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邢台四大名山

一、敦舆山

敦舆山,即临城内丘交界一带的山脉,即凌霄山脉向西北走向的蓬鹊山一带群山,春秋战国时期的“敦舆之山”,或即今赞皇、临城、内丘县界上诸山即蓬鹊山是也。泜水、潆水所出,主要山峰或包括蓬山、鹊山、龙腾山、太子岩等,今有扁鹊庙,是扁鹊的行医故里,传说佛图澄在龙腾山咒水于此。

《山海经》说:“敦舆之山,泜水出其阴。”春秋战国时期的“敦舆之山”。《山海经》云:“泜水出敦舆山之阴,自中丘经尧山流入漳。《太平寰宇记》载:“敦舆山,在临城西南七十里,与赞皇县山连麓而在南,内丘西山连麓而在北。”

《山海经》云:敦与之山, “潆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泰陆之水”

按 《寰宇记》赵州临城县“敦与山在县南七十里,泜水所出” 。邢州内丘县蓬鹊山“在县西六 十三里。 《地理志》云,中丘(故城今内丘县西十里)逢山长谷,泜水所出” 。内丘县西六十 余里,正当临城县西南七十里,是蓬鹊山,即敦舆山,泜水、渚水皆出此山。

《寰宇记》虽分 系于临城内丘二县,于《汉志》则皆出中丘,泜水出西山穷泉谷,当指此山之阴,渚水出逢 山长谷,当指此山之阳。是《山经》潆水即《汉志》渚水。水之上游今曰柳林河,源出内丘 县西,东流至县治南,此下已堙。 《山经》潆水约当东流至今隆尧县境入泰陆水(大陆泽)。 泰陆水即《汉志》及后世大陆泽。

《山海经》云:敦舆山“泜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彭水” 。泜水即《汉志》泜水, 今泜河。惟经所谓泜水仅限于合彭以上一段,合彭以下被目为彭水。《隋书·地理志》赵郡 房子县“有彭水” 。隋房子县故城在今临城县西南,地接内丘。 《寰宇记》内丘县有“沙沟水 源出鹊山,东流经县北五里”《清统志》引旧志“沙沟水出蓬山,东流八十里至唐山县界入 。 泜河。 ”鹊山蓬山皆蓬鹊山之简称,亦即敦与山,则沙沟水即《山经》之彭水,疑即得名于 源出蓬山。

上古邢台四大名山

二、夷仪山

夷仪山,也称夷仪岭,邢国陪都所在,主要山峰有孤山、夷仪山、白云山等。后抗日军政大学迁于此,为前南峪革命圣地。赵襄子的封地,五代李存孝把守的邢州关塞。

夷仪山脉,位于浆水川和路罗川之间,东西走向,长27公里,主要山峰18座,最高峰为孤山。

夷仪山脉三大主峰:

1、【孤山】又称西孤山,海拔1517米,山势挺拔高峻,屹立于群山之巅,五代梁晋时,邢州节度使、十三太保李存孝曾登此峰望敌,故又称存孝垴。

2、【夷仪山】海拔1155.7米,古邢国曾迁都于夷仪山下的夷仪城,并建有邢侯行台,相传石缝中时有古钱流出,所以又称流钱山,据考证,古钱可能为古邢国迁都夷仪城时的遗迹。

上古邢台四大名山

3、【白云山】海拔959.6米。该山青峰挺秀,白云缠绕。山分东西二峰,俗称东顶、西顶。山顶有明清庙宇及宋璟登临的碑刻,为河北省重点旅游景区。

《通典》:龙冈县百五十里夷仪岭,邢国所迁有夷仪城。

夷仪:中国古代地名,东周邢国之都。商朝祖乙迁都于邢,西周成王封为邢国。周惠王十八年(前659年),狄人侵犯邢国,邢侯不敌,求救于齐,齐桓公率领齐师、宋师、曹师援助邢国。邢侯将国都迁往夷仪,今邢台县西部浆水镇,齐、宋、曹等国为之筑城。周襄王十八年(前635年),卫灭邢。后地入卫。 夷仪作为东周邢国新迁都城,存在约24年,后废入卫国,转而成为晋国所有,夷仪之名沿用到周末。

三、磬口山

磬口山,也叫磬山,主要山峰有崿山、瑭山、赫山等。汉武帝时期三大冶铁基地之一,是中国最早的冶铁基地建于此,中国炼钢技术发祥于此,綦毋怀文和卓文君的故里。

磬 山, 也名磬口山,磬口山去县85里,在渡口西南,本磬山,汉魏时冶铁之地。唐《元和郡县图志》载“磬口山,在县西南九十八里,汉魏时旧铁官地”。宋《太平环宇记》中也载“磬口山在县西南九十八里,卢毓《冀州论》:“淇汤磬口,冶铸利器,即汉时旧铸官也”。沙河冶铁是汉武帝时三大冶铁基地之一。《明史地理志》中沙河县条目下也载“西南有磬口山,产铁。”

从以上记载中可知磬山在汉魏时就产铁,并且是重要的冶铁铸造兵器的场所。明万历《沙河县志》载:“磬口山,县西百里,其形如磬”。唐《元和郡县图志》在沙河县条目下载“磬口山,在县西南九十八里,汉魏时旧铁官也”,有人考证磬口山可能就是今日之北武当山,该山雄踞沙河群峰之首,状似古乐器磬,又有似磬槌的拴马桩,山北侧小欠村附近有铁矿。有人考证说是全呼村一带的崿山、瑭山。

宋代碑刻《重修冶神庙记》载“顺德之在河朔,为朝廷一襟要,其地多隆岗秀阜,坑冶之利,自昔有之,綦村者即其所也。”

上古邢台四大名山

四、宣务山

宣务山,也称虚无山、巏嵍山、宣雾山,主要山峰有尧山、干言山、宣务山、旄山、茅山、红山等,统属于宣务山脉。尧帝禅让舜于此。轩辕黄帝躬耕于此,王乔修仙于此。中国禅让制发源于此。郭威、柴荣、李世民的故里。

宣务山坐落在邢台市隆尧县境内,又名尧山、唐山,《山海经》载“邢国有虚无山”即此。山由东北往西南走向,东西广三里,南北长七八里,海拔200米左右,主要由东麓的宣务山和西麓的尧山两座主峰组成,统称为宣务山。 宣务山一带是唐侯之故土、尧帝之封地。《十三州志》云:“舜纳大麓即为此山,上有尧祠,俗称宣务山,谓舜昔宣务焉”。

《颜氏家训集解·卷六·书证》:柏人城东北有一孤山“世俗或呼为宣务山,或呼为虚无山,莫知所出。”“余尝为赵州佐,共太原王邵读柏人城西门内碑。碑是汉桓帝时柏人县民为县令徐整所立,铭曰:‘山有巏嵍,王乔所仙。’方知此巏嵍山也,巏字遂无所出,嵍字依诸字书,即旄丘之旄也。旄字,《字林》一音亡付反,今依附俗名,当音权务耳。《诗经.邶风.旄丘》这首诗描写的就是此山。

上古邢台四大名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