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製造業低成本優勢正在改變,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飯哆


製造業成本分三類:材料,人工,費用。

目前,製造行業不僅人工成本一直在增長,材料成本也在迅猛增長。三類成本中的費用,細分一下,大致可分為材料和固定資產的折舊。

製造業想提高企業利潤,從兩個方面著手。

1、生產方面,要嚴格控制成本,在材料,人工都處於增長的情況下,只能提高管理水平,減少浪費,提高生產效率,增加產出,攤薄固定成本。降低單位成本。

2、企業經營方面,提高企業整體的經營能力,控制管理費用,保持合理的銷售費。


財經平平


題主要問的是勞動力成本上升,老闆該怎麼辦吧?

大約1996年的時候,一個工廠老闆請教一個工程專家一個問題,他們工廠有個環節,一個特別熱的鋁錠需要工人用手接住,有點危險,自動化設備多少錢?專家答曰20萬元。工廠老闆決定以後給這個工人每月加200元,不用自動化設備。

大約2016年的時候,富士康決定1個11萬人的工廠,5萬人由自動編程機械手(機器人)代替。

勞動力成本上升後,很多工廠都招不滿人了。工廠只能用更多的自動設備來代替人工。

實體店也不好招人了,老闆只能去選擇更高毛利的產品來支付工資。

如果連員工工資都不夠開,說明老闆的買賣太沒技術含量了。

2009年經濟危機的時候一個帳篷廠老闆告訴我,周圍的帳篷廠很多都死了,就他還活著,因為他的工廠產品質量好,從生產線上下來,每一件都能做樣品,走的是高端市場。

如果你的企業效益好,給員工工資都是行業平均水平以上的工資,你就是一家成功的企業。也會有更多優秀的人才到你的公司。

好的企業總是想如何僱到優秀的人,而不是便宜的人。

回到題目,老闆沒有找到一個賺錢的買賣,是老闆的問題,不要抱怨勞動力成本上升。只有成本先導型的企業才會抱怨勞動力成本上升,其實所有的成本上升,他都會抱怨。拼價格是最不費腦的經營方式。


徐如林本尊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中國製造業三十年的輝煌正是依賴於成本紅利,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成本的逐年上揚,成本紅利已基本消失殆盡。微利化時代讓製造業的持續盈利能力得不到保障,製造業陷入了“寒冬”。

今年兩會期間,總理提出了國家通過減稅降負政策扶持實體經濟,值得期待!但製造業的自我轉型升級才是正道。為了消除成本上揚帶來的盈利壓力,可以採取兩種轉型策略:

01、創新型:技術升級,特別是核心技術,最終實現品牌的升級。從而可以獲得更大的定價權,產生溢價增效

02、精益型:革新管理,消除全流程中的一切浪費,包括隱形浪費。從而降低了運營成本,產生節流增效



勵創精益忠言


隨著人工成本,材料成本,製造業低成本優勢已經終結了,我覺得需要做出以下方面的應對:

一、產業升級:低端的、落後的產能必定將會被淘汰,加速產業整合升級是傳統制造業的趨勢。

二、設備升級:高端智能製造是產業升級的硬件基礎,工業自動化,物聯網,大數據等相關的智能化設備的改造升級,既能提高企業製造效率,又能節約人工成本。

三、技術升級:掌握核心技術,在產業鏈中具有一定的話語權,讓企業更具競爭力。

四、人才升級:引進高端人才是產業升級的軟件基礎,能給企業注入新鮮活力,帶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企業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五、服務升級:個性化、定製化的服務,可以更加了解市場動態,為客戶提供專業的產品和服務。

以上就是我對製造業低成本優勢不在的應對方法的一點點理解,謝謝!









信息棒棒


隨著2001年中國加入WTO,外貿一直是拉動中國經濟的一架馬車,但是隨著紅利褪去,“中國製造”面臨著改革的臨界點,以前的低價,低端已經在現在行不通了。中央也提出,中國的製造業需要需要慢慢的向高端製造業前進。在者國家也是大力支持高端製造業,2019年國家也提出減稅2萬億,這對於製造業是利好的。所以,如果你從事製造業,儘量從事高端製造業,跟隨貨架的政策走。


成長鋪子


首先 簡權 去掉影響問題反饋速度和影響工作效率的多餘人員和部門。

第二 提升 提升產品的質量加上員工質量意識 減少加工 加費 和料廢 從而減少維修和修復 減少工時的浪費。

第三 改善公司管理制度 減少老員工的流失 從而減少公司對員工的培養成本。


軍小粉


非要走高端路線,那必定是叢林法則,適者生存。但社會矛盾,也必定更加激烈。一將功成萬骨枯,商場如戰場,實業者之路,如煉獄般難熬,,,,,,,?????


每吋每刻


這是實情。

隨著社會的進步,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必然要走高科技路線,機械化路線,成本的提高,要靠技術來彌補,這才是王道。


危機管理學


這是所有國家都要面臨問題,避免不了。製造業只靠低價是不會長久的,成本上升會逼著企業去改變,不改變就只能被淘汰!高附加值的產品是企業必須,要有高附加值就要有特色,就要去創新!只能適應社會變化去改變!


誤入江湖大道


用工成本士地使用成本不斷增加,主城區也無生產用地,轉移至區縣,才有利可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