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經濟實力跟杭州相比怎麼樣?

文史坊


南京的經濟實力跟杭州相比怎麼樣?和杭州全方位比較中,經濟是南京最薄弱的,一些經濟指標,南京從來就沒有高於杭州過,現在恰恰是距離杭州差距最小的時期。

就拿GDP來說吧,九十年代,全國排名,杭州第七,南京十七,現在杭州第十,南京十一。前幾年浙江、杭州發展速度其實非常低,南京一度差點超過杭州,有兩年GDP上半年已經超過杭州了,可惜南京正在高速發展的時候遇到了領導變動等問題,給耽誤下來了。正好杭州轉型成功,看上去兩地差距拉大,其實從一個大的週期來看,根本不是這樣。

另外各項經濟指標是有強相關性的,不可能某一項指標好,而其它指標很差。所以單比經濟方面的指標,分的越細,看上去杭州領先的越多。其實還是那麼多,就像兩個人比手指長度,可以說我手指比你長,也可以說,我大拇指比你長,中指比你長,小拇指比你長,無名指比你長,食指比你長。可以看做一個指標,但如果對你有利,你也可以說成5個指標。

同理,舉個例子,南京也可以和杭州比地鐵啊,我線路比你多,我公里數比你長,我客流量比你大。本來一個指標,這樣就變成三個指標了。而且現在主要對比的都是總量指標,對於人口差距在10%左右的兩地來說,人均指標同樣也應關注,不像人口差異1-2倍的城市比人均有點不能客觀反映城市規模,但差異10%的城市我覺得更應該看人均,如果兩個人口差異10%的城市,各項經濟指標都只差5%,你說哪個城市數據領先?

南京的經濟實力跟杭州相比怎麼樣?兩座城市在經濟規模和人口相差不大的情況下,人均指標更能說明問題 ,而南京在人均指標方面的表現堪稱上乘,總體而言,杭州和南京在經濟方面最多是半斤八兩,各有勝負罷了。

以上觀點你有異議嗎?


沙漏遺愛


客觀、公正,用數據說話,房太尉用7項指標的對比告訴你答案。

1、GDP

2017年完整的官方統計還沒有出來,我們先看2016年的。杭州GDP是11050.49萬億,南京是10503.02萬億。總量上看,杭州>南京,但落實到人均GDP呢?杭州常住人口918.8萬,南京是827萬。對比人均GDP,杭州120271元,南京127264。可以說,在GDP方面,兩個城市相差不多。

2、存款

銀行統計的住戶存款餘額反應了一個城市居民的儲蓄多少。杭州是8493.27億元,南京是6095.08億元,明顯少於杭州。即使比較人均存款餘額,杭州是92439元,南京是73701元,杭州也大大高於南京。這可能說明了,一個地區的人均GDP只能反應當地的經濟建設熱情,但是否惠及到百姓,就不一定了。

3、消費

花錢能力上,南京人比杭州人厲害。2016年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南京為61526元,杭州為56337元。

4、可支配收入

杭州人消費額低,但其實消費潛力更大。只看城鎮數據,杭州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更高,為52185元;南京為51560元,但二者相差不大。

5、汽車

每百人汽車保有量,也是南京比杭州高。就是說,平均每100個南京人,有26.8輛民用汽車;每100個杭州人,有25.5輛民用汽車。

6、CPI

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兩個城市相差不大,南京物價一年上漲2.7%,杭州物價一年上漲2.6%。

7、房價

2017年12月,杭州二手房均價為29137元/平方米,南京為27500元/平方米。杭州房價更高。但因為杭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更高,兩個城市居民的房產購買力剛好一致:用一年的可支配收入,都只能買到1.8平方米的房子。

總結:

在二線城市裡,杭州和南京都屬於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人均收入方面,杭州佔優;人均GDP方面,南京佔優。財力上,杭州人家底兒可能更厚實;生活上,南京人更樂於享受生活,消費意願更強。在生活最大的壓力來源——買房這個方面,兩地人同病相憐,房價實在都太高了。


房太尉


被各大規劃繞開、老齡化最嚴重、人口流入接近0的江蘇,大概率走下坡路!

[人口危機] 已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1-6月,江蘇省共出生38.3萬個嬰兒,比前一年同期減少5.6萬個,減少12.8%!新出生人口持續減少,人口拐點不經意間已到來。

以下重要規劃全部繞開江蘇:

9個國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成都,武漢,鄭州,西安。

11個自貿區:上海,廣東,天津,福建,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陝西。

5個左右的自由貿易港(自貿區升級版):上海已初步成型,另外天津、陝西、浙江、廈門正在積極申報。

6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島,雄安。

5個計劃單列市: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深圳。

3個國家科學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合肥。

3個“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超大城市):上海、武漢、重慶。

10個"一帶一路"節點城市:西安、蘭州、西寧、重慶、成都、鄭州、武漢、長沙、南昌、合肥。

東部3個經濟強省。山東省:濟南青島2座副省級城市;浙江省:杭州寧波2座副省級城市;江蘇省:僅南京1座副省級城市(2019年1月9日,濟南合併地級萊蕪市,致使江蘇唯一的副省級城市,淪為全國省會首位度倒數第一。今後,它必將與江蘇貌合神離,心向安徽,導致江蘇只能依靠剩餘12個本身地位極低的地級市參與全國頂尖城市競爭)。

當前,各大城市人口掠奪戰已經打響,在老齡化嚴重的今天,人口決定了發展。江蘇人口形勢日益嚴峻,究其原因:一是群山無峰,沒有明星城市集聚不了資源,吸引不了外省人才,留不住本省人才;二是自宮式的中考、高考制度讓深受其苦的年輕人往外跑,也讓在江蘇發展的外省人不敢落戶。

2017年,濟南市一把手在山東兩會上極其悲憤的發言:山東經濟實力雄厚,但群山無峰,缺少一個帶動力強的核心城市。未來各省間的競爭,就是城市群的競爭,或者說是核心城市的競爭。鄭州不久前被確定為國家中心城市,對我們來說是個很大的刺激。分析周邊鄭州、合肥,還有遠一點的武漢、長沙、成都、貴陽,這些近年發展迅猛的城市,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所在省份舉全省之力發展,才鑄就了今天的輝煌。核心城市是集聚起來的,我們不集聚,就會被別的城市集聚;機遇是搶抓出來的,我們不去搶,別的城市就會去搶。

而江蘇13個市互不認同,成了國內首屈一指的大內鬥省,實質是互相制肘,誰也見不得對方好,在城市發展中內耗相當嚴重。未來的城市競爭中,江蘇註定更加被動。

幾年前,江蘇GDP總量差點一舉超越廣東,直到差距拉小至600餘億。後來廣東初步轉型成功,迎來現代發展“第二春”,再次發力拉開與江蘇差距。據悉,廣東經濟增長速度已經連續反超江蘇六個季度,2018年差距更是擴大到5000億,令大眾反過來覺得江蘇怕是變成“江輸”。

江蘇老齡辦透露:30年後,江蘇不到3個人中就有1個老人,實際上按照現在幾乎外來人口0流入,本省平均結婚年齡達到34歲,普遍不肯生二胎的現狀,老齡化問題只會比預測更嚴重更提前,到時很可能滿省皆是白髮人。

再看“平均主義”發展模式,僅憑江蘇一省之力,且正在被各大規劃繞開的情況下,十年後,最大的可能是均衡發展成13個三線城市,隨之人口外流進一步加劇,繼續退化成13個四線城市。

年輕人,畢業後的首選城市很重要,一次的選擇很可能就是一生,一定要慎重!當前是城市格局大變動的時代,已經錯過了北上廣深,千萬不要再錯過目前有政策、有定位、有地位,未來必將在國家支持下晉升一線的新貴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