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怎樣種植萵苣?如何科學施肥?

圖說農村事


在農村,怎樣種植萵苣?如何科學施肥?

萵苣,其實是兩種蔬菜的總稱:主要吃葉的生菜;莖、葉都吃的萵筍。因此,鄉鑑不知您具體指的是哪種。下面以萵筍種植為例,分享鄉鑑在種植萵筍過程中的施肥經驗。

氮、磷、鉀是農作物生長髮育的重要元素。一般來說,農作物在不同的生長髮育階段,從土壤中吸取的營養成分有不同的側重,當然了,萵筍也不例外。

種植萵筍,如何科學施肥?

A.基肥。移栽萵筍前,需要對採用進行整地。在此過程中,一般畝用腐熟農家肥1噸左右、過磷酸鈣10千克、 硫酸鉀2千克,將其混合均勻作為基肥施加。

B.追肥。從萵筍定植到採收,整個過程大概需要追肥4次。

第一次追肥。當萵筍移栽定植後,使用硫酸銨2千克兌成 0.5%水溶液,對苗株採用點根澆, 以加快移植苗的成活率。

第二次追肥。移栽定植後半個月,再次每畝使用硫酸銨4千克,兌水 600千克,進行點根澆,促使葉面積迅速擴大,為莖部肥大積累營養物質。

第三次追肥。在立春後,植株開始迅速生長,需每畝追施硫酸銨2千克,兌水700千克,結合中耕進行點根澆,促進莖部肥大,以防萵筍出現“竄”現象。

第四次追肥。在植株封壠並開始抽莖時 每畝施硫酸銨10千克,兌水700千克,進行點根澆。

追加4次肥後,一般不再開展施肥,避免萵筍基部因膨大過快而開裂。同時,還需注意的是,冬前要控制施肥量,防治萵筍冬前旺長,而減抗寒能力。


鄉鑑


萵苣分為葉用和莖用兩類。葉用萵苣又稱春菜、生菜;莖用萵苣又稱萵筍、香筍。萵筍的肉質嫩,莖可生食、涼拌、炒食、乾製或醃漬。生長環境要求不高,栽培模式多樣,我們這裡農戶多以露地越冬栽植為主。



那麼,如何露地栽植越冬萵苣?怎樣施肥?有哪些應注意的問題呢?

一、培育壯苗

萵筍因種子小,一般多采用育苗移植。因此,育苗時苗床地選擇要保肥保水力強,疏鬆肥沃的壤土,下種前先施腐熟人糞尿 翻地作基肥,整平耙細。用種量為每分苗地100-150克。 一般於第一年秋季9-10月播種,一個月左右,幼苗就可以移栽了。



二、定植

萵苣幼苗有5~6片葉時露地定植越冬,定植前結合整地施足基肥作畦。株行距30釐米x40釐米。

三、施肥

1、基肥

基肥充足是萵苣發好壯苗的關鍵,一般每畝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4000~5000千克,並摻入過磷酸鈣15 千克,草木灰100 千克;或腐熟的農家肥每畝施3500 千克,磷酸二銨15 千克。



2、合理追肥

萵苣定植緩苗後進入冬季,生長基本停止。因此,施肥總的原則是“輕施勤施”。如土壤肥沃或基肥充足,年前可不追肥,以防徒長,提高抗寒能力。 而對基肥不足的應增施二次追肥,第一次在定植後馬上施 2% 人糞尿約 500 千克或硫酸銨 2 千克兌水 300 千克澆施,促進移植苗成活。第二次在移植後15 天,每畝 10%人糞尿約 600 千克或硫酸銨 4 千克兌水600 千克澆施。

翌年後,隨著氣溫回升,植株開始迅速生長,根據苗情,酌情追1~2次肥,每畝施50%人糞尿約 600 千克或硫酸銨 2 千克兌水500 千克,結合中耕澆施,同時注意防鋤雜草。



四、適時採收

4~5月份,萵苣莖充分肥大時可隨時採收嫩株上市。當萵筍頂端與最高葉片的尖端相平時為收穫萵筍莖的最佳適期。

@圖說農村事期待您關注並提出寶貴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