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前教子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父母如何做才能維護孩子的臉面?

鄧繼敏


孩子很小就有自尊意識了,兩週前,由於沒有給我兒子帶圍巾,他在去幼兒園的路上哭鬧,想要我回去給他拿圍巾,由於時間的原因,沒有回家取圍巾,他一路上都在哭鬧。但是到了幼兒園門口,不再哭鬧了,進入教室之前,我兒子停下來對我說,“媽媽,把眼淚給我擦乾淨。”四歲的孩子,自尊意識已經很強烈了。

作為父母,發現孩子有“怕丟臉”的意思時,說明孩子已經有強烈的自尊意識了,父母應該保護好孩子的自尊意識,這是孩子成長的重要標誌。

當父母發現孩子有做的不妥當的時候,如果只有父母和孩子時,建議父母馬上糾正孩子,指出不妥當的地方,並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如果是在人前,父母能找到一個合理的理由把孩子帶到僻靜處時,建議父母最好把孩子帶到僻靜處,馬上指出孩子不妥當的地方,並告訴正確做法。正所謂“打鐵要趁熱”。時間久了,孩子也許就不記得自己不妥當的地方了,父母再糾正,效果就不好了。

如果孩子在人前犯錯,又不能馬上帶孩子離開時,家長可以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為了保護孩子的自尊和顏面,暫時不去糾正孩子,但是父母還是要想辦法儘快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馬上糾正,因為行為做多了就會成為習慣,而改變習慣則相當困難。


川寶的懶媽媽


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難免會出現寶寶叛逆和做錯事情的時候。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才可以達到效果,同時又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呢?



1、尊重孩子

家長不應該隨意的指責,謾罵孩子,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尤其不要在公共場合懲罰孩子,這樣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傷害。有很多家長認為,在公眾面前教育孩子會達到更好的效果,讓孩子明白事情的嚴重。然而當孩子暴露在公眾面前,會直接傷害到孩子的自尊,產生不可彌補的後果。

2、懲罰後要安慰

我們懲罰孩子是希望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行為,希望他能夠改正,但我們的本質是從愛孩子的角度出發的。所以我們在懲罰孩子時,還是要讓孩子明白家長的愛。當我們在說不可以和不行的時候,要明確的告訴孩子我很愛你,但是這件事情不可以。



3、避免情緒失控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難免會遇到很生氣的情況,這個時候家長的情緒很容易暴躁,所以家長可以心裡默數十個數,或者提示自己,我們這樣做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並不是要激化矛盾。家長更應該冷靜的處理教育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



而我們如何可以維護好孩子的臉面呢?我認為當在公共場合出現了矛盾時,我們可以第一時間帶著孩子離開現場,可以擁抱著孩子來解決這個問題,如果孩子大哭不止,那我們可以不要說話,儘可能地抱著孩子,讓她發洩情緒,直到情緒穩定下來,我們在通過商量解決這個問題。

而如果家長刻意的要把孩子置於公共場合,這本身就會極大地傷害孩子的自尊。家長在教育過程當中一定要尊重到孩子。


友寶媽講故事


夫妻吵架不能在小孩面前吵,父親玩手機不能在家裡玩,會給小孩看到負面。打罵小孩不能給他的哥哥或妹妹看到。


大潮汕阿才


批評孩子要私下,人前要顧及孩子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