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好”的孩子有多痛苦,家長或許不知道

“睡不好”的孩子有多痛苦,家長或許不知道


“睡不好”的孩子有多痛苦,家長或許不知道

1

閨蜜生了二寶之後,我幾次主動要求拜訪都被婉拒了,理由只有一個,“我兒子對於睡眠環境要求高”。

據說,她兒子睡著以後,房間裡不能有任何聲音,掉根針他兒子都得睜開眼找一找聲源。甚至他家住十樓,一樓的人聊天,他都能勞心費神地“參與”一下。

一次,路過她家門口,我先斬後奏地敲了門。

要不是熟悉的聲音,我真懷疑找錯了地方。昔日,閨蜜在我們一幫朋友裡,可算是顏值最高的,皮膚吹彈可破,唇紅齒白。而現在,扔在人堆裡,估計我們這些多年好友也得相認好一會。

披頭散髮、蓬頭垢面,真不知道開門的勇氣是誰給的。

我一度以為是生了娃不注重保養,才會導致眼下的臉面。她指著專門用來盛放她護膚品的小冰箱,無奈地說:“再昂貴的護膚品,也幹不過我那‘睡不好’的兒子。”

到了見證“奇蹟”的時刻。

“睡不好”的孩子有多痛苦,家長或許不知道

閨蜜先是抱著三個月的兒子來回地走,各種風格的催眠曲輪迴換,半個多小時過去了,閨蜜準備“放手”了。可是,剛被放下,這孩子就驚醒了,哭的撕心裂肺。

然後,哄睡模式再來一遍,如此折騰一個多小時,孩子才睡著,閨蜜早已累趴。

觀察了這半天,我發現了一些問題,閨蜜兒子“睡不好”,也不能完全賴孩子,正所謂

一個“睡渣”寶寶,攤上了一個不會哄睡的媽。

2


提起孩子的睡覺問題,家長們不知道有多少苦水要倒。

孩子睡不好,不止是對孩子的身體健康,發育成長有影響。更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父母,尤其是新手媽媽。很多媽媽產後出現抑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乍然要照顧新生寶寶,而自身得不到充足休息的緣故。

看看媽媽們為了哄娃睡覺,上演了多少部“情景劇”:

①哄兒子睡覺,滿屋子溜達,足不出戶的我戰勝了微信上很多好友,妥妥的一兩萬步。②為了不抱睡、不奶睡,手機APP播放各種聲音,抽油煙機聲、洗衣機聲、燒水壺的聲音……③為了哄睡,專門學了吹口哨,吹到嘴幹舌燥,吹到氣短乏力,吹到自己想上廁所,把自己都吹憋了,他還在半睜著眼睛。

老母親們之所以為了娃睡覺,使出渾身解數,是因為睡眠對於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


“睡不好”的孩子有多痛苦,家長或許不知道


一般來說,二歲前的孩子,“睡不好”是和哄睡的方式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首先,新生兒有淺睡眠。


睡覺這件事上,新生兒本身和成年人就是有區別的。

成年人是困了後,倒床就睡。可是,新生兒在睡著之後,前期還有一個一個活躍睡眠,大約會持續20分鐘,這個階段有助於新生兒的大腦發育。

對於新生兒來說,他們睡眠的一半時間都處在淺睡眠。淺睡眠時,寶寶會出現一些手腳的踢打動作,或者是發出一些聲音,這都是正常的。這些如果不影響他們繼續入睡,家長們不必進行干預。

但是,當孩子自己把自己抖醒了;或者放個屁,把自己嚇醒了的情況。這裡推薦家長們可以使用襁褓把孩子包起來,對於新生兒寶寶來說,出生之前,他們待在子宮裡,那裡是一個封閉和有限的空間,出生之後,在完全沒有“限制”的空間,反而會讓他們沒有安全感。

在包裹的過程中,寶寶可能會出現“反抗”,其實,他們只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手腳,包裹更有利於降低安撫難度。


“睡不好”的孩子有多痛苦,家長或許不知道


如何包裹,這裡也很有講究。

用一塊方形、柔軟的棉布或紗布,在包裹時,一定要緊貼孩子的身體,讓手臂呈垂直狀放在身體兩側。但是,要給雙腿預留足夠的空間,避免寶寶的髖關節被裹住,導致脫節或變形。

包裹只限於三個月以內的寶寶,當寶寶再大一點後,就可以用睡袋,讓他們睡的更安穩。

其次,哄睡的方法也很重要。


孩子必須抱著睡,或者奶睡,這是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也就是睡眠轉換時,寶寶有可能會醒過來。

其實,這裡需要先觀察一下,寶寶只是下意識醒了一下,能夠進入下一階段的睡眠,還是清醒了,很難再入睡。

當睡眠轉換時,難以進行下一階段的入睡,父母可以安撫一下寶寶,比如,輕拍或者是哼睡眠曲,使用白噪音。

手機APP裡面會有很多白噪音,比如抽油煙機,吸塵器等聲音,看寶寶喜歡哪一種,以後這種聲音都可以作為安撫的“催眠曲”。

如果以上方法都失敗,只有抱起,採取邊走邊哄的模式。但是,如何放下卻有很大的學問。

如果放不下,那麼就可以抱的久一點,在確認寶寶睡熟以後,再嘗試放下。要先放屁股,再放頭,分解動作,以免激發莫羅反應。


“睡不好”的孩子有多痛苦,家長或許不知道


所謂莫羅反射(Moro Reflex),是人類嬰兒反射的一種。又名驚跳反射。這是一種全身動作,在嬰兒仰躺著的時候看得最清楚。突如其來的刺激,出現驚跳反射時,嬰兒的雙臂伸直,手指張開,背部伸展或彎曲,頭朝後仰,雙腿挺直,雙臂互抱。這種反射在3-5個月內消失。

那麼如何才能抑制這種莫羅反應呢?

1.充足的自然光線刺激:


很多新手媽媽在剛生下寶寶之後,坐月子期間,總是覺得應該把房間儘量弄得光線昏暗,覺得這樣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容易安睡,媽媽也能得到很好的休息。

其實不盡然,正確的做法是在寶寶白天睡覺時使用有一定透光性的窗簾,以便於嬰兒儘早適應自然光線。

2.充足的自然聲音刺激:


作為過來人,這點我真的是太有體會了。

自從生完寶寶,誰來到家裡我第一反應都是把食指放在嘴唇上:噓!恨不能家裡保持24小時的絕對安靜。

生怕吵醒了正在睡覺的寶寶,其實這樣做只能適得其反。正確的做法是

家裡不要太安靜,保持正常的說話和走動,甚至父母還應該主動製造一點噪音,或給寶寶一些戶外大自然的各種聲音,也非常有利於幫助寶寶抑制莫羅反射。

3.充足的按摩和撫觸:


嬰兒出生後如果每天都能被按摩,有助於原始反射的激發和抑制。

一歲以前的嬰兒可以做撫觸,而一歲後的孩子還應加入觸覺體驗。

4.運動:


運動能有助於嬰兒學會控制自己的身體。

6個月前的嬰兒每天應不少於30分鐘的被動操,同時儘可能多俯趴。

6-13個月的寶寶,爬行是這一年齡階段最重要的運動方式。美國嬰兒協會鼓勵寶寶在這6個月中累計爬行時間不低於500小時。

孩子會走以後,每日大運動時間應不低於3個小時。

5.內耳前庭刺激:


這是寶寶最重要的感官之一,內耳前庭的練習非常嚴謹,不當活動可能導致寶寶不舒服,嚴重的還可能損傷寶寶的大腦發育。因此父母必須依據自家孩子目前的發育水平,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練習,每次練習時間不能超過兩分鐘,每日多次進行練習。

3


其實,不只是嬰兒時期的孩子容易出現睡眠問題,大一點的孩子存在睡眠問題的也不在少數。

有一段時間,我家四歲的言寶睡覺也一度成為問題。在幼兒園,他是唯一不午睡的孩子,老師為此跟我談了好幾次話。

那一段時間,他晚上睡覺也是特別難,睡著以後打呼嚕,偶爾還會說夢話,去醫院之後,醫生診斷後說是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的多發生在2~12歲兒童,在年齡較小的時候一般表現為睡眠不安、入睡困難那、夜驚,打呼嚕,多汗,磨牙在年齡稍微(2-5歲)之後,可能還有失眠、夢魘和夢遊的情況發生。

一個孩子如果睡不好,會造成一系列的問題。

睡不好,大腦和身體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對於成長不利,也會影響孩子的生活、學習和健康。

不僅如此,孩子睡不好,大人難免焦慮緊張,也會得不到良好的休息,而大人一旦休息不好,就很容易會發生心煩氣躁,管教孩子時耐心不足等問題,可謂是一個惡性循環。


“睡不好”的孩子有多痛苦,家長或許不知道


所以,一旦經過醫生判定,孩子有了睡眠障礙,家長一定要進行干預。在孩子睡眠上一定要做到以下幾件事:

良好的睡眠環境


研究表明,家庭環境因素和父母的睡眠習慣、對孩子睡眠的管理方式(是否分床睡),以及孩子睡眠房間的溫度和亮度,都會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

經調查,我國2歲以下兒童中,與父母同睡的比例達到57.75%,並且隨著年齡的增加有增高趨勢。

2歲以上的兒童中,有82.82%兒童與家長同睡一個房間,68.69%的兒童和父母睡一張床。

和父母同睡的孩子,睡眠環境很容易被影響。所以在孩子適當的年齡分屋分床,有利於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

保證孩子足夠的睡眠


很多家長會因為一些原因,剝奪孩子的睡眠時間。

比如,週末興趣班可能要提早,就會提前喊孩子起床,晚上出去吃飯,回來的比較晚,孩子的睡覺時間也被迫往後推,這就會造成孩子的睡眠時間縮短,得不到充分的休息,睡眠規律被打亂。

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出現睡眠障礙。沒有精神,看似很困,卻睡不著,脾氣煩躁,注意力也不集中等睡眠問題,嚴重的可能還會有心理行為問題。比如,有的孩子睡不夠的時候,就會表現情緒特別不好,會發脾氣打人。

好的睡眠習慣


家長應該幫助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睡眠時間,督促孩子儘量早睡早起。

避免在睡覺前有劇烈的運動,玩興奮的遊戲。睡覺前也不要進食任何食物。睡覺前可以有一個睡前故事,或者是睡眠曲,睡前親子對話等。養成每天固定的睡眠“儀式感”。
言寶每次睡覺前,要用點讀筆點讀一本有聲書,聽個故事,就開始關燈睡覺了。所以只要我把點讀筆和書拿出來,他就知道我們已經開始為睡覺做準備了。在準備進入睡覺以後就關燈,家中任何聲音都開始進入“消聲”狀態,最好的狀態是家長和孩子一同入睡。

習慣一旦養成,對於孩子睡覺來說,就不是一件難事了。


“睡不好”的孩子有多痛苦,家長或許不知道


一旦發現孩子的睡眠障礙比較嚴重,可以去醫院進行專業治療,比如健康教育、心理行為治療、時間治療、光療法、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等方式。

高質量的睡眠有助於兒童的智力發育,與兒童認知功能,學習和注意力密切相關,並且能促進體格的成長,所以家長一定打敗睡眠障礙這個“大怪物”,讓孩子重新獲得一個好睡眠。

俗話說:“會吃能睡”,這也就說明了,充足的睡眠和完善的營養同等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