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舊事:楊家村,時光荏苒,往事依稀

楊家村和會前村一樣歷史悠久,是青島最早的移民村莊之一,村民來自雲南邊陲。關於楊家村的歷史網上有很多記載,其中以青島檔案館的文獻作者徐東陽、楊盛人兩人記錄最為詳細,其他文章基本來自這個文獻。

臺東舊事:楊家村,時光荏苒,往事依稀

建村較早,歷史悠久

楊家村建村時,四面八方都是荒草野地,舉目不見一戶人家。亢家村、田家村、吳家村、海泊村、太平村,那時連一點影子也沒有。說明楊家村不僅是臺東一帶最早的村莊,而且很可能是青島市區最古老的村莊。

楊家村地址,並不是東鎮

很多網上文章說楊家村,都說東鎮楊家村,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南邊子也犯過類似錯誤,魯海先生留言提醒後,查閱了資料才搞清楚。

如果以現在的標誌來界定楊家村的地理位置,簡而言之,即是遼寧路東端200米一段的兩側一帶。細說楊家村的方位,則是南至道口路,北至濱縣路,東至郭口路、清和路,西至山口路(現在也是道口路)。其中包括全部的平定路、道口路,大部分的姜溝路、部分順興路和全部濱縣支路。

在楊家村以北闢出一個區域叫東鎮,作為中國人的居住區。臺東鎮上的臺東一路至臺東八路依次排開,臺東一路是楊家村北的第一條路。

由此可見,楊家村和東鎮是兩個不同的區域。隨著楊氏家族人口的增加,楊家村人也向外“輸出”,以遷居亢家莊的為最多。

楊家村有線電報房

清政府展設山東省沿海軍訊電線,在青島楊家村(今臺東郵電局一帶)設有線電報房,供駐軍使用。

楊家村車水馬龍,遼寧路曾是其商業街

遼寧路是青島的交通大動脈。青島解放前後,臺東郵電局西側的山口路有馬車總站。車是那種帶篷的拉客馬車,除了車伕,還能坐4位乘客。馬車路經遼寧路、膠州路、中山路,直到臺西區的雲南路。為了不汙髒馬路,馬屁股上繫著接馬糞的布兜,這就是過去年青人背的“馬糞兜”的來歷。

臺東舊事:楊家村,時光荏苒,往事依稀

清和路靠近臺東一路處,那時還是拉客的小臥車(轎車)的始發站。小臥車路經遼寧路,終點站在中山路。由上述可見楊家村中的那段遼寧路車水馬龍,人來人往,這段遼寧路是楊家村的商業街,街上店挨店,館連館。其中有源盛棧酒館,自家釀造的黃酒,不僅節日裡必上楊家村人的飯桌,還醉倒八方來客。酒館斟酒用的酒壺,是小口、大肚、細嘴的錫壺,精巧美觀。

楊家祠堂

楊家村早年就在清和路與臺東一路拐角處建造祠堂。堂內掛著黑漆金字的“敬修堂”大匾,供桌上擺放著楊氏祖先的牌位,牆上張貼著楊氏家譜。香菸繚繞,莊嚴肅穆。每逢除夕夜,楊家村戶戶都要去祠堂燒香、燒紙、磕頭。祭奠祖宗之後,再給本家的長輩拜年。接著在夜間要拜遍全村的長輩。祠堂的“堂主”除了日常看管祠堂,還要負責把祠堂的房租收入積攢起來,以備過年買供品祭祀祖先。租祠堂閒房的有吳氏、譚氏和楊氏,吳氏為教珠算,譚氏為彈棉花,楊氏為教私塾。祠堂還另有閒房停放楊家村老壽星備用的棺木,這些棺木直到“文革”才清埋了。文革除“四舊”,拆了祠堂。後來這裡蓋了7層的居民樓。

楊家村風俗

楊家村人,對於喜慶歡樂的年節特別珍惜。年除夕,除了全家喜氣洋洋地吃餃子,除了恭恭敬敬地給長輩給鄉親拜年,老老少少還特別興高采烈地放鞭炮。依照傳統理念,燃放鞭炮是男孩子、老爺們的專利,然而楊家村的大姑娘小媳婦也嘻嘻哈哈地放鞭炮。尤其是楊家村的順興路段,除夕夜鞭炮聲之大、燃放時間之長,落在地上的鞭炮紙屑之多,當年在島城是有名聲的。除夕之夜,家家都要在十字路口朝西南方向燒紙,紙的周圍還要劃個圓圈。燒紙是給祖宗送去過年的錢,劃圈是防備把“錢”丟了。“朝西南方向”,對一般人來說,也許就如同在土地廟送逝者駕鶴歸西一樣,只是出於一個概念,完成一個程序。但是對楊家村的人,“朝西南方向”,卻有不同的感覺。那是一種真誠,是實實在在地懷念祖先、追憶祖先,是浮想聯翩、心潮起伏的時刻。

臺東五路有座胡三太爺廟。每年正月初三,楊家村的人必去胡三太爺廟進香。正月初九,楊家村的人還要去道口路的下村廟燒香朝拜,同時趕盛大的蘿蔔會。

楊家村河

這條長約兩公里的小溪,彙集了今青島山和太平山的山澗水流,繞過楊家村南,沿今昌樂路向西北流去。據1917年的城市地圖標記,楊家村河就在今昌樂路與大港緯一路相交處的鐵路東側入海。“清溪曾是男女老少洗蘿蔔的好去處”,清溪庵因此得名。

清溪庵

下村廟,又稱清溪庵,玉皇廟,是青島十七座名庵之一,屬嶗山道觀管轄。清溪庵相傳建於元代,是市區最古老的道觀,1918年和1941年先後兩次進行重修,至五十年代清溪庵蘿蔔廟會達到鼎盛時期,是楊家村的重要遺蹟。

臺東舊事:楊家村,時光荏苒,往事依稀

下村廟從正門進去,中有玉皇大帝殿,東有關帝聖君殿,西有火帝真君殿。還有青龍白虎殿,送子觀音菩薩殿,以及土地廟。這裡的佛像比湛山寺的還要高大。廟東角掛著直徑一米多的大鐵鐘,一拉繫著鐵鐘的繩子,鐘聲傳得很遠。廟門外有兩根大旗杆,旗杆下端的石垛子的長寬高都有1.5米,旗杆底部的直徑也有30釐米,旗杆上掛著長條黃旗。

臺東舊事:楊家村,時光荏苒,往事依稀

經過六四年、六六年大廟經受到兩次大的毀壞,神像被拉倒了,破四舊運動已經提前對大廟進行了又一次破壞。文革過後,文化館來了,半導體零件廠來過,小學生在這裡辦過學,中學在這辦過補習班,少年宮在這兒成裡了活動基地。

2008年玉皇廟舊址建經濟適用房挖出了兩塊石碑,石碑被運到了市北文化館,是兩塊功德碑,有東華膠廠,同生木廠,玉生齋等捐款名單,因為石碑是平躺在地上,只能看到一面,許多老東鎮人聞訊而來,大夥都對拆廟建房不理解。

曾經有市民給夏耕市長寫了一封信,表達自己籌款重建的意願。青島文化局答覆說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關於不可移動文物已經全部毀壞的不得在原址重建的規定,若將玉皇廟納入不可移動文物的管理範圍,認為重建玉皇廟違反文物保護法的規定。

值得慶幸的是,在遼寧路北側的楊家村,還能看到楊氏傳統老房子。在臺東一路與清和路拐彎處,有孫氏兩棟老房子。月牙形小黑瓦的屋頂,60釐米厚的牆壁,黑磚黑瓦的門樓,整塊木板的黑漆門。

青島印記,回味島城歷史,觸摸城市文脈。歡迎關注南邊子頭條號。個人能力所限,望知情者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