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杭州、武漢、成都、西安、天津、蘇州,綜合實力排名順序如何?

Yuhjkk


雖然個人對以下排名有異議,但畢竟我個人的排名沒有權威性。所以姑且以下邊排名為參考依據吧。

從這一數據得分來看,名次順序為:武漢、天津、成都、南京、杭州、蘇州、西安。

但首先綜合經濟這一項就不敢苟同,眾所周知,成都的經濟總量大和人口基數不無關係,所以人均經濟數據在所有新一線城市當中排名倒數第二,僅高於重慶。而人均GDP、人均納稅額、人均可支配收入、零售品人均消費額四項全都排名全國前十的南京和杭州,竟然在綜合經濟指數方面排在成都之後。

於是又找了另一個排名,雖然南京分值略有提高,但依然是低於成都的。但由於這份榜單當中有地鐵這樣利好南京的選項,所以總分加分不少。

以這個名次排序的話,分別為:南京、武漢、成都、天津、杭州、蘇州、西安。

不過不論哪一種排名,排在最後的似乎都是西安。

這一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名,杭州這樣非一線城市當中民營經濟產值的No.1城市被排在了24位……

服不服商業城市排行當中,南京和武漢這兩個經濟指數最均衡的城市位列前兩位。西安終於不再墊底。

城市樞紐指數是非省會城市的劣勢,蘇州幫上無名。

由於成都的城市首位度遠超所有省會城市,所以商業資源聚集度也非常的高。

未來可塑性指數來說,成都繼續以滿分領跑,南京、杭州、武漢、天津、西安、蘇州緊隨其後,這前七名城市竟然剛好是題主問到的七個。

雖然西安、成都、蘇州的寫字樓數量相差無幾,但是從空置率就能夠看出寫字樓的健康度以及高樓大廈深處的底蘊。從這方面來說,南京和杭州遙遙領先於其他城市。

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長三角三城遙遙領先,成都和西安殿後。

附個人認為的七城綜合實力排名:南京、武漢、天津、杭州、成都、西安、蘇州。


城市發展報告


首先我們從2017年各城市的GDP排名來說,

1、天津18595億元,同比增長3.6%(人口:1547萬),

2、蘇州(江蘇1)17000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1065萬),

3、成都(四川1)13890億元,同比增長8.1%(人口:1592萬),

4、武漢(湖北1)1340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1077萬),

5、杭州(浙江1)12556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919萬),

6、南京(江蘇2)11715億元,同比增長8.1%(人口:827萬),

7、西安(陝西1)7469億元,同比增長7.8%(人口:945萬),

很顯然,天津排名第一,蘇州次之,西安排在最末。

從城市地位來說,天津是直轄市,杭洲、西安、武漢、成都、南京是副省級城市,蘇州是省地級市,級別最低。

從國家中心發展戰略來說,天津,西安,成都、武漢為國家中心城市,是國家大力發展的對象,是全國城鎮體系的核心城市,在我國的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中心和樞紐作用,在推動國際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門戶作用,在可預見的未來會受到國家大力支持,政策扶持,重點項目投資,資本注入等等利好接踵而至。

從城市發展潛力來說,1.蘇州 2.南京 3.武漢 4.杭州 5.成都 6.天津 7.西安,

綜上所述,我認為上述城市綜合實力排名為:1.天津、天津不僅是直轄市 而且是國家中心城市,GDP也遙遙領先,是當之無愧的第一,2.成都、中國第一大人口大省四川的省會,地處天府之國,是西南部地區政治經濟中心,是國家中心城市,排名第二我認為理所當然,3.武漢、武漢地處長江中下游地區,是連接東西南北的鐵路樞紐中心,地位毋庸置疑,國家一大批國營企業依託武漢而存在,另外其高等院校在全國赫赫有名,其未來發展潛力不可估量,我認為排在第三理所當然4.杭洲、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說的就是蘇州和杭州,杭州本來它應該是個旅遊城市,但是阿里巴巴的進入不僅使杭州成為旅遊城市更是其成為一個互聯網科技的領頭羊城市,我認為排在第四實至名歸5.南 京、歷史悠久,文化名城,近代更是遭受巨大苦難,但是現在他們又站起來了,是國家中心城市6. 蘇州,經濟發達,開個開放的前沿城市,國家制造業基地,與廣東遙相呼應,是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的縮影,7.西安,歷史文化名城,國家中心城市,重工業製造基地,名校眾多,經濟未來可期。


人人說財經


用數據說話武漢沒有短板,各項指標都能進前7,在北上廣深後,綜合成績應該在第5或6名。非要找一項那就是武漢進出口貿易不行差的很。

1 武漢人均GDP 12.4萬和北京上海差不了太多超過天津,人均GDP比南京杭州低。人均收入還比不上長三角與珠三角發達地區。今年預計增速8.4%,未來幾年GDP增速不會低於8%

2 科技創新教育 各類科研實驗院所121家,兩院院士68人 ,武漢高校89所 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比c以上有288個 超過南京上榜的280個 西安上榜240個學科。大學生數量130萬左右。(客觀來講武漢和南京不相上下都排第三或四)

3 人文歷史 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全國文明城市 海綿城市示範試點 全國園林城市 全國溼地公園數量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第一聲槍響,成功推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帝制,漢口江灘租界區20世紀建築博物館,漢陽兵工廠漢陽造和漢陽鐵廠,抗日戰爭武漢保衛戰奸敵25萬人有餘,是抗日戰爭時期殺敵人數最多的一場戰役。

4 醫療武漢有三甲醫院32家以上,人均住院醫療床位數量全國前三,全國100強醫院武漢有5家上榜。

5 交通樞紐 天河國際機場,武漢陽邏國際港,武漢站武昌站漢口站,還有建設中的武漢光谷火車站(2019年投入使用)與新漢陽火車站(2022年投入使用),現在是高鐵時代飛機運力有限成本高,武漢火車可以通達所有省會城市海口也能到,鐵路客運量前幾年就超過上海北京排第一,離武漢65公里航空物流順豐機場 2020年投入使用。

6 政治地位 副省級城市, 一帶一路節點城市, 國家發改委《長江經濟帶規劃發展綱要》列為超大城市,國家發改委支持武漢建設成國家中心城市 中國製造2025戰略國家首批試點示範城市。

7 城市規模與基建 建成面積1200多平方公里,中國基建狂魔的代表就是武漢,港珠奧大橋60%工程由武漢國家隊完成。建築工程國家隊企業有(每年籤的工程合同做不完)中建三局 中交二航局 鐵四院 中鐵大橋局 中鐵大橋院 中鐵十一局 中南設計院 葛洲壩。

8 產業 武漢是全國工業基地擁有鋼鐵 汽車 激光技術 光電子通信 化工 冶金 紡織 造船 裝備製造 生物製藥 食品加工和重工業,現在還發展了信息網絡安全基地和航空航天產業基地, 60家科技大咖第二總部或華中總部(華為 百度 騰訊 聯想 小米 360 小紅書 今日頭條 海康威視 科大訊飛 滴滴等)。武漢大學測繪學院劉經南院士團隊發佈北斗導航精度即將進入釐米級,絕大部分核潛艇,驅逐艦,護衛艦都是武漢中船重工下屬研究所和海軍工程大學設計研究的,還有航母。就在這個月一家武漢企業成功發射一枚民用航空航天衛星,國際市場價格一公斤4萬美金,武漢企業只要1萬美金。武漢佈局的還有長江存儲的芯片,京東方與康寧等企業的屏幕產業鏈,深圳天馬,TCL華星光電,這些都是投資幾百億的產業。

9 旅遊 2017年中國旅遊城市排行榜 第七名。

10 消費 20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武漢6196億第六名。

11 近日中央財經大學與西南財經大學聯合發佈 2018城市社會資金總量榜 武漢排名第六名。(85268萬億在四大城市和重慶之後)

12 聯合國人居署 評選武漢為中國第四個世界設計之都城市(其他三個北京 上海 深圳)

13 軍事地位 武漢是中央軍委聯勤保障中心總部。

14 人口 現在常住人口超過1100萬,每年新增至少20多萬人以上。











座向標


武漢第一,成都第二,天津第三,杭州第四。南京第五,蘇州第六,如果還有省會排進來,麻煩蘇州再往後面站站。

首先這裡比的是綜合實力,不僅僅是經濟實力,或者其它某一方面的實力。這些城市裡面,綜合實力武漢最強,蘇州最差。

武漢是一座沒有短板的城市,綜合性的大區軍政經濟中心,工業、交通、商業、物流業、科技、教育等全方位發達。

而天津蘇州南京杭州都是北京上海大城市下的二級中心,其宏觀作用影響力地位其實都很低。幾乎沒有大區機構地處杭州南京天津,即使有也不算地區內唯一的。

而武漢成都都是地區內唯一的中心城市。

即使成都經濟好像落後於一些城市,但是作為中國西部的軍政中心,其地位是獨一無二的。成都也是全面發展,大區中心,綜合實力僅次於武漢。


武大東湖


惹不住又來說幾句,綜合實力排名。上述城市個人觀點如下:1、南京,2、天津,3、武漢,4、成都,5、杭州,6、蘇州,7、西安。

1、南京。南京在第一位挨噴是免不了的。但在上述城市中,論綜合實力,個人依然堅持南京居首。經濟方面,南京GDP總量沒有什麼優勢,但是其質量更高,三產所佔比例是上述城市最大的,城市化率,城區人口數量也居於前列。科教實力全國第三。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四大古都之一。江蘇省會,華東地區唯一特大城市,輻射江蘇浙江兩省。其政治地位雖然低於天津,但是在國家戰略佈局中的地位也是高於其他城市的。東部戰區所在地,對臺灣的巨大影響力,商業活力都在上述城市中居於首位。而在衡量一個城市實力重要指標地鐵方面,南京的地鐵建設局全國第四,僅次於北上廣,略微領先深圳,且是全國地鐵城市中唯一盈利的。

2、天津。四大直轄市之一,華北地區最大港口,京津唐都市圈第二大城市。在沒有北上廣深的排名裡,居第二已經夠委屈了。

3、武漢。中部地區第一大城市,科教實力僅此於南京。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近代以來也一直是中國重要的大城市。但其經濟質量方面,落後南京,經濟活力,相比東部沿海城市也略有不足,集湖北全省之力發展起來的城市,在鋪開了龐大的城區之後,如何進行城市升級,講起自身影響力輻射周邊,帶動整個中部發展,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

4、成都。西南雙雄之一,GDP總量佔四川三分之一,科教發達,人口眾多,於武漢在湖北的情況類似。在省內屬於獨孤求敗的位置。但是依靠全省之力發展,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依然存在。

5、杭州作為浙江省會,依靠著互聯網產業近年來飛速發展,已經有人喊出了北上深杭的口號。但是其城市底蘊,城區規模,科教實力,政治地位等都不如南京。經濟總量不如蘇州,其位於蘇州之前,主要是浙江省會的加成作用。

6、蘇州,中國第一地級市。GDP嚇人,縣域經濟變態,不解釋太多了。

7、西安,西北第一大城市。底蘊和實力還是很強勁的,但是其偏距西北,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發麵已經落後很多了。作為曾經的帝國都城,希望他快速崛起,恢復往日強漢盛唐時期的榮光。<strong>


自漂自流


這個比較有爭議,大家看看就好,純屬娛樂,勿噴。

杭州、南京、蘇州、天津、武漢、成都、西安我心中應該是這樣的順序。南京未來有希望超越杭州內陸成為第五大城市。這種小兒科的東西就不要瞎比了,每個人心中都有個排名,沒有絕對客觀的排名的。

但是總體來看,還是比較看好蘇錫常超級大都市圈。未來能夠超越北上廣深的地方,就是中國的蘇錫常超級大都市,蘇錫常市區相連,產業互補,交通發達,環境優美,整個地區佔地1.7萬平方公里,陸地面積1.4萬平方公里,人口兩千萬,GDP 3.7萬億,加上上海地區,是中國未來唯一可以超越東京大都市圈的存在。

深圳和香港,由於體制問題,合併發展的機會基本為零,廣州東莞佛山深圳將來有機會形成全面一體化,但是比起蘇錫常滬地區,從產業佈局和人才素養等方面差了一個能量級。


社論消息


中國的所有城市,GDP當中的科技含量都不高。為何這麼說?不信你們看,所有城市的GDP總量基本都與人口成正比,人多,GDP就高。以上海和武漢為例,上海人均GDP為12.46萬,武漢人均GDP為12.44萬,幾乎一樣。如果實在要說科技含量,也就只有深圳稍微強一點,人均GDP比其它城市高出不少(幾個資源型城市不算,比如神木和鄂爾多斯)。所以,南京、杭州、蘇州什麼的,不要整天嗶嗶,你們的實力和中西部的武漢成都西安是一個檔次,人均GDP只高一點點,一點點而已,杭州南京的總量還不如成都武漢。蘇州總量高?蘇州不是用一個城市來計算的,是一群城市加在一起(有4個代管縣級市)。什麼時候,中國某些城市能像歐洲有些小國那樣,一群群的小公司,科技特牛逼,利潤非常高,那這些城市才是真的牛!到那時候,我第一個服。至於目前嘛,除了深圳,其它城市基本都是靠人堆出來的,不值得一提。


石頭66180


1、綜合實力最高的當然是天津,天津是直轄市、省一級行政區、國家中心城市,中國北方工業經濟中心!

2.、成都,西南地區中國雙子星城市之一,西南地區唯一副省級城市,國家中心城市,除北京、上海、廣州外,是外國在中國大陸境內設使領管最多的城市!

3、武漢,中部地區最大城市、中部唯一的副省級城市,國家中心城市,有九省通衢之稱,是大陸除北京、上海、南京之外的第四大高教中心!

4、西安,西北地區最大城市,西北唯一副省級城市,國家中心城市,是大陸除北京、上海外到訪外國領導人最多的城市,四大古都之首,西北地區最大交通樞紐,一帶一路節點城市,全國第五大高教中心。

5、南京,華東地區特大城市,副省級城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華東第二大交通樞紐,全國第三大高教中心。

6、杭州,華東地區特大城市,副省級城市,長三角區域中心城市,互聯網、信息經濟領頭羊城市,2016年G20峰會舉辦城市、2022年亞運會承辦城市,被稱為四大一線城市之外的中國第五城,東方生活品質之城!

7、蘇州,華東地區大城市,華東經濟副中心,江蘇GDP最高城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經天緯地安邦定國


大致分三個檔



  • 天津、成都、武漢







  • 南京、杭州


  • 蘇州、西安


  • 南京和西安上升潛力較大
  • 天津、成都、武漢、西安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
  • 蘇州經濟發達,但政治、軍事、交通、教科文等差一些。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臥槽,看了前面幾個高贊回答的排名,杭州竟然基本都排在後三名。。。。還有把天津排第一的。。。。真是嚇到我了。先說一下我的排名吧,這個排名是考慮了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按先後順序分別是杭州、成都、武漢、天津、南京、西安、蘇州。


杭州排第一可能除了杭州人,很多人都不服吧。先聲明一下我不是杭州人,也不是浙江人。也許有人會問你把杭州排第一,是不是因為杭州有阿里?你還真猜對了,杭州能排第一和阿里有很大關係。杭州是所有二線城市裡新經濟產業最強的,這是無可否認的,杭州是北京、深圳之後的互聯網第三城。


杭州培育出了阿里、網易,阿里、網易又帶動杭州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有很多阿里、網易這種大公司出來的員工在杭州創業,帶動了杭州的整個創業浪潮,杭州現在的創新創業氛圍非常好,政府對創業公司的服務做的也很好,甚至有媒體說杭州是創業者的天堂。


現在中國正在進行經濟轉型,主要轉型方向有兩個,一個是科技含量高、利潤率高的高端加工製造業,另一個就是以互聯網、人工智能、物聯網,5G技術為代表的新經濟產業,目前除了北上廣深之外,杭州是所有二線城市裡在新經濟領域最有優勢的,雖然現在杭州的GDP只能排到國內第十,但是從長遠發展來看的話,杭州在這七個城市裡面是相對比較有優勢的。


再說說成都和武漢吧。成都是西南地區中興城市,武漢是華中地區中心城市,當然也有武漢網友喜歡說武漢是中國的中心,但是這個中心僅僅是地理上的中心,真正的中心永遠是帝都。成都、武漢都是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中心城市,從去年的GDP排名看,都排在杭州之前,但是在新經濟上和杭州相比還是差不少。


成都還好點,有那麼點互聯網公司,還有規模龐大的軟件產業。武漢就差的比較遠了,新經濟產業很弱,多數都是傳統產業,但是現在國家在武漢重點發展芯片產業,這也許是武漢未來的一個機會。武漢另一個缺點是留不住人,每年畢業百萬大學生,能留在武漢的據媒體報道只有十幾萬,大部分都去北上廣深闖蕩了。所以基於這樣的原因把成都、武漢排在第二第三。


接下來是天津。天津是直轄市,GDP排名也很靠前,去年排第六。但是天津的一大缺點就是太傳統了,靠著北京這個互聯網公司聚集地,卻沒法展出什麼互聯網產業,大部分GDP都是靠傳統的重工業撐著,而且有很多是國企,在第三產業上的表現也不夠好。而且天津因為離北京太近了,很多資源都被北京吸走了,能留在天津大部分都是面臨轉型的傳統產業。


南京和杭州去年的GDP排名只差一位,排第十一,但是同省的蘇州GDP高居第七,南京在經濟上一直不太爭氣,也一直被省內其他城市的人擠兌說不配做江蘇省會,南京本來應該是長三角城市群裡在上海之後排第二位的,但是現在不僅僅杭州的表現遠超蘇州,連同省的蘇州對南京作為省會都不太服氣,也就只能排在天津後面了。


下面是西安,西安是這七個城市裡經濟最差的,能排到蘇州前面完全是因為地理位置,祖國大西北的核心城市,雖然經濟不行,但是戰略意義重大,國家投入的資源也很多。


蘇州排在最後看起來確實是挺委屈的,畢竟去年GDP排名是第七,比排第八的成都多3000多億。但是沒辦法,它既不是省會,也不是地理位置很重要的中心城市,雖然它給祖國掙了很多錢,但是也只能委屈它排在最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