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宁可倾家荡产也要为恩师安葬,相声宗师张寿臣跟他拜把兄弟!

  在旧社会相声艺人行走江湖最看重的不是“杵”(即:钱)而是义。无论是同行之间“让地”的仗义,还是师徒之间尊师爱徒的情义,总之在这个吃开口饭的行业里绝容不下背信弃义,见利忘义之人。相声门里有句老话叫“师徒如父子”,这并不是句泛泛空谈,至少在过去的相声艺人思想中是根深蒂固的。因为一旦确定了师徒关系,师父就得毫无保留的将自己赖以糊口的真本事如数传授给徒弟。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道理人尽皆知,但相声界仍旧秉持着传承有序的规矩。

他宁可倾家荡产也要为恩师安葬,相声宗师张寿臣跟他拜把兄弟!

  马三立奉养恩师周德山,为师父养老送终的故事很多观众都听过。马三爷是知恩图报的孝徒,把晚年不能登台的周德山接到自己家中颐养天年。相声界孝徒的例子不胜枚举,今天要聊的这位孝徒也是相声门里跟马三爷平辈的“老祖儿”。他就是相声宗师张寿臣的“御用大量活”侯一尘。

他宁可倾家荡产也要为恩师安葬,相声宗师张寿臣跟他拜把兄弟!

  侯一尘也是寿字辈的一位老艺人,跟张寿臣台上是一场买卖,台下两位还拜了把兄弟。张寿臣在天津小梨园演出时有两位长期合作的捧哏搭档,一位是德字辈门长裕德隆的徒弟淘湘如,另外一位就是他的把兄弟侯一尘。侯一尘捧哏风格与郭启儒先生颇有几分相似,语言纯朴亲切,词句斟酌简练。捧哏时一贯坚守“过犹不及”的准则,故而在与张寿臣搭伙时能充分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当年天津的小梨园有“四大朝臣”,分别是单弦大王荣剑尘、唱乐亭大鼓的王佩臣、相声大王张寿臣以及这位侯一尘。

他宁可倾家荡产也要为恩师安葬,相声宗师张寿臣跟他拜把兄弟!

  侯一尘为人慷慨仗义,谁有个为难招窄都愿意找他相助,在同行中也因此得了个“多事侯”的外号。对待同行义字当先,对待师父也是同样尽心竭力。侯一尘学艺比较晚,二十岁左右才正式拜师,早先一直是在北京的古玩店做学徒工。后来拜师拜在了老艺人郭瑞林的门下(郭荣起的父亲),和马四立、谭伯儒、陶湘九等人师出同门。或许是师兄弟中出类拔萃的人才太多,侯一尘在师父眼中一直不太被看重。可就在恩师郭瑞林54岁抱病而亡时,他却做了一件让所有同行刮目相看的义举。

他宁可倾家荡产也要为恩师安葬,相声宗师张寿臣跟他拜把兄弟!

  师父虽然是相声界的大蔓儿,可依旧要靠撂地卖艺为生,勉强够养家糊口,正所谓家无隔夜粮。突如其来的病故却无钱安葬,当时恰好儿子郭荣起在外地走穴,一时联系不上。可是人已故去,应当早日入土为安 。此时,在郭瑞林的徒弟中只有侯一尘一人站出来表示,师父所有发丧事宜,我来承担。虽说侯一尘当时给张寿臣在天津最高档的杂耍园子捧哏,但生活上并不富裕,也是聊以糊口。为了发送师父,侯一尘将早年间在古董店学徒时留下的几幅字画全都拿去典当,家里的家具、衣服也都变卖一空。最终将筹来的现钱如数用于师父发丧安葬。这还不算完,在郭瑞林下葬七年后,由于他的墓地正在挖河道上必须迁坟。这时侯一尘又专程从北京返回天津,并拿出自己近些年的积蓄给师父重新置办了一块墓地安葬。

他宁可倾家荡产也要为恩师安葬,相声宗师张寿臣跟他拜把兄弟!

  不管有没有师父的偏爱器重,师父教给能耐,就是给了饭门。孝徒侯一尘都把恩师当成亲爸爸一般对待。因此他在整个曲艺界人缘、威望、口碑都极好,要想在同行中一呼百应,先要如侯一尘以德立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