是,還走中間那條道,無數機動車按喇叭,跟沒聽見一樣,一輛大奔超了我之後看到前面那輛電瓶車也慫了,立馬減速變道,變完道之後還不敢超那位大媽,最後到了紅燈停下,那位大媽直接闖紅燈,大搖大擺地走了,闖到路口中間,另外路口過綠燈的所有機動車全部減速,和恭候皇上一樣,讓大媽走了。可能那位大媽就是喜歡享受這種待遇吧,不過小編建議,下回享受的時候一個人享受就行了,不要帶著孫子一起,畢竟孩子是無辜的,不應該為您違規所可能產生的危險情況負責。就是前幾天發生的事。



究其原因到底為何?小編認為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大媽可能也不是有心的,安全規則意識太差,第二種,她認為車都不敢撞他,所以敢這麼大搖大擺。這也是一部分電動車主的現狀,不要噴小編,小編說的是部分。想要整治不難,提高違規違章成本,只要跟錢掛上鉤,亂象立馬減少一半還多。所以雙手雙腳贊成電動車上牌規範化治理和上路!


一號車評人


上牌什麼都可以,可這裡限,那裡禁,磚家標準,只想問問,外國人這限,那禁沒有,費用,摩托車兩片鐵皮差不多一仟,電動車多少,、希望為人民服務,別為人民幣服務,管,得管,理,得理,千萬別一管就限,一管就禁,但也得理解騎電動車的都是窮人,無產階級,希望服務到位,因為為了生活,才會騎電動車奔波,上牌,但更應服務


用戶282666622


建議對電動自行車上牌進行分類管理,尺寸較大,重量較重的電動車或者符合標準的電動摩托車,統一按照電摩進行處理,上機動車(臨時)牌照,並且駕駛人需要取得F照才可以上路,對於不帶頭盔,逆向行駛,非法載人等行為,依法處理。

對尺寸較小,符合電動自行車國家標準的電動車,給予非機動車牌照,上牌前,需要通過非機動車安全教育筆試,才可以發牌。

電動車上牌的好處除了便於統一管理,同時也能有效的監控電動自行車違法行為的發生,降低道路事故安全的發生率,再則,一車一牌一證可以有效防止電動車偷竊行為的發生,對於時間使用較長的電動車,管理部分可以統一發短信為了自身安全建議更換新的電動車。

電動車上牌,也有利於電動產業的發展,一方面規範了駕駛人的行為,另一方面,人的素質起來了,部分城市也用不著禁摩限電了,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激發電動車企業和商家積極性了。

電動車上牌也有侷限性,首先電動車上牌或立法都是由各省市地方上來定的,全國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各地上的牌都是形形色色的,車輛信息全國不聯網,這就造成了,電動自行車上牌長期處在一個走形式的過程中。有些地方隔2-3年就要上一次牌,不僅耗費人力物力財力,同時也容易滋生腐敗。

總之,上牌是一種手段,支持上牌,但是要真正落到實處,可以幫助解決交通問題,而不是形式主義。我是全球電動車網的車圈說車。


車圈說車


支持電動車上牌便於管理,贊同。

電動車的出現為人們出行帶來了方便,同時也給道路交通帶來一些負擔。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社會上總會有些人騎車不按交通規則行駛,逆行、闖紅燈,甚至在機動車道行駛,發生了交通事故給道路增加了擁堵現象,為規範管理這一社會現象,我認為給電動車上牌是可行的。上牌不要以利益掛鉤,會造成厭煩和上牌概率低的現象,費用不要太高,免費最好(高興)。



不要以上牌為目的斂財,因為人們心裡都有賬,政府監管部門也應加以監督,不允許有斂財現象的事情發生,多為百姓著想最好,政府為百姓的安全著想了,百姓就會擁護這個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