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假期間,你們會給孩子上輔導班嗎?

西門東門南門北門


目前寒假上輔導班,可能有幾個方面的考慮:

1、沒人帶孩子
父母都上班,家裡也沒有人幫帶孩子。這種情況比較頭疼,一般都是考慮給孩子上全託。我身邊就有不少家長是這麼做的,每天100-200元的託管費。
一般會有寫作業的輔導,一些興趣班,讓孩子在那一天,肯定會想一些比較讓孩子感興趣的活動來配合。


2、純粹發展技能、興趣
這個也是不少孩子會做的事情,比如練習跳舞、彈琴、打鼓等藝術類的,也有機器人、編程、航模等動手類的,也可以是圍棋、象棋等棋類的培訓。
我自己的孩子主要是自己學習幾個項目:書法、英語等。

3、課業培優補差
這個也是不少父母會選擇的內容。一般孩子學習成績如果跟不上,那麼假期適當地複習一下舊課,預習一下新課,對於下學期的學習是很好好處的。


當然,還有一部分孩子會回老家,一般主要以完成寒假作業為主。
我個人覺得寒假不需要過得太緊張,應該給孩子安排充分地戶外活動。在放假期間,應當適當地發展一些不一樣的能力,比如孩子的交際能力,就可以在假期的時候通過拜訪朋友來練習。

最後補充一點:孩子的習慣應該是一直都要保持的。不能夠因為放假就變成另外一種狀態。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平時上學還挺好,一放假就是各種壞習慣出來了。這樣的情況實際上對孩子的成長不是很好。建議大人跟孩子一起做計劃,按照計劃來過假期的生活,實際上對孩子也是一種鍛鍊!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寒假已到,但冬天的寒冷依舊無法阻止家長送孩子上輔導班的腳步!我們家孩子的班主任經常接到家長電話,希望老師最後一節課不要拖堂,會耽誤孩子去上輔導班。國家一再減負,但是家長不給孩子減負。家長一直強調,人家孩子都去我們能不去嗎?

假期到了,看著小區樓下奔跑著去上輔導班的父母孩子,也不禁想問一句,“我們會給孩子上輔導嗎?”

一、孩子要去輔導班

親身經歷:

小編是山東的,像山東、四川這樣的省份,孩子以後高考競爭是相當殘酷的。但是由於我們家孩子,基本處於放養的狀態。我們夫妻雙方,也不過多要求孩子什麼,只求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成長就好,即使50人的班級考40名,我們已沒有動搖過初衷。

時間久了,我發現其實是我們錯了。當今的社會孩子在學校,就無法逃避成績的要求,成績往往也是孩子能力的唯一證明。通過老師我才知道,慢慢地孩子因為成績不好,不再受到同學的關注,被別人冷落,不愛和別人交流。我也責問自己,是我們這種快樂教育的方式錯了嗎,我們沒有給孩子任何壓力啊?

我們很意外的事情發生了,孩子主動找爸爸談心。“其實我的數學挺好,我不是笨孩子,但是對於很多知識理解不是很好,下課後我又不好意思去問老師”孩子略帶委屈地說。我們才發現其實是我們錯了!!!

孩子爸爸託人找了兩門輔導班,孩子對於去上輔導班沒有任何牴觸情緒。回家後還和我們交流學習的趣事,就這樣開學後我們見證了:孩子從班級40名躍升到班級第8名的。孩子變得愛說話,不在是那個吃完晚上飯,門一關只有我們送水果才能見一面的過去了。

我們看到太多家長逼迫孩子上輔導班,是家長錯了嗎?是孩子不爭氣嗎?其實都不是,只是我們家長可能都不是真正瞭解自己的孩子!

二、強扭的瓜不甜

我們家孩他爸同事的愛人是一名英語老師,她說她們班50多位學生中至少有一半假期要到輔導班去學習。孩子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整個假期學習計劃被安排的不亞於一個明星。

班裡曾經有一個女孩子學習成績穩定在前10名,可父母就是不滿意,就是不能理解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比別人差。英語學的不錯吧,那也得補口語。數學成績也是名列前茅,那就學奧數,以後拼的就是能力。

孩子的心裡越來越壓抑,本來就不善言辭的女孩子,變得更加不愛溝通交流。父母爭強好勝的性格,讓孩子也覺得自己為什麼趕不上別人,是因為自己太笨了?還是自己根本就不是學習的料?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學習成績好不好都要去輔導班,人家學習比我們好都去我們還能不去嗎。父母認為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對的,即使現在孩子不理解,以後也會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我們雖是孩子的父母,我們過多的期望、強迫、言傳身教,卻把我們變成了孩子眼中的“法西斯”,父母應該反省,不要把自己的理想、慾望加到孩子身上,畢竟強扭的瓜不甜。

三、做稱職的父母

學習要讓孩子自願、愉快地學習,不是強迫孩子學習,強迫的效果往往適得其反,中國的家長太累,中國的學生更累!

家長要求孩子上輔導班,這個問題本身我認為沒有對與錯,我會根據孩子自身的情況和孩子溝通後再去決定。但是,我們家長要做的是:把孩子當朋友,真心去跟孩子溝通,真正的瞭解自己家的孩子。孩子只要一個蘋果,那麼家長給一筐梨,也是沒用的。孩子畢竟是孩子,由於思想和心智還不夠成熟,有許多事情需要我們家長去幫助孩子做決定。我們要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或許這樣我們能更好的讓孩子進步。孩子最好的老師就是家長自己!

春節要到了,希望我們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新的一年健康成長,學習進步!


大寶的美麗世界


我本身是一位老師,孩子上小學,周圍每天也都圍繞著家長和孩子。

就我自己孩子來說,寒假不上輔導班,舞蹈練字課已經停了,假期就讓她遊游泳,到處玩玩行了,再練練琴,該過年了,然後正月又得出門走親戚,也沒有多少時間。

小孩子大都沒有報班的,輔導班大多是大孩子報。

我身邊的大孩子,有的通過這次期末考試,家長看出孩子哪方面有點弱,會考慮讓孩子上上閱讀理解的課,畢竟臨近小升初課,就算是上,年前也上不了幾天,三五天,年後初八開始,也就七八天,總共加起來一個假期能十二節課。

中學生上輔導班的比較多,特別是現在初三的孩子,過來年馬上2月了,整個初中剩餘時間也就三個月左右,時間確實緊張。高中名額有限,競爭激烈,初三孩子現在也不分假期不假期的,都在悶頭學,就算是不上輔導班的,也在家努力呢。


於老師初中教育


會,肯定會!因為我隔避壁鄰居的小孩子們,統統都上輔導班了,有成績不好補數理化的,有孩子成績很好想要孩子多學點別的知識和技能的,上個鋼琴或舞蹈班或別的什麼玩意班的,如果我把我的孩子留在家裡一個假期下來,不是要差別的孩子一大半截,新學期一開始趕不上別的孩子,豈不是罪過!

現在的家長,有看見孩子作業太多一天忙到晚心疼孩子的,有陪孩子做作業到深更半夜不耐煩的,還有的老師叫家長等學生做完作業檢查正確與否並簽名,心裡暗自嘀咕我都幫孩子把作業改完了還要你老師幹什麼的,更有甚者有些家庭作業基本上是佈置給家長做,會做的還無所謂,不會做的搞得焦頭爛額的……等等等等令人心焦的問題可憐孩子,於是便呼籲對學生減負,可減負還沒真正實施只要一有空閒,有的孩子連雙休日都沒有,就趕忙找家教或課外輔導班輔導孩子,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減負就是一句空口號!

在現在各行各業競爭得這麼厲害的情況下,只有委屈孩子們失去他們應有的天真時代,誰叫他們處於這種競爭環境,所以孩子不能閒著,一定得上輔導班!






用戶zdf57408


今年鄰居家的孩子已經放寒假,他們來詢問我是不是一定要給孩子上輔導班呢?上什麼班?有用嗎?我說:

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還要看有沒有適合孩子情況的輔導班,以及孩子願不願意去輔導班,最主要的是不是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要綜合考慮。

現在,這孩子是五年級,已經放假,從孩子的成績報告單上看出,數學考了98分,還可以。語文的成績不理想,84分,他的老師反應,孩子的作文成績不好。

我知道,這個孩子比較活潑可愛,也比較聽話,只是不喜歡多說話,喜歡玩耍,不怎麼愛讀課外書。

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我給鄰居家長建議:“你們孩子的作文成績不好,可以考慮假期給他補一補作文。”“哪裡的補習班好呢?”“大街上的'小桔燈作文'是備過案的補習班,應該可以。不過,要看看孩子願不願意去,最好能夠徵得孩子的意見。如果硬逼著去,沒有多大用處。”


應該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明白作文是語文學習的重點,抽出一定的時間或者說放棄一些玩的時間用到作文訓練上是非常必要和關鍵的。

一切都在孩子欣然接受的狀態下進行。我相信,孩子的情緒確定了他的行為效果,最後一定能夠滿足其身心的健康發展。


千萬不要986


我家五年級,寒假是上輔導班的,了好幾個班,而且有的已經開始上了。

雖然我家一直在上,但是我個人並不認為所有孩子都需要去上輔導班,要不要上完全取決於自己的需求!

常見的“班”有哪些?

從形式上我認為可以分為學習類和興趣類。

從內容上我認為可以分為提優、補差和純粹興趣培養。

從孩子的角度去分我認為可以分為孩子願意去的和不願意去的。

從家長角度去分我認為都是願意去的。我幫來不相信那些掏錢的家長嘴上的抱怨!

假期“超車”比“起跑線”更有意義

如果說孩子們還沒上學你說說“起跑線”還有點意義,但是上學之後就不是這麼一回事兒了。能夠接受超長教育的孩子畢竟是極少數,而絕大多數孩子註定了他們的接受能力是有限制的。

所以孩子上學之後你會發現一些沒上過私立幼兒園(我們這裡公立很多年前就是文化課什麼也不學的),除了一年級剛開始能看得出來,但是很快你就分不清楚了。

一個學期學下來,孩子一定會在本學期的學習上存在一些問題,最簡單的提現就是成績。即便考了滿分我們都不能保證孩子一定沒問題,更何況沒有得到滿分呢。

因此寒暑假裡查漏補缺實際上是適應絕大多數學生的!

而處於兩端的學生,差的需要補補差,好的儘量提高、拓展一下,這個很合情合理!

假期如此長的時間,非常適合做這個工作!

盲目跟風肯定有,但是能上下來的就都不算

我見過盲目跟風的,別人學自己也學,別人報自己也跟著報……但是我認為只要他家的孩子能夠從頭學到尾,而不排斥,那麼這個班就還是有意義的!至於是否有“效率”這是另外一個問題。

玩和學不矛盾不衝突

總是有人願意把“玩”和“學”對立起來,我認為不合適。

假期這麼長的時間,我相信沒有多少家庭有條件、有能力讓孩子只玩不學!難道父母都不用上班的嗎?而那些雙職工且沒有老人給看孩子的家庭,往往也只能把孩子送到託管班裡去。

所以,怎麼可能不學呢?

而那些即便報了不少班的家庭,因為各個班在寒假裡的時間也大都是7-10天,但是畢竟是假期,時間太充足了,除了個別情況之外,學習也不會很累!

別人學是別人的事兒,同樣的,自己家學不學也是自己家的事兒。我從來不勸別人,無論是學還是不學,同樣的,我也從來不聽別人怎麼跟我說……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假期上輔導班也好,在家學習也好,總之,必須得學習。可以不比平時在校那麼緊張,但一定要有個學習計劃,一天做多少作業活預習多少新課或閱讀多少書籍。

為什麼假期了還要學習?放假了,過年了,不該痛痛快快玩嗎?家長不是老說什麼在校就好好學習,放假了就高高興興玩耍嗎?

“假期是超越對手的最佳時間”,現在社會競爭激烈,想出人頭地,有個好工作,掙個高工資,起點就要高。分水嶺就是上什麼樣的大學。清華北大畢業的,就是與野雞三本大學就業不一樣,985.211畢業的就是比高職高專高人一等。

可能會有不上大學照樣前途似錦的榜樣,的確有,但概率太低了,猶如天上掉餡餅一樣,砸到你的頭上時估計也餓死罷了。

都是智商正常的學生,在高考面前,誰付出多誰勝。都是在努力學習,誰把別人假期玩耍的時間利用了,誰是勝利者。

到高考時,你做過的試卷擺滿了你家,用過的筆能救活一間文具店,成功就向你招手了。


老韓155116185


《課外輔導是剛性需求嗎?》

年假期間選不選擇上課外輔導班,取決於你是不是把上課外輔導班當做剛性需求。如果你平時就為孩子安排了課外輔導課程,那你怎麼會錯過年假這一個月的時間呢!

不過就我而言,我本身是排斥課外輔導的,我並不認為課外輔導是剛性需求。

身為家長,在這方面一定要保持清醒理性:

如果孩子是在知識和技巧方面有所欠缺,適當的針對性的補習是有效的。

但如果孩子欠缺的是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培養,那恐怕課外補習只能事倍功半。

像這種需求性問題,一定是存在個體差異的,答案當然也並不是唯一的。一定是有人覺得課外輔導沒有必要,但有些人覺得,課外補習是必要補充。

而且在現行的教育環境下,課外輔導是主客觀條件下形成的“大趨勢”,勢必有人主動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服務”,有人則是盲目跟風。

隨著“教育服務行業”的專業化和規範化,隨著社會的開放和發展,課外輔導會成為剛性的存在,正如“精糧細作”,既然有人吃食堂,也就會有人吃飯店。

但是選擇課外輔導班一定不會成為剛性需求!

隨著女性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隨著高素質女性選擇迴歸家庭,我預言,將來課外教育的主戰場,會從輔導班轉移到家庭!

會有越來越多的母親,對孩子的成長和教育進行更加科學和理性的干預。由於高素質女性的學習能力更強,她們對孩子學習的知識和技巧也會自身吸收和迭代,然後二次消化再有針對性地補充給孩子。

這也就是我自身排斥課外輔導的原因,因為我已經做好了“家庭教育”的心理準備,校內和家庭雙管齊下,我不認為我的孩子還有參與課外輔導的必要。


毒舌菲菲寫小說


不怕同桌是學霸,就怕同桌過寒假,這句話有一定道理。

身邊有好多孩子是住宿生,二三週才回家一次,學校是全封閉管理,生活,學習,作息非常有規律。

現如今是智能手機遍佈的時代,某些成人還擺脫不了手機依賴,更何況孩子呢。放長假之後,很多家長都害怕自己的孩子沉浸在遊戲和網絡世界,自己工作忙,不會整天陪著孩子,這對那些自控力差的孩子來說,更是一個嚴峻的考驗,為了打消這種顧慮和考驗,家長會自願選擇把孩子送到補習班。

這是綜合各方面因素做出的選擇,也是萬不得已的選擇。



朶朶媽媽成長記


我是輔導班老師,過年期間上輔導班的寶貝大概有百分之60。

原因無非就是幾方面:一,家長要上班,孩子放寒假沒辦法帶孩子上班,這種情況一般來說會上寒託班。就是託管機構,有的是隻是看孩子,有的可以輔導寒假作業,形式大同小異。二,孩子期末考試沒有考好,想要抓住寒假的時間來補下上學期的內容,鞏固一下基礎,大部分孩子會上課外輔導班。三,提前預習下學期的內容,這樣為開學打好基礎。四,寒假有時間,正好可以上興趣班,讓孩子增加技能。

我建議輔導班適可而止,不用太多太雜,適合寶貝就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