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後一個月孩子作息如何安排?

青春的感覺


為什麼沒有定鬧鈴,我們也會在哪個時間醒來?為何晚上早睡了了一個小時,第二天早上依然會早醒一個小時?這就是“生物鐘”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調整生物鐘的重要性,但是什麼時候開始調整呢?調整的過早,擔心浪費時間,調整的過晚,擔心沒有效果。

根據相關研究,人體內存在智力、情緒、體力週期分別為33天、28天和23天的生物鐘,這3種"鍾"存在明顯的盛衰起伏。當人體的節律處於高潮時,人會表現出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情緒樂觀、記憶力和理解力增強等種種好的現象,學生處於這個時候考試,就能發揮出更好的狀態,考出更好的成績。

所以,高考前一個月,是挑戰生物鐘的最佳狀態,不僅要調整智力還有調整情緒和體力。具體如下:

一、早睡早起,和熬夜說再見!

考前一個月,說實話,你的知識基本上定型,這個時候過度刷題,會適得其反。保持精力充沛,思維活躍,深入做好沒一道題,比走馬觀花式的做十道題效果要好。所以,這個時候熬夜,已經不明智了,學生需要早睡早起,提高效率才是王道。

具體來說:儘量在10點半前上床睡覺,最晚不要超過11點,睡前最好能喝一杯熱牛奶,切忌不要玩手機。早上可以在6點左右起床,也可以根據情況適當推遲到6點半起床。保證早上不能犯困,在9點左右開始進入大腦活躍期。

中午要有30分鐘左右的午休時間,不可過長或過短。高考雖然有3個半小時的休息時間,但是去掉離開考場、吃飯和入場的時間,學生能夠休息30分鐘就不錯了。

二、積極激勵自己,調整自己的情緒

學生和家長要根據孩子各學科模擬考試情況、平時學習成績和在中學的基本位置等情況,對自己進行基本定位,客觀務實、充滿信心,不過分期望“超常”發揮,不多慮“失常”的偶發,以平和自信的心態,更加從容地參加考試。

這個時候,不要太在意模擬考試的成績,考得好,可以高興,但是不要太高興,因為這不是高考;考得不好,可以傷心,但是不要悲觀失望,因為這不是高考。不到高考鈴聲結束那一刻,一切都在變化中。

三、運動,也是一種休息!

困了累了想睡覺?結果越睡也難受,這種經歷有沒有?其實,這個時候,睡覺不是最佳選擇,運動才能讓你驅走疲勞,因為運動幫助你把離心臟最遠的血液彈回心臟,從而保障心臟更好的給大腦供血,因此運動後往往會精力更加充沛。

當然,這裡要提醒的是,運動一定要適度,不要強度過大,不要進行激烈的運動,尤其是身體對抗性強的運動,以免身體受傷,得不償失。

高三的孩子們,加快奔跑吧,終點就在前面!關注“贏在高三”,把這篇文章轉給需要的孩子,“贏在高三”老師祝所有孩子贏在高三,贏在高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