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殲20導彈打完,對手還沒墜毀,該如何是好?

李玲


那簡單啊!導彈打完了對手還活著,這麼尷尬的嗎?咱們的殲-20又沒有機炮,可咋辦?其實很簡單,用機頭處伸出來的尖尖去把對手捅下來啊!哈哈,皮一下,機頭伸出來的那是空速管,不是火尖槍,不能用攻擊敵人。題主問這個問題是想說我國的殲-20沒有機炮的問題吧,導彈打完了就沒有任何攻擊能力了。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導彈打完了對手還沒墜毀,一秒鐘都不要猶豫,直接回頭打開加力趕緊跑,溜得越快越好!



關於殲-20是否裝備機炮這件事,目前還沒有任何可靠消息表明我國的殲-20裝備了機炮系統。一般認為是殲-20已經放棄了機炮系統,主要的武器就是彈倉裡的6枚空空格鬥彈,要是導彈打完了對手還沒墜毀,八成只能夾著尾巴趕緊跑了。

在戰鬥機剛剛誕生的時候武器比較簡陋,主要是機槍,手槍,有的甚至靠甩鐵鏈攻擊對方。等到技術稍微成熟之後,戰鬥機的利器航空機炮就出現了。航空機炮指的是口徑在20毫米到30毫米之間的全自動機炮,具有射速高,操作簡單,結構緊湊,反應迅速等特點。在第一代和第二代早期戰鬥機稱霸天空的時候,機炮是那個時代的空戰最有效的武器,一連串的炮彈打出去只要擊中一枚就能重創敵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德國的科技發展非常迅速,像ME-262噴氣式戰鬥機都已經安裝了空空火箭。為了進一步提高射擊精讀,對付盟軍數量龐大的轟炸機機群,德國創造性的提出了空空導彈的概念。1943年,德國Ruhrstahl/Kramer公司抗起大旗,開始了空空導彈的研製。研製進展非常快,在第二年就拿出了第一批命名為RK-344的試驗彈,這便是現代空空導彈的雛形。德國的科研人員非常厲害,當時的RK-344試驗彈的制導方式使用的是現代反坦克導彈常用的線導,首次參戰便擊中敵機,首戰告捷。


隨著導彈技術的發展,空空導彈技術趨於成熟,美國發展出了性能穩定,可用於實戰的麻雀和響尾蛇系列空空導彈,改變了空戰規則,美國高傲的認為機炮在空戰中已經沒有作用了。於是將當時的主力戰鬥機F-4“鬼怪”戰鬥機的機炮系統拆除,以裝備更多的空空導彈。結果,在一次執行任務中美國空軍F-4“鬼怪”戰鬥機裝備的6枚空空導彈全部失靈,最終導致任務失敗。美國的這一操作,很明顯是步子邁大了,把蛋給扯著了。

吸取這次教訓之後,美國後續發展出來的戰機再也沒有取消過機炮,連在設計時沒有考慮機炮的戰鬥機都掛載上了機炮吊艙,以保證狗鬥時候的應急作戰。正因為有著血的教訓美國目前正在服役的兩款隱身戰鬥機都裝備有機炮系統。而我國現役的殲-20卻沒有裝備機炮,如果空空導彈打完了,那就只能轉身就跑了。
其實隱身戰鬥機要不要裝備機炮我國有著自己獨立的理論體系,未來戰爭中隱身戰鬥機的主要任務肯定不會是近距離狗鬥,而是超視距攻擊。也就是說,隱身戰鬥機基本上不會遇到需要使用機炮近距離狗斗的情況。不過話又說回來,我國殲-20兩側彈倉裝備短距離空空格鬥彈霹靂-10,這款導彈射程並不是非常遠,這兩枚導彈就已經算是殲-20的所有近距離格鬥武器了。如果這兩枚霹靂-10導彈打完,對手都還沒有墜毀,那飛行員還是趕緊掉頭跑吧。


赤焰噠噠噠


提這個問題完全是為了蹭熱點。

但是看在殲20的面子上,我們還是認真回答一下。

導彈打完了,還沒有擊落敵機怎麼辦?

這種情況在實戰中是很可能出現的。但是可能性很小!

因為我們的殲20是世界頂尖的戰鬥機,其裝備的空對空導彈,也是世界最先進的。

此前,殲 -20 使用的空空導彈一直都帶著一層神秘的色彩,它的掛載數量,方式以及型號始終未公開。今天殲 -20 雙機編隊主動打開了彈艙,不僅內部設計一覽無餘,使用什麼武器彈藥也是清清楚楚。這就是自信。

這次。殲 -20 在飛機腹部的主彈艙內掛載了四枚雷達中距空空導彈,兩邊側彈艙各掛一枚近距離紅外空空導彈。4+2 的導彈掛載方案,屬於重型機空戰的標準配置。

根據導彈的外形來判斷,這兩種導彈分別是我國第四代空空導彈 PL-15和 PL-10。特別是PL-15是首次曝光。那是相當的先進和強大。


PL就是霹靂的意思!

PL-10 近距格鬥空空導彈,採用目前主流的紅外成像制導模式,可以有效區分敵機和熱焰干擾彈。

具備大離軸發射能力,可由飛行員佩戴的頭盔瞄準具控制發射,實現 " 看哪打哪 " 的戰術。採用了推力矢量技術,能夠承受60G的超大過載。可以有效打擊機動性更強的五代機。比美軍最強的 AIM-9X 有著更好的機動能力和更大的射程。

PL-15 中距空空導彈就更牛了!

這是全新研製的新一代中程空空導彈,換用了新型火箭發動機和更先進的雷達導引頭,據說最大射程超過 120 公里,整體技術水平與美國最新的 AIM-120D 相當。 採用了主 / 被動複合制導系統,即主動雷達 + 被動雷達的工作模式,抗干擾能力更強,傳統的箔條幹擾彈效能大大降低。


殲 -20 有了 PL-10 和 PL-15 兩款世界頂尖空空導彈的配合,其空戰性能已經可以傲視群雄!

完全可以做到先敵發現,先敵開火,發現即摧毀!

但是,事情都有例外,萬一殲20的導彈打完了還沒有消滅敵機怎麼辦?

很簡單,撤退,裝彈,接著幹!直到把敵人消滅乾淨。

現代空戰,都是在一兩百公里外就發現敵人,發射導彈展開攻擊了。

近距離格鬥,空中拼刺刀早就過時了。我們的空軍代表著世界潮流,不需要再開著飛機和敵機拼刺刀了。

請大家相信光榮的人民空軍!


上將噯福斯


殲20是否裝有航炮?現在還沒有確切的官方消息能夠證實。即便是裝有航炮,在2枚近距格鬥彈打完後,也就是說殲20的導彈打完後,如果還不能將敵方戰機擊落,那擺在殲20面前的只有一條路:“三十六計,走為上”。回去“吃飽喝足”後,再接著打吧。



指望著依靠航炮將敵機擊落?除非是敵機也把導彈打光了,雙方都不願撤出戰鬥或者說是無法撤出,那就是航炮對轟——前提是殲20裝有航炮。當然了,殲20完全可以利用它的“高態勢感知能力”來充當臨時信息節點,指揮己方其他戰機作戰,為己方其它平臺提供敵方戰機的信息數據。但這也是有前提的:第一,敵方戰機沒有發現殲20或者說是不能對殲20發動攻擊,也就是說不能對殲20有致命威脅。第二,己方其它戰機就在附近空域,能夠立即投入戰鬥。


殲20具有高態勢感知能力,或者說是網絡化作戰能力,充當信息節點沒有任何問題。在我軍的演習中,殲20已經展示出了這種能力,與殲16、殲10C等其它戰機實施信息共享,為其提供敵機的座標等信息數據,甚至是指引己方導彈對敵方目標實施攻擊(由殲20接管攻擊程序)。這並不是殲20的專例,美國的F-35也擁有這種能力,導彈打完後,留在交戰空域附近,利用隱身能力、高態勢感知能力等,為己方其他戰機、平臺提供敵方目標的座標等信息,還能夠進行電子戰支援。


在現有技術的條件下,現代空戰追求的是先敵發現、先敵進攻,如殲20這樣的四代機(我軍方劃代標準),在戰場上擁有著相當大的優勢,可以說是完全掌握著空戰中的主動權——敵方戰機一旦被其發射的空空導彈鎖定,被擊落的概率在90%,甚至是更高。也就是說,敵方戰機能夠逃脫的情況極少,除非是面對同樣為四代機的F22、F35、蘇57。世界上現有就這四款四代機,如果真有一天四代機之間發生空戰,出現“導彈打完,敵方戰機未被擊落”的情況也不新鮮。


如果敵方戰機同樣是四代機,殲20導彈打完之後,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快速脫離戰場——逃。回去之後,補充燃油、彈藥,再決生死。現代戰機性能先進,但是在加速佔位、進行格鬥等動作時,耗油量是相當驚人的,它的滯空時間會大幅縮短。當導彈打光的時候,戰機的燃油也沒什麼了,唯一要做的就是回去補充。像殲20、F35繼續留在交戰空域附近為己方其它戰機提供信息支持這種情況,都有特定的前提條件。

現在講究的都是體系化作戰,各種作戰支援飛機(如預警機、電子戰機、加油機等)都會根據作戰需要,往往伴隨著戰鬥機執行各種作戰任務。那種只派幾架戰鬥機去執行作戰任務的情況,在戰場上出現的可能性越來越低。四代機最厲害的地方不是它的性能,而是體系化作戰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殲20與殲16組合被稱為“最佳搭檔”的重要原因:殲20利用其四代機的優勢負責踹門,殲16利用其強大的掛載能力扔磚頭。



儒道之主


殲-20戰機沒有航炮,一般情況下,“導彈打完了,就跑啊!”等著幹嘛,難得要當吃瓜群眾嗎!

殲-20戰機,共有3個內置彈艙,機腹較大彈艙掛4枚霹靂-15雷達制導遠程空空導彈,兩側彈艙各掛一枚霹靂-10E紅外格鬥彈。

霹靂-15導彈射程超過150公里,主要用來對付敵方的三代機,以及運輸機、預警機、加油機、電子偵察機等大型空中平臺。隱形戰機對付上述飛機有跨代優勢,在對方探測到本機之前,就能將其斬落。殲-20是航程最遠的隱形戰機,空中加油後,有3000公里的作戰半徑,對敵方整個空防體系有巨大的威懾作用。

霹靂-10E紅外格鬥彈專門用來對付敵方隱形飛機的。一般三代機根本無法接近殲-20,所以近距格鬥彈根本不是用來對付他們的。殲-20戰機的光電瞄準系統能發現100公里以內的隱形目標,霹靂-10E導彈射程大約60公里,過載到達60G,被紅外格鬥彈咬住的敵方隱形戰機也很難擺脫被擊落的命運。

殲-20戰機為何取消航炮,一直被軍迷界熱議。紅龍君認為這是明智的,隱形戰機都具有超機動性,它們纏鬥時,航炮是基本瞄準不了目標的。殲-20戰機不僅僅取消航炮,解放軍打火箭彈的絕活,也不會在殲-20上出現。殲-20的曲高和寡是一般戰機不能理解的,她已經站在了一個高維度,控制著整個戰場的態勢。

再回到提問者的疑問,殲-20當打光了,要不要跑?這種情況下99%要返航,充填加掛後,再次出動升空作戰。但是,事情不是絕對的,殲-20不撤離,敵方非隱形戰機仍然拿她沒有辦法,因為機載雷達很難鎖定隱形的殲-20。即使被對方探測到,也可以開加力安全撤離。所以,在對方沒有隱形戰機的情況下,殲-20可以根據戰場需求,選擇留下來,繼續對戰場進行監控,充當小型預警機的角色,指揮其它戰機進行空戰。


紅龍軍團長


跑啊,趕快跑,千萬別回頭。首先糾正一下大部分人認為隱身五代機的誤區,五代機的隱身是電磁隱身,和紅外隱身,也就是說並不是雷達看不見了,而是最大程度減少雷達發現的距離。

舉個例子,就拿美國的F22和俄羅斯的蘇57來說,根據已經公開的數據,裝備AN/APG-77雷達的F22可以探測到230KM外RCS(雷達發射面積)為3平方米的目標,蘇57的RCS約0.5平方米,F22約為0.1平方米,如果參考“雪豹”-E雷達對RCS為0.1平方米的目標發現距離從400千米到90千米的情況,F22對蘇57的發現距離應該不會超過150KM.而蘇57裝備的N036雷達,對F22的發現距離,至少應該120千米左右,同時蘇57還有一款N036L-1-01雷達,探測距離達200KM,且基本不受F22 隱身性能的影響。所以一般都是超視距空戰的,五代機基本上不存在“狗鬥”的情況,當然也有例外。

目前咱們的殲20根據目前公開的情況很大的可能是沒有機炮的,所以當導彈都打沒了的話,跑就行了。五代機的戰鬥任務基本上都是憑藉自身的隱身性能,突破敵方的防空網,和打擊敵方戰機阻擊的目的,從而實現踹門的目的。

咱們退一步說,五代機沒了導彈真的成為了任人宰割的羔羊?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超低空,給你來個音爆,信不信就能給你團滅了,說到這,看過一個網上的視頻說,珠海航展殲20超低空突破音速,我就笑了,下面那麼多觀眾,和記者來個超音速不都涼了啊。

最後到了人民生死存亡的時候,飛行員和戰鬥機,就是最後一發導彈,但是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這樣做啊,飛機多少錢不說,飛行員實在是太珍貴了,培養一個飛行員要比造一架五代機費時費力的多,所以中國的每位飛行員都是國家的寶貝,飛機沒了再造,飛行員沒了可不是那麼容易產生的。

最後對中國的飛行員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軍武小咖


如果說在空戰當中,對面來襲戰鬥機數量很多,j20導彈都打完了,對面還有不少戰鬥機,或者說,對面飛行員技術高超,就像這動漫一樣各種甩導彈,怎麼打就是打不下來的話

不跑等啥呢?現代誰跟你拼機炮?都是扔導彈....但是



飛行員會盡可能鎖定更多敵人,儘可能拉進距離,儘可能遲的發射導彈(導彈動力段不要指望跑,慣性階段的話還有可能甩脫)

導彈發射完以後,後方支援也該到了,所以朝大部隊戰略轉移。

至於拼航炮?你怕是傻吧?地面人很多的....好虎架不住群狼啊.....

至於第二種

劇本,遺書,告訴孩子,爸爸愛他

接著,深吸一口氣,開啟加力燃燒室,朝著敵方戰機逼近,儘可能鎖定敵方昂戰鬥機,發射遠程空對空導彈,發射中距空對空導彈,發射格鬥彈,航炮,然後一朵燦爛的焰火一一最後的武器,戰鬥機自己

因為這種非人類飛行員絕對不能讓他活著離開


嘯鷹評


當然是返回機場

殲20從圖片資料來看目前沒有發現任何機炮的位置或者預留的開口,並且在論壇上有一期飛行員教官與飛行學員的對話如下。

教官:為什麼要狗鬥?

學員:因為我有超機動。

教官:不,因為你傻。

從這次論壇上看教官是一位解放軍高級軍官,所以這話更證實了殲20沒有機炮。

所以在沒有機炮的情況下導彈打完就該撤了,要不然只能被動挨打。

補充說法:四代機相對於三代機最大的優勢是隱身,目前哪個四代機機動性堪比蘇35 殲10TVC? 蘇57有可能。 那麼進入機炮的距離就不是拼設備硬件的時候了,都在目視範圍隱身有什麼用?失去隱身能力的四代機和三代機沒區別,所以我覺得近距格鬥導彈發射完了就該撤避免進入目視範圍的狗鬥。

畢竟有硬件優勢就要好好利用,就算有機炮也不要跟三代機拼要注意發揮自己的優勢。



李曉偉


其實這樣的問題在現代戰爭中幾乎很難存在,或者說即使存在了也不會讓這種時間點出現。殲-20戰機作為世界上已經服役的5代機(我軍標準4代機),其作戰需求和使命決定了它是一款空優戰機。那麼它可能擔負的使命無非就是進攻和防守,我們分別來看兩種不同任務下的殲-20戰機會怎麼進行空情處置!

進攻,首先我們要明確的一點就是殲-20戰機作為隱身戰機,目前所會採取的軍事作戰方案,就是利用殲-20的隱身特性,對敵人的防禦節點進行軍事清除作戰行動。也就是我們的軍事專家所說的“殲-20戰機是起到踹門的作用”。



比如殲-20戰機可以利用隱身和超遠程空空導彈,打掉對方的空中預警機,或者打擊對方的防空指揮中心,導彈預警雷達,甚至導彈發射陣地等。以為己方的後續打擊力量提供可靠的安全保證,進而摧毀對方的軍事體系。


那麼在這樣的進攻作戰環境中,通常會很少遇到對方的防空截擊,除非對方有反隱身雷達,提前發現。說白了,殲-20的角色就是一個偷襲者。而即使遇到的了對方的飛機攔截,那麼快速完成任務,和快速脫離現場也是各國空軍的首要選擇。殲-20也不例外。

如果殲-20是以雙機或者小隊的形式出戰,那麼就是一句話,完成作戰任務,會立馬調頭,快速脫離戰場。即使是對方有戰機升空,也要快速脫離。而另一種情況就是殲-20大規模作戰,或者說身後還有殲-16這樣的大載彈量作戰飛機,即使殲-20戰機沒有了導彈,也完全可以利用空軍的數據鏈系統,指揮殲-16戰機發射中遠程空空導彈,對其進行打擊。


殲-16戰機擁有12噸的武器掛載能力

防守,作為防守必然是攔截敵人的進攻作戰飛機,那麼殲-20戰機內部彈倉可能就是2+6的配置,也就是2近6中。如果說殲-20戰機都已經打沒了所有導彈的話,就意味著殲-20戰機已經擊落了至少6-8架戰機了。這是由於現代的空空導彈性能幾乎都會十分先進,幾乎鎖定就就意味著摧毀,毀傷率都超過90%以上。
內部機腹部彈倉最多可掛載6枚


那麼殲-20當發射最後2枚近距格鬥導彈,就已經說明彼此的距離已經很近了。快速脫離戰場才是上上之策,不會傻傻的去跟對方“狗鬥”,而這也是殲-20戰機沒有選擇按裝航炮的重要原因!

即使是防空截擊,也完全可以撤離戰場。因為能夠做到截擊,就是已經發現對方來襲的規模。如果打掉來襲戰機數量的40%以上,基本上就等於攔截掉了對方空襲打擊計劃。對於現代戰爭,能夠組織大規模的空襲行動,一定是在取得了完全的制空權的情況下才有。


殲-20戰機起飛

如果只是殲-20戰機進行攔截對方小規模的隱身戰機,那麼能夠發射近距格鬥導彈的程度,那麼幾乎就是導彈殘次品太多了。即使發生這樣的情況,即使是防空攔截,那麼當導彈發射完畢之後,也要快速脫離戰場,而不是跟對方在狗鬥。而後方基地再進行戰機起飛,再次進行攔截作戰。
哈哈,這種就是網友設計的😁


結束語,殲-20戰機作為隱身突防的殺手鐧,通常不會把導彈打到自己沒有還手之力的情況之下。最起碼都會有2枚近距格鬥導彈作為自衛之用。當隱身戰機之間發生近距格鬥,那麼發射格鬥導彈,也就意味著擊落了對方。如果打光了所有導彈,還有敵機存在的話,那麼就說明敵機來襲數量龐大,而我方戰機數量太少。要不然根本就不會出現題主所說的情況。


淡然小司


當然是先跑,難道還要跟敵人來個自殺式攻擊嗎?一但我國與外國發生戰爭,交戰區不遠處肯定有我國的防空部隊,直接用防空導彈把敵機送上天


首先呢殲20是我國的重型隱身殲擊機,一般都是雙機或多機篇隊,第一架的導彈打完了僚機就可以立刻鎖定敵機將其擊毀

如果有特殊戰況就可以掛副彈倉,比如說這樣:

殲20:小夥子,來戰吧,我送你去見閻王爺!行走江湖那麼多年,我還沒怕過誰

總之,現在還沒有出現殲20打空彈倉都無法擊落的飛行器,如果有,那就是ufo,或者是系統故障


軍警一哥



對戰鬥機來說,如果失去了所有的機載武器,在天空中不論有多高的機動性和隱身性能都是一個活靶子。


只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將,殲-20的導彈都是高性能空空導彈,發射出去的命中率基本上可以定義為100%。如果打光了機內的六枚導彈,那麼至少已經打下來了3架敵機。這樣從交換比來算,直接跳傘也是值了。


而通常意義上來說,殲-20也好F-22也好機內的導彈足夠使用的。雖然僅僅是6-8枚的載彈量,其實對方飛機的數量也和我放派出的飛機基本相等。這樣一來空戰——並不是比載彈量而是比先敵發現、先敵開火的能力。多帶導彈無非是降低了航程和機動性。


另外關於殲-20是不是有航炮的一個說法來看,官方其實並沒有任何的正式聲明。但從目前官方發佈的殲-20駕駛艙儀表來看,我們似乎能看出一點點信息。

在顯示器武器欄上可以看到殲-20所帶著的導彈,導彈上面有一個顯著的紅色圓圈,裡面包含了一個數字150。這個數字十分接近使用GSH-30航炮的中國戰鬥機和俄式戰鬥機的載彈量。

如果這樣推斷沒有錯誤的話,那麼殲-20上恐怕是安裝了GSH-30航炮,並且載彈150發,有一定的空中格鬥能力。

GSH-30這門炮,在中國已經廣泛應用了。其30mm口徑的炮彈對於西方重型戰鬥機來說也是命中一枚可以直接炸燬飛機的。


這樣一來,媽媽再也不會擔心我開殲-20射光導彈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