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山東德州有個菲律賓老國王的墳,菲律賓歷屆總統有否參拜的?如果沒有,是否因宣傳不到位?

山東夏津赤腳大仙



下面講下山東德州為何會有蘇祿國東王墓。眾所周知,自春秋戰國起,中國就與其他國家有了友好交往活動。秦漢時期,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世界上第一條連貫東西的商旅之路——“絲綢之路”,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開始了一定規模的商貿交往,絲綢、茶葉等產品得以遠銷中亞乃至歐洲各國,中國也被世界譽為“絲國”,中國人也被稱為漢人。由於那時生產力水平有限,交通工具又太過落後,這種不同文明之間的交往非常有限,到了唐宋時期,這一情況則大為改觀。隨著中國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中外友好商貿往來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特別是在兩宋時,由於南北分裂,海上絲綢之路異常繁榮,中國與東南亞、南亞、西亞等國家的交流溝通更為密切。

▲古海上絲綢之路

元朝時期,統治者延續了唐宋以來的開明外交,以極大的胸懷迎接萬國來使,那時的中國沿海地區,有著許多金髮碧眼的外國人,他們或在中國經商,或來中國遊歷,有的甚至能在中國謀得一官半職,例如舉世聞名的馬可波羅,他將回到歐洲後,便把在中國的經歷寫成遊記以吸引世人前來。明初,太祖朱元璋厲行“海禁”,中外友好交往曾一度中斷。明成祖朱棣即位後為宣揚國威,擴大明朝的國際影響力,先後派遣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七下南洋。為彰顯大明天朝上國的姿態,除正常貿易之外,鄭和船隊代表大明王朝對這些藩國進行了慷慨施捨,使越來越多的國家見識到大明的上邦風采,每次返航都有著大批的外國使節跟隨。他們慕名而來,想要與中國結下深厚情誼,其中就包括了今天故事的主角蘇祿國使團。

▲鄭和寶船復原模型

如今,我們在地圖上已經找不到蘇祿國這個國家,但當時它在東南亞地區很是出名。它以菲律賓蘇祿群島為中心進行拓展,國土包括今天的巴拉望島和馬拉西亞沙巴州東北部。古蘇祿國的體制與中國古代的封建專制不同,它是一個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的酋長制國家,具有高度政教合一的特點。在蘇祿國,一共有三個國王,分別為東王、西王和峒王,三王中以東王權勢最大。蘇祿國雖與中國差別很大,但這並不影響兩國間友好交往,也不影響其對天朝上國的仰慕。

▲東王巴都葛叭答剌畫像

據史料記載,永曆十五年(公元1417年),蘇祿國組織了龐大的外交使團跟隨鄭和艦隊前往中國,這支使團中既有三位國王(東王巴都葛叭答剌、西王麻哈喇葛麻丁、峒王巴都葛叭喇卜),又有他們的親眷和侍從,共有340多人,是前往大明朝覲的使節團中人數最多的一個。來到中國後,沿途各地官員紛紛對其表示熱烈歡迎,抵達京師後,成祖朱棣更是給予了他們熱情款待與豐厚賞賜。蘇祿國使團不僅被中國的繁榮景象所折服,更被中國各地的不同風土人情所吸引,在此流連忘返。

▲蘇祿國東王墓

在京城訪問了二十七天後,使節團這才動身,啟程回國。可不幸的是,在其回國途中,在山東德州附近時,年邁的東王巴都葛叭答剌不幸病逝。由於事發突然,使節團一下子就陷入手足無措的窘境,對於把老國王遺體運回故土還是就地安葬,他們拿不定主意。所幸永樂皇帝在瞭解事情經過後,派禮部郎中攜詔書、祭文趕赴德州,同意蘇祿國東王巴都葛叭答剌在大明入葬,並按中原藩王之禮安葬,還賜諡“恭定”,並親撰碑文(蘇祿國東王墓)。

▲東王后裔前往祭祖

值得一提的是,安葬完畢後,使節團決定除東王長子督馬含回國繼任王位外,王妃葛木寧及次子溫哈喇、三子安都魯和侍從十餘人留在德州守墓。隨著時間推移,這些蘇祿人世居德州後苗裔漸增,直到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他們奏請清廷,以求能夠正式加入中國,經過批准後,他們改姓漢人姓氏“安”“溫”,從而深深融入中華民族之中。建國後,他們因信奉伊斯蘭教被劃歸為回族,如今已傳至第21代。

《明史》《明太宗實錄》


趣觀歷史


首先,這裡所說的德州並非美國的德克薩斯州,而是指山東省德州市。確實,在德州市境內存在著的一座外國君王的陵墓:蘇祿國東王墓。其中安葬著的是蘇祿國君王巴都葛叭答剌和他的王妃及兩個兒子。

許多人可能不清楚蘇祿國是哪裡!如果按照現在的地理劃分來看,蘇祿國疆域主要由菲律賓的蘇祿群島、巴拉望島以及部分馬來西亞沙巴州組成。該國始建於公元1450年,也就是明朝景泰元年。

那麼,南亞島國君王一家人的墓地為何會出現在山東呢?根據史料記載,大約在1417年(永樂十五年),蘇祿國東王(該國還分有西王和峒王,但以東王最大)和其他兩位王帶著家眷、官員、隨從等共計三百餘人前往大明訪問。

一行人為明成祖朱棣帶來了許多產自蘇祿國的奇珍異寶,朱棣得知後也十分歡喜,於是便下令蘇祿國使團沿途所經過之地,當地官員一定要盛情款待!

不久,蘇祿國使團便抵達京城並進行了朝貢,朱棣也是給予了對方豐厚的回饋:金銀自不在話下,還將巴都葛叭答剌冊封為國王,賞賜用金絲繡有蟒龍、麒麟的章衣,外加封王印章、誥書等。

蘇祿國一行人在京城逗留近一月後準備回國,朱棣更是命官員、士兵專程護送。但當使團行至山東德州境內時,東王巴都葛叭答剌突然身患重疾並醫治無效去世。隨後便在德州就地安葬,朱棣還親自撰寫了悼文。

東王安葬妥當後,西王和峒王便率使團返回蘇祿國,而與使團隨行的東王的兩個兒子及王妃則留居德州守墓。七年後,東王王妃曾重回蘇祿國,但沒過多久又返回大明並和兩個兒子守墓直至去世。

當時,朱棣對於這位客死異國君王的後人可謂是關照有加,不僅保障他們的衣食住行、賞賜土地免除賦稅,還專門往此地遷居了一些同樣信仰穆斯林的百姓,修建清真寺並由東王二子負責宗教事務,對其照顧可謂是考慮周全且詳細。

即便大明亡國後大清仍舊保留了對東王后裔的特殊待遇。雍正年間,蘇祿國曾派出以駙馬為代表的使團再次到訪。而東王后人也在這期間提出入籍清帝國並獲得准許,分別被賜予溫姓和安姓。

但是,近現代歷史上的菲律賓歷任總統並未親自瞻拜過德州東王墓,不過諸如菲駐華大使、菲律賓蘇祿省副省長等政界人士都曾先後瞻拜;除此以外就是當年沒有隨團出訪的東王后裔也會前來。距現在最近的一次祭拜是在2017年紀念“東王訪明六百週年”儀式上。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題主看來是對所謂的古代國家和現代國家的概念太模糊才提出這樣的問題。在中國可不僅僅只有蘇祿這樣的小村酋長的墓地,在西安還有正兒八經的波斯王子墓地,那你有見現在的伊朗人來中國參拜嗎?


沒有原因是,古代的蘇祿和波斯,並非現代的菲律賓和伊朗。而且就連當時生活在菲律賓的人也不知道菲律賓是何物;現代的菲律賓人可能也有70%以上不知道蘇祿為何物。所以想讓人來參觀甚至參拜就不要去想了,就算你再怎麼宣傳,現代的菲律賓人也不可能去給古代的一個村長或者一個縣長買單的。


鬼行僧


我家就在那,因為這個破墳,遲遲不能拆遷……


頭像為什麼不能弄整張呢


我的家離蘇祿文化博物館很近。

走10分鐘就到了,對蘇祿國王墓還是瞭解。

我2004年來到美麗德州,很喜歡德州。有朋友喜歡研究歷史也帶他們參觀參觀!

回答赤腳大仙問題我用很簡單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訴全國網友,不用那麼複雜,讓全國網友一看就明白也不累!

首先,我來回答:“山東德州有個菲律賓老國王的墳,菲律賓歷屆總統有否參拜?如果沒有,是否因宣傳不到位?”

答:菲律賓老國王的墳,菲律賓歷屆總統從沒有參拜。因為,我個人觀點,對現在執政政府來說沒啥政治上意義,參拜個毛啊,那公元1450年菲律賓一個小島上的小國,瘸子裡拔將軍,三個島上國王,蘇祿國大點強點,通俗講,明朝我大中國強大富有,小蘇祿國算個球。

當時,蘇祿國王來我大明朝朝拜拉關係進貢。簡明扼要說,網友清楚明白:公元1417年那時候,菲律賓由三個島組成,有三個國王,各自為政,不過三個當中蘇祿國實力最大。

蘇祿國老國王帶著家眷、官員、隨從三百來人來我大明朝朝貢示好。

訪問朝貢結束,蘇祿國老國王巴都葛叭答刺得了痢疾身患重病,醫治無效死亡。

在德州就地安葬,給他們劃出一塊地方,就是現在解放路西邊。當時,大明皇帝親自撰文,給他們還算很高規格了。

老國王兩個兒子留在德州守靈。

老國王的王妃回國之後又回來到德州為他守靈!

用現在的話說:王妃對老國王的愛情💑還是堅貞不渝的!

到了清朝,我大中華帝國,清朝對蘇祿國老國王后裔們也不錯,對他們待遇也很不錯,他們必須謝主隆恩!說句實話:菲律賓猴子🐵們,對不起我們中國。

他們申請我大清國籍,我大清皇上恩准批了!

按照我大清慣例,皇上賜他們溫姓和安姓。

有一次我問蘇祿國王墓旁邊的村子裡人,我說你們大概後裔多少人?他們說後裔現在大概上萬人了,分佈全國各地,都是老國王的發配的人馬。

最後一個問題,不是宣傳不到位,本來他就是一個小島國,後來也沒有進行什麼大的合作和貿易。菲律賓這個國家很務實很狡猾,沒有好處,不和咱們扯沒用的,🐵猴子還是比較機靈狡猾的!!!

當然小級別的外事活動搞點!

歡迎全國各地網友來美麗德州玩,遊覽蘇祿國王墓,還是挺有意思的!!!

記住:免費呦!別忘帶身份證!

祝福大家再會!











沙漠雄鷹68532366


怪不得說安姓和溫姓是半個回族呢。還真是


平安是福8428


本人好多年前去蘇祿王墳看過,當時就是一個大土疙瘩,周圍都是一些破舊的民房,雜草叢生,破爛不堪,至今記憶深刻。


5216487


對的原先有老人抽菲王煙就是紀念菲律賓國王的意思


用戶12548597868


蘇祿國的國土分屬現在的印尼和菲律賓。蘇祿國是伊斯蘭教的封建國家。菲律賓是主體信仰天主教的資本主義國家。而且蘇祿國部分遺民是菲律賓國內的分裂勢力。


齊魯好風光37


山東德州的確有個蘇祿王墓,這個蘇祿王不能說是菲律賓的國王,因現在的菲律賓是幾個小國統一後的國家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