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教齡教師的反思:教育的信仰!

27年教齡教師的反思:教育的信仰!

——中國農村教育是在民辦、代課教師的生命奉獻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起,教師是春蠶、是蠟燭、是燈塔諸如此類的比喻成為了永遠抹不掉的標籤。同時教師是“臭老九、酸秀才、書呆子”的惡名也氾濫在人們的心裡。

一方面,社會在攫取著教師的智慧和文化才能,另方面又給予教師無情的蔑視和深層次的打擊。一方面,神話著教師的形象,另方面則摧毀著教師的精神和心靈。對教師無論是高調推崇還是極端蔑視,其實都是對教師這份職業的深深傷害。而這樣的扭曲的社會現象反照出國人的文化修養嚴重底下,表現出非常可憐的無知。

一個國家的人民對自己文化的代表者和傳承者缺乏應有的尊重和恰如其分的稱謂,對他們的生命尊嚴和生存狀態極端的褒揚或者極端的蔑視,那麼這個民族對自己的文化也缺乏自信了。

教師不是春蠶,不是蠟燭,也不是什麼燈塔之類的物件。教師就是教師。用不著興趣來時,給戴頂高帽子,設立個節日轟轟烈烈的褒揚一下或者感恩幾分鐘;之後仍冠以“臭老九、酸秀才、書呆子”等稱謂加以蔑視。讓教師飽受名譽的褒貶折磨。

那麼作為教師應該如何對待社會的觀照和對待自己的職業呢?

教育者必須要有信仰。有信仰的教師才能放棄名利,進入真正的教育殿堂。教師的信仰就是對教育執念。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就是一個對教育有執念的教育家。她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是喚醒靈魂的藝術,是將低級生命狀態引導至高級生命狀態的一種藝術。只有真正對教育有執念的教師,才能夠深深懂得它的奧理。”

教育者的信仰是對教育本身的深刻理解。因為對教育有著深刻而獨特的理解,對教育的真諦的不斷探索與追求的過程中,形成了固有的價值體系。中國教師被社會褒貶不一,其原因除了封建社會的根源還有我們教師自身的文化修養和價值觀較低造成的。

很多時候我們抱怨社會不尊重教師,從表面看,是這樣的。社會並沒有給我們教師應有的那份尊榮。相反時而有打擊時而有詆譭。如果我們拋開社會層面的原因不談,就我們自身來說,我們對教育是否有真正深入的理解和崇尚呢?

我們是否做到了向竇桂梅、於永正、魏書生那些對教育充滿信仰的教育家那份執念呢?我想,大家一定不能理直氣壯的回答。是的,我們還沒有把自己推送到一個教育者真正的道路上。我們充其量也就是一個“教書匠”罷了。

這就無怪乎社會對我們有褒有貶的評價了。對教育的信仰缺失,造就了我們對教育的信心不足。面對繁重的工作,紛亂的情緒、胡鬧的學生我們有時候是不是也手足無措,不知如何去做了?

我相信我們在座的每一個教師是愛學生的。當我們清晨走進教室那一刻,我都是懷著溫柔的心和美好願望走進學生的。我們期待學生今天順順利利完成教學任務和生活任務。都能夠和諧美好的過完這一天。

然而,我們沒有哪一天是順順當當的過去的。總有不聽話的學生和令人費解的事情發生。我們處在兩難境地,而我們的家長對教師的態度也是褒貶不一的,尊重與貶低並存。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我們的付出有時候不被學生和家長理解呢?除了家長素質底下外,我們自己有沒有問題呢?答案是有的。

肯定老師們會問:我們有什麼問題?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教師有種哲學思考:大凡世界上的先生可分三種:第一種只會教書;第二種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第三種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

如果我們老師沒有得到家長和學生認可或者推崇,那麼很大的原因是你自己成為了第一種教師:“教書先生”。你只負責傳遞書本知識,並不引導學生來主動建構知識的內涵外延,這樣學生學得稀裡糊塗,自然就不喜歡你的課程了;

如果你是第二種教師,那麼我可以稱您為:“啟智先生”。他的課堂是教會學生怎麼做,按照什麼方法來做。只負責建構學生的認知世界和經驗世界,不負責學生情感世界和哲學奠基。這樣老師也可以稱為“能師”。能師是塑造學生的技能和方法,傳遞智慧。

第三種教師可以稱為:“塑心先生”。負責學生的智慧啟迪更負責學生的品德修為發展。這樣的教師具有崇高的道德修養,也能夠啟發學生自覺追索自身的道德修養的不斷提升。他們並不僅僅在於對學生的行為規範去要求,而是在學生心靈中完成一種塑造。這樣的老師也可以稱為:“人師”。

人師是一種以真善美為核心思想境界的教學狀態。是教師修養的最高境界。他不僅教書,而且育人,以其高尚的人格塑造學生的人格,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深刻且久遠。

人師不僅僅限於教材內課程範疇。他隨時隨地根據不同的教育情境選擇能夠對學生思想情感道德學識認知等方面產生巨大影響的“課程”展開教學,啟蒙學生向正確美好的人生目標發展。

老師們,教育是美好的。一個人一輩子能夠與教育相生相伴,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幸福的事。所以,當一個教師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但我們不能把教師這個職業簡簡單單的當作吃飯的手段,謀生的方式。那樣的話我們的教育一定是失敗的。

我們應該對教育充滿理想、充滿信仰。我們堅信:教育是通往人生幸福彼岸的航船,無論坐船的學生還是划槳的教師,在教育這條大船上,終將會一起抵達幸福彼岸獲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所以,我們要想教育不被人詬病,教師不被人醜化,那麼我們就應該從自身做起,做一個有教育理想和信仰的“人師”吧。只有把自己全部的才華和能力都傾注於學生的心靈,不遺餘力去塑造他們,去薰陶學生、去喚醒學生,去推動學生自己主動建構,主動發展。這樣的老師一定會受到學生的愛戴,家長的信任、社會的推崇與尊重。威廉·亞瑟·沃德說:

“平庸的教師傳達知識,水平一般的教師解釋知識,好教師演示知識,偉大的教師激勵學生去學習知識。”

那麼如何來實現“人師”的目標呢?

1以身作則

人師本身就是一部活的教科書,一個是學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人師榜樣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這種教育力量是以直覺的、形象的、具體的形式非常自然地作用於學生,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潛移默化的陶冶。

2平等交流

與學生平等並不是行為上的平等。而是指人格上是平等的。教育學生應該向春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喚醒、是啟示,不是壓制,強迫。不是用一種權力來命令或者強迫學生做到教師的要求。而是一起做,一起來、我幫你、我帶你。多用商量口吻、少用命令的語氣。

3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教育的真諦。一個可以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人,是一個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吾日三省吾身”曾子的哲言兩千多年流傳至今,給人極大啟示。自我教育是需要教師不斷的修行。修行包括:修身、修心、修德。修身是管理自己的行為,不發生不得體不合時宜的舉止;修心是錘鍊思想,加強哲學文學等知識的學習;修德是培養自己道德感和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4不斷學習

教師就是一艘漂泊在浩瀚的大海上的航船。如果不能不斷的加油充電,將會在某一天擱淺到沙灘上。因為你不學習終將有一天會失去前進的動力,你的航船便不能繼續前進,很快就被海浪拍打到岸邊的沙灘上。

最後,祝願大家在工作中找到自己方向,明確自己努力的路徑,在不遠的將來能夠成為一名擁有高尚的思想、崇偉的品德、淵博的學識,宏闊的胸襟的“人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