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 兒 川

片兒川是杭州小吃,即雪菜肉片筍片面。味道與蘇州麵點的雪菜肉絲麵相近,但加上筍片,特別是春筍剛上市,別有一番風味。有趣的是,雪菜肉絲麵在上海面館是基本面點,並隨著上海小吃風行海內外,無遠弗屆,而片兒川只有杭州才吃得到。當然,各處麵館都可以在雪菜肉絲麵裡,加上筍絲,讓口感及味覺多一分林野的爽脆氣息,然而,像片兒川那樣,佈滿銅錢厚薄而稍大的肉片及筍片,湯汁濃郁醇厚,賣相比較村俗的麵點,似乎只有在西湖煙霞籠罩的南宋故都才找得到。

片  兒   川

吃片兒川的第一個感覺,是麵條與蘇州大面的細緻精美不同,比較粗獷,比較鄉野,像我小時候在臺灣鄉下吃的切仔面,甚至有點像煮過的油麵。給我帶來的聯想,是金兵南下,汴京淪陷,中原父老遷徙到江南,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吃一碗家鄉的麵食,聊補北望的鄉愁。那面過了江淮,滋潤上富春江帶來的靈秀,雖然還有北地粗豪的外表,一嚼起來卻鬆軟得多了。再加上本地土產的鮮筍與醃製的雪菜,一碗原來十分豪邁的肉片面,就成了融合南北口味的片兒川了。這當然只是我的臆想,隨興所發的思古幽情。預先在此警告杭州旅遊局,不要引此作為歷史依據,打出片兒川是宋朝麵點的招牌,發展杭州的文化旅遊。我擁有這項歷史猜臆的智慧財產權。

片  兒   川

第一次吃片兒川,是一九七八年的夏天,一個人初訪西湖,住在湖畔的華僑飯店。在餐廳點菜,點了炸響鈴、糟雞、油燜筍、片兒川。鄰座一位中年婦女,帶著她十來歲的女兒用餐,突然問我是不是杭州人。我說不是。她很疑惑地問,你為什麼點這幾道菜?炸響鈴、片兒川,這是隻有杭州人才知道的菜式,她離開西湖煙水近三十年了,時常懷念的就是這幾道菜名。不是杭州人,怎麼知道這些菜式?我不禁赧然,說書上看來的。她一臉悵然,大概是認錯了個假同鄉,轉頭向女兒介紹起片兒川來。

片  兒   川

在杭州漫遊期間,還到過老店奎元館吃過片兒川,印象極佳,肉片鮮嫩爽口,筍片清爽如細雨滴瀝在竹葉上,而湯汁又香濃可口。十多年後再訪奎元館,則肉片又硬又老,筍片幹如竹篾,湯汁只有醬油味,氣得我再也不去。轉而試試知味觀,卻時好時壞,質量得不到保證,去過七八次,只有一次令我回味不已。

轉眼又是十多年,朋友請我去奎元館吃麵。我依舊點了片兒川,吃了一口,咦,居然是當年的滋味,不負杭州特色麵點之名。

片  兒   川

選自《品味的記憶》鄭培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