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比普通孩子多了4個好習慣,你家孩子有哪個?

大多數孩子,除了極個別天賦很高以外,智力水平其實差不多,為什麼有的孩子學業優秀,有些孩子卻是學渣呢?有很大部分的原因,在日常的一些習慣上。今天分享學霸們普遍擁有的4種好習慣,各位家長不妨對照一下,你家孩子有哪個?

學霸比普通孩子多了4個好習慣,你家孩子有哪個?

一、運動

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表明:那些體能好的學生,數學好於67%的學生,英語好於45的學生。2010年由芬蘭幾所大學共同發起的一項研究更是發現:相比於運動鍛鍊水平一般的孩子,在體育鍛煉上更為活躍的孩子,在成人後所賺取的工作收入要高出30%。

當前的現實情況是,由於場地、空氣、安全問題等條件限制,孩子們在學校裡的課間活動有限;放學後功課壓力又大,時間又緊張,因此很多孩子就不願意抽出時間來去運動。然而磨刀不誤砍柴工,一週只要運動3到5次,每次30到45分鐘,就能讓孩子上課更專注,課堂行為更加良好,心態也更積極有活力。

學霸比普通孩子多了4個好習慣,你家孩子有哪個?

二、閱讀

閱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許多父母也十分重視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然而,隨著孩子的學習任務加重,尤其是上了初高中後,逐漸就不再課外閱讀了,很多家長出於心疼孩子,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實際上,要提高孩子語文水平甚至各門學科的理解能力,大量閱讀課外讀物才是最有效的方法。美國國家教育進展評估委員會的一份追蹤研究發現:那些成績最優秀的學生,就是有大量閱讀課外讀物習慣並能夠享受到閱讀樂趣的學生;而學生們平時所做的習題卷子的數量與他們的閱讀水平毫無關係。

因此,從長遠發展來看,無論功課再忙,也不能忽略了課外閱讀。家長也要有意識地給孩子創造一些課外閱讀的時間,讓孩子看一些“閒書”。

學霸比普通孩子多了4個好習慣,你家孩子有哪個?

三、吃早餐

很多孩子由於做功課等原因,晚上睡覺比較晚,早上父母為了讓孩子多睡一會,也沒及時叫孩子起床,無形中壓縮了孩子吃早飯的時間,或者只能在上學的路上隨便買點湊合。可是,早餐是非常重要的一餐,如果孩子沒吃好,會因血液缺乏足夠的營養能量供應,而導致學習分心。

大量研究數據表明,吃早餐對學習的影響之大,甚至超過了學生在學習方式、學習動力、自信心、參加補習、家長教育水平或家庭收入等方面帶來的優勢。浙江省2016年一份針對超過8萬名中小學生的調查結果也顯示,那些每週每天吃早餐次數越多的學生,平均學業成績更高,最大可達50-70分,相當於多接受1-1.5年左右的教育。同時,學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每提高10%,四、八年級學生親子關係指數分別改善6.16%與5.98%。

學霸比普通孩子多了4個好習慣,你家孩子有哪個?

四、成長型思維

所謂成長型思維,即孩子對自己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堅信通過努力學習和專注刻苦能夠提升自己的智慧、能力和才華,即使面對困難和挫折也不輕易放棄,反而勇於迎接挑戰,具有很強的忍受力和復原力。

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家長要用積極正面的語言,肯定孩子的努力、策略和選擇,而非天賦;鼓勵孩子遇到失敗、挫折也要不懈努力,突破自我,獲得成功,得到成長。

學霸比普通孩子多了4個好習慣,你家孩子有哪個?

學業情況往往是孩子習慣的反映,一個有良好習慣的孩子,成績通常不會差。各位家長們,與其費神費力地天天催孩子學這學那,不如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當孩子的好習慣像呼吸一樣自然時,就具備自主學習的自覺性和很強的執行力了。

好習慣也將使孩子受益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