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既然首惡康王氏都已經伏誅了,明蘭為什麼還要跟父親攤牌?

豆豆說劇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電視劇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所以在劇情中有很多是沒有按照原著來描述的。比如最高潮的一部分,康姨媽下毒,明蘭封鎖盛家智擒真兇。

在小說中,是沒有描寫明蘭跟父親盛紘攤牌那一段的。但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盛紘這位父親都是偏心眼的。對同樣是庶女的明蘭和墨蘭,態度是截然相反的。可原著中的明蘭並不以為忤,反倒多次幫父親盛紘說好話。

那電視劇中為什麼要加上一段明蘭跟父親盛紘攤牌的情節了?而且當時首惡康王氏已經伏誅了,而明蘭這樣做,是很欠缺考量的。畢竟是一家人,撕破臉後,要是父親還是對她存有芥蒂怎麼辦?

所以這段攤牌情節,小編在進行二刷《知否》時,是反覆觀看了好久的。而且娛樂圈著名演員趙麗穎在這段情節的表演,也是可圈可點的,無論是語氣還是神態,都看得出趙麗穎是非常用心的。

當然老戲骨劉鈞的演技也是非常高超的,演繹的惟妙惟肖。尤其是彎下腰撿棋子的鏡頭,那無聲的落淚,感動了很多觀眾。

但這一段情節中,正午陽光製作組團隊到底想要表達什麼了?表面上是給觀眾呈現出明蘭在宣洩自己對父親的不滿,對自己當初在盛府裡所遭遇的不公,進行控訴。

自己生母衛小娘為盛家傳宗接代,卻落了個一屍兩命的下場。而作為父親的盛紘,卻不管不問,連一滴血都不願付出。

明蘭心有怨憤,是應該的,而且為了祖母中毒之事,明蘭已經跟父親盛紘翻臉了。所以攤牌一事也是順理成章的,相信很多觀眾都是這樣想的。最初小編在看第一遍時,也是這樣想的。

可是在重新觀看DVD版時,就覺得明蘭要跟父親攤牌這件事,或許沒那麼簡單。明蘭很能忍,在盛府忍受姐妹的欺負,出閣後又要忍受便宜婆婆小秦氏的欺負。

她這次突然攤牌,並不符合她的個性。而且自己祖母的事情已經告一段落了,為什麼明蘭此時還要跟父親攤牌了?

原因很簡單,明蘭在警告父親。不能在厚此薄彼,不能在首鼠兩端,對待盛府內發生的事情。不能在抱有隻要沒危機到盛家存亡安危,就抱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則處事。

明蘭首先肯定了父親盛紘的才能,但是也側面表達父親因為冷漠自私。冷眼旁觀家族裡的宅鬥,而不去制止,導致生母衛小娘之死。也知道若是想讓父親不顧一切的整頓家族,只有用最核心的利益才能打動他。

明蘭如今攤牌,是想告訴父親。祖母這次可以逃出生天,難保不會有下一次。家族裡必須一碗水端平,當初盛紘寵妾滅妻,害死生母衛小娘。如今盛紘又想為盛家的顏面,放過康王氏。明蘭無法接受父親的冷漠跟自私。

這才決定跟父親攤牌,讓他明白。真正為盛家付出的人,盛紘不去關心,比如明蘭跟祖母。而那些踐踏盛家門楣的人,盛紘反倒特別在意關心,比如林小娘母女。

明蘭此時的攤牌,無疑是對後續的劇情產生巨大的作用。觀眾有沒有發現,盛紘對嫡母盛老太太的態度變了很多,以前都是小心翼翼的伺候,渾然不像是母子關係。如今卻是喜笑顏開的跟嫡母報喜訊,比如明蘭產子,如蘭有身孕。

假如這還不明顯,還有對待四女兒墨蘭,要知道盛紘對待林小娘母女是沒有免疫力。可墨蘭如今的各種委屈撒嬌,都沒有讓盛紘動搖心神。反而將墨蘭一頓斥責,可以看出,盛紘改變了許多,至少不再像以前那樣偏聽偏信了。

所以這明蘭對父親盛紘攤牌的情節,是非常有必要的。若不是明蘭的這次攤牌,或許盛紘還是會我行我素的。而且也為明蘭日後遇難,盛家人不離不棄的照顧她,埋下了伏筆。


豆豆說劇


沒看電視劇,就看過原著,也看了一下網上對改編內容的描述和評價,個人感覺,電視劇改編的高潮與衝突比較多,但原著更合理一些。電視劇為了突出主角的能力,簡直是堆出各種事件讓女主大大表現,卻沒想過古代閨閣女子能不能參與。比如王大娘子要以通姦罪處理林小娘,然後盛老太太讓明蘭替她傳話,怎樣處理林小娘。像這種事情,家中長輩會讓未婚少女參與?避得越遠越好吧!還有康王氏下毒、王老太太家團滅,原著中是康王氏秘密被送到戒院(?忘名字了),王老太太一家傷心離京,王舅媽臨走前還去對大姑子冷嘲熱諷一頓,出了一口惡氣!這些都是長柏出面處理的,既懲惡,又讓王、盛、康三家保全面子,明顯原著更符合當時的價值觀,而電視劇為了爽大量加戲。如果王家真的獲罪團滅,對長柏以後的仕途也是大有影響,不然怎麼會有一句話叫做打斷骨頭連著筋呢?

所以吧,個人覺得電視劇像是爽文,原著是種田文


豬寶圈


其實劇版對主角的人設改動挺大的,首先原著女主是穿越的,她從小經歷的那些磨難是以一個成人的心智去承受的,而且她是在她小娘死後才穿越過來的,跟她小娘並沒有什麼感情。所以她對她父親的怨恨肯定沒有劇版那麼重,所以劇版有這樣一段情節其實是將人物合理化,她從小的那些磨難雖然是林小娘帶給他的啊,但是罪魁禍首其實是她父親,明蘭是個很通透的人,這點道理很容易想明白。原來不說,是因為沒有資格說,後來有顧侯做後盾當然要說出來,以洩心頭的怨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