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把首都遷到巴西利亞後,到底是好的還是壞的,現狀如何?

無盡光芒的春海


按照巴西當年遷都的目的來說,巴西利亞是成功的,這座新城已經成為巴西第四大城市。然而單從巴西利亞這座城市本身的建設而言,當初的規劃太過於理想化,如今出現了很多讓規劃者意想不到的後果——整個巴西利亞呈現出非常明顯的破碎化與空心化,俗稱“中看不中用”。

歷史上,巴西曾經將都城建立在薩爾瓦多與里約熱內盧,而這兩座城市如今分別是巴西第三與第二大城。


20世紀,當時的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人口瘋狂膨脹,各種城市病越來越嚴重。而與經濟發達人口密度極高的東南沿海地帶形成鮮明對比而,地域遼闊的內陸高原地區,人口稀少經濟落後,豐富的自然資源無法得到有效充分的利用。

為了緩解沿海地區的巨大壓力,同時開發廣闊內陸地區,解決經濟發展的瓶頸,促進巴西的發展。20世紀50年代,巴西決定遷都,1960年正式將都城搬移到了新建成的巴西利亞。遷都以後,巴西利亞從一個孤處高原的小城迅速崛起為全國第四大城市。


而遷都後,巴西東南沿海與廣大的內陸地帶連成一體,控制管理能力大大強化。而隨著人口的大規模內遷,也非常有效緩解了沿海地區的人口與城市化壓力。巴西利亞也成為了20世紀之後建設的最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年輕的世界文化遺產項目。由於廣大內陸高原的開發助力,巴西的經濟也得到了有效推動增長。

不過單看巴西利亞的建設,還是有很多問題的。巴西利亞的規劃建設都實在太過於理想化,甚至在規劃圖中連人行道、停車位之類都嚴密規劃好。而建成之後才發現當初的設立有很多中看不中用的地方,嚴重影響當地人生活。

如今巴西利亞的主城區居民很少,反而是其周邊興起了很多衛星城,作為巴西第四大城市也是挺尷尬的。甚至很多在巴西利亞工作的人,一到假期就會“逃離”巴西利亞,前往東南沿海休息。


澹奕


不好。我覺得巴西利亞是失敗的。


世界上的城市絕大部分都是自發形成的,像中國的首都北京,五朝古都,南京,六朝古都,西安,13朝古都,這些城市都是歷經很多年,自然形成的。

巴西利亞的形成過程是:有一天,某個人,一拍腦袋,說我們建個城吧,於是有了巴西利亞。

不是開玩笑,真的是這麼形成的。

巴西利亞建城始於1956年,是年紀很輕的城市,而且僅僅2年就完工。

當時的巴西總統庫比切克希望帶動內陸地區發展,加強對各州的控制,在當時法國人柯布西耶思想的指導下,以“功能主義”為旗幟,建立的一個城市。

這是當年巴西利亞的規劃圖


像一個飛機,象徵著巴西的騰飛。

這是實際建造


是不是幾乎完全對應了?可是這是一座城市,不是一個建築啊。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過去的一些老城市,因為種種緣故,有一些不合時宜的地方,比如說太過於密集,人口太過於集中,或者需要拆遷等等,這種“自然進化的城市”肯定沒有“人工規劃”的好,畢竟人工規劃可以提前預設,避免老城市出現的問題。


“最方便的城市”和最不方便的城市

為什麼最方便?因為巴西利亞是用兩條獅子相交的主幹結構和現代立交形式,不用設置任何交通信號燈,就可以使得這個城市方便快捷的開車到任何一個地方。

厲害吧。

那麼實際運行結果呢?就是因為這種不設置信號燈的做法,導致這個城市的居民冒著生命危快速穿越馬路。

這不是坑嗎?


巴西利亞城市建築的設計是非常具有美感的

巴西利亞大教堂

巴西利亞外交部。


可是有一個什麼問題呢?

沒人願意住。

是房子太貴了嗎?

不是,富人窮人都不願意住。


這是上過時代週刊封面的巴西總統庫比切克。


巴西利亞在設計的時候,把“規劃”用到了極致,使用工業化思維去設計巴西利亞,對於居民日常生活規劃異常細緻,把功能進行嚴格的分區,讓城市運行井然有序,城市設計以汽車為導向。

舉個例子吧,餐飲區就是餐飲區,辦公區就是辦公區,娛樂區就是娛樂區。

辦公的地方辦公,餐飲的地方吃飯,娛樂的地方娛樂,“井然有序”,看起來挺不錯吧。

為了讓汽車跑得快,控制人行步道的數量和街角廣場數量。


實際運行呢?實際運行的結果是,由於需要就餐,居民必須開車到餐飲區,於是交通壓力劇增,造成嚴重的擁堵。

由於缺乏人行步道和街角廣場,導致城市缺乏聚集人氣的公共空間,居民日常會客都必須在家裡,不能出去。


其結果是在巴西利亞建成後的幾十年裡,在這個“大飛機”式的城市周邊聚集了大批的別墅區和貧民區,窮人不願意住,富人也不願意住,260萬巴西利亞的人口,70%居然居住在這個大飛機外面的郊野別墅或者貧民區。


所以這個城市的意義,何在?


李建秋的世界


巴西利亞完全是從一片荒野上建立起來的現代化城市,對於巴西而言其主要目的為了加速內陸的發展,所以巴西首都遷移此是好的。

巴西遷都歷史

在巴西曆史上總共在三個地方建立首都,第一個是薩爾瓦多,第二個是里約熱內盧,第三個是巴西利亞。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里約熱內盧和巴西利亞。里約熱內盧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是個沿海城市,而且是巴西及南美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所以巴西把首都建立此是理所當然。由於,里約熱內盧的底子厚,在巴西城市經濟中也是一枝獨秀。其中,在該城市舉辦過幾次世界級的活動,這為其帶來了巨大的利潤。



巴西利比亞是20世紀以後全世界建立的最大的現代化城市;同時,在1987年12月7日,巴西利比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人類文化遺產”,而且是人類文化遺產中最年輕的。

巴西利比亞現狀


根據2017年的調查顯示,作為金磚國家一員的巴西在過去10年內是表現最差的國家。

在巴西中有名的城市中,例如聖保羅和薩爾瓦多等城市財政收入嚴重下滑,唯有里約熱內盧保持優勢呈現上升的趨勢。所以,巴西利比亞也不例外其生產總值也在下滑。當然經濟的幅度是時刻在變化的,但是在一定時間內還是具備穩定性的,所以在經過兩年的時間發展,巴西利比亞經濟發展優勢是不大的。主要因為,巴西利比亞是個內陸城市,不像里約熱內盧是個沿海城市具備優越的地理位置。


談笑觀察室


說起巴西首都,可能還有很多人以為是里約熱內盧。其實在1960年,巴西就把首都里約熱內盧遷往巴西中部的新建之城巴西利亞。巴西遷都是好是壞呢?現狀又如何呢?在聊這個問題之前,先簡單說說巴西為什麼要遷都。

第一,出於政治經濟考慮。由於巴西的經濟基本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而廣袤的中西部經濟卻發展落後,遷都不但有利於促進中西部的經濟發展,還有利於首都的國防安全。

第二,出於環境考慮。原首都里約熱內盧由於過度城市化,產生了一系列很嚴重的城市環境問題,已經不利於城市的持續發展。所以為了緩解城市人口壓力以及保護城市環境而遷都。

第三,氣候原因。原首都里約熱內盧所在的東南沿海地區氣候溼熱,而中西部高原區氣候相對涼爽乾燥,更適合人類居住。在權衡各方面因素以後,巴西在1960年正式把首都遷往僅用三年多時間就建好的中部新城巴西利亞。

巴西遷都至今已有60多年,現狀是如何的呢?由於巴西利亞建成之初都是統一設計統一規劃的,是一座職能單一的城市,以服務政治為主要功能。城市的統一設計規劃,從城市市容以及城市環境方面來說,確實有很大的好處。也很顯然,巴西利亞發展至今,已經發展成為一座世界聞名的美麗城市,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人類文化遺產”,成為眾多璀璨輝煌的世界人類文化遺產中最年輕的一個。

但也由於巴西利亞在設計之初太過於理想化以及過度規劃,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很多城市問題也慢慢浮現,甚至有人稱巴西利亞是一座“災難性”城市。由於整個城市按照功能分割為行政、文化、居住等區域,甚至會細分為酒吧區,倉庫區,汽車修理區等,雖然功能細分能給市容加分,但也給市民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比如開車在城東,車突然壞了,就必須把車弄到汽車修理區才有汽車維修店,極其麻煩。還有商場必須建在規定的地方,也給居民購物帶來很大的不便。交通上巴西利亞為了打造汽車之城,建有大量高速公路在城市中,而且城市道路也沒有人行道。雖然有利於汽車的行駛,但這對行人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由於規劃草率,行人只能穿行於道路之間,這又造成了居高不下的交通事故。生活的不便利導致大部分巴西利亞人都不願意生活在規劃好的市中心,寧願住在城市的邊緣。這就使得郊區化現象越來越嚴重進而形成了很多貧民窟,而貧民窟導致的衝突也伴隨而來。所以很多人都說巴西利亞是一座只屬於汽車和富人的城市。對於巴西遷都是好是壞呢?我覺得好壞各參半吧,朋友們,你們是怎麼覺得的呢?


小僧懂越語


熱帶地區無強國


城北徐公157


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你的問題,一句話總結,好與壞,不是我們操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