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1—3歲時,應該培養哪些受用一生的好習慣?有什麼好方法?

楊二二_


三歲前的孩子正是培養好習慣的時候。我不是專家,但我總結了一些小孩子培養好習慣的方式,僅供參考。1.孩子在懵懵懂懂咿呀呀學語的時候,平時要不厭其煩的跟孩子講話,告訴他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睡覺前也能保持給孩子講故事或閱讀之類,對培養孩子說話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他在淺意識裡慢慢的就熟悉了你的聲音,很有安全感,大腦裡慢慢的就會出現說話的影象。而且培養他說話有條理的,有目的性。培養初期說話很重要。會一生受用。2.小孩子洗洗涮涮是不可少的。講衛生的好習慣,也是從小養成的。尤其是跟著大人做,他會學的很快。平日裡。大人的飯前便後洗手,順便跟孩子說我要洗手手啦。吃東西前也要洗手,做完事情後,也要洗手拿東西吃,這些都要告訴孩子要洗手吃東西。平時小孩子手裡拿的玩具玩兒完後一定要洗手,時時刻刻告訴孩子要洗手吃東西。對小孩子一定要不厭其煩呢。這些習慣都是孩子一生受用的好習慣。

3.養成動手動腦的習慣,孩子會一生受用。平時在家帶孩子,應該有玩具可玩。一歲的時候你要玩給他看,他會參與。漸漸長大了,他會跟著做,做不好也不要說他要教他怎麼做。漸漸的他就會養成自己做的習慣。而且會琢磨著各式各樣的做法。跟著大人做,他會很快就學會,養成動手動腦的好習慣離不開大人的提攜,同時寫寫畫畫也是不可少的。我覺得會一生受用。

4.學會尊重人。平時大人對待父母的態度,小孩子在一旁一學就會。耳濡目染著大人的一些做法。孩子會跟著慢慢的去學做,一定不要對老人大吼大叫,孩子在一旁也會學著你這樣大吼大叫的,這絕對會影響孩子不會尊重老人,那麼他長大後也學著不會去尊重你的。學會尊重是教育孩子美德的關鍵。到什麼時候尊重人都是很重要的。

5.要有愛心。俗話說:人之初,性本善。小孩子本性是善良的。平時大人在為人處事方面要有愛心。跟以前的孩子時刻都跟著大人在學習,他們的認知度,模仿力,善良的本性,是無法控制的。所以平時大人也要做到愛心滿滿不會錯的。將來你的孩子受你的影響,也會愛心滿滿的。一位有愛心的人都誰都會喜歡的。我覺得他會一生受用。

總之,孩子的好習慣離不開大人的提攜,大人做到了,回頭看看你的孩子一定不會差勁到哪裡去的你給他養成的好習慣,將一生受用。你的言行都會影響著孩子的一生。





欣欣說生活


我覺得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孩子受用一生。

很多家長現在都意識到了閱讀對孩子培養的重要性,所以都希望孩子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是又往往覺得很困難。困難到底在哪兒呢?對於一年級比較小的孩子來說,閱讀是一個相對比較艱難枯燥的一件事情。為什麼呢一來他認字比較少,讀起來就會比較困難。二來理解能力也沒有那麼強,山來你讓他坐那半個小時,有時候這樣的次序的專注力和自控力,其實對孩子來講也是挺困難的一件事兒,那怎麼樣才能培養一個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呢?給大家分享三點經驗。

一。讓孩子在最開始的時候讀他喜歡的書。因為家長有時候幫孩子選書。選書的時候,家長往往有一種功利目的,比方說,為了讓孩子多認字,多漲知識。或者學會一些技能等等。所以給孩子選書的。自然是這種有知識性的書多一些,可是孩子,你會發現他們最喜歡的是那種漫畫類的。那種字很少,很搞笑的。甚至在大人看來非常無厘頭內容的書。這個時候就應該讓孩子先看他喜歡看的書。因為習慣的養成,興趣愛好的培養,是遠遠比在那個年齡段多認幾個字,多學一點知識重要得多。比方說,孩子小的時候有一種漫畫裡的百問百答,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2、很多家長會在小孩兒小的時候花很多時間給孩子讀書。也就是這種親子共讀的時光。這種時光很美好。因為孩子和父母之間都覺得非常親密。可是其實這種父母給孩子講故事,和孩子獨立的閱讀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狀態。或者說是兩種技能。所以即使你一直給他講故事,孩子可能更喜歡的是跟媽媽之間的這種親密的美好時光。或者是聽到媽媽的聲音。聽到聽故事的感覺。而只有他真正開始獨立閱讀一本書的時候。他開始培養的才是獨立的閱讀能力。獨立的理解能力,獨立的閱讀興趣。

3、我們做家長的其實可以有意識的限定孩子的一些選擇。人天生都是趨樂避苦。所以你把看電視。動畫片。打遊戲。玩手機。和讀書放在一起給孩子選。那麼多數孩子可能會選擇前面的三樣。而不會去選擇對他們來講,開始的時候有點吃力的閱讀。所以限定他的選擇,比方說有時候會給他講。剩下的時間你要麼去寫作業,要麼就看點課外書。這兩個選項之間,孩子總會去選擇看點課外書。當然,這個選擇不一定。至少可以把一些對孩子極度有吸引力的遊戲。電視等這些選項從他的可選的範圍中去掉。這樣的話,他會慢慢的覺得閱讀有樂趣。



生活的掌櫃


這是因為我們記住的是意識層面的 而更多的記不住但最終影響我們的 卻是潛意識。

所以 一個人三歲以前意識層面記住的有限 但孩子記住的是周圍是不是充滿溫情 充滿關愛的環境?記住的是 是否被愛的感覺。

從這個角度來說 與其說給孩子養成什麼樣的習慣 不如說向孩子展示什麼樣的習慣 讓孩子感受什麼樣的習慣。

我們可以展示整潔乾淨的家庭環境 讓孩子體會勞動的樂趣;我們可以展示充滿書香的氛圍 靜靜地平和的從窗簾透進柔和的陽光 照在媽媽身上 媽媽捧著書 念給寶寶聽 而不是電視裡眼花繚亂的圖案;我們可以展示從哪裡拿東西還放回哪裡的好習慣;展示製作美食時 對生活的享受。

但 最重要的展示 應該是充滿安全感 充滿關愛 充滿互動的家庭環境。媽媽是面帶微笑換尿布的 爸爸對媽媽是理解支持的 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是禮貌體貼的 家人對別人是善意友好的。閒來無事哦大家跟寶寶在一起是談天說地的.......多麼美好

好的習慣可以讓人受用一生 那是什麼支撐著好習慣發揮作用呢?不是咬牙切齒 而是從心生髮出來的對生活的熱愛 自我肯定 自我超越的成就感 這樣我們塑造的才是一個健康的人 獨立的人 自尊的人!

讀書 工作 追求亦是如此!


陽光的小汐媽媽


1、禮貌.

2、讀書,可以選些兒童啟蒙讀物!

3、早睡早起.

4、按時吃飯。

5、獨立自信,可以從遊戲的時候培養。

以上都建立在引導和快樂的基礎上進行的!

《家長小雷》期待高手的指點。


家長小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