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出來的大收藏家!堪比古代的孟嘗君


鎮江出來的大收藏家!堪比古代的孟嘗君


嚴惠宇(1895-1968),名敦和,以字行,號箑齋。江蘇鎮江人。民族工商業者、實業家、收藏家。他一生致力於民族實業與教育、公益事業,為人豪爽,具有崇高的愛國氣節,被稱為“鎮江三傑”之一。


鎮江出來的大收藏家!堪比古代的孟嘗君


嚴惠宇


愛國實業大亨


嚴惠宇出生於商人家庭,幼年讀私塾,穎超敏捷。後攻讀政法,曾任揚州法院書記官。

嚴惠宇曾在揚州錢莊做學徒,滿師後在鎮江交通銀行任職,旋轉上海金城銀行,後任副經理,並定居上海。

嚴惠宇有志於實業救國,在前輩徐靜仁支持下,被聘為溥益紗廠經理。後來,他在上海還創辦大東菸廠,任董事長、總經理。在徐州租辦賈汪煤礦,任華東煤礦公司董事長。在鎮江又陸續創辦了維生油廠、北固建築公司、泰豐米廠、鼎昶錢莊等企業。他還出任上海溥業紗廠、杭州福華絲廠、南通大生紡織公司、揚州麥粉廠、鎮江水電公司常務董事等職,成為上海灘上頗具影響力的實業家之一。


鎮江出來的大收藏家!堪比古代的孟嘗君



大東煙公司出品-永金門香菸-木雕版印版


嚴惠宇與冷遹(辛亥革命時的愛國將領冷御秋,南社社員,同盟會會員)、陸小波(鎮江工商界領袖)通力合作,在鎮江創辦“四益”農場,即均益蠶種製造場(在高資)、三益蠶種製造場(在橋頭)、益民蠶種製造一場、二場(在四擺渡),嚴任常務董事、總經理。

嚴惠宇還在鎮江與陸小波創辦私立京江中學(現鎮江市一中),並自任校長;大力支持經濟上陷於極端困難境地的南通學院,並資助南通學院在滬分校,資助京江中學在滬租界復課辦學,捐助為鎮江在滬難民治病的診所,還曾捐資在蘇州創辦崑曲傳習所,培養出一批“傳”字輩的崑曲新人。嚴曾資助過很多青年上學,用自己賺來的錢送他們讀大學或出國留學,其中的大部分他根本不認識,只是得到了他提供的獎學金。嚴惠宇還參與籌建了弘仁醫院。


鎮江出來的大收藏家!堪比古代的孟嘗君



四益農產育種場聘書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7年8月,嚴惠宇與冷遹、陸小波(此三人被合稱為“鎮江三傑”)在南門外都天廟宣誓,以表堅決抗日的氣節及忠貞之志。鎮江成立民眾組織委員會,他們三人分頭負責。鎮江失守後,嚴惠宇轉道至滬,因拒絕出任偽中央儲備銀行總裁之職,避居香港,香港淪陷後方返滬。

抗日戰爭期間,嚴惠宇還創辦雲起樓收藏古玩字畫。解放後,嚴及其後人將收藏的5000餘件文物捐贈給上海、南京和鎮江三地的博物館。

建國初,嚴氏曾任鎮江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徐州賈汪煤礦私股董事等職。

1968年9月,嚴惠宇在上海病逝,終年74歲。

新樂府昆班與顧傳玠


嚴惠宇非常熱愛崑曲。民國16年(1927),正當穆藕初經營紗廠受挫,乏力維持崑劇傳習所之際,嚴與摯友陶希泉合作,以“維昆公司”名義,投入了兩萬四千元,定製了全套的行頭,在接收原傳習所出科的“傳”字輩青年演員的基礎上,成立新戲班,取名為新樂府。

演員們演出時繼續學藝,還向京劇藝人學戲,如周寶奎、林樹森、蓋叫天等,學的都是保留在京劇舞臺上的昆戲和吹腔武戲。由此戲路大開。不少戲還請了名家修改和編劇,如趙景深的《白羅衫》,吳梅的《湘真閣》等。此時,學員們的劇目從結業時的六百多折戲,已經積累到七百多折戲,觀眾也覺得耳目一新。

新樂府先租賃上海笑舞臺為專演場所,後又輾轉演出於蘇州青年會、上海“大世界”遊樂場等處,受到眾多行家與觀眾的讚許,形勢一片大好,令人完全不會想到接下來急轉而下的複雜局面。

新樂府成立後,小生顧傳玠成為了偶像級的角色,他與朱傳茗搭檔,生旦之美,天作之合,吳昌碩曾為之題聯:“傳之不朽期天聽,玠本無瑕佩我宣。傳隨李白花閒想,茗倘樵青竹裡煎。”當時嚴惠宇、陶希泉有捧角想法,給予了顧傳玠超高薪酬外加綢裘華飾,甚至還有包車待遇,由此矛盾也跟著起來了。

30年代初,新樂府昆班內部矛盾激化,顧傳玠棄伶就學,新樂府從此一蹶不振,嚴惠宇、陶希泉與之的合作也告結束,戲班隨後解體。


鎮江出來的大收藏家!堪比古代的孟嘗君


顧傳玠1924年舞臺演出照


嚴惠宇非常欣賞顧傳玠,簡直達到了“溺愛”的程度。他告誡顧傳玠,教育是他獲得獨立及尊嚴的途徑,嚴惠宇鼓勵顧傳玠學習農業,在他的資助下,顧傳玠先後進入東吳大學、光華大學附中學習,最後畢業於金陵大學農科,成為“傳” 字輩演員中唯一進入高校深造者。嚴惠宇併為顧策劃了一些宏圖大計,準備日後讓他經營一處在鎮江的農場。後來,經嚴惠宇推薦,顧傳玠還出任上海大東菸草公司副經理多年。嚴惠宇甚至還希望顧傳玠能夠娶他的大女兒為妻,不過,顧傳玠最終還是選擇了更為愛好崑曲的合肥張家四小姐中的老大張元和(詳情參閱:此人是不是一介之玉?如是,嫁他!)。

雲起樓收藏“只進不出”


日軍佔領上海後,嚴惠宇拒絕與日本佔領者及汪偽當局合作,停產所辦企業,拒不出任偽職。

淪陷期間,稍有家產的人都逃難到孤島上海避難,許多沒有生活來源的人靠出賣古董字畫維持生計。嚴惠宇看到大量的古董字畫被外國人收購轉售海外,心情十分沉重。

為了保護中華文物,嚴惠宇開設了雲起樓字畫古玩店,收購文物,他奉行“只進不出”的收購宗旨,以保護圖籍文物、古玩字畫,不使流入海外,完全不同於一般古玩店有買必有賣的生意經。他請印壇名宿兼收藏大家秦更年、書畫家兼收藏家湯定之為掌眼人,又聘潘君諾、劉伯年、尤無曲三位名畫家兼鑑定家專門修復古字畫,為上海地區文物、字畫的保護起到了重要作用。

雲起樓位於上海西摩路慈惠北里(今陝西北路119弄)26號,慈惠北里繫上海灘著名的猶太富豪哈同的房產,石庫門建築, 該單元“三開間、兩廂房、一客堂、兩層樓”。嚴氏租賃了26號的樓下西前廂房、中後廳及東後廂房,東後廂帶閣樓,作為嚴氏企業大東菸廠的俱樂部。26號樓下的前廳與東前廂房的鄰居共用,面積25平米的樓下西前廂房則為雲起樓洽談業務之處,一些與嚴志趣相投的落難文人雅士,視此為棲身之地,常在此聚會。


鎮江出來的大收藏家!堪比古代的孟嘗君


嚴惠宇書法扇面


嚴氏自幼勤習書法,筆勢挺勁,腴美中有古樸之氣,有相當造詣,又愛與書畫家交遊,好收藏書畫及文物古董。此時收購文物,正好藉以消遣時光、陶冶性情。存世不多的嚴氏墨跡,如給李軔哉的《何處難忘酒》(五律詩)立軸、給潘君諾的24字長聯等,都寫於這段時間。

據李家本(嚴惠宇的“機要秘書”)編撰的嚴惠宇年譜記載,雲起樓開業時間應為1943年,歇業時間應為1945年抗戰勝利之後。抗戰勝利後嚴惠宇重出江湖,忙於實業復興,無暇再專注文物,古玩店自然不再有存在的必要。

1950年,李家本舉家入住雲起樓舊址,改雲起樓名為西邨亭,自號西邨、西邨亭長。李家遷入之前,住劉姓古舊貨商,此人與雲起樓有無關係,已無從查考。

雲起樓開辦期間究竟做了多少文物生意,現在無法查考。但可以肯定的是,這裡收藏了不少精品。


鎮江出來的大收藏家!堪比古代的孟嘗君


潘君諾、尤無曲、西邨、劉伯年合作作品《夜半客》


藏亦有道


嚴惠宇大規模收藏文物應在開設雲起樓之時,此後在1960年代困難時期至“文化大革命”,又陸續收購生活困難的親友等變賣的藏品。

嚴氏收藏文物有其原則,一是避免“懷璧其罪”,特別貴重的文物一般不收,以免惹禍。二是不只看畫家的“名頭”,而是看“東西”好壞。“熱名頭”如吳昌碩,價位高,造假亦多,一般不收。與之同時的蒲作英,當時是“冷名頭”,市場不走紅,嚴看好,則收購之。

據尤無曲回憶說:“他家裡藏有很多名畫。全是古代的,明朝、清朝的比較多,明朝的扇面就有幾大冊。他的收藏幾乎每一幅我都臨摹過,在那裡我臨到了真跡,以前都是臨的印刷品和柯羅本。”

嚴氏收藏的文物雖然涉獵較廣,但是重點為瓷器和字畫,晚年更僅限於字畫。字畫之中又以扇面為重點,抗戰期間收藏明清名家扇面一千餘幀,故自號“箑齋”,60歲後又號“箑齋老人”。1945年5月,他將收藏的明清扇面挑選24幀,包括唐寅、文徵明、陸治等24人的畫作,每人一幀,出版畫冊《箑齋藏箑》。《箑齋藏箑》由秦更年題簽,湯滌首頁題詞。黑白珂羅版,大十六開,橫開,連史紙線裝,以“鑑真社”名義,印行於世。


鎮江出來的大收藏家!堪比古代的孟嘗君


《箑齋藏箑》


嚴氏用於藏品的收藏印,早年多為陳半丁所刻,晚年多為劉伯年所刻。但是晚年收藏的字畫,一般不加蓋收藏印,一則是觀賞書畫以自娛,是否蓋印無關緊要;二則嚴氏認為,從古到今,文物珍品總是在諸多藏家手頭流傳,即使留下收藏印記,也不能永為己有,還不如不留痕跡。

“博物館之友”


1949年以後,嚴惠宇及其後人多次向國家捐贈文物,上海、南京、鎮江博物館均有所得,總計約5000餘件。


鎮江出來的大收藏家!堪比古代的孟嘗君


龔賢《千巖萬壑圖》(局部),紙本水墨,縱:27.8釐米,橫:980釐米,現藏於南京博物館


目前可查的嚴惠宇本人的重要捐贈記載有:

1951-1962年間,捐鎮江博物館(1958年前為“韶宗藏書樓”)古籍100餘箱、字畫158件、古陶瓷177件、玉石35件、銅雜件30件,包括宋建窯黑釉盞、明“梅花白瓷三足洗”、清陳鳴遠款“破竹筒白瓷紫砂陶筆筒”、清郎世寧《馬》橫批、清京江畫派顧鶴慶《平川十六景圖》卷等。

1958年,向上海徐彙區政協(後轉交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捐獻:明清名人扇葉集冊1816開81冊,明清書札1616開61冊。

向南京博物院捐龔賢巨幅山水軸等文物300餘件。

1959年,嚴惠宇被聘為鎮江文管會委員,1960年又被上海博物館聘為首批“上海博物館之友”。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居住在上海建國西路402弄4號三層樓獨棟洋房的嚴惠宇被“掃地出門”,遷入建國西路384弄2號二樓朝北的一斗室,臥病兩年去世。家中文物被上海第四機床廠查抄入庫,逐一標記,並冠以“宇”字編號。“文化大革命”結束落實政策發還,嚴氏後人將其捐獻鎮江及上海博物館。但是嚴惠宇所用的印章,抄去之後多數未還,近年來見有部分嚴的印章在境外網站拍賣,可見已經流失。

嚴惠宇在鎮江九如巷55號(今為66號)的家,“文化大革命”中自然也在劫難逃。1966年8月,鎮江機械學校的“紅衛兵”來抄家,抄走文物字畫、書籍等至少7箱,下落不明。同年9月下旬某夜三時許,自稱“紅衛兵”的七八人闖入,瘋狂破壞,擊毀所有瓷器及大理石紅木桌椅等文物,事後掃除的殘片在天井中堆成小山。1985年起落實政策,通知家人去鎮江市委落實政策辦公室認領,1985-1987年間3次取回僅27件,如潘思牧山水立軸、陳半丁山水立軸及扇面等,九牛一毛。抄家前鎮江九如巷主要保存清代京江畫派的作品及蒲作英的畫,不下數百件,可惜絕大多數均化為烏有,令人痛惜。

1979年,嚴氏後人嚴忠婉、嚴忠媛、嚴忠慎遵父遺願,捐上海博物館宋、元、明、清瓷器11件、明清書畫9件。此後又捐該館明清書畫12件,包括明董其昌《溪山雨意圖》軸、清惲壽平《雙松圖》軸、清李漁山水人物四段卷等。

1986年,嚴忠婉、嚴忠媛、嚴忠慎捐鎮江博物館元、明、清書畫等172件,包括明陳洪綬人物、明董其昌行書、清鄭板橋竹石等。鎮江市政府獎勵人民幣1萬元,嚴氏後人將其捐贈鎮江市第一中學,供設立獎學金之用。


鎮江出來的大收藏家!堪比古代的孟嘗君


嚴惠宇紀念文集(資料圖)


海上孟嘗,再世春申


雲起樓也是海上畫家雅聚之場所,除嚴惠宇外,湯滌(湯定之)、秦更年、黃葆鉞等前輩名宿常來常往(時湯寓膠州路,黃居新閘路,皆離陝西北路的雲起樓不遠),劉伯年、潘君諾和尤無曲“雲起樓三客”藉此請益於諸老,摩挲、觀摹嚴惠宇先生收藏和雲起樓購入的古代字畫,從古人的氣息中直接吸取到大量的藝術精華。湯、秦、劉三人生前均為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1942年,嚴惠宇延請劉伯年、潘君諾(1907-1981)、尤無曲 (1910-2006)三位畫家在雲起樓鑑定、整理購藏的字畫,資助潘、尤,為劉(時任蜀腴川菜館經理)提供住房(鶴園,現為安福路296弄6號)。此舉是出於其惜才養士的一貫意識,也是對已嶄露頭角的畫家的保護。嚴惠宇惜才養士,先後舉薦尤無曲(在開設雲起樓之前的1939年)、潘君諾(在雲起樓歇業後的1946年)拜陳半丁為師,北上前又都為他們聯繫北平的金城銀行安排任職,以解後顧之憂,安心學畫。故劉伯年悼嚴公詩中有“夙昔從遊公健談,每逢佳士總扶持”之感慨。劉、潘、尤既非雲起樓股 東,亦非夥計,嚴惠宇與三人之誼於師友之間,尤無曲後來還成為了嚴惠宇的外甥女婿。


鎮江出來的大收藏家!堪比古代的孟嘗君


潘君諾、劉伯年、尤無曲合作作品《素友》


嚴惠宇書贈三客之一的潘君諾聯語:“茅屋萬山中車馬不來正避俗,柴門疎竹處簟瓢可樂自忘年。”“避俗”正是三客在日偽時期自甘隱之於市的格尚風義,“忘年”則展現他們遵養時晦,心安清貧的生活,遊心於嚴惠宇之收藏中,得益良多。

李家本,字叔原,江蘇鎮江人,1943年被嚴惠宇聘為私人秘書,次年正式就任,同時拜嚴為師學習書法。李家本不僅做文字工作,還替嚴管錢管賬,乃至文物收藏。嚴對李信任有加,李對嚴忠心不二。終其一身,嚴與李師生情誼矢志不渝。“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李協助嚴惠宇長女嚴忠婉等,將發還文物捐贈博物館,鎮江博物館回贈李紀念品以表謝忱。1994年,嚴忠婉應江蘇政協與鎮江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之約,編寫《嚴惠宇紀念文集》,李執筆,與嚴忠婉、陸汝純編寫完成《嚴惠宇年譜》。還撰文《在惠師身邊的見聞》。

雲起樓開設第二年即1944年,嚴惠宇五十壽慶,雲起樓諸人或作詩或作畫,每人一幀,集為一冊,充作壽禮。


鎮江出來的大收藏家!堪比古代的孟嘗君


嚴惠宇


結拜兄弟陳半丁

陳半丁(詳情參閱:大藏嘉藝術指數【3】:陳半丁中國畫投資價值分析)與嚴惠宇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據說兩人還曾經結拜為兄弟。

1937年,北平淪陷後,陳半丁拒日偽政府聘請,辭教以賣畫刻印為生。“為了避開日本人的吵鬧,幾番周折,在嚴惠宇、楊濟成等友人資助下,購得地安門米糧庫四號院宅邸,該院落佔地十餘畝,院中有園中園五畝,故以‘五畝之園’命之。”陳半丁常在家中舉辦“周宴”。“周宴”就是沙龍性質的聚會。參加宴會的常客,除書畫界名流如嚴惠宇、方巨川、楊濟成、蔣兆和等,還有京劇界的名流,如梅蘭芳、奚嘯伯、程硯秋等,他們都是書畫愛好者和收藏者。

嚴惠宇的印章絕大多數為陳半丁所刻,石材均佳,其中一方無邊朱文印“門外漢”,表明不以書法家自居的心跡。此印為小長方雞血石,白、紅、黑三色俱備,稱為“劉、關、張”。還有“不求原諒”一印,黑色壽山石,印文顯示了主人不同流合汙的錚錚傲骨。這兩方印是在雲起樓書寫扇面時常用的閒章。


鎮江出來的大收藏家!堪比古代的孟嘗君


陳半丁 《人物》四條屏之一(嚴惠宇訂)


義助黃賓虹刊印畫冊

1943年,黃賓虹滬上好友秦更年與傅雷(詳情參閱:收藏名家331期:傅雷,發現和推廣黃賓虹的大學者)、張元濟(詳情參閱:大收藏家429期:張元濟,中國出版界傳奇人物的收藏故事)、吳仲洞、鄧秋枚、陳叔通、高吹萬、姚光、王秋湄及女弟子朱硯英、顧飛等為慶祝賓虹八十壽誕,經一番籌備,於十一月在上海舉辦了“黃賓虹八十書畫展”,同時出版珂羅版印刷的《黃賓虹先生山水畫冊》及《黃賓虹書畫展特刊》。這是黃賓虹80年來最隆重、最具學術性的一次畫展。珂羅版印刷的《黃賓虹先生山水畫冊》是秦更年出面找嚴惠宇的,秦更年找到嚴先生,嚴先生就和一個叫徐十四的共同出資刊印。


陸承平《嚴惠宇與雲起樓及西邨亭》

李家本《嚴惠宇年譜》

姚善一《潘君諾與雲起樓》

張值《尤無曲訪談錄》

尤燦《尤無曲》

鄭重《海上收藏世家》

其它

歡迎各位朋友提供各大收藏家相關資料,十分感謝!


大藏嘉——您的藝術財富管理專家

服務10000名會員

收穫10%以上年化收益

發現·收藏·傳播·塑造人類新文化

這是您的追求,也是我們的光榮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