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的索取,沒有回報,到底有多可怕,你是否心涼涼?

嘴角笑笑的


記得有個小段子,好像是這樣的:

乞丐到小王家討錢,小王給了乞丐十塊錢,乞丐非常高興。於是,第二天,乞丐又過來小王家討錢,小王又給了十塊錢。

就這樣,乞丐常常到小王家討錢。有一天,小王只給了乞丐五塊錢,乞丐吃驚的問道:“以前都是給我十塊錢的,今天怎麼只給了五塊?”

小王回答道:“我娶老婆了。”乞丐聽完,一巴掌打了過去,怒道:“你他媽的,怎麼用我的錢去養別的女人?”

哈哈,是不是覺得很好笑?但是你還別說,在現實生活中,還真存在著類似這樣的事情。

他把別人對他的善意和幫助,當成了理所當然,這就是對別人一味的索取,自己卻從不回報,從不懂得知足,從不懂得感恩。

難怪古人會說:“鬥米養恩,升米養仇。”看來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在你困難或者需要幫助的時候,別人幫助了你,你會感謝。

如果別人幫你幫得太多了,在心裡會形成一種習慣,形成一種依賴,覺得是理所當然。當別人沒辦法幫你的時候,心裡就會產生一種怨恨。

其實,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但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就很少人會知道這個道理。

比如,朋友之間,發現你有困難,朋友一次次幫助了你,並不圖回報,因為他們重視友情,珍惜友情。

當別人沒有這個能力幫你的時候,有的人就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心生怨恨,會反目成仇。

整個過程中,這些受過朋友恩惠的人,卻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回報,反而惡語相向,也許你也曾經歷過這樣的事吧!作為朋友,心會涼嗎?

比如,男女朋友,夫妻之間,有些女人就一味著要男人付出。不是今天買這個,就是明天買那個,不是要錢,就是要紅包。

只要你有一次不答應,就鬧各種情緒,表現各種不爽,甚至以分手威脅。

她們從不摸心自問,自己為男人付出了什麼?為這個家付出了什麼?一點都不懂得珍惜男人的愛,男人的付出,想過男人的心會涼嗎?

再比如,父母對子女的溺愛,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絕對的滿足。

當孩子漸漸的長大,向父母親索要的東西就更多,當父母的能力沒辦法滿足孩子的需求時,打父母,甚至殺父母,這種事現實中並不是不存在。

這些孩子想過感恩了嗎?想過回報了嗎?別說他的父母心涼,就是全社會的人,都會為這種事,感覺到心涼。

社會在進步,生活水越來越高,但人的道德觀念,卻決不能退步,應該重視道德品質的培養。

天下沒有誰,必須無底線的為誰做什麼,不存在這個義務。

人都是相互的,相互的關心,相互的幫助,相互的尊重,懂得感恩,知道回報。這樣的社會,才是文明的,進步的,充滿溫暖的!





錦繡140348203


真實事例,我伯父家,從小寵小兒子,要什麼給什麼,成人後娶妻生子,伯父覺得這下鬆口氣了,身心輕鬆輕鬆。誰知好景不長,今天兒子要兩千,明天要五千。伯父二話不說,“給”。自己親生的兒子,還靠他養老呢,再過兩個月又要錢,伯父說“只要兒子開口要,都給,不想傷兒子的自尊心”。這下兒子覺得父親有工資,這錢來的容易,就應該給他,胃口越來越大,後來開口就是幾萬,要錢從來不感覺到愧疚,理智氣壯,好像父親前世欠他的,這樣過了近十幾年,伯父的老伴大媽去世了,伯父一個人孤獨,想找一個伴,兒子獅子大開口,找伴你找,但工資必須給他一半,伯父當然不同意,當晚吵得天翻地覆……。最後伯父搬了出去,有時低頭不見抬頭見,在親戚家裡碰見兒子,兒子拉著臉,連聲招呼都不打,就像見了仇人。伯父有一次失聲痛哭:“都是我的錯,鬥米養恩,升米養仇啊!”做為兒子沒有一點點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連悔悟之心都沒有,這就是一味的索取,沒有回報的可怕……。

至今,兒子視伯父為仇人,就因為最後這次開口要一半工資,伯父沒給,截止今日,伯父心涼透了,心傷透了,幾個月不見,頭髮全白了,再也不奢望兒子養老了,心已經冰涼冰涼了……。

願所有的兒女都回報父母,不要一味索取,感恩父母!!!



瀟灑芳子


首先,單方面的付出,永遠不會長久。

不管是對人還是對事,單方面的付出,永遠不會長久。之所以會累、會疲憊就是因為付出的多,得不到相應的回報,也就越來越缺乏繼續下去的動力,久而久之就會不了了之。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東西就在那裡,你光去拿,不補充,總有一天會拿空。人也是一樣,一味的索取而沒有回饋,時間久了,心也就空了。

其次,付出得不到回報?會產生越來越多的負面情緒。

不管是什麼,都有它的兩面性,有好的就有壞的,有錯的就有對的。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當你被一味的索取而沒有得到回報的時候,再好的心情也會被消磨掉,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負面情緒,生氣?背叛?報復?都是最可怕的情緒。物極必反的道理誰都懂,但是很多時候真正遇到了的時候,才會真正明白這其中的反差。

再次,好借好還、禮尚往來、源遠流長。

想要長久就要不斷維持平衡,事物的平衡、人物心理的平衡,世間生態的平衡。有拿有放,你來我往,這樣的關係才會更加長久。但是一味的索取,說也不想平白無故成為那種奉獻自我的人,絕大多數是做不到的。

最後,毀掉一個人很容易,樹立一個形象很難。

人情世故可以說是世間最微妙的關係了,一個人做了一百件好事,之後第101件事情做了壞事,整個人設就會崩塌,但是如果,一個人做了100件壞事,偶然間做了一件好事,會被人們銘記很久。人心其實並不平衡,一味地索取,換成是誰都會疲憊。這也是為什麼做人難,做好人更難的原因。


末日的回想


只知索取,不知回報

當索取變成理所應當時,還談什麼回報!

當索取變本加厲時,被索取者能否滿足?

當索取得不到滿足,是誰心傷?還是雙方的“災難”!

當盲目付出 變成不得不“付出”

那麼,所有的“付出”都失去了價值,變成了指責和報怨,變成了斤斤計較的索取者!

一味的索取是一種自私!

一味的付出是一種愚昧!

當你的付出給了不懂感恩的人,收穫的只有心涼涼,因為你永遠也無法滿足一顆不知足的心!

請珍惜你的付出,尊重自己的善良


夢之覺


曾幾何時,我也一味的對別人好,對別人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以為能夠得到他的友誼,尊重。

後來我才知道,自己在他心裡只是一個普通的工具,想想看工具能得到友誼和尊重嗎?

古人有云:來而不往非禮也。我細細琢磨著這句話,越想越覺得對,來而不往是舔狗,來而不往是巴結,來而不往是尊嚴的喪失。

那些他能夠力所能及的事,我幫了他,他真會感謝嗎?

那些他自己都不想做的事,我幫了他,他真會知足嗎?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或許別人是在某些地方給了你想要的東西,但如果這樣子想了,內心肯定不平衡了,那就要做出改變了。

最近看到一句話,

剛開始我會以全心全意對別人好,而別人反饋給我的態度最終決定了我們的邊界。


是一隻有趣的的蘆葦


一味的索取,沒有回報,到底有多可怕,你是否心涼涼?

一味的索取,應該是自恃對方深愛ta,或者有什麼把柄捏在ta手裡。否則,誰也承受不了被榨乾的遇境。

1、因為深愛。

真愛對方的夫妻,和母子、母女、父子、父女,這幾種關係的無私奉獻程度會比較多。因為血濃於水的親情,割捨不下的血緣關係,一方面臨對方的一味索取,多會忍辱負重,即使心碎一地,也不忍心置之不理。

2、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被別人掌握,並因此受到威脅,從而不得不被其一味索取。

這樣的人無疑是悲哀的,與其被榨乾,不如求助於法律程序。與其提心吊膽地活著,不如痛快一些,活個光明磊落。

禮尚往來,才是維持良好人際關係的方法。一味地索取,只會是那些心理陰暗、自私自利者才會有的做法。如果遇到不知道感恩的人,完全不必等到心涼涼,選擇離開無疑才是明智之舉。


米萊兮


無底線、無原則的對一個人好,只會讓他認為你對他的好是理所當然,不會珍惜,反正你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當你哪一天對他稍微差點時,立馬跳起來指責你、辱罵你,其實你並不欠他的,只是他習慣了你的付出,一味的從你這裡索取,卻從未想著回報一二分,在指責他是白眼狼時,是否也該反思一下是誰縱容了他的行徑,甚至變本加厲,說到底不過是你對他太好,這種好可能在他眼裡是你犯賤,離不了他。



很多人在愛情裡都會犯這樣的錯誤,一味的對他好,一味的付出,沒有自己的原則,丟掉了自己的底線,天真的以為他會同等的對待自己,即使他沒有那麼喜歡,至少看在自己對他好的份上憐憫自己,施捨自己一點愛,可忘記了很多人都是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你對他好,他只會覺得理所當然,一味的從你這裡索取,壓榨你的剩餘價值,當你變得毫無價值或者對他而言一無是處的時候,一腳踢開。最後你得到了什麼,只有遍體鱗傷和心灰意冷,涼透了的心,再難捂熱。



所以呀,即使戀愛中的你再怎麼想著對他好點,也要有個限度,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別讓愛成為你的負擔,別讓他的甜言蜜語蒙了眼,也別讓他以愛之名為由的一味索取蒙了心。堅持初心,方得始終。


碧水寒裡月牙彎彎


說個我親身經歷的往事,七十年代後期我有一個同事,父母被下放農村,只有他一人在單位工作,平時與他關係不錯,那時都未成家。過年了他沒家回,我把他叫回家一起過年,連續幾年都如此。他住的地方潮溼,當時購塑蚪布要證明,我託人給他買。以為幫了朋友。後來該同事走上了仕途,在見面時連招呼都不打了。生怕找他辦事的樣子。從此,我不在見他了。心涼了。


笑看舒捲


其實這個問題涉及到了幫助別人的邊界問題,仍一而再,再而三,當學會拒絕。每個人的時間與精力都是財富,有被尊重的權利,如果一味索取,則視為不尊重他人,當然別人就不會尊重你,即便是同事,朋友也會因此而使關係緊張或至破裂。所以我們對任何能幫之人提供力所能及之幫助,不能慣著以期獲取別的方面對等期望,那是毫無意義的。適當拒絕說明情況於己於人均有利。


清風趣文


這個話題太給力了,在我身邊的人如此的叫我寒心,像這些人最好的辦法不聯繫,我不奢求任何不知得留戀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