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內地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是哪裡?

悟空版價值連城


杭州

志存高遠的國際化都市,雲集了浙江最好的企業和最多的富豪,可以說全國最富庶的浙江省,把最優質的資源都優先供給杭州。而杭州也不負眾望,城市越來越好,地位越來越高。在G20峰會之後又將迎來亞運會,此前有連續這樣規格盛會的城市,只有北上廣。而如今的外來人口規模在全國也僅次於北上廣深,未來發展高度可想而知。

武漢

中西部綜合實力最強市,儘管GDP總量略低於成都,但是各項人均經濟數據全面佔優。尤其武漢的高教和科研地位全國前五,人才吸引力中部第一,僅此三點,就足以看到其發展源動力之強。一個能為了城市遠景發展而四處開挖長達8年的城市,其野心可見一斑。武漢力排眾議執意規劃摩天都市,至2025年,200米+建築數量將高居全國第三。如此立體的城建定位再疊加四大陸路樞紐之一的屬性,潛力十分巨大。

成都

目前最炙手可熱的網紅城市,生活節奏慢、旅遊資源豐富、美食眾多、美女如雲,加上火爆的商業氛圍,成都對於年輕人的吸引力已經狂飆至全國第六位,與蘇州等外來務工大市不同,很多人選擇成都是為了在此定居,而不單單是打工。成都如今已經號稱新一線之首,其自我定位之高也就顯而易見。種種跡象標明,成都的目標是一線城市。

青島

2017年由中科院和社科院評選的最佳宜居城市之首,氣候宜人、風景如畫。承辦世界級盛會次數全國第五,2018年上合峰會將青島的國際化發展方向再度明確。青島目前經濟規模北方第三、人均可支配收入北方第二、金融中心指數全國第五、國際聲譽指數全國第二。是應屆生十大最嚮往就業城市之一。青島雖然綜合實力不及幾個強省省會,但是依山傍海的環境優勢會是未來年輕人講究生活品質的最強引力。

寧波

最低調的副省級城市,民富程度不亞於於一線。寧波綜合實力在省內不及杭州,不過經濟領域絲毫不差。與蘇州無錫不同,寧波創業品牌之都,民企的天下,並且涉獵行業十分廣泛,其經濟全面性處於金字塔尖的地位。加之寧波地理位置優越、貿易開放度高,未來可塑性非常高。

鄭州

作為崛起速度飛快的省會城市,鄭州一市之力改變了河南,甚至改變了河南人口的流向。河南作為曾經外出務工人口第一大省,其足跡遍及全國。但是近幾年開始大量回流,並且大規模湧入鄭州,可見鄭州的發展速度與人才缺口有多麼驚人。從一個存在感最低的省會,到如今的萬億俱樂部成員,鄭州完成了華麗脫變。河南目前整體發展勢頭良好,人口基數也大,這為省會獨大的鄭州提供了充足的發展資源,其核心競爭力依然在高速提升。


濟南

沉寂多年之後,濟南終於用一次大城計劃重新成為關注的焦點。吞併萊蕪在大多人眼裡對經濟的幫助只是GDP的疊加,但實際上這是雄心壯志的體現。必須有了大城的定位,才能有大城的規劃和落實。濟南未來從淄博、萊蕪、德州三個方向開始城市化對接,城鎮規模將大幅擴容,這對於基建、企業、人口的需求都非常大。濟南有山東這個經濟大省為依託,有膠東半島城市群遙相呼應,未來一旦開啟資源優先級,濟南的速度將令人為之驚歎。

西安

作為十三朝古都,西安當了上千年的一線城市。但是無奈在經濟發展最迅猛的二十幾年時間裡,西安因為地理位置的劣勢而被熱錢與人才“遺忘”。但現在不同了,隨著高鐵、航空、橋樑的日趨發達,西安的地理劣勢已不再是問題。在2018年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後,西安的招商引資和人才落戶率直線飆升,一時間成為比成都還熱門的西部城市。西安在整個西北沒有任何競爭對手,不論經濟還是人才的吸引力都是獨一無二的。隨著經濟佈局西進,西安的機會將越來越多。


城市發展報告


首先像山東的青島,山東位於中國的東部沿海整個山東的地形屬於低山丘陵跟平原地形屬於溫帶季風氣候且海洋性氣候較強氣候宜人,青島被譽為中國最宜居的城市之一。青島市內的重工業輕工業跟手工業相對比而言發展較快產業分佈較平均。


遼寧的大連大連位於遼寧省的東南部南部與山東的煙臺接壤環渤海,東臨朝鮮韓國,地理位置較優越,漁業旅遊業較發達。無論是人口還是環境都較同級別的市級優越。

江蘇的連雲港位於江蘇省的北部與山東相接壤。東鄰中國的黃海,隨著一帶一路的發展和亞歐第二大陸橋開通以來東起連雲港西到荷蘭的鹿特丹。連雲港在國際的知名度不斷提升亞歐第二大陸橋也為其帶去了諸多的便利。總得來說無論是水運陸運鐵路運輸還是空運江蘇省的連雲港都很發達,可以提供很高的經濟便利。

大家對中國未來最有潛力的城市,有什麼不同意見嗎?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交流。


奔跑的董先森


這裡所說的內地是相對於港澳臺而言的。一個城市是否具有發展潛力首先取決於它是否具有較便捷的對外聯繫通道,是否位居經濟貿易的中心位置,也就是說地理位置很重要。一個經典的案例,比利時布魯日在14世紀時,是歐洲最大的港口、貿易中心,但到了15世紀,布魯日的茲溫港由於泥沙淤積,大船無法停靠,經濟一落千丈,歐洲經濟中心地位被安特衛普所取代。因此,一個城市要發展、增加財富必須建立便捷的對外通道,構建多方位的交通網絡體系,與世界經濟緊密聯繫在一起。其實,整個歐洲城市的興衰都與經濟地理位置的轉變有直接的關係。

經濟學家通常認為,決定城市發展的因素是三種資源的結合,一是人造資源,如道路、工廠、機器和通訊設施等,二是人力資源,如人才、教育和勞動力等,三是技術資源,如技術技能、高技術水平等。也就是說,一個城市的基礎設施、經濟基礎對一個城市未來發展很重要,同時重視教育、技術投入和人才培育的城市發展潛力也會更大。其實,我覺得一個城市的管理者和居民的發展理念和觀念對城市發展更重要,也就是說,開放進取的思想、不斷創新的發展理念才是城市發展的關鍵。

從開放意識、改革進取精神、創新能力和地理位置條件等來看,中國內地最有發展潛力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其實,我最近一直看好福建省的一些沿海城市,如果說前40年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城市是上海、深圳、杭州、蘇州等,未來30年發展最快的、最有潛力的城市應該在福建,如福州市、廈門市、泉州、漳州等城市發展活力和潛力均很大。過去由於兩岸關係緊張,福建長期處於發展的邊緣地區,現在發展形勢完全逆轉,福建省的所有城市正處於一個快速的上升空間,加之根植於本土的民營經濟發展活力強勁,再加上優良的生態環境,在吸納高端產業、高技術產業上優勢會更加凸顯出來。在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的新時代,福州市、廈門市、泉州、漳州等城市的後發展優勢和潛力將會不斷釋放出發,成為未來中國內地城市發展的明星。


張文忠


我覺得是深圳。因為深圳有政策優勢和地理優勢。

一、政策優勢:

(一)重視營商環境的營造,推出了很多改革創新政策

比如:1、突出深港金融合作,營造更加開放的貿易投資環境。2、優化產業空間資源配置。3、實施更加優惠的人才住房政策。4、實施智慧政務工程。5、制定促進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政策。6、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辦法。7、搭建全市統一的徵信平臺,為創新創業和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信用生態。8、推進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等等。

(二)吸納人才的政策

深圳出臺了《關於促進人才優先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20個方面,81條,178個政策點,在人才安居保障、給各類人才“鬆綁”、落實人才自主權、優化人才服務等方面大膽突破,打破束縛人才發展的條條框框,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三)引進高端優質企業的政策

像空客公司,目前在全球只有兩大中心,一個在硅谷,另一個就在深圳。據報道,空客之所以選擇深圳,就是因為深圳不但在軟件創新方面走得很快,而且有完善的產業配套和供應鏈,非常容易實現創新成果的產業化。

二、地理優勢:

深圳與香港僅一水之隔,經濟都非常發達。深圳最初發展時便是依託香港,發展起了物流、電子、金融、服裝等行業。

另外,深圳氣候宜人,生態環境好,交通便利,這都為發展奠定了基礎。


芝麻讀書


中國還有內地和外地之分嗎?中國只有港澳臺和大陸之說呀。

中國大陸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定是雄安新區了,這個毋庸置疑,地球人都知道。

這裡要告訴你兩個西部城市的秘密,在那投資收益率絕不會低於雄安新區。



一是新疆五彩灣。沒聽說過吧,地圖上也難查到。這裡是正在建設的準東市主城區,未來計劃容納二十萬人口,城市經濟規模向克拉瑪依看齊。未來人均收入肯定也會和克拉瑪依一樣,達到國內前幾名。因為這裡的資源太富饒了,幾百年幹不完。可以到百度去搜索準東市或準東經濟開發區。


二是西藏吉隆縣吉隆鎮。這裡將打造為西藏最大的邊貿城市,目前還不如正常一個村子的規模,要發展成一個商貿活躍的邊境城市,可想升值前景有多大。只要尼泊爾政局度過混亂階段實現安定,中國去尼泊爾遊玩的人逐年增多,吉隆邊城會得到很好的發展。

投資需謹慎,還要自己細心分析,不是在有前景的城市就會有錢賺,關鍵還要看個人能力了。


一起拼搏的人


未來中國內地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當然是深圳,原因是深圳不僅有創新能力,金融的短板也開始補上了。

大家認為的工業強市上海,創新能力還不如深圳,深圳的創新能力真的是比上海要強很多。2013年,深圳受理專利申請80657件,比上海少了將近六千件。2014年,深圳就實現了反超,從此把上海甩開,到了2017年深圳受理專利申請量達到17.71萬件,比上海足足多了4.5萬件。

深圳的專利申請可不是灌水灌出來的,其含金量相當高。深圳去年PCT國際專利申請量2.05萬件,而上海的這個數字則遠遠不如深圳,只有2100件。

2017年底,深圳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款餘額69668.31億元,排名全國第三。深圳轄區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的私募基金實繳規模1.67萬億元,居全國第三。深圳證券公司總資產(約1.36萬億元)、淨資產(約3872億元)、淨資本(約3132億元)及營業收入、淨利潤規模等主要指標均僅次於上海,居全國各省市第二位。

創新能力和金融水平都很高的深圳,未來一定是最具潛力的


海匯觀潮


西安

一帶一路戰略支撐

一帶一路核心城市

國家中心城市

西部大開發門戶城市

國際大都市











MrHusky9


未來中國內地最具發展的城市當屬西安了!為什麼這麼說呢?有以下幾點:

一:西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國家提出了發展絲綢之路新起點,一帶一路對西安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


二:西安擁有了自貿區。西安是西北地區唯一獲批的自貿區,自貿區的發展必然會給西安帶來新的機會。

三:西安成為第九個國家中心城市。做為關中平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成為繼北京上海後第三大國際大都市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當然,除了國家紅利,還有我們陝西政府的努力,放開落戶政策,改善居住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正在建設和規劃的交通線,無一不說明,西安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還有一點很重要,房價在眾多城市裡算是低的,所以沒有泡沫房價,必然會吸引很多很多大企業來落戶發展。


天空剛下了一場雨


我覺得內地最有發展潛力的城市應該是武漢。一個城市的發展潛力,就像一個國家和一個地區一樣,要看它的資源要素稟賦如何。我們說的要素無非是資金,土地,人力,能源,科技等等。

其實在中西部的許多大城市,比如鄭州,成都,西安,武漢,長沙,合肥等等城市中,這些要素大致都差不多。但是在我看來,武漢市在人力資源方面的優勢更加突出。武漢的高校很多,有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等名校,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數目眾多,這個優勢相比其他城市而言更為突出。而且近年來,武漢市在引進青年人才方面不遺餘力,在知識經濟和網絡經濟時代,人才的作用更為突出,從這個角度而言,武漢市的潛力很大。

從軟環境而言,武漢市近些年來發展勢頭很好,政府對於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很大,思路也比較開闊。俗話說,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湖北人的精明是出名的,對於經濟發展的追求也是很突出的。

從歷史基礎而言,湖北省從晚清時代就是中部工業重鎮,近年來更是在汽車 軟件等方面表現突出,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產業體系。集聚了很好的要素基礎。交通方面也形成了航空,鐵路水利等等的立體交通,區位優勢非常明顯。

從國家宏觀政策方面,武漢市是屬於長江經濟帶以及武漢城市群等國家戰略的著力點,支持力度很大,政策紅利突出。

當然,其他幾個大城市潛力也很不錯,未來發展如何就要看各個城市自身努力程度以及機遇了。

一孔之見,歡迎留言評論,進行批評指正。


子固言之


中國內地最具有發展潛力的城市,首先不排除強者恆強,潛力巨大。如上海和深圳。但出於普遍意見,不考慮兩者。我認為,這個城市應具備:一、考慮國家五至二十年的發展規劃,是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中的重點,具有指導性意義。二、對於周邊具有強大輻射作用,影響到數省,甚至是關係到國家整個發展戰略的一大片區域。能引領形成一個新的國家級城市群或大灣區。三、能在發展高科技和創新方面做出創世紀的貢獻。因此,目前具有這種潛質的有杭州、雄安新區、廈門、成都和武漢。其中,杭州和廈門要看臺灣問題解決的進程和模式。如果國家實現和平統一,而且在近五年有重大突破,杭州大灣區和西海大灣區將潛力巨大,前途不可限量。可比翼粵港澳大灣區。這種情況不排除,但五至十年內不太現實。新建雄安新區固然潛力巨大,但主要是解決首都環保、人口疏散、科技教育和工業等非首都功能的承接,順便試驗房地產租購同權、共有產權和北京房價漲得過快也不能大跌的問題,是京津冀一體化的重大戰略佈局。且這種為八旗類、超富人群和北漂們設制的新區,創新有限。開發中西部是新時代的戰略重點,是關係到整個中國能否實現現代化,中華民族能否真正復興的決定性戰略決策。成都和武漢的崛起至關重要,兩市都是國家戰略重鎮,都具有雄厚基礎和巨大潛力,特別是武漢,非最莫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