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文學:河北省灤平縣金溝屯後臺子遺址 “石雕女神像”發掘紀實

東方“維納斯”

—河北省灤平縣金溝屯後臺子遺址

“石雕女神像”發掘紀實

報告文學:河北省灤平縣金溝屯後臺子遺址 “石雕女神像”發掘紀實

河北省灤平縣金溝屯鎮


離開家鄉在外面求職謀生的人,總忘不了家鄉的父老鄉親和家鄉的山山水水。那可能就是一種別樣的情懷吧?

我的家鄉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金溝屯鎮,是一個神奇、富饒、美麗的地方。灤河從北向南穿流而過,兩岸隨地勢的變化形成了成千上萬畝的稻田、菜田和梯田,勤勞的人們在這裡播種希望、收穫幸福;雲盤山在村前聳立,山間叢林、大洞、雲盤蘑,藏著許許多多的神秘和離奇,特別是山腳和山頂的兩處古廟遺址,見證著人間萬象和世事滄桑;京通鐵路和張隆公路貫境穿梭,為鄉親們的生產、生活和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溝通了四面八方……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吧:一旦你離開了家鄉,不管是事業做的好壞、官當的大小、錢掙的多少、路走的遠近,最忘不了的是生你養你的家鄉。隨著年齡的增長,這樣的感受,可以說與日俱增。

我是這樣用一首七律詩來讚美我的家鄉的—

依山順水萬千年,樂業安生祖輩傳。

底蘊深涵石像古,田川廣袤米糧繁。

蒼松疊翠雲盤聳,險洞幽遂廟宇殘。

喚雨呼風飄紫氣,藏龍臥虎可居仙。

在我家鄉金溝屯境內的灤河西北岸,是厚厚的“黃土高坡”。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金溝屯公社、東大隊、西大隊和當時的灤河沿公社,先後在這“黃土高坡”上建了四座機制磚廠。後來,公社改為鄉鎮,大隊改為村了。灤河沿鄉又合併到金溝屯鎮了。坐落在饅頭山陽坡,距灤河1200米,我們當地人稱其為“後臺子”的西村磚廠,在生產過程中,用推土機清除第二臺地耕地表土時,發現一處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先後出土、收集了一大批文物。其中的8尊石雕女神像(就是我詩中提到的),引起了國內文物、考古和藝術界專家學者的極大關注。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湯池先生聞訊後,實地考察,反覆論證,審慎推出研究成果。一向治學嚴謹,頗有權威的湯池教授如此評價:“綜觀這些石雕像,形體適中,造型古樸,格調莊嚴,孕婦特徵極其鮮明,並以蹲踞臨產姿態為其造型特色,堪稱我國乃至世界東方迄今發現最完整、最具典型的史前‘維納斯’”。

中國出了“維納斯”!

東方出了“維納斯”!

中國的東方“維納斯”,竟然出自我們金溝屯!

一、從近代考古學在我國誕生以來,我們就期盼在中國大地上發現史前的“維納斯”

“維納斯”(意為愛和美的女神,亦稱生育女神),是古代羅馬神話故事中的女神。“維納斯”,也出現在諸多歷代文學作品和西方油畫裡。影響力最大的藝術品是1820年在愛琴海米洛斯島的山洞中發現的維納斯雕像。“維納斯”是考古學家和藝術史家通常對史前時代的女性雕像的稱謂,是研究、探討原始社會發展進程,研究造型藝術及意識形態的珍貴資料,歷來受到學術界的普遍關注。

人類社會進入20世紀以來,在歐洲和西亞有許多“維納斯”的重要發現。其中,屬舊石器時代後期前段奧瑞納文化遺物的年代最早,距今3—2.5萬年。據有關資料介紹,歐洲最著名的“維納斯”有三例:一是奧地利瓦豪維多倫府1908年發掘出土的圓雕女神裸像,用幼石灰岩雕刻而成,高11釐米,今藏維也納自然史博物館;二是法國雷斯匹格出土的圓雕女性裸像,用象牙雕刻而成,高14.7釐米,今藏巴黎人文博物館;三是法國羅塞爾出土的浮雕手持角杯的女性裸像,用石灰岩雕刻而成,石高44釐米,今藏波爾多阿基太諾博物館。

據有關文物專家介紹,上述三例女性雕像,都是裸體雕像,運用誇張的手法刻意強調孕婦的特徵,體態豐腴,大乳鼓腹,手臂纖細,長髮掩蓋著大部分臉面,五官省略,並腿而立。圓雕者雙臂搭在乳房上,浮雕者左手託腹,右手託舉角杯,好像要飲水的樣子。

西亞地區出土的女神,大多數是陶塑的,推算年代大約是公元前6100—公元前5000年,屬陶新石器時代至銅石並用時代早期。比較著名的陶塑女神像運用誇張簡練的藝術手法,塑造了長頸修長、大乳鼓腹,即將分娩的坐式孕婦形象。

對於國外發現的具有樣式化特徵的史前孕婦形象,學術界認為與遠古人們祈求人口繁殖的咒術密切相關,表現了母系氏族社會對女性祖先的崇敬,遠古的審美觀念具有鮮明的功利目的,生育能力旺盛的多產婦女,被認為是最美的。

在我國,從近代考古學誕生以來,人們就企盼在中華大地上發現史前的“維納斯”。近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考古界發現新石器時代的陶塑、泥塑、骨塑、石刻人像資料相當豐富,但這些資料或有頭無身,或屬陶容器的附加裝飾,視其為女性塑像,在很大程度上帶有主觀分析的因素,說服力不強。

被我國學術界廣泛承認的史前女性塑像,已經公佈的有三例:一是遼寧喀左東山嘴紅山文化祭祀遺址1979年出土的兩件陶塑裸體孕婦像及大型女坐像;二是遼寧建平牛河梁紅山文化女神廟遺址於1982年發現的大型泥塑女神頭像及許多軀體殘塊;三是陝西扶風案板遺址1991年冬出土仰韶文化晚期的陶塑裸體孕婦像,頭和四肢殘缺,僅存軀幹部分。

我國這三例史前女性神像由於殘破過甚,都難以構成完整形象,並且都是陶塑和泥塑,沒有一個是石雕的。因此,專家學者們在高度評價這些重要發現的同時,總有美中不足的遺憾。

在我國這片廣袤土地上尋覓到史前“維納斯”,是幾代中國人夢寐以求的願望。

二、“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灤平縣後臺子遺址的搶救性發掘,令人大為震驚

世界上的許多重大發現,往往得於無意之中或偶然的巧合之後,但總離不了有心的人。

1983年5月中旬。灤平縣文物管理所所長趙志厚外出辦事住到了北京的一家旅館,恰巧遇上了本縣同鄉—金溝屯西村磚廠的業務員孫瑞章。

他鄉遇故知,倆人的話題自然是海闊天空。說著說著孫瑞章來了勁:

“哎,我說,你們這些搞文物的,知道不?咱們西村磚廠推土機剷土時,剷出了不少的盆盆罐罐,還有幾個光身石頭像,說不定你們用得上。”

“是真的嗎?我們一點都不知道。現場破壞了沒有?”趙所長一聽,馬上盯了上去。

“那還能假呀!那幾個石頭人讓劉漢武廠長給收起來了,別人也有拿的,你們快去看看吧!”

“哎呀,不行,我現在往回返是來不及了,我得趕緊往回打電話,讓單位的同事們趕緊到現場,好採取緊急保護措施!”

說著,趙所長就去掛長途電話,把這件覺得十分了不得的大事告訴了單位。

縣文化局和文管所的同志接到趙所長從北京打來的緊急長途電話,老局長苗濟田和副所長沈軍山立即借來一輛吉普車,趕到金溝屯西村磚廠。他們對現場進行了調查,並對地面暴露的遺物和流散文物進行了清理和徵集。然後,又及時向縣委、縣政府和承德地區有關部門作了彙報。

5月下旬至6月上旬,承德地區文保所所長成常福和石硯樞,與灤平縣苗濟田、趙志厚、沈軍山、苗楠、王月華等同志以及承德地區其他的部分文物工作者,聯合對後臺子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的發掘。

後臺子遺址為沙黃土,北高南低,高山附近地面約15米,南北長150米、東西寬100米左右。

經鏟探調查,古代居住址、灰坑等多分佈於遺址中部平坦地段。北部坡度較大,遺蹟稀少;南部和東南約50米處,發現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10餘座。這裡主要有上、下兩層文化遺存,並存在著疊壓關係。

發掘工作在遺址被破壞的部分進行,依南北方向布方。先在暴露的房址、灰土圈上布方5個,又在推土機鏟過的地面上布方4個,共發掘5×5米探方9個,面積約300平方米。發現屬於下層遺存的半地穴式房址5座。屬於上層遺存的圓形窯穴式房址一座和灰坑7個。下層遺存中房址被壓在上層或上下兩層,打破生土層,上層房址和灰坑皆開口於上層遺存中,打破下層或生土層,下層遺物主要有石器和陶器。石器有斧、盤莊磨石、磨棒、磨盤和大量細石器;陶器主要有元字紋筒形罐、斂口碗等。上層遺物中,石器有穿孔錘斧、穿孔石刀、石杵、石餅等;陶器有鬲、罐、紡輪等,另有個別屬於夏家店下層文化的陶片。

下文化層遺存中的房址,直接挖在生土上,多呈不規則的圓角矩形,屬於半地穴式建築,邊長為4.5×5.5米左右。多數於東或南邊有斷壁現象。各房址四邊與中間都有柱洞,柱洞的數量或間距不等。柱洞底為圓或尖形,有的填陶片或細石器。室內地面都有灶炕或火塘,旁邊一般放有陶器或陶片。地面多鋪紅燒土,有的紅燒土上鋪一層碳屑,炭屑上再鋪一層燒土,然後再用細泥抹面,燒成磚青色或紅褐色,以利防潮。

在清理、發掘、徵集的文物中有細石器122件、玉器1件、骨器8件,陶器多為殘損的器物碎片。其中,最令人鼓舞的是8尊石雕人像,無疑是一重要收穫。他們把這部分石器安全運回,並請礦山局工程師桑國慶等技術人員鑑定,認為石雕人像的質料是輝長岩、混合巖和輝綠岩。這些石雕像,都是坐或蹲的姿勢,顯得更加穩重,石人像下部多連柱形座,以便立於土中。體態多顯笨拙,表面留有琢制的痕跡,很有原始性。由於遺址破壞嚴重,石雕像放置情況不明。

一個縣級文管所,一下子發掘瞭如此大規模、多數量、高價值的文物,怎不令人鼓舞和震驚!

他們把這些無價之寶妥善地保存起來,並及時向上級文物部門作了專門彙報,以便日後研究、考證。

灤平縣博物館從此有了“鎮館之寶”!

報告文學:河北省灤平縣金溝屯後臺子遺址 “石雕女神像”發掘紀實

石雕女神像

三、灤平後臺子遺址出土的女性石雕像重要意義,在於首次提供了我國史前東方“維納斯”最完整、最典型的研究資料

顧名思義,“史前文化”就是指文字產生以前的人類文化是指人類社會的文字產生以前的歷史時期。史前時期的年代範圍是文字未出現前的人類歷史。而世界各地文字的出現有早有晚。所以世界各地史前考古學研究的下限也不同。一般說來,中國的史前時期,大體上包括新石器時代和舊石器時代,而歐洲的大部分地區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區,史前時期除包石器時代以外,還要延續到早期的鐵器時代。

灤平縣文管所在事業的發展中,自身也不斷壯大。隨著工作量的增大和人員的增加,特別是具備了相當的規模。八十年代中後期,灤平縣博物館正式建成。他們對這批石雕女神像的研究、考證工作,一直在緊張進行。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鄭紹宗同志在座談“東山嘴遺址”的發言被《文物》雜誌1984年第11期刊發。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湯池先生對此也格外關注。湯教授高興的說:“鄭紹宗同志文章中透露灤平發現紅山文化完整石人的消息,實在太令人鼓舞了!我懷著急切的心情,期待有關單位及早公佈此項資料。”

1989年4月中旬,湯池教授出差途經石家莊,在河北省博物館二樓展廳首次觀賞到標為“灤平金溝屯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一組石雕人像。當時,因為他要趕赴火車站,沒有來得及速寫記錄。第二年,他在給《中國大百科全書•文物博物館》卷撰寫“中國古代雕塑”條目釋文,再度去石家莊參觀這批石雕女神像時,不料已被灤平縣博物館運回收藏了。

為了詳細地瞭解這批史前石雕女神像的出土情況,湯教授於1990年7月和1992年6月,先後兩次奔赴灤平縣參觀考察。與此同時,湯教授與各級有關專家、學者進行了反覆的探討、論證,先後寫出《灤平出土紅山文化早期石雕女神像考察記》和《試論灤平後臺子出土的石雕女神像》,分別刊發於《文物天地》(1993年第6期)和《文物》(1994年第三期)上。

湯池教授認真考察了這些石雕像:8件石雕女神像中,保存好的4件,可以說基本完整(最高的34釐米,最小的9.5釐米)。形體稍大的3件,形象均作凸乳鼓腹、雙臂曲肘抱腹、雙腿屈膝蹲踞狀,頭長約佔通高的三分之一,雙耳部偏高而外凸,眉脊與鼻樑隆起,眼眶稍凹,眼睛與嘴巴刻出陰線,石像下端收縮成圓錐形。形體較小的1件,雙臂呈撫膝狀,陰部刻成豎溝。雕像已殘的2件,乳房鼓起,雙臂作上下交錯撫腹狀。有一尊的頸後刻出雙股交叉紋髮辮,髖部碩大,陰部張開,著意刻畫孕婦臨產姿態。

灤平縣文管所所長、博物館館長沈軍山等同志認為,編髮石人的出土,是我國編髮習俗最早的見證,對於研究這一習俗源流具有一定意義。對此,權威專家認可。

湯池教授撰文指出:我國北方篤信薩滿教的若干少數民族,也盛行崇拜生育神的祈神活動。因此,灤平後臺子出土的石雕女神像,當與古代崇拜生育女神的習俗密切相關。

關於灤平後臺子出土的石雕女神像的“文化歸屬與相對年代”,湯池教授的觀點和論據是:後臺子遺存與內蒙古東南部的興隆窪文化及趙寶溝文化、遼西冀北的紅山文化的關係十分密切。灤平後臺子遺址下層遺存源於興隆窪文化而稍有進步,基本上屬於紅山文化早期範疇,年代估計在公元前4500—前4000年之間。灤平後臺子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的聚落遺址,出土的眾多石雕女神像,形體大小相近,造型體徵統一,沒有高低等級之分,它們可能是若干對偶家庭分別供奉的家庭保護神(火神母)。看來,在紅山文化早期,維繫社會的血緣紐帶還是相當牢固的,如果把崇拜生育視為史前盛行的巫術觀念,那麼,包括興隆窪文化白音長汗遺址及灤平後臺子遺址在內的紅山文化早期,尚處在個體巫術階段;以遼西東山嘴與牛河梁遺址為代表的紅山文化晚期,則正發展到公眾巫術階段了。

後臺子遺址的調查與發掘,特別是8尊石雕女神像的研究和考證,無疑是我國考古工作的又一重要收穫,它為揭示我國北方地區古文化早期面貌增添了新內容,尤其為研究燕山中麓地區與東北地區、燕山南麓地區早期文化的密切關係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

還應提及的是,中國史前“維納斯”在灤平境內、在灤河流域發現,為“灤河也是人類的母親河”的命題,又提供了十分充足的論據。因為幾乎發現石雕女神像的同時,在灤河流域,離後臺子遺址僅10餘公里的灤平縣營坊村出土過石雕女神像。在灤平縣境內灤河流域,出土的有價值的文物數量還相當可觀。

“灤河也是人類的母親河。”----這不是一句空話。遷西灤河岸邊發現的新石器時期遺址曾證明這一點,灤平縣後臺子遺址發掘出的史前女神像更證明了這一點。我們有理由這樣說:灤河流域和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一樣,是人類的發祥地。

8尊6000多年以前的女神像,無言的證明了我們灤平一帶的土地是多麼的古老,歷史是多麼的悠久,文化是多麼的燦爛。她使我們灤平人增添了一份自豪感。因為,她把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又向前推進了至少1000多年!

灤平發現了“維納斯”,這固然是一件令學術界鼓舞、令考古界振奮的大事,但也有令人遺憾之處。

其一,位於後臺子遺址處的金溝屯西村磚廠(當然也包括所有的建設工程、建築工地),如果在開工動土之前,搞一下文物普查或勘察,文物可以少損失、少遭破壞;

其二,後臺子遺址發現文物之多,價值之高,可謂十分難得,如果不是先破壞後搶救、先失散後徵集,一經發現就妥善保護起來,投一筆必要的資金,完全可以建一處“中國維納斯博物館”或是“東方女神博物館”。試想:它的研究價值、學術作用、社會效益和文化內涵又將如何呢?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給我們留下來的是精華、精神和智慧。

歷史的車轍也有湮滅,讓我們抹不去的是猜想、失落和遺憾。

中國的東方“維納斯”,你同意嗎?


報告文學:河北省灤平縣金溝屯後臺子遺址 “石雕女神像”發掘紀實


作者:黃寶銘,筆名銘言,男,滿族。河北省作協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